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868

主题

法国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复制链接] 查看:112203 | 回复:799
发表于 2021-5-25 12:03 61 显示全部帖子
花园虽小,房东却依然用绿叶与藤蔓搭了一个拱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几丛鲜花,几把躺椅,还有窗前盛开的向日葵,无不叙述着雨后早晨的清新。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5-25 12:05 62 显示全部帖子
喜欢我们在法国入住的每一家旅馆。虽然都不大,房间也不多,最少的一间房,最多的也就十几间房,但每家旅馆都优雅迷人,一如法国人的浪漫个性。

虽然每家旅馆都让我有不想走的感觉,但我们依然在吃完早饭后,就离开了,直接开车去圣米歇尔山。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5-25 12:06 63 显示全部帖子

实际上,我们昨晚到旅馆前,先去了一趟圣米歇尔山,想去库埃农河水坝上的观景台拍圣米歇尔山的夜景,因为那是拍摄圣山全景的最佳位置。


当时导航搜Barrage du Mont Saint Michel(库埃农河水坝),找不到;只能搜Mont St-Michel(圣米歇尔山),导航却只能到停车场。


我嘀咕着,“不说晚上没有管制,不用去停车场,可以直接开车到桥边吗?”但没办法,也只有开过去试试看了。


谁知,车行至一个闸口前,我们直接被栏杆挡在外面,闸口处既没有工作人员可以询问,也没有可以直接取卡的按钮。只好放弃。


虽然没有看到圣米歇尔山的夜景,有点遗憾,但也没有办法。不是行前做足了功课,旅行就可以完全按计划来。事实上,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这是常态。


这一次再去米歇尔山,直接跟着导航,到了游客中心附近的停车场。进停车场前,先取停车卡,栏杆抬起放行。


进了停车场,我们才知道圣米歇尔山的停车场有多大,竟分成好几个停车区。


停好车,我环顾四周,没看到自助缴费机,纳闷着,待会去哪儿缴停车费呢?难道不收停车费?


不收停车费是不可能的。出了停车场,走到游客中心的路上,便看到了停车的自助缴费机,距离我们的停车位置好远。


自助缴费机如何使用,我们并不担心。之前在欧洲其他国家自驾过,欧美的停车自助缴费都大同小异。


一种是提前支付停车费,这种自助缴费机俗称“咪表”,先预计自己可能停多长时间,按此时长缴费后,将缴费凭条放在驾驶位前的车窗玻璃下,可以让人看见的位置,以便随时被检查;另一种是停车后离开时,再按实际停车的时长支付费用。前者主要用于路边停车,后者主要是停车场停车。


停车场的自助缴费还好说,你只有缴费后,栏杆才会抬起放行;但街边的咪表缴费,就完全靠自觉了。如果一旦超时,还没将车开走,可能会被警察罚款;如果根本没缴费,就把车停在路边,一旦被警察发现,那罚金就更高了。当然,运气好的话,没被警察看见,另当别论。但建议你千万别贪这种小便宜,因为不会每次运气都很好。


我们在西班牙自驾时,就因为停车问题被罚了100欧,当然,那时因为不懂,以为只要在酒店外面都可以停车,附近也没有咪表,却没想到地上画的是蓝线,属于当地人停车的地方,然后,警察就特地在我们车的旁边等着我们。


被罚过一次,我们有了心理阴影,所以只要停车,就一定会先找自助缴费机。看到缴费机,就心安了。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5-25 12:08 64 显示全部帖子

接着,我们去坐免费摆渡车。当然,去圣米歇尔山,除了坐摆渡车,还有另外两种选择:选择一依然是免费,就是步行至山脚下(40分钟-1小时);选择二是坐马车(25分钟),收费。


我们的选择,当然是经济实惠又快捷的摆渡车,到山脚下只需要10分钟


坐着摆渡车,沿着大桥,距离圣米歇尔山越来越近时,一直感叹,如果此时圣米歇尔山被海水包围,海上的城堡,看上去一定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壮观。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5-25 12:35 6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爱美丽_Emily 于 2021-5-25 12:37 编辑

然而,因为潮汐,被海水包围的圣米歇尔山,每一两个月才能看到一次。


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山顶的修道院,尖尖的塔顶直插云霄,气势非凡。


据说708年,阿夫朗什的主教奥伯特梦见大天使米歇尔Archangel Michel,要他在岛的最高处建一座礼拜堂,圣米歇尔托梦三次,最后一次甚至在他头上点开一个洞。于是,奥伯特接受神旨,修建了一座耸立于海面上的修道院,献给大天使。

966年,诺曼底公爵查理一世将圣米歇尔山送给了本笃会(天主教的一个隐修会)。

1023年,山顶添建了罗马风格的大教堂,历经百年才结束整个工程。因为教堂高耸于圣米歇尔山顶,时不时会被雷电击中,引起大火。于是,大教堂毁损不断,也修缮不止。

1211年,法国国王菲力浦二世下令修建一个新的修道院,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闻名遐迩的拉梅维耶尔(意为"奇迹")修道院。耗时17年修建而成的修道院,气势恢弘,至今仍被公认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1337年至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英国三次封锁并围攻圣米歇尔山,用深壕沟加固的围墙,已经连为一体的修道院和教堂,在英军的进攻面前,固若金汤,是法国西部和北部唯一没有落入英国人手中的地方。

一千年来,圣米歇尔山历经无数磨难,不仅成为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更成为法国历史的一部分。


1979年,圣米歇尔山和海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向它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建筑致敬。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1人点评 收起
  • mazipite 十三世纪的工匠们,用什么方法搬运那些建筑材料啊?想不明白。 2021-6-14 17:17
发表于 2021-5-25 12:39 66 显示全部帖子
进入圣米歇尔山的大门后,狭窄的石板路两边,全是林立的店铺,餐厅、卖纪念品的各种小店,琳琅满目。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5-25 12:40 67 显示全部帖子
这条商业街,其实古时候也是同样热闹。当时,来此朝圣的天主教徒络绎不绝,于是便吸引了许多商贩来此开店经商。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5-25 12:42 68 显示全部帖子

人潮如涌的街道,并没有让我们有想逃的念头,蟋蟀头更像是掉进米缸的老鼠,两眼放光,一头扎进了那些小店。


我们对奢侈品不感兴趣,却喜欢在不同国家淘手工艺品,世界各地带回的冰箱贴,甚至已经贴满冰箱的整整三面。


每个手工艺品,在我们看来,不仅代表当地文化,也代表我们的足迹。


我不得不承认,蟋蟀头眼光独特,总能从一堆俗物中挑到好东西。但为了行程,我必须把握时间,因此,时不时就得把他从店里“拖”出来。


花了不少时间,我终于把他拖离那些小店,走到了圣米歇尔山的中层。


站在城墙上,放眼望去,铺天盖地的云层下,潮水抚平的流沙,泛着光影,呈现出光怪陆离的美妙景象。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5-25 12:43 69 显示全部帖子
一群群人,光脚走在沙滩上,由远及近地走过来。估计中世纪信徒不远万里,前往圣地朝圣时,也就是这番光景吧。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5-25 12:45 70 显示全部帖子

整个中世纪,位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是成千上万虔诚朝圣者们的终极目标。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雅各便安葬于此地的使徒大教堂(Catedral del Apóstol)。为瞻仰圣徒雅各的遗骨,无数朝圣者必须穿越法国,才能抵达西班牙。


这条中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朝圣之旅,朝圣者穿越法国的路线“法国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Routes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in France)”,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朝圣之路”上共有107个遗产点,圣米歇尔山便是其中之一。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