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东

千里奔赴,只为与你遇见--我走过大雪纷飞的青海,来到鲜花盛开的新疆

[复制链接] 查看:7831 | 回复:82
发表于 2023-11-24 13:22 41 显示全部帖子
(七)西域圣境,塔尔寺


那年从 西宁 开启的进藏之旅第一站是塔尔寺,这次自驾315国道,离开 西宁 后的第一站我又来到了塔尔寺。

多年后再次站在塔尔寺门前,除了门口的佛塔和那长长的转经筒外,塔尔寺的一切都变得陌生。


佛塔前的游人络绎不断,选择在佛塔的不同位置拍照留念。



发表于 2023-11-24 13:22 42 显示全部帖子
  重访塔尔寺,我站在当年的位置上又拍了一张纪念照。



塔尔寺是 中国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 中国 西北 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寺名来自大金瓦寺内为纪念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 巴林 ”,意思是“十万 狮子 吼佛像的 弥勒 寺” 。



发表于 2023-11-24 13:22 43 显示全部帖子
  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

宗喀巴大师最早在夏琼寺学经,16岁时离家去 西藏 深造,并改革 西藏 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

宗喀巴去 西藏 六年后,他母亲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希望宗喀巴能回家会面。潜心学佛的宗喀巴接到信件后,决意不归,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 狮子 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 狮子 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1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 弥勒 殿。直到此时,塔尔寺才初具规模。
万历十年(1582年)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第二次来 青海 ,翌年春,由当地申中昂索从措卡请至塔尔寺。三世达赖向仁钦宗哲坚赞及当地申中、西纳、祁家、龙本、米纳等藏族部落昂索指示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仪式。从此,塔尔寺发展很快,先后建成达赖行宫、三世达赖灵塔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等。

经四世达赖指示,万历四十年(1612年)正月,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



这座建筑就是传说中宗喀巴大师出生的地方,这棵长出围墙外的树,就是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来的白旃檀树。那年我第一次来到塔尔寺时,正是这棵树开花的季节,偶然轻风吹散的小白花飘落下来,藏民们在树下伸手接住小白花,然后一脸虔诚地放进嘴里。我站在旁边看着,看着,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不舍离去。



发表于 2023-11-24 13:22 44 显示全部帖子
  塔尔寺内每天都有许多藏 民和 喇嘛在这里转经转寺。

据说转寺庙每次转要3圈是源于《无量寿经》——“稽首佛足,右绕三匝。”所以无论是转佛、转塔、转寺庙,都要顺时针绕3圈。

我当时脚上有伤不能走动太多,只能默默地站在旁边,看着这些转了一圈一圈又一圈的人们。

发表于 2023-11-24 13:22 45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23-11-24 13:22 46 显示全部帖子
  塔尔寺有艺术三绝:油塑、壁画和堆绣。

油塑就是用酥油(手工制成的黄油)塑造出各种佛像、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等造型,这些油塑艺术品统称为“酥油花”。

这个酥油花馆内有数量众多、造型不一,形态生动的酥油花作品,有宗喀巴大师的雕像,有不同故事的场景,每一个都精美绝伦。

酥油花最早产生于 西藏 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另有传说称641年 文成 公主进藏,带去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并将其供奉于 拉萨 的大昭寺,吐蕃人民用酥油做成花供献于佛前,以示崇敬之心,后各藏传佛教寺院相继使用,视为礼佛珍品,献酥油花遂成为正月祈愿大法会的重要内容。在发展过程中,酥油花的塑造方式、花色品种、内容题材和工艺技巧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在 拉萨 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组织制作了大型立体人物群像的酥油花供奉于佛前。后来,酥油花传入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在此相沿成习。每年正月十五日,皓月升起,华灯初放,塔尔寺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人们做花、赏花,祈求吉祥平安,几百年来从未中止。

酥油花的制作分扎骨架、制胎、敷塑、描金束形、上盘、开光六道工序。寺院里的大型酥油花以宗教题材为主(如《释迦牟尼本生故事》、《释迦牟尼十二行传》、《莲花生本传故事》、《宗喀 巴本 传故事》等,凡佛之造像必守“三十二相”要求),兼及藏戏、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如《 文成 公主进藏》),另外还有一些别致的小型酥油花。酥油花的原料十分讲究,需用上年塑制酥油花后拆除下来的陈旧酥油和精细草木灰掺和成韧硬的黑色胎料,方可制胎塑形。塑造时,温度要求较高,制作难度较大。一架酥油花,从整体来看,亭台楼阁数十座,人物、走兽动辄以百计,大至一两米的 菩萨 金刚、小至十数毫米的花鸟鱼虫无所不备,浮雕与圆雕结合,人物与景物结合,佛界与凡间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时空分而不断,物象繁而不乱,色彩缤纷,浑然一体,令人叹为观止。酥油花展出时还有十多人组成的小型乐队在旁伴奏。
塔尔寺设有“上花院”和“下花院”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每院有艺僧二十人左右,这些艺僧一般在十五六岁入院,终身从艺。酥油花制作技艺主要靠口手相承、师徒相传。上、下两个花院分别设有总监(称“掌尺”)主持,决定当年酥油花的题材、构图、制作分工等事项。

可惜酥油花馆内不让拍照,只能拍摄门口。想知道塔尔寺的酥油花有多精美,自己来一趟塔尔寺吧。



1人点评 收起
  • 话龙点睛 我15年自驾去的青海湖,在西宁塔尔寺游玩时,记得有几个大殿的外面专门有几个玻璃柜陈列的酥油花,殿外允许拍照,殿内不允许。 2023-12-4 10:44
发表于 2023-11-24 13:22 47 显示全部帖子
  从酥油花馆出来,一边走一边寻找印象里的塔尔寺,当年关于塔尔寺的大部分记忆已在时光流转中摸掉,只有一些不让拍照的建筑内部找回我的部分记忆。

走在寺院这些整齐的 通道 上,边看边拍,注入塔尔寺的新印象。不知道下次再来时,塔尔寺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否再次变得陌生呢?

发表于 2023-11-24 13:22 48 显示全部帖子
(八)在金银滩草原上有一座原子城

在 青海 省有一个入选2018年“神奇 西北 100景”榜单的景点——原子城,金银滩草原。

当年诗人王洛宾在这里与那位好姑娘共骑白马,在夜色迷离、辽远空旷的草原上,互相依偎在露天电影的白色银幕后看电影。后来,写出了那首传唱至今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原子城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1)金银滩草原


金银滩草原的西部与 宝山 和 青海湖 相临,北、东部是高山环线,南部与 海晏 县三角城接壤,这块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金滩和银滩大草原上,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藏 民和 超过30万只的牛羊,是一个典型的牧区。

曾经,这里是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1958年原子城建立,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 成功 研制出 中国 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故称为“原子城”,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1995年5月15日退役后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海镇。这里的每一个设施、每一座建筑都书写着一段光辉历史,如果你愿意静心聆听,这里的神奇故事能讲许久、许久。

2001年, 青海 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于 2023-11-24 13:22 49 显示全部帖子
  (2)原子城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最高决策者提出 中国 不能没有原子弹,于是 中国 踏上了研制原子弹的艰苦旅程。

首先是选址。经过再三挑选,最后定在 青海 省 海晏 县总面积570平方公里的金银滩草原,对外称为221厂。于是这里便成为 中国 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实验 成功 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



因为磨蹭我们错过了原子城纪念馆的参观时间,于是便开车来到了8公里外的爆轰试验场。



1995年5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爆轰试验场又称“靶场”,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270平方米。

爆轰试验场是专门用于爆轰试验的场所,由于试验的目的和规模不同,试验场由6个整体浇筑的钢筋混泥土机械室、炸药或武器存放室、观测室、钢板试验墙、土质防护坡、砂坑等构筑物组成的试验工号以及1个天然临时试验靶场、2个试验废物掩埋坑等三部分构成。分别进行爆轰冲击波试验、核武器试验、常规武器试验。

1964年6月20日, 中国 第一颗原子弹1:1冷爆试验就在这里的656工号 成功 进行;当年10月16日下午3时, 中国 第一颗原子弹在 新疆 罗布泊上空爆炸 成功 , 中国 的戈壁荒漠上第一次升了起来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



1人点评 收起
  • 话龙点睛 西海镇,还是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一个赛段的起点,我自驾青海时候在西海镇住了一晚,到处都是自行车赛的宣传彩旗,我参观西海镇的核武器研制纪念馆,可惜里面不让拍照。 2023-12-4 10:51
发表于 2023-11-24 13:22 50 显示全部帖子
  现在在爆轰试验场门口模拟当年的场景摆放了一辆坦克



坦克上飘扬着五星红旗



门口挂着一块关于爆轰试验场介绍的不锈钢块子



门内笔直的公路通往远处的雪山,公路两旁整齐有序地插着五星红旗,走在其中,不由自主就能把你带进当年那个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气氛里。



在爆轰试验场门口,我发了一条关于这里的朋友圈, 广州 一个好朋友回复:“我的旧同事是在原子城长大的,后来离开 青海 分配到沿海地区”。本来以为远在 青海 的原子城离我很远,原来其实也是这么的近。

与门口的坦克道别,结束了原子城的参观。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