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42

主题

西南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复制链接] 查看:129294 | 回复:245
发表于 2014-1-2 18:43 51 显示全部帖子
7.21徒步第一天:松林口到拉格,迷路、山洪、死亡经历
松林口——拉格,25Km,10h。山地爬坡,雪山,山地下坡,烂泥和小溪丛林路。28摄氏度——10摄氏度——30摄氏度。

早上5点就起床最后收拾装备,6点按照约定登上专门运送徒步客到松林口的大卡车。

其实像我前一天探路那样,从派镇路口徒步走到松林口也可以,只是这样一来,接着从松林口爬到多雄拉山垭口就可能拖过中午——下午时的雪山天气难以捉摸,当地人以及许多攻略上都强烈建议必须在上午翻越山口——于是除非半夜就起来徒步,否则只能花大约100元坐大卡车到松林口再徒步了——好在那个拉我们逃票的藏族师傅确实有一套,我们连这100元都不用花。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就是这种卡车,派镇有唯一一辆卡车,每天早上出发。照片里的信息跟我无关,我只是搜出来给大家一个印象。

然而,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松林口沿途那路况让我们还没有开始徒步就被颠得七荤八素。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好不容易熬到松林口下车,发现开始下小雨,而且雾蒙蒙的。可是考虑到有一大群人同行,也就没感觉到什么危险了。

其实我们真应该推迟一天行程的,就是松林口的毛毛雨,变成了翻越多雄拉雪山的噩梦。

好不容易熬到松林口下车,发现开始下小雨,而且雾蒙蒙的。可是考虑到有一大群人同行,也就没感觉到什么危险了。

从松林口的小屋,墨脱徒步正式开始。由于小雨,我们躲在小屋里换上了雨衣。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发表于 2014-1-2 18:53 5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airwwwwww 于 2014-1-2 19:45 编辑

然后就是沿着山凹向上走,是乱石石阶,坡度在45度以上,但由于临时凑起来的人相当多,还有一个当地马帮,几个赶牛人,走起来倒也不累。

由于没有预先编队,人群不一会儿就拉开了距离。

多雄拉山比很多人想象得冷,海拔4200米真不是闹着玩的,特别是在下雨……走在前面的刚开始还经常停下等我们,但是由于大风、寒冷和雨水,在接近垭口时,他们开始不顾一切地加速。

拼起来的队伍完全解体。我是最后一个,一方面是高原反应和前一天探路疲劳造成的,另一个方面是,我发现有父女两个显示出体力不支。我想自己应该还挺得住,应该担当起殿后任务吧。

情况比我想得糟糕很多,毛毛雨造成气温骤降,除了我一人穿上了冬季冲锋衣外层,大家都没有准备能够挡风的衣物——这毕竟是7月。

前面的人,我在这一天的徒步中再没有见到——他们被寒冷驱赶着断裂成很多自然小组,拼命向前走,完全顾不上后面的人了——当晚在拉格客栈会和时,穿着七分牛仔裤和短袖T恤的石油子弟说他们在垭口前曾经试图等我们,但是不一会儿他们就快冻僵了……

从松林口走到多雄拉山垭口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主要是遇到了大雾和小雨,天气变得非常寒冷。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我想,我可能是这一天唯一一个想起来照相的人……这就是多雄拉山的垭口。在此2012年有1人失踪、1人冻死,2013年有2人为了逃票企图绕过这个而垭口而失踪。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以上几张照片都是在海拔4200米的多雄拉山垭口顶部拍摄的,我当时还有心情拍照——虽然一直在喘气。
发表于 2014-1-2 18:56 53 显示全部帖子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我和父女两人缓慢地追赶队伍,雨水和寒风让人信心大减。马帮和赶牛人都超过我们。后面已经没有人。我开始怀疑不请背夫和今天上山的正确性。

一个穿着红色雨衣的大哥,姑且称之为老驴大哥,也在靠后的位置,他发现了我过于剧烈的喘气还有父女俩明显体力不支的状态,当即决定带着我们走。

我想,这个大哥,是我们所有人里,唯一一个在危机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人吧。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山头的路并不难走,一般的登山靴都可以胜任,只是父女俩穿的是一般的运动鞋……他们实际上是临时决定徒步的,前面的几个人在前一天晚上邀请他们参加,可是却低估了墨脱路线的难度。女孩的运动鞋在连续打滑,他们的装备也太多太重了,很可能比我的11Kg还要重。他们昂贵的单反相机完全成了累赘,甚至都没有机会拿出来——他们只要一停下来就会掉队。

每走几步都会由于那抓地力很差的板鞋而打滑的女儿终于歇斯底里地爆发了——我才知道父女俩是前一晚才临时被人怂恿参加穿越的,他们都不知道墨脱的难度……

我之所以开始就决定跟父女俩一起走,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速度只能比他们快……

发表于 2014-1-2 19:02 54 显示全部帖子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在垭口的避风处,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寒风和雨水使父女俩失去了精神。我虽然自嘲一般乐呵呵,但是状况未必比他们好多少。连一直很果断很强势的老驴大哥都忍不住骂前面的人只顾自己。

大家都有点情绪慌乱了——除了我,还在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对我们非常不妙的境遇报以玩世不恭的心态。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接着,我们最后四人,奇迹一般遇到了反穿的强人……

这位姑娘请了一个背夫,反向走上山……反穿墨脱极具危险和挑战,因为是从海拔低地方爬到高处,体力消耗远远大于我们这样的传统正穿。注意她湿透的鞋。

姑娘并不孤单,她还有另外两个伙伴,一个老头和一个高三毕业生,还有背夫——于是你看到的女中豪杰是全轻装的。但是,他们很快就散开了。老头在后面被我们遇到,而高三毕业生,差一点冻死在路上……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极为罕见地遇到反穿者,我们精神为之一振,然后就发现了反穿者伟大的地方之一——在上图这样滑溜溜的冰雪面,反穿者走过来,恰如我们必须走过去一样……

我在事先特意买了一双很可靠的品牌登山靴——我以为说明书里的不适合5000米以上雪线活动只是参考——我这是只是翻越夏季的4200米残余冰雪雪山而已。

残酷的事实证明,这样历经大半年炎热而不化的冰雪,比溜冰场还滑——我几乎无法站稳,完全靠两根登山杖在保持平衡,以极小的步伐缓慢前进,惹得前面的老驴大哥不停训斥。

但是我不想摔倒在海拔4200米的冰面,于是只能自顾自慢慢走,谢天谢地,冰雪只是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延伸了200米左右,如果不是由于这是盛夏、冰面再长一些,那么我可能真的会被一个人抛下了——尽管我是唯一一个由于穿上冬季防风冲锋衣而没有在这次穿越中感觉到冷的人。

发表于 2014-1-2 19:08 55 显示全部帖子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由于下雨——只是小雨,多雄拉山的垭口汇出汹涌的河流。我在勉强追赶老驴大哥和父女俩时,留下了这张照片。

然后,我迷路了。

小雨导致垭口的雾气越来越大——下面是我们后来下到雪线,我找到时间拍出来的,雾气导致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在垭口顶部迷路时,能见度不足10米……

只不过低头整理了一下照相机,我再抬头,就发现前面看不到人了。

我一直不太明白,当时是怎么那么镇静的——在知道2012年一名成都驴友独行被冻死雪山和一名贵州高三学生在独自登山后失踪至今的情况下……

我想起了从未用过的求生哨子……

我对着前方大声吹起来,并没有思考出完整的自救打算,接着,奇迹一般,老驴大哥从大雾中回来了。

当时表现不出多少感激,我只记得自己承诺回到八一镇一定请大哥痛快吃一顿,可是后来大哥连这个机会都不给。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由于事发突然,我当时没有多少恐惧、慌乱情绪,但是现在回想,我当时不吹求生哨,是极有可能抢在今年失踪的两个逃票驴友前变成第一个的遇难者的……

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老驴大哥的救命之恩。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被老驴大哥返回接上后,我再不敢随意拍照了,相机被放进相机包,几乎再没有用过。只在走路时用手机粗糙拍照。
发表于 2014-1-2 19:10 5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airwwwwww 于 2014-1-2 20:03 编辑

我紧紧跟着前面三个人——老驴大哥、父女俩,但是哪怕我只是把手机举起来,都会被拉出很大距离——这就是历史上长期困扰军队的步兵行进难题——直到正步诞生。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我好像没有在任何攻略和游记里看到有人描述多雄拉雪山下雨的样子……这前所未见的路段变得很滑,不过比起第二天的算是不错——我的登山靴没有问题,

发表于 2014-1-2 19:12 57 显示全部帖子
我们坚持着向山下走去,在山顶垭口拍照的时候,父女俩中的女儿已经冻得发抖了,我想赶紧下山是当时所有人唯一的想法——像老驴大哥这样有侠肝义胆搭救我的,真是更加难得了。

下山的路比想象得困难,虽然又接连遇到反穿三人组中的白胡子老头和一个背夫还有一个采药的当地人,但是我们依然似乎走错路。

我们不得不在小溪里需求下山的路标——可惜绝大部分游客丢弃的垃圾都被冲走了。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发表于 2014-1-2 19:17 58 显示全部帖子

我们居然发现所谓的下山路竟然沿着小溪冲刷出来的悬崖向下面延伸……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这小溪构成的下山路边,就是在大雾里时隐时现的深渊。如果滑下去,那么就成为今年的首位遇难者了。

最危险、最令摄影者害怕的场面,是不会被摄影者拍出来的……

在一个比上面图片更加陡峭的悬崖,大约是90度垂直的,同样迷失道路的老驴大哥和慢慢恢复理智的女儿两人以令我难以置信的冷静站在悬崖上分析下一步的通路——一旦旅游变成了求生,大概最脆弱的女孩也会变成坚强的勇士吧。

更加令我不能相信的是,二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必须滑下这个悬崖才能坠落到正确的下山小路……

我们必须依次紧贴接近垂直的岩壁下坠4米左右,才能到达小路——旁边是直到山脚的上百米的大瀑布……

我爬高,于是最后一个下去——我犹豫了好几分钟,先把阻碍行动的大登山包沿着岩壁摔下去——背包里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后来被我发现碎了,然后在岩壁边不敢跳。

老驴大哥怒吼着要不要大家一起等死啊,我这才确认,即使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人,如老驴,在这时也把徒步当做了求生……

我在老驴的辱骂中狠心跳下去,果然,依据惯性原理,大家都平安站在了下山的小路上。我有点羞愧,自己的勇气竟然 比不过年过半百的老头和小姑娘。当晚,在客栈,我们发现大家竟然是选择至少4条不同路线下山的,至少三路人是跟我们一样跳了悬崖的……大雾和雨水完全使多雄拉山的下山道路变成迷宫……

现实真的比冒险小说还刺激……


发表于 2014-1-2 19:20 59 显示全部帖子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安全跳到下路上,我们加快速度前行,然后遇到了下图这样的三个大瀑布——这张照片是别人的拍的。我的相机在过瀑布时进水了,这期间的拍照都丢了。
这好像是我们下山时遇到的三个瀑布中最小的一个,就是第三个。

这一天在拉格客栈休整时,我们前面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考察队成员说,他们趟过的不过是“小溪流”,“连裤腿都没湿”……

这种言论无疑严重冒犯了我们全体队员——尽管我们准备不充分,装备不专业,又是临时拼凑的,也不能这样藐视我们吧。后来大家认为,很可能是雨水汇集把小溪变成了致命的大瀑布。可见天气对墨脱徒步有多大影响。



然后众人纷纷描述自己在瀑布死里求生的场景——石油被大水冲得跌倒在大石头上,膝盖到小腿遍布擦伤,要不是高尔夫眼疾手快把他拉出来,我也就不是当天第一天差点被冲下悬崖的人了。石油的这些小伤口很快发炎,把一马当先的他变成接下来每一天的掉队者。另一个自称很有经验的老驴——我暂且称之为二号老驴,则在冲瀑布时劳损了膝关节,他同样变成了掉队伤员。



在遇到瀑布前,由于不再寒冷,我们最后的四人情绪渐渐恢复——准确说是他们三人都乐观起来,我一如既往地淡定——莫名其妙的淡定。

发表于 2014-1-2 19:23 60 显示全部帖子
我们遇到第一个大瀑布前,遇到了一个不速之客。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这位穿蓝色衣服的小伙子就是我在墨脱行程中搭救的反穿者。
他只带了很少的钱,跟背夫和前面提到的姑娘以及白胡子老头,都是松散组队。他的装备被背夫带到了前面,而他自己由于连续反穿三个瀑布而冻僵掉队。

我还记得他像精灵一样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以似乎是做作的颤音说:“哥们儿,你有多余的衣服吗?”他的身体就像麦克风一样随着他的话音颤抖。

我拿出平时少有的语气呵斥他打消继续反穿的念头,随我们一同下到拉格补给点。后来才知道前面的大部队都劝说过他,然而只有在三个大瀑布把他浇透冻蒙以及我大声呵斥后,他才清醒过来——他的准备远不如他的命要紧。

我们这个时候刚好走到黄春燕的墓地附近,就决定在这里小休息一下。因为我一直穿着冲锋衣,感觉不到冷——反而在下了雪线后感觉有点热,所以很慷慨地把登山包里的抓绒衣、身上穿的冲锋衣给了他。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然后大家开始吃一点饼干,我们都盯着失败反穿者捏着压缩饼干还在颤抖的手指……

他除了身上的薄衣服,什么都没有,全部东西都在在随同反穿女神下山的背夫那里。我们很快结束休息加紧赶路,大家的情绪都镇定了很多,几乎一致默认当时的处境是野外求生……我甚至在转身离开时,用登山杖敲了墓碑,喊了一句“保佑我们吧”。

我们紧接着就到达了第一个大瀑布,由于经验不足,


刺骨的水流隔着我的雨衣把我连同登山包一起压在瀑布里,我的登山包被冲得悬空挂在瀑布下的悬崖上。


现在我也做不出当初自救的姿势了,我像饿狼扑食一样两手两脚四肢着地,跃出了瀑布……大概真是潜能爆发了。

接着,失败的反穿高三生也顺利通过,就像他刚才反穿过一样。

父女俩中的父亲则一步打滑,同样被压在水流里,不能动弹,眼看就要滑下悬崖。

目睹这一危险场景,我和失败反穿者都坐在瀑布另外一端没有反应。大概我们都累坏了。

只听到女儿的尖叫,我这如梦初醒,赶紧和失败的高三反穿者一起走上几步,连着登山包背带和登山杖,把父亲拉出来……

太惊险了。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我觉得已经详细到当做纪录片用了


接下来的路,由于有失败的反穿高三生带路,变得容易很多,大家的信心高涨。

然后,我们这支最后的队伍,又救了两人。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