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14

主题

华东

走读台湾

[复制链接] 查看:93988 | 回复:435
发表于 2009-12-8 15:47 71 显示全部帖子
换币坏了心情,加上时间也不早了,就暂时不去士林夜市了,早早躺下。

无聊打开电视,看台湾新闻评论,主要是围绕高雄市长陈菊到大陆访问的事,还有H1N1,蓝营、绿营的电视台说的都不一样,双方互相攻击,越看越觉得有趣,就一直看下去,不知不觉就看到了1点多。

后面的日子,晚上看台湾新闻,倒也成了乐事。
发表于 2009-12-8 15:55 7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伍哥 于 2009-12-8 15:57 编辑

【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二天(5月22日)上午,商务活动一结束,就赶着去台北故宫博物院,连午餐都在那边吃了。

餐后,参观博物院,门票挺便宜:普通票160元,台湾军警、学生80元,团队(10人以上)120元,新台币。还配了耳机,这样就不用挤,也不受其他团队干扰,轻松听讲解员的讲解了。

照规矩,藏馆内不许拍照(故无内部照片),但馆外可以。

入口通道



走读台湾
发表于 2009-12-8 16:01 73 显示全部帖子
故宫博物院在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筑风格还是保留中国传统的宫殿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青石基台,清丽典雅。

走读台湾

走读台湾
发表于 2009-12-8 16:05 74 显示全部帖子
查过资料:抗战前夕,北京故宫选择重要文物南迁;1948年底,这些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共3批运走2972箱,同时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文物852箱等。这些文物,先是放在台中郊外的雾峰乡吉峰村仓库,1965年新馆建成,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但习惯上还是叫台北故宫博物院)。后来,中央博物院并入,1965年11月12日正式开放。


走读台湾
发表于 2009-12-8 16:14 75 显示全部帖子
馆藏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万件。

真正要仔细参观,半天都不够,时间有限,只能匆匆瞄几眼重点文物,如东坡肉、翠玉白菜、毛公鼎等。

一楼有纪念品商场,非强迫性消费,我就进去逛了一圈,见蛮精致,就买了几件仿制品。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新台币,刚开始时,感觉掏出去的都是千元钞、百元钞有点心疼,后来找到感觉了,买起来也就顺了。
发表于 2009-12-8 16:20 76 显示全部帖子
博物院边上这座,应该是行政用房吧,也挺气派的。

走读台湾
发表于 2009-12-8 16:22 77 显示全部帖子
对面山的这些建筑,都有些来头,具体是啥就忘记了

走读台湾
发表于 2009-12-8 16:28 78 显示全部帖子
【台北·国父纪念馆】

回城时,途径国父纪念馆,原本行程中没有安排,但到了这,不可以不去拜谒一下国父,于是就让司机停车。

走读台湾
发表于 2009-12-8 16:40 79 显示全部帖子
原本想在国父面前三鞠躬,但“中华民国”的“国旗”就在边上,只好改为注目礼,只瞻仰国父铜像。

走读台湾


知道这个讲究,是东南卫视的一名摄像记者告诉我的,他说他去台湾做节目时,生怕将这面旗收进镜头(党旗可以有)。
后来,在台湾看新闻时,果然东北有个商务团参观国父纪念馆时,忍不住偷偷瞄了“国旗”几眼,被台湾媒体捕捉到,大作文章。
发表于 2009-12-8 16:46 80 显示全部帖子
中山先生的座下,就是那大名鼎鼎的《大道之行》,出自《礼记》。复习一下:

走读台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