搜索

20059

主题

西北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复制链接] 查看:122019 | 回复:199
发表于 2013-2-25 17:54 191 显示全部帖子
黑白骰子( 藏文:Sho - rdevu - dkar-nag )   
吉祥天女的化身和她五种神器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一对占卜骰用线串起挂在吉祥天女鞍具前面的蛇形挽具上。它们一般与疾病种子袋和成捆的红咒语包成组出现。骰子呈黑白两色,白色骰子上有黑点,一般放在上面,黑色骼子有白点,放在下面。
    根据传说的说法,吉祥母有众多化身,她以其中一个化身的形象从她会掷骰子的人类伴偶那里获得了这些骰子。吉祥天母用这个“神器”或占卜骰子能决定任何情况下业报的结局。白色骰子正面的最大点是六,而黑色骰子上的最小数点一。这表明她对业报的判断和惩罚的范围之广。
    在藏族骰子卜筮的各种体系中,一般要用三枚骰子,三枚骰子就可以给出数字3 至数字 18 之间一系列的数字组合。有时,在吉祥天母肖像画中也绘有这三枚骰子。
    吉祥天女的黑白骰子与《 旧约全书》所述的所罗门神庙大祭司金色胸饰上的黑白占卜石或存在着令人颇感兴趣的相似性。这两块石头分别叫作“土明”和“乌陵”,源白巴比伦,是向世人诠释上帝意志的唯一神示中介物。所罗门神庙大祭司镜状的金色胸饰与西藏降神师佩戴在胸部的占卜镜或许也十分相似。

西藏降神师和前来降神的人们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1藏文:Mo,卜笙,用以占卜吉凶祸福的迷信工具及其活动.
2原文:Old Testament,《旧约全书》,基督教《圣经》的第一部分。是《旧约圣经》装订成册在中国所使用的名称。
3原文:Thummin,土明,源自巴比伦的一块卜石。
4原文:Urim,乌陵,源自巴比伦的一块卜石。

发表于 2013-2-28 19:35 192 显示全部帖子
小米℡ 发表于 2013-2-28 18:14 支持  顶起

感谢支持~~!
发表于 2013-3-1 12:22 193 显示全部帖子
纳木那咔-大黄 发表于 2013-3-1 00:16 受益匪浅啊,感谢楼主!

感谢支持!互相学习~
发表于 2013-3-1 16:25 194 显示全部帖子
魔线球(藏文:mTshon - gyi - gru - gu )   
    多色线球是用五色彩线编成或缠成的,挂在吉祥天母鞍具后面的蛇形带上。绘制这个魔线球象征着一切恐怖武器、神力或咒语的本原。有了这件武器,吉祥天母可以用降伏毁灭的咒语束缚一切邪恶之敌。
    在印度教传统中,某些宗教节日上也使用彩线,它们被称作 “驱鬼线”。其中最盛行的一个节日要在雨季开始前举行。此时,姐妹们要将护身线系在其兄弟的手腕上,为此她们可以获得小笔的钱财作为礼物。另一个重要的节日是满月大师节,要在雨季的第一个满月时举行。在此期间,大师受到尊敬,人们会给大师的弟子们护身线。

五色彩线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在传统上,可以给白线、红线、黄线勇黑线,最初要与印度教的四大种姓相符。另一组阴节日被称作“第五节”,意为在某月阴历五日举行的节日。春季的“第五节”被称作“武器供奉节”,其意为在节日期间,法器、武器和工具都是供奉的对象。
    在传统上,在“第五节”的仪式上,要使用五色彩线球确保邪恶精灵无法得到这些武器。在印度教中,数字“5 '对湿婆和天母神们尤为神圣。梵文“raksha ”一词有“保护“之意,特别是能避免受到邪恶精灵的侵袭。 梵文“raksha ”一词还用作梵文词的前缀,用于表示保护免受恶魔侵袭的各种护符和咒语,例如:牛粪燃烧后的圣灰源自五头不同颜色的母牛,“护身圣灰”源自杂色牛的粪便,这种圣灰在抵御邪恶精灵方面尤为灵验。
    现代印度的杂色线球是用很长的棉绳纺成,棉绳按白、黄、红、绿、蓝顺序染成,间隔为一柞。
    藏族的护身线戴在脖子或胳膊上,更常用红线制成,中间有个简单的吉祥结。五彩线常常出于具体护身的目的编在一起或缠在星相护身符上以保护佩戴者免受心怀叵测之星界精怪的伤害。
    五彩线用在某些金刚乘的加持仪式上。在召唤五佛部的智慧神时,要将线缠绕在主持仪式之大师的金刚杵铃上。在制作复杂的灵器时也使用彩色线。灵器是神灵的暂居地或是对付心怀叵测之精灵的陷阱。
    吉祥天母的魔线球可以用多种方式绘制,其中有用混杂色线织成的球、四瓣色球,还“喜旋”状的同心弧形球,上面有三个或四个旋转部分。
1梵文:rakshabandha,驱鬼线。
2梵文:Guru Purnima,满月大师。
3梵文:Purnima,满月。
4梵文:Panchami,第五节。
5梵文:ayudhapuja,武器供奉节。
6梵文梵文:Panch,数字 5.
7梵文:vibhuti, 圣灰。
8梵文:raksha-vibhuti,护身圣灰。

发表于 2013-3-1 19:53 195 显示全部帖子
老黑神士 发表于 2013-3-1 18:41 谢谢分享!受益匪浅啊,感谢楼主!

谢谢老黑神士支持~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吧~!
发表于 2013-3-1 19:56 196 显示全部帖子
老黑神士 发表于 2013-3-1 18:51 谢谢你,从你这里了解了那么多的有关于西藏的知识。

能给爱好这方面的朋友阅读和支持,乐一下~~
发表于 2013-3-2 01:06 197 显示全部帖子
润雨 发表于 2013-3-1 20:04 这是真学问!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感谢!感谢!分享是最大的乐趣!~~
发表于 2013-3-4 16:35 198 显示全部帖子
法 源
喜旋(梵文:ananda- chakra;藏文:dGav-vkhyil)
   喜旋的形状被画得与古代中国的阴阳图相同,但其旋转的中心点通常由三个或四个部分组成。藏文“dGav”一词用来描述各种快乐、喜悦和愉悦。

法轮中间的就是喜旋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藏文”Vkhyil”一词的意思是“旋转”或“围绕”。喜旋通常画在法轮的中心点上,三个旋或四个旋代表“三宝”或殊胜“三界”,或是 “四圣谛”及四大方位,作为“三宝”的象征,喜旋是转轮王的“三睛宝石”或如意宝。
   在大圆满教法中,喜旋的三个旋主要象征着基智、道智和果智“三智”。 在无上瑜伽密法的内瑜伽修法中,喜旋这个象征物代表着红白菩萨心露通过中央脉道的脐轮、心轮、喉轮和并轮上升或下降,因而产生了“四喜”。下面将对金刚瑜伽母法源中喜旋的内在象征意义进行更为详细的阐释。
1:藏文 mKhyen-gsum,三智:1)基智,亦“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知一切法之总相者;2)道智,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菩萨之智;3)果智,亦称“一切智”,是佛智,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
2梵文:Vajrayogini dharmodaya.金刚瑜伽母法源。

发表于 2013-3-4 17:03 199 显示全部帖子
法源( 梵文: dharmodaya;藏文:Chos- kyi-vbyung-gnas)
    法源代表生成某些神灵的观修场所。法源可以画成倒三角、交桑的六角星或倒三角形的“金刚岩”的形状(“金刚岩,置于神灵端坐或站立的莲花座下面。

莲花座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三角形法源通常生成于空性,其字符为“E”。在早期印度文字中,字符“E”被写成三角形状,代表“E”被写成三角形状,代表“evam”一 词 。
    早 期佛 教 的 每一部经文都以“evam”为开篇词,其意为“我曾耳闻” 在印度教和佛教的密宗经文中,倒三角形为“阴性”,象征着女神的**;正三角形为 “阳性”,象征着神的**交叠的六角星是由两个三交叉对置的等边三角形组成,象征着神与其伴偶的结合。
    在印度教密宗经文中或在刻制的护符上都可以看到交叠的六角星、三角形和正方形几何图形的多种变体。护符是专门敬献给某些特定神灵的。尤其是十大智明女神。
    几何图案中最复杂、最著名的是吉祥天母女神护符,该护符是由五个阴性的倒三角形和四个阳性的正三角形组成。九个三角形交叠起来形成了共有四十三个三角形的一个完美的数字图形。
    许多金刚乘神灵生成于三角形法源。其形状一般是锥形三角形金字塔,塔尖朝下,仿佛指向神灵下方较远处的某一点。但在艺术绘画作品中,法源常被画成平面三色形,环围着神灵的莲花宝座。神灵被画成从法源中升起,法源外部常涂成蓝色或白色,内部涂成红色。某些怒相神或本尊神的坛城宫也被视为立体法源(下面将对金刚瑜伽母法源进行描述)。

1梵文:Mahavida,十大智明女神,十位智慧女神名。
2梵文:Tripura-sundari,Shri,,吉祥天女神,女神名。

发表于 2013-3-4 17:36 200 显示全部帖子
金刚瑜伽母法源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金刚瑜伽法源呈六角星或立体六边形,由两个相互交叠的等边三角形金字塔组成,塔尖朝下,指向坛城“金刚场”中央三角形的交合点。这个六边形构成金刚瑜伽母的天宫。 六边形从其原点向上逐渐外扩,象征着金刚乘修习的“道路次第”。
   法源内部呈红色,象征着大乐;外部为白色,象征着空性。交叠三角形的三个角代表着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构成法源六角的六个等边小三角形代表着戒、忍、精进、禅、慧、布施“六度”。
   顶角和底角是空的,象征着一切皆空和芸芸众生的无私。四边各角都有逆时针方向迅速旋转的粉色喜旋,代表着“四喜”。 在观修金刚瑜伽母内瑜伽时,通过红白菩提心露在中央脉道的上升和下降可以体验到 “四喜”。可以把白色菩提心露观想成脉轮中央的白色小喜旋。它迅速旋转,使人感到大乐的生成。随着大乐的增长,白色喜旋从脐部上升到心部,并继续旋转,使大乐不断增加,可以把红色菩提心露观想成在额头转的红色喜旋,它欢快地上升到头部,然后经过喉部下降,最终停止在心部旋转的白色喜旋上。红白菩提心露越来越接近,最后合成一个旋转的菩提心露。其形状为粉色喜旋。喜旋的体积逐渐
膨胀,直至融入空性的明见之中。由白色菩提心露上升和红色菩提心露下降而生成的 “四喜”均要经过四大脉轮中心(脐部、心部、喉部、头部)。
1藏文:Lam-rim,道路次第,经行道路的先后次第。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