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8827

主题

雅安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复制链接] 查看:27485 | 回复:42
发表于 2023-5-18 16:23 1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213456 于 2023-5-18 16:30 编辑

继续爬山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随处可见的漂亮大石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随处可见红军当年挖的战壕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发表于 2023-5-18 16:31 1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213456 于 2023-5-18 20:05 编辑

到达四包山第一包最高处,海拔970米。这里一块平地,杨大哥在四周安了竹凳,两个角落两个秋千。
我马上想到这里, 非常适合小朋友来爬山,惊险又刺激,在战壕里做红军作战演练,荡秋千,在快乐游戏中体验红军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休息片刻后,我们继续往前走,第一包下山,向第二包走去。四包山,四座山包,海拔依次降低,第一包最高,第四包最矮。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发表于 2023-5-18 16:31 13 显示全部帖子
zhb001 发表于 2023-5-18 16:28 丛林真茂密啊

嗯嗯。感谢加分鼓励!
发表于 2023-5-18 20:04 14 显示全部帖子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上不仅到处是紫藤,也有很多的树种,花草,甚至杨大哥都不认识的。我心里不禁感叹四包山真是宝藏多哦!甚至第四包山后还有温泉。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这个牌子看来有些年头了,而我却是去年才知道这个地方的。
《红军长征在雅安的历史成就和时代价值》写到:


正视历史,告慰先烈


提起红军长征在雅安,就不能回避张国焘分裂党中央、分裂红军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和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和重大损失这个客观事实。一直以来关于红四方面军长征在雅安的历史资料所述篇章并不是很多,包括雅安人民恐怕至今也常常对此讳莫如深。


在今天,值得告慰先烈的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党史研究领域关于红四方面军(后改为西路军)历史的研究和宣传逐渐深入展开,评价也进一步客观公正。


感恩感谢!!!也感谢杨大哥、海天豹大哥的宣传让我知道了四包山!一个离我家如此近的地方!有着关于红军,关于百丈关战役,我们不该忘记的革命先烈的故事!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发表于 2023-5-18 20:08 1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213456 于 2023-5-18 20:10 编辑

满眼的绿,浓浓的绿,让人愉悦。林间小路上厚厚的枯叶,非常好走。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发表于 2023-5-18 20:14 16 显示全部帖子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杨大哥不断地提醒我们看战壕。野草疯长,有些战壕被绿草遮盖,不注意很容易就走过了。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发表于 2023-5-18 20:17 1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213456 于 2023-5-18 20:19 编辑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战壕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战壕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战壕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发表于 2023-5-18 20:25 1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213456 于 2023-5-18 21:06 编辑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一路不断地上山下山,上山还好点,下山路陡,杨大姐全神贯注,用心走路,几次告诉我们她早已满脸大汗,汗水不停往下流。除杨大姐,我们三走惯了山路还好点,但我也不小心溜了两交。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发表于 2023-5-18 20:28 19 显示全部帖子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走出第四包,来到温玉泉。杨大哥告诉我们旁边就是通太和的古道。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发表于 2023-5-18 20:39 2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213456 于 2023-5-19 11:05 编辑

温水溪又叫“温玉泉”,地处朱场村一组半山腰,是一个12平方米左右的小水潭,由七块大石头砌成,椭圆形,宽约50厘米,高约80厘米。连接着一条水渠,是早年村民修建的引水通道。


因泉水自然涌出,水温高于周围地表水温度5℃左右,感觉这股水是温暖的,故名“温水溪”。水潭边立有三块石碑,中间一块书“温玉泉”,泉眼旁刻有“温玉泉堰碑文”石碑,碑的左侧有“光绪”字样,右下方书“钟秉章敬立”。


《名山县志》记载有该碑全文,记载了立碑始末。石碑侧面为一首赞泉水《温玉泉古风》,“君不见温玉之泉鸣涓涓,奔流到海不记年……攀龙客至饮此泉,不禁飘飘其欲仙。夏日饮之性常冷,冬日饮之味不寒。温其凉兮人共识,温其如玉我吟之……岭间诸水皆无味,惟有此泉甘如饴……”下书“文生林焘撰,武生钟秉章题,光绪四年戊寅姑洗月之吉日。”


原来,温水溪的水沿山道流入堰渠,成为人们灌溉的主要水源,同时也用于冲水碾和人们的生活用水。只因农忙时节,农户为耕种需要,出现上段用水下段缺水的情况,常常发生争水事件,村民因争水以浇灌良田而引发斗殴。当地乡绅和“有碾之家”通过协商,议定分水章程。清光绪二十八年(1869),一同到县府通禀备案,征得zf同意,于是年腊月十六日在温水溪堰头矗立石碑,规定如何放水,从而规范了一方生产生活的用水制度。


时过境迁,随着饮水工程、水利设施的不断改善,朱场村民绝大多数已经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也不再为生产用水紧张而争斗。但由于温玉泉出自山间,清澈甘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很多外地客人不时慕名而来,带上桶桶、瓶子等容器装些回家品尝,从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名胜。


                                                                               -------来自朱场村资料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通向太和场的老路(古道)。这一次,看了徐向前的《红军在路上》以及李先念的《百丈、太和场、朱家场、夹关战斗经过》,一下联系上以前去过的二龙山战斗遗址(即夹门关战斗遗址)、上里五家口的徐向前指挥部、高河的红军广场等,这一下就稍微有些清楚了。
四包山---重走红军路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