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09

主题

其它山峰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复制链接] 查看:67903 | 回复:72
发表于 2014-11-11 11:12 34 只看该作者

陷车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一路高歌猛进,尕尔曲和尕日曲没过轮胎的河水阻挡不了我们,但终究还是没能逃过陷车的劫数,1415,距离预计本营位置三公里处,两辆车无一幸免,所幸时间充裕,还可自我安慰——不陷车是各拉丹冬的体验不完整。

发表于 2014-11-11 11:12 33 只看该作者

路旁的雪山风景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下午1300左右,车已行至唐古山脚,沿线雪山风光无数。时隔一年,再次回到雪山下,感慨不已。其实1月份有去四川双桥沟爬一座小山,但似乎在我的潜意识中并不把双桥沟那边的山当作“雪山”。自我剖析,大概缘由有二,一是邛崃山脉并非如唐古拉山、昆仑山这般的名山大川,更不能和名山大川的主峰相提并论;二是双桥沟中的冰川多为现代冰川,而非第四纪冰川,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味道的感觉。说到底,是由于我根本不算一个登山者,登山者如赞赞、兰姐和孙斌大哥这些前辈,大概是为了攀登而进行登山的,考虑更多的是攀登本身,技术、线路、方法与策略等等攀登中的细节问题;而大学生登山,大部分类同我者,不过为的是一种情怀,于天地间求知探索、朝碧海暮苍梧的情怀,而名山大川可以更好的满足这种情怀,名山大川的主峰则是最完美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珠穆朗玛太贵,公格尔和托木尔太难,冈仁波齐不可以爬,各拉丹冬真的是一座绝佳的山峰,但以今年的情况来看,作为大学生队伍今后攀登的难度和阻力可能会有所增加,这个问题留作后话。如今大学生登山受商业登山影响愈发甚重,我坚持认为二者间有本质不同,学生不应当是为了登山而登山的,如今大部分高校却受限于诸多掣肘,陷入玉珠、雀儿与启孜等几座成熟商业山峰的轮转模式,长此以往,学生登山队将丧失原始活力,众社团大概是走不出台湾高校的惨淡结局的。山鹰社应当在此方面努力突破,协同共进,以求不负社团之精神,北大之精神。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1-11 11:11 32 只看该作者

独狼捕猎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中午1200时分,对讲机中传来驾驶舱中二黑的呼喊,叫我们往左侧远处的山脚下看,教练说有狼正在捕猎,霸占卡车斗后排的众摄影师仔细寻找一番方才发现几个黑点,于是我一把掏出装着70-300镜头的D200对着远端的快速移动的黑点一顿猛拍。颠簸成狗的大篷车内拍照实在颠覆以往的拍摄技巧与经验,尤其推到300端的长焦后,取景器内的世界是如此癫狂,对焦手动无穷远,屏住呼吸,每按下快门都能感受到什么叫做决定性瞬间。

本营附近有狼是我们预期内的,人多和冰镐倒也不足为惧,此时教练却说山上有的不止是狼,还有熊呢,熊!当时就后悔没把专门“屠熊”的女博士婷婷逼来,真的碰到熊不是只有GG的份儿了嘛。


发表于 2014-11-11 11:11 31 只看该作者

各拉丹冬,我们来啦!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一睹各拉丹冬尊容后队员们表示要激奋之情需要释放,咔嚓一下,继续上路。




发表于 2014-11-11 11:10 30 只看该作者

高高尖尖的山峰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攀登计划开篇的介绍每名队员都已烂熟于胸,当此时此地,云开雾散,初见各拉丹冬真容,众人皆感叹,果然是高高尖尖的山啊!从这里可以看到各拉丹冬东侧几条大的山谷和冰川,据我们推测,最左侧被山坡挡住的应当是著名的岗加曲巴冰川,而传统攀登路线所在冰川被隐藏在中间的山谷之后。


发表于 2014-11-11 11:10 29 只看该作者

云开雾散,各拉丹冬初现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再行没多久,车又停了。原来是雾已散去,教练特地叫大家下车看各拉丹冬。地平线上起伏着的洁白是唐古拉山脉,而矗立在群峰之间的那高高尖尖的山便是各拉丹冬了。


发表于 2014-11-11 11:09 28 只看该作者

雾中仙灵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欢迎我们的不是山神,而是山中的精灵,幽幽地、若有所思地在雾中注视着我们。我想应当是一头藏羚羊吧,但当时坐在摇成狗的大篷车内我们众人都以为看到了仙鹿,一晃而别。

发表于 2014-11-11 11:08 27 只看该作者

垭口处兴奋的队员们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山神拜了,奇观也看了,前路漫漫,继续出发。队员们欢脱地上车后开着玩笑说,两位队长一拜彩虹就出现了,是山神显灵,在欢迎我们。

我是从心底敬畏并崇拜自然的,但难免大抵还算是无神论者,所以山神显灵只能当玩笑罢了,不过当牵引车刚开动不久,绕下垭口的一个拐弯,山真的在欢迎我们了。

发表于 2014-11-11 11:08 26 只看该作者

车行1小时有余,抵达一垭口处,其时大雾弥漫,教练说晴时此地可见各拉丹冬。藏族教练龙舟下车后绕着隆达与玛尼堆抛撒起纸印风马片,嘴中念念有词,仪式后将玛尼堆上的羊头骨摆正跪地叩拜,我知道这是藏区的风俗,祈盼山神保佑,应当是苯教自然崇拜的遗存之风,实实在在的经历却是首次,之前在新疆与四川登山都没有遇到,很有一番隐秘而震撼之感,心头痒痒的感觉。龙舟拜后我谨慎地询问我们是否也可以拜,他说“真正喜欢山的人嘛,就可以拜一拜”,于是我与攀登队长二黑当即跪地叩首三拜,我拜的很慢很虔诚,那种大雾之中的广阔寂寥弥散着自然的神圣,心里只想着,全队平安。


映衬在雾虹下的隆达和玛尼堆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刚刚拜完回到车上,外面便惊呼起来,“彩虹!彩虹!”,本能地抓起相机跳下车,我靠,惊尿了,竟然有白色的彩虹!远处的小小冲和夏凡不明就里的回头张望,“在哪?”,还未进山,便已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回来后上网查证,原来白色的彩虹叫做雾虹,形成机制与彩虹相同,只是雾气中水滴较小(小于0.05mm)而导致光的折射无法形成色散,因而成白色。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直到2011年才进入公众视野,在北极被抓拍到,称为天际奇观。看来我们还真是幸运啊。


发表于 2014-11-11 11:08 25 只看该作者

“乡”间小路

走进长江源——各拉丹冬攀登行记

令我们意外的情况是,离开109国道后的土路并不十分难走,后来甚至几次遇到了驾驶着挖掘机作业的筑路队,在安多县奔走时便曾听闻各拉丹冬地区在筹备进行开发,却不曾想挖掘机都已开了进来,心里蒙上了一层担忧,这个后话再续。各拉丹冬所在地并非无人区,而是分散着牧户的牧区,现在行政管理上归属安多县下辖某乡,有几个行政村,这里的村不同于农区,并不存在实体聚落,实际上构成村的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户,从进山处至各拉丹冬脚下100公里范围内均有“二村”的牧民,谁也说不清这个“二村”究竟有多大,无怪乎“格尔木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呢。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