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868

主题

加拿大

加拿大钓鱼的日子 - 第四季(钓鱼系列完结)

[复制链接] 查看:335592 | 回复:110
发表于 2013-10-6 22:44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赵依非 于 2013-10-11 07:54 编辑


钓鱼的日子 - 第四季(钓鱼系列完结)



第一季和第二季请看:钓鱼的日子 第一季和第二季

第三季请看:钓鱼的日子 第三季



-------------------------------------------------------------------------------------------------------------------------------------

前言

这篇其实从5月中就开始写了,原计划6月初发布,结束钓鱼的系列然后开始写无人区野营。但是生活中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5月底终于决定我的生活需要一个巨大的改变,为了理想,脱离现在安逸的生活。金融课本教导我们,风险和回收成正比;生活教导我们,付出和收获成正比。不论哪一种说法,其实都是在变相地说一个事儿,那就是为了理想,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于是6月份开始马不停蹄地筹备仪器,测试,和政府交涉运营执照,跑市场和销售,4个月以来不要说写帖子的空闲时间了,已经累得连写字的心情都没有了。一不小心,整个夏天都已经在马不停蹄地忙碌中消失的无影无踪。经过十月初的几场秋雨,多伦多已经充满了秋天的味道。上个星期终于结束了最后阶段的仪器测试,这几天休息整顿,趁着老公沉溺于GTA5的时候来结束最后这一季钓鱼的日子。

梦想是一粒顽强的种子,一旦在心里扎根,就会竭尽所有力量向着阳光生长!




加拿大钓鱼的日子 - 第四季(钓鱼系列完结)






3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5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0-6 23:08 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赵依非 于 2013-10-6 15:29 编辑

引子


多伦多早春的天空在太阳升起前异常清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清爽,不同于冬日的坚冷,秋季的落寞和盛夏的燥热,这样的空气没有扑面而来的凶猛,而是缓缓地在体内每一个细胞中注入那一剂清新。让人感到希望,似乎就在眼前。

5年前从市中心搬到多伦多西部新区,虽然同样是在安大略湖边,却和市区中间间隔了一条延伸于湖边25公里的弧线。我喜欢在早上抛开直线型的高速而沿湖绕着这个弧线开向市区。沿路经过最西边的别墅新区,一栋栋红砖绿瓦的小独楼带着房前的双车库和屋后的独立花园。透过那些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到厨房里忙碌的家庭主妇们,我无法看清她们的面孔,只能看到模糊的身影在房间中穿梭,猜想她们是否在按下咖啡壶的开关,打开炉灶,煎熟鸡蛋或者法式土司,猜想她们有几个孩子,他们是否在温暖的午后骑着一辆红色的三轮车,后面跟着欢快跳跃的金毛狗。我在这样温和的日子里开过这些典型美国梦式的社区,编制着一幅幅温情的画面,明知道这些画面和那些带着城堡,公主,还有白马王子的童话般不切实际,却仍旧对这一刻倍加珍惜。

开过覆盖5公里左右的新区便是西部有名的码头Port Credit,得名于一条缓缓流进安大略湖的Credit River。对于只有不到150年历史的国家来说,这个年近120年的码头便成了赫赫有名的历史遗产,以至于在人口急速增长之后仍旧没有被城市规划所破坏,湖边主要干道为了保存那些生长多年的树木群和旧式建筑而修建成弯弯曲曲的形状。要东西横穿Port Credit只有两条道路,稍北的城间高速或者建在Credit River和安大略湖入口处的一座双车道石桥。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间石桥上经常会发生瓶颈效应,于是每一辆车都被迫在这座横跨Credit River尽头的石桥上滞留,桥的北面是宽不足50米,水势在弧线形的河道间平缓流淌的河流,南面是碧波荡漾,水天相接的广阔湖面。但是这两幅对比如此强烈的画面却让人没有一丝怪异的感觉,好像这并不是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而是本为一体的一幅完整作品。每一个穿过石桥的人都和这幅作品混为一体,构成了属于各自的独特风景。


开过Port Credit之后是一段笔直的柏油路,这段曾经被工厂覆盖的重工业区现在早已衰败,一栋栋残旧空旷的旧厂房等待着被房地产开发商改建成高层住宅区。早上车辆稀少时可以开到时速70公里,然后在这段路尽头的大转弯处感受到重力在速度的诱惑下对肉体的压迫。

2011年早春,对于性格中充满太多不安因素的我来说是生命中难得安稳的一段时光。我喜欢在整个城市苏醒前从西边迎着即将升起的太阳开入它的正中心。如果时间计算得准确,总会有那么一个空气清爽,万里无云的早晨,我在穿过衰败的旧工业区之后转进Humber湾,视野在道路的转弯处豁然开朗,面前是一片宽广的湖面,视线所及之处,水天相接成一线,一片红晕正在那一线间蔓延开来,随之迎面而来的便是那一轮正从水面上跳出的红日。从湖面上看到的日出和海上日出截然不同。海上日出是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夹杂着雄壮苍茫的狂野,而湖上日出则是浪静风恬和秀丽柔美相结合的细致。这样的细致反射在Humber湾东边那栋被巨大落地窗所覆盖的高层住宅楼上,每一块落地窗都被万丈朝霞染成灿烂的金色,使得这栋建筑变成一道傲然而立的风景,它随着车速的加快在我的后视镜里迅速缩小,直至变成一个亮点,随后消失不见。

转过Humber湾之后城市的气息渐渐浓重起来。道路上渐渐拥挤的车辆好像灌输进身体中的血液,四处林立的高楼大厦开始在阳光下舒展生机,缤纷的店铺像花朵般绽开,从Fort York上可以看到远处的轻轨和地铁鸣着汽笛,载进一批批为这座城市带来生机的人群。2011年三月的一天,我站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看着这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第一次感到那幅画面中的阳光倾泻到了我身上的某一个角落,在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情。


9480749491_5dc2fa826a.jpg

1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0-6 23:27 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赵依非 于 2013-10-6 10:56 编辑


准备


在系统重组和改革结束之后老总兑现了奖金和助手的承诺。工作流程渐渐步入正轨,堆积在我办公室里的文件山开始缩小,终于给了我一些探头喘息的机会。我经常开玩笑说,做自由职业人是给自己工作,埋头苦干是应该的。而坐办公室是给人打工,应该是偷懒的好机会。只有像我这样的傻瓜才会埋头苦干了6个月才发现这个真理。我说这段话时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春下午,我刚借着午饭时间从皇后街逛街回来,拿着刚买的一套日式铸铁茶具,站在办公室巨大的开放式厨房里一边沏茶一边和剧组成员聊天。Scott, Brandon, Jeff Christian是最早和我混熟的一个班子。Scott是个纯正爱尔兰血统的小个子,左右胳膊上刺满了彩色的纹身,骑着一辆黑色Ducati并且经常穿着一身皮衣,乍眼看去完全是一个古惑仔。可是最具讽刺性的是,Scott是我遇到过所有制片中最风趣幽默而又不摆架子的一个。2011年初Scott刚由制片主任升到线性制片,他这个班子里的BrandonJeff也从PA相应升到制片主任和制片助理,Christian则是拍摄场地主管。这四个大男人搭成了公司里最年轻,最闹腾,也是最有效率的的班子。ScottChristian的家人都有军人背景,父亲们退役后在多伦多北边400多公里处买了农场和森林区,独自种地打鱼狩猎,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听说我和Alex喜欢户外生活,Scott马上介绍了他在Killarney经营度假村的叔叔给我,并热情地承诺给我们家属折扣。



Killarney是多伦多北部500公里处的省自然风景区,在1820年由法裔加拿大人驻扎开发,并由爱尔兰西南部的著名Killarney自然景区命名。Killarney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是连接休伦湖(Lake Huron)的乔治亚湾和北部水道。据说在冰河世纪Killarney是和喜马拉雅等高的山区,冰河融化后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变成平原。即使如此,在地势平坦的安大略省中Killarney仍旧是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路向北的69号高速两旁是暗红色的岩石,在千百年河流的冲击下形态各异,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我在2006年曾有过Killarney一游,那是刚刚结束毕业影片的疯狂时期,熬过了3个月的准备期和1个星期没日没夜地拍摄后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那还是胶片拍摄的年头,每天拍摄12个小时,片场收机后还要赶去转胶片场看样片。最后一天收机是下午三点,从胶片场出来时已经近6点。正是星期五下午的高峰期,Alex突发奇想地说,咱们度假去吧!于是在缓慢蠕动的高峰车流中我订下了Google搜索上第一个出现的Killarney度假村,商定小木屋,日期,信用卡交定金一共用了破纪录的10分钟,挂电话前我突然想起我们是要近半夜两点左右到达,这个时间度假村有人接待吗?电话那边的大姐很爽快地说,没关系,我们小木屋不上锁,你们随时可以入住。
不上锁?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那不怕丢东西吗?大姐听了哈哈大笑,丢东西?Killarney的人口总数是500,包括各家宠物。你们还是小心高速上的麋鹿吧。咱们明天早上见!拿着已经挂断的电话,我抬头望着满是车流的多伦多市中心,夜晚的灯火已经开始一点点照亮拥挤的街道,周末盛装情侣们的面孔挤满了每一个饭店和酒吧的落地窗。


人口500,这是什么概念啊?!


5年后重返Killarney,我们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年轻冲动。制定的6月份出行,4月中就开始计划筹备。这一次不是住在Killarney镇中心的度假村,而是完全在镇外30公里处没有饭店和商业区的全自然度假村。所有的小木屋建造在半岛上,要从水路走船才能到达。而周围最近的商店在30分钟的车程之外,如果不想把大把的度假时间花在来回开车的路上,就要提前作好准备,带足够的装备和食物。做好完全脱离文明社会的准备!

我们先花时间在度假村的网站上看好了每一个小木屋的位置和配置,选择了最北边独立靠湖的小木屋。租期6天,小木屋配置两个卧室,全套厨房,BBQ烤肉机,吃喝自理,包一艘带10马达动力的渔船,原价一共950大洋,我们幸运的拿到Scott承诺的家属折扣,650大洋。

装备方面,这一次以钓鱼为主,度假区完全被湖水包围,北面是Charlton Lake, 尽头由一条小溪通入Killarney省自然保护公园。南面是Frood Lake, 尽头是Cranberry Bay周围完全是未开发的自然森林。我们带了3套路亚竿,配套渔具鱼饵,还有清理鱼用的切鱼刀。

食物方面,准备了一些烤肉的肉排,蔬菜。早餐的面包和鸡蛋,当零食吃的牛肉干,饼干,还有用来煎鱼的面包屑。


一切准备就绪!64号清晨6点出发!


地图


绿色覆盖地区是自然保护区,下方大片的蓝色分别是乔治亚湾(右下)和北部水道(左中)。
加拿大钓鱼的日子 - 第四季(钓鱼系列完结)


细节图


车要停在A点,然后搭船到B点的度假村。北面的湖是Charlton, 南面是Frood. 右边绿色的一角是Killarney省级自然保护区。
加拿大钓鱼的日子 - 第四季(钓鱼系列完结)


2人点评 收起
  • 漠河晓刘 顶贴支持! 2013-10-18 10:35
  • 月花柒 我知道刷帖不礼貌,但是真心帮忙支持正能量哦,我省没人敢说话了,求助顶贴:http://bbs.8264.com/thread-1910091-1-1.html 花柒谢谢你!! 2013-10-17 01:12
发表于 2013-10-7 00:19 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赵依非 于 2013-10-6 14:46 编辑

一路向北


安大略省得名于南部的安大略湖,占地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安大略省近2%的面积来自于安大略湖(近2万平方公里)。如果以多伦多为坐标,划一条直线到Killarney, 几乎是名副其实的一路向北。

加拿大钓鱼的日子 - 第四季(钓鱼系列完结)


一共472公里的路程,最初的150公里是穿越多伦多周边的城区。一旦过了Barrie,原野空地的气息便扑面而来。3车道的高速变成单车道,分隔南北方向的混凝土屏障渐渐消失,高速两边的岩石形状各异,此起彼伏。





加拿大总人口密度为3.41人/平方公里。安大略省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2人/平方公里。其中多伦多人口密度为4149人/平方公里,Killarney等属于安大略省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为0.3/平方公里,从Killarney再向北的地区人口密度更为稀少。相比较而言,中国全国人口覆盖率为140/平方公里。河南省人口覆盖率为560/平方公里,省会郑州人口密度为1100/平方公里。在河南省内人口密度幅度在300%内,没有像安大略省幅度如此巨大。


所以从多伦多开始一路向北,从人口密度为4149/平方公里的地域开到人口密度仅有0.3/平方公里的Killarney, 确实是名副其实地踏入原野荒地。






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0-7 00:48 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赵依非 于 2013-10-6 12:13 编辑

鹿,麋鹿,黑熊,还有狼都是安大略省北部常见的动物。城间高速缩小成单车道高速后没有了3米高的路障,路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牌子提醒开车时小心跑到高速上的动物。



还有这样比较直接一点的牌子。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0-7 01:13 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赵依非 于 2013-10-6 12:14 编辑

在北美,单枪匹马地出行野外是一种文化。开过了多伦多周边地区,经常看到这种带着全部家当出行的个人或者夫妻。真正追求原始的驴友们喜欢自己动手,像这一家后面的拖车就是自己组装的。最上面是渔船,可以挂马达,适用于大型湖泊。中间是独木舟,适用于穿行小型河流。安大略省一共有25万以上的淡水湖。很多都属于小型淡水湖,总覆盖率不过1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平均每一个淡水湖的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下。所以在安大略省进行穿越必须面临着涉渡淡水湖的问题,独木舟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




1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0-7 01:18 7 显示全部帖子

Killarney 周边地区仍有几百万年前高山的痕迹,途中会偶然遇到某个制高点,放眼望去风景无限。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0-7 01:22 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赵依非 于 2013-10-6 12:22 编辑

早上6点出发,避开了上班高峰期,开到Killarney附近时还不到11点。距离度假村还有5公里,下车松松腿脚。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0-7 01:32 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赵依非 于 2013-10-6 12:34 编辑


老公也出来照一张吧!




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0-7 01:33 10 显示全部帖子

还是没有换车的时候。怀念这辆跟随我们跑遍安大略省的森林人。。。




6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