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59

主题

合肥

魔都大上海

[复制链接] 查看:7391 | 回复:74
发表于 2024-1-5 11:48 61 显示全部帖子
朱家角古镇

早就知道 朱家角 是 上海 最大保存也最好的古镇。离开古猗园。我和三舅告别,小表姐和小姐夫送我到 朱家角 。他们开车把我送到 朱家角 。这次见到我三舅才知道我小表姐还怀孕,不好走远。 朱家角 古镇就我一个人逛了。

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 镇位于 青浦 区西部,地处江、浙、沪交界处,据史料记载, 朱家角 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镇上的圆津禅院、慈门寺等古寺名刹均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可想而知,古镇当时已人丁集居,初具规模。由于贯穿全镇的漕港河水运方便,遂商业日盛,烟火千家。至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清嘉庆年间编纂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宋如林在《珠里小志》序中,曾有这样描述:“今珠里为青溪一隅,烟火千家,北接 昆山 ,南连谷水,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过是里者,群羡让耕让畔之风犹古,而比户弦歌不辍也,虽与 高阳 里,冠盖里媲美可也”。从中可领略到200年前 朱家角 之繁荣及人情风貌。

朱家角 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 江南 ,号称“衣被天下”,成为 江南 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 朱家角 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泅泾)不如一角( 朱家角 )”之说。

民国期间,米业鼎盛,所产青角薄稻,在 上海 米市独占鳌头,远销京城海外,每逢稻谷登场,最高峰达二、三万石(1500—2250吨),日收油菜籽600吨,所产“ 朱家角 菜油”行销百里以外,远近闻名,还有工业、手工业、钱庄典当、金融业、碾米厂、发电厂,均开全县之首,起步早,发展快,时北大街、 大新 街,沿街两侧,大小商号,鳞次栉比,全镇坐商有千户之多,夜市闹如白昼。逢年过节,更有外地商贩前来赶集,酒肆茶楼几乎日夜营业,大商小贩走街串巷,点心小吃通宵达旦,其时粜稻谷的农船,成千上百涌来,漕港河为之阻塞。

朱家角 的美食有鳝糊面、羊肉面、羊血汤(与 合肥 不同, 江南 很多地区爱吃羊肉,并且面条种类很多, 江南 人和皖江 皖南 人也比 合肥 周边的人更爱吃面条)、青香糯米粽、豆腐干片、扎肉、香糯糖藕、排骨王、菜苋、状元糕、薰青豆。 朱家角 当地的特色艺术有罗锅船、莲湘舞、荡湖船、蚌舞。不过我在 朱家角 游览的时候,这些特色一个也没出现。 朱家角 是一个商业化过度的古镇,街上的商贩来自五湖四海,贩售的商品和全国各地的旅游商业街差不多,显得一点特色都没有。

发表于 2024-1-5 11:48 62 显示全部帖子
朱家角古镇

城隍庙位于镇中心的漕河街,占地七亩,原址在镇南雪葭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徽州 商人程履吉迁建至此,明清时期镇上的富商大贾中财力最为雄厚的是 徽州 商人。1881年重建,此庙曾称 青浦 城隍的行宫。城隍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保护神, 青浦 城隍老爷为明朝崇祯年间 四川 布政使沈恩,深受百姓爱戴,去世后被敕封为 青浦 城隍,封号为“显灵伯”。 朱家角 城隍庙有庙内三宝——古戏台、大算盘和百年银杏。

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古镇

城隍殿

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 城隍庙的戏台,宋元明清 中国 古代讲究在城隍寿诞、节日、庙会重要集会时在庙里神像前表演。

发表于 2024-1-5 11:48 63 显示全部帖子
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 百年邮局,近代中西合璧建筑, 朱家角 的老房子大多翻修、改造过,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不多。 朱家角 百年邮局所在的这条街,古建筑老房子保存得比较完整。

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 古镇的桥不少,但是最值得拍照合影的取景点是放生桥的两侧方向。

发表于 2024-1-5 11:48 64 显示全部帖子
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古镇

放生桥位于 朱家角 镇,跨于漕港上,是古镇上的一个标志性古建筑。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 。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放生桥为五孔石拱桥,而非平桥或单孔石拱桥,作为 上海 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联拱大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全长70.8米,宽5.8米,结构精巧,形状美观。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 朱家角 十景之一。历来文人雅士赞美此桥,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

朱家角 当地有些中老年本地人素质实在不高,放生桥边,我没看到的当地大妈看到我叫“小赤佬”、还有不知道长什么样的一个生意不好的饭店老板娘用吴语说“叫花子进来没有座位”,你 朱家角 倒是比得上我们的 三河 古镇啊。反正我到这里就招一些人讨厌。 https://www.mafengwo.cn/i/5696840.html 合肥 5A景区 三河 古镇

游览当天 朱家角 古镇人挤人。设置路障对游客游览路线执行交通管制,我也从放生桥上来回过了几次,巷子里走在我前面的 朱家角 的当地人看到他前面挡路的苏北江淮官话口音的游客都骂“赤佬”

朱家角古镇

看到 朱家角 的三阳湾酒家获得过奖牌,老板娘又热情招揽客人,加上这里拍照位置好,就进来吃饭。

发表于 2024-1-5 11:48 65 显示全部帖子
朱家角古镇

让三阳湾饭店的阿姨帮我在饭店靠水一侧拍了照

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古镇

点的都是 上海 当地的特色菜,白切鸡、糟香草头、河蚌豆腐羹,加上椰汁。 上海 乡镇做菜分量也不小,2个人吃都绰绰有余,浪费了很多,在这里一共消费120元。

三阳湾食府做菜口味好,价格实惠,老板和店员友善待客,加上地处 朱家角 放生桥下很好的观景位置,所以生意很火。

朱家角古镇

发表于 2024-1-5 11:48 66 显示全部帖子
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古镇

水边另一处比较好的取景点,如果我站的位置有座桥,拍出的照片要更好一些。

朱家角古镇

课植园。课植园位于 朱家角 北首西井街,环境幽静,风光独好,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原园主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

马家祖上原籍 江西 ,后迁至 昆山 朝阳 门,清末曾捐宫为道台衔,后于 朱家角 井亭港择地百亩,自民国元年(1912年)开 始兴 建这座园林,停停建建前后历时15年之久,花银30余万元,直至马文卿去世时,该园还未全部建成,但也颇具规模,亭台楼榭、假山水池、石碑长廊、古树名木,应有尽有,方圆数百里,名闻遐迩。

课植园的保存现状不是太好,比起豫园和古猗园差得多,最后也就在这个角度拍了一张。

总之到 上海 ,去逛 朱家角 古镇还不错。

朱家角 古镇景区

地址: 上海 市 青浦 区 朱家角 镇课植园路555号

开放时间:08:30-16:30开放

门票:75元,包括8个收费景点



逛完 朱家角 古镇是下午3点半, 上海 的地铁网络很发达,离城区很远的 朱家角 也有地铁站。打车到 朱家角 地铁站的入口,坐上 上海 地铁17号线到虹桥站转2号线到静安寺下,回到 延安 饭店。

发表于 2024-1-5 11:48 67 显示全部帖子
老爷叔本帮菜

回到 延安 饭店以后,点了老爷叔本帮菜做晚餐

巴比馒头

上海 红烧肉和煮干丝,米饭,一共64元。红烧肉不放糖不好吃,这道鹌鹑蛋红烧肉味道很不错(北方有些省做红烧肉用酱不放糖),大煮干丝一般,味道偏淡。总体上味道还可以,价格在 上海 还可以接受。 上海 的美食个人觉得比起 北京 口味要好得多,而且价格上也便宜一些。

发表于 2024-1-5 11:48 68 显示全部帖子
巴比馒头

2024年第一天早上起来订的外卖是巴比馒头。巴比馒头是 上海 有名的餐饮连锁店,包子口味感觉像 安徽 安庆 白案厨师做的。一查老板刘会平的籍贯就是以做包子出名的 安庆 市 怀宁 县江镇。价格在 上海 还是很实惠的。这口味标准化做得好。做得好的餐饮店要么标准化到极致,要么个性化到极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般很难长久盈利或发展壮大。

左庭右院火锅

整个一上午都在上网传照片查资料,当天中午我表叔和表婶之前就约好了请我到左庭右院吃火锅。坐地铁去,地铁口就是饭店所在的写字楼,写字楼叫龙之梦。表叔说( 江南 风俗的)龙年第一天吃火锅取个好彩头。 合肥 人的生肖似乎都是按农历算,春节当天才算某个干支的第一天。

在饭店点的太多,火锅店也不是 上海 人开的,还是浪费了,让表叔表婶破费真过意不去。

发表于 2024-1-5 11:48 69 显示全部帖子
上海孙中山故居

在龙之梦吃好火锅,我准备去参观 上海 孙 中山 故居,表叔表婶看到我行李多,坚持打车一起去。我去孙 中山 故居参观的时候,他们就在外面帮我看行李。

上海 孙 中山 故居纪念馆,位于 上海 市香山路7号,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由孙 中山 故居和孙 中山 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

孙 中山 故居是孙 中山 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是一幢 欧洲 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 加拿大 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 中山 的。孙 中山 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 中山 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 香港 、 重庆 ,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 上海 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 中山 的永久纪念地。馆由一幢欧式洋房改建而成,共有三层、八个展区,展览面积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

1961年3月, 上海 中山 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3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故居被列为 上海 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 中国 20世纪建筑遗产。2021年3月,入选 上海 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故居有两栋楼,一栋是孙 中山 的纪念馆,展示相关文物,一栋是孙 中山 和宋庆龄居住的洋房。推翻满清建立 共和 、democratic政体是孙 中山 的一大功劳。

孙 中山 开始革命之初,国内觉醒的人非常之少,国人并不支持革命,孙 中山 这样的先行者一生遭遇挫折无数,还曾几度遇险。

这里有一本书《 伦敦 被难记》,是1912年孙 中山 建立民国,担任临时大总统后, 上海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他1895年创建反清革命组织兴中会,1896年经过 英国 伦敦 ,曾经被清朝驻 英国 领事馆诱捕,幸好,吉人天相,使馆的一个 英国 仆人柯尔渐渐表同情于孙 中山 的遭遇,送消息给康德黎。康德黎邀同另一位 英国 医士孟生把这件事在《地球报》(TheGlobe)发表,引起了 英国 人士对清廷使馆的公愤;又写信给当时的 英国 外相 萨里 斯伯。 萨里 斯伯认为清廷的公使馆没有在 英国 领土之上逮捕人、扣留人与押解人的权力,于九月十七日派员向清朝驻英公使龚照瑗交涉,要求将孙 中山 立即释放。龚照瑗只得照办。

这本书右边是孙 中山 救命恩人, 英国 医生,医学教师康德黎的照片。

发表于 2024-1-5 11:48 70 显示全部帖子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 中山 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到发动二次革命前。曾经被袁某凯委任为铁道部长,后来他在自己写的《建国方略》中也规划了铁道路线图。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 中山 穿过的 中山 装和拿过的文明棍。孙 中山 有感于长袍马褂作为衣着的不便,发明了 中山 装,服装设计也暗含自己的理想。这是一次影响 中国 人衣着的改良。不过民国时期穿 中山 装的往往是国民党文职干部,国府官员喊口号写文章带着三 民主义,其实品德如何和 中山 装无关。

至于文明棍,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有身份的男子常携带的手杖, 中国 当时国弱民穷,传统文化糟粕大量存在,对西方盲目崇拜模仿。所以从孙 中山 、李大钊到黄金荣、杜月笙都曾手持文明棍。至于拿的人文明与否完全和文明棍不沾边。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