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6620

主题

《菩提 . 尘影》:之《藏传佛寺》

[复制链接] 查看:25747 | 回复:89
发表于 2009-7-27 09:46 41 显示全部帖子
飞来寺,梅里十三塔,云南迪庆州德钦县。

飞来寺藏语称“那卡扎西”,意为“空行九吾”,相传曾有一尊释迦牟尼像从藏地飞来此地,故在此建庙。这里是观赏梅里雪山的最佳地点。

发表于 2009-7-27 09:49 42 显示全部帖子
聂唐寺,西藏拉萨。

聂唐卓玛拉康度母庙,也称聂唐寺。公元1046年,藏传佛教后宏期著名祖师阿底峡,由弟子仲敦巴等迎请到聂唐,在这里收徒传法整整九年,1054年圆寂于此处,门徒专门修了聂唐寺,供奉阿底峡大师尊奉的能言度母神像,附近的佛塔安葬着阿底峡大师的部分骨殖。

聂唐寺最著名的是摩崖石刻聂唐大佛,造像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坐像,通高9.93米,宽7.9米,被誉为西藏石刻之最。属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作品。

发表于 2009-7-27 09:50 43 显示全部帖子
乃琼寺,西藏拉萨。

乃穷寺,藏语为“乃穷扎央林”,又称“乃穷贡巴”,建于7世纪,是西藏宗教中最大的世间护法神白哈尔的代言神巫乃琼神汉居住的寺庙,因白哈尔神亦被称为“战神大王乃琼”而得名。

寺院位于拉萨西郊约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麓,在上山去哲蚌寺的路旁,寺院很小但地位非常重要,从前达赖喇嘛及西藏地方政府遇有重大事情无法决断时,都要请乃琼神汉打卦决策。

发表于 2009-7-31 20:36 44 显示全部帖子
合作寺,甘肃甘南州合作,格鲁派。

合作寺亦称黑错寺,藏语称“格丹曲林”意为“具善法洲”,为格鲁派寺院,创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寺主为赛赤活佛。合作寺在“文革”中全被拆除,1981年开始得到了部分恢复,修建了大经堂等殿堂。

发表于 2009-7-31 20:40 45 显示全部帖子
拉扑楞寺,甘肃夏河,格鲁派。



“拉卜楞”,藏语称“噶丹雪珠达尔杰扎西叶苏旗卫林”,意为“足喜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由一世嘉木样活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代嘉木样活佛为拉扑楞寺寺主和寺内的最高活佛,目前已是第六世。据说,一世嘉木样选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为寺址,后来寺内拉章(藏语‘佛宫’)建成后,寺院遂被人们称为“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转音为“拉卜楞”,且被人们广泛使用。

拉扑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拉萨的甘丹、色拉、哲蚌三大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以及甘肃的拉扑楞寺)之一,也是格鲁派在西藏之外的最大寺院。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围绕寺院几乎整整一周。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2 20:52 46 显示全部帖子
瓜什则寺,格鲁派,青海同仁。



瓜什则寺藏语称“玉隆贝吉贡”,意为“玉沟吉祥寺”,为同仁隆务寺管辖的格鲁派寺院,也是原瓜什则八部落的帐房寺,已有300余年历史。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青海军阀马步芳多次派军进入安多藏族地区屠杀,瓜什则寺所在的瓜什则村被血洗,寺院也被焚毁,直到1945年方才重建。

发表于 2009-8-4 19:40 47 显示全部帖子
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个贴丰富起来!seasky 发表于 2009-8-4 16:55


没错!欢迎大家加贴
发表于 2009-8-4 21:01 48 显示全部帖子
吾屯下寺,格鲁派,青海同仁。

吾屯下寺藏语称“噶丹彭措曲林”,意思是“善园满法洲”,是同仁隆务寺的属寺。相传吐蕃军队曾驻扎此地戌边,曾建小寺一座,后人称之为“玛贡娘哇”,后归属萨迦派。明朝时,隆务寺第一世夏日仓活佛噶丹嘉措的经师东科多吉嘉措将其扩建,并改宗格鲁派。17世纪中叶,玛贡娘哇与另一座寺院合并,形成了后来的吾屯下寺。

吾屯下寺的大经堂,与去过的郎木寺、拉扑楞寺相比,略显破败。



吾屯下寺门口的大佛塔。该佛塔共四层,高约20米,内供奉时轮金刚像,佛塔外装饰各种佛像、白塔数十座,非常精美。此佛塔为村民扎西一家出资100万元修建,完工后无偿捐献给吾屯下寺。

发表于 2009-8-31 15:34 49 显示全部帖子
隆务寺,格鲁派,青海黄南州同仁。

隆务寺藏语全称是“隆务贡德钦却科尔林”,意为“隆务大乐法轮洲”,是格鲁派在青南地区的最大寺院,“隆务”系藏语,意为农业区。在安多地区,隆务寺的规模、地位、影响仅次于甘肃省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因此也有人将这三所寺院并称为“安多三大寺”。

据《安多政教史》载,早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这里已建有藏传佛教萨迦派小寺,至1426年前后,由萨迦派名僧三木旦仁钦与其胞弟罗哲森格维修并扩建,并按照萨迦派传统由隆务家族在当地实行政教合一的世袭统治。明万历年间,隆务寺遂改宗格鲁派,期间一世夏日仓活佛噶丹嘉措诞生于隆务家族,被认定为寺院创建者三木旦仁钦的转世,从而形成了夏日仓活佛系统,此后历代寺主都由夏日仓活佛担任。

晨曦下的隆务寺,云海如织,仿佛笼罩在一种神异的气氛中



进入寺门,走过马头明王殿,阳光刚刚覆盖了山坡和金顶,又慢慢移向院墙。



大经堂的院子尚未开门,大门正一点点浸润着金色光线。



佛殿屋檐下,两名喇嘛吹起海螺号角,诠释了所谓的大吹法螺究竟是啥样子。



殿顶工作的喇嘛,比下面的庭院更早体验太阳的温暖。



兰调、金顶,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活佛宝座的上方,屋顶上两只金翅大鹏鸟在这里最早迎接清晨。



匆匆而过的僧人,是赶去做早课吗?



大经堂的院落,一半已洒满阳光。



围绕经堂虔诚朝拜的信徒,知否自己的身体正一步步沐浴在佛光里。



隆务寺主夏日仓活佛的府邸。


活佛府邸藏语称“囊谦”,隆务寺有十几个活佛,其中一些并不在寺内居住。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出身于统治热贡地区的隆务家族,是安多地区有名的诗人,创作了大量很有特色的道歌,收在《噶丹嘉措全集》中,至今为人们所传诵。一世夏日仓活佛年青时曾入拉萨学法,后曾担任甘丹赤巴,1630年开始主持隆务寺,并主持建立了参尼札仓(显宗经院),此后历代隆务寺主一直由夏日仓活佛担任,乾隆皇帝曾封三世夏日仓为“隆务呼图克图弘修妙悟禅师”,令其执掌寺院所属12族政教。目前该活佛系统已传至八世,第八世夏日仓活佛于1991年坐床。


吉祥天母殿的院门口,一名喇嘛刚刚跨下摩托。吉祥天母藏语称“班德拉姆”,是藏传佛教地位最高的女护法神,也是达赖喇嘛和西藏旧地方政府噶厦的保护神。



位于寺院山坡上的释迦牟尼殿,是寺院制高点,进入院门后还要登上多级台阶才能到达,从下面看上去,只觉高山仰止。



在释迦牟尼殿前的平台上回望寺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1958年前,隆务寺有僧侣1712人(其中活佛43人),大小殿堂31座,“文革”期间,寺院建筑大部分被拆毁,1980年该寺批准开放,经历年重修,渐复了昔日风采。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15 17:50 50 显示全部帖子
好贴,顶一个!chenjandy 发表于 2009-9-1 15:34


呵呵,这个题材冷僻,难得关注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