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717

主题

其它

徒步轻量化之装备分析

[复制链接] 查看:15010 | 回复:41
发表于 2024-4-18 17:06 33 只看该作者
上班边摸鱼边瞎胡打打字昨天打了1万字的豪文讲炉头,结果被论坛屏蔽了,难受
这几年用过的炉头和锅不计其数个,选还能想的起来的讲一讲
1、火枫:野火、FMW-02、磐石、300t,以及一堆锅
野火,很入门也比较稳定,没啥大毛病,最后操作不当烧坏了
FMW-02,我理解为光芒的简化版,红外加热,是我用过的火枫炉头里最好用的一款,重量比光芒轻100G,支撑性贼强,功率非常大,火焰很集中,用这个炉头配合布林一款2.1L的集热锅,内盛1.7L水烧开用时3分45秒。当时任何炉头都达不到这个速度。
磐石,却没有达到磐石的强度,没用几次支腿卡点断了,只能歪着烧。这个头子很重,看着很霸气,但实际点着感觉功率还没有FMW-02大。
300T,娱乐级炉头,娱乐耍耍可以,实干需要悠着来。况且这个重量现在大批炉头都能达到
盛宴5套锅,买上基本就没用过,目测质量还可以(当然重量比较大,所以为啥觉着质量还可以)
FMC-217、218,集热锅,用着没毛病,走过高海拔长线,配合稳压炉头用着很稳定。火枫的锅都比较重,因为做的比较厚,性能上来说相对其它大牌集热锅烧水速度偏慢,不清楚是设计上还是哪的问题
总体来说,火枫这么大的牌子,做的东西比较一般,性能和参数上马马虎虎,真用的话可能需要拼些人品
2、jetboil:sol ti、minimo、sumo,stash
大牌杰宝,也是我的入门品牌。第一个锅是杰宝的sol ti,就为着这个牛P的重量参数。结果冬天零下十几度在山里趴窝了,当然这个不怨锅,怨我不了解这个型号的使用环境。用这个锅走过很多入门线路,用火枫110G罐子可以点三天两夜,还有富余,燃烧效率非常好(所有的一体套锅燃烧效率都特别好,这个后边说),烧水特别快。后来觉着这个套锅炉头有点重,使用3爪310配合钛锅体打包重量做到了200G,并且烧水效率仍然非常高。这个锅最后的结局是,因为钛材质问题,集热片脱焊掉完了,达到使用寿命扔掉了
minimo,几乎接近完美的一款锅,走过长线,燃烧效率极其优秀,适合低温,有一定的防风能力,大小、收纳、使用体验都接近完美。非常推荐走线使用
sumo,你可以当minimo的加高版本(或大号版本)使用,但烧水效率不如minimo。缺点是锅体太高,水沸腾后晃动厉害几乎要倾倒,可以使用,但是要小心。
stash,注意,这个锅你必须要当一个系统来用,就是必须炉头配原装锅体,否则炉头的效率和锅的效率都会大打折扣。这个系统的特点:极其的轻量,效率非常高(略微不如minimo),省气。但是,他没有稳压系统,就是无法在0下保持保效率的燃烧
jetboil的集成锅都有一个特别蠢的缺点,就是炉头贼重,并且是破塑料底座,使用不当就会烧毁塑料件,所以不建议使用配套锅以外的锅具。即便他原装配有支撑其它锅具的支具,但那个支具实在是操蛋,我手拧就变形了,我都不敢用这种破铁片子去支任何的锅具。这个破支具居然还特别的重,真不知道杰宝是怎么把这样豪华的重量做出了这种乐色玩意儿,我淘宝买的十字交叉304破铁片子,回来用砂轮打磨出两个卡口当支撑架,称了下重量都比这破鬼玩意儿轻一半
3、科曼,只用过XD2
310平替,我的310丢了以后买的,对于这个价格来说非常不错,但是用的时候需要些人品。我走线用这个打火失灵(后边说打火的问题),分火盘脱出,不过好在都不是啥大问题,因为自备了打火石,分火盘装回去以后还能接着用。个人认为可以使用,但需做好备案
4、soto,只用过310
传说中的高海拔必备神器,也确实不虚此名,火力大,且集中,烧水效率高,如果你配一个集热锅会有相当不错的体验。缺点:四爪支架非常蠢,重且收纳体积大,要知道3爪炉头只有64克,一个4爪支架将近20G,不知道咋设计的。打火横置,按着别扭。这点科曼和rocket豪华都比310好用
5、msr,反应堆、windburner、rocket豪华
真正的大牌来了,这里多说几句心得体验
反应堆,传说中最轻最快最牛P的炉头,但是我要说传说都是放屁。请明白但凡专业装备都是针对特定的使用环境,而反应堆针对的环境就是极限的恶劣环境,包括低温、大风雨、高海拔缺氧等等。在以上这些极限环境中,反应堆可以表现出和日常几乎无差别的烧水效率,但是如果你在日常环境中使用,反应堆烧水贼慢,耗气(对比其它稳压炉头),功率小,说白了就是难用。所以,在你想使用这个玩意儿的时候,先考虑一下你所处的环境是否能发挥这个东西的优势,再去做选择。以我的体验,日常无非minimo,极限首选反应堆
windburner分体,反应堆的简化版,火力更小烧水更慢,我就是买来为了冬天上山刷火锅用的,这个头子支撑性超强,防风性非常棒,适合低温下在山上刷火锅不配挡风板
rocket豪华,目前用过的最舒服,设计最合理的一个炉头,现役主力装备。对比310来说,除了三爪炉头不如四爪的支撑性强,其它基本一致甚至超出,比如收纳性和打火的操作便利上。这个三爪头子也足够用,支双喜16CM高压锅没有任何问题。除了韩国那个V1没用过外,一体稳压炉头基本用全了,rocket豪华是最推荐的一个。
msr和杰宝的评价:如果你了解这两个产品的设计对应环境,就明白这两个品牌的受众是不一样的,杰宝更倾向于长线徒步者,而msr更倾向于极限探险者。但是msr仍然有rocket豪华这种能够完美的应用于长线徒步的炉头,杰宝却没有能用于极限环境的装备。
另外,杰宝的炉头设计非常的愚蠢。MSR的炉头设计,不需要卡口,锅直接坐在炉头上就可以了,拿取非常的方便,并且非常的稳定。杰宝的炉头,你必须要把锅拧上去才可以用,无法轻松的安装或取下,在炉头和锅都很烫的情况下你想把炉头拧上去或者取下来就特别的困难。这点上杰宝的设计真是像屎一样
6、primus omni
非TI版,拿来烧汽油煮火锅用的,支撑性非常的强大,支过30CM的鸳鸯火锅,感觉火力略小一些。这个炉子传说可以烧任何燃料你,但是我实测酒精不行。
7、3000T
3000T+无名小白铝锅+火枫110G气罐,SUL选手,打包重量300G以内,可以完美的点3天2夜,娱乐耍没有问题
另,一些其它经验:
1、电打火失灵,一般出现在潮湿天气,电打火短路造成,烘干炉头得解。千万记住,电打火是最容易拉跨的一个功能,但凡长线必须配备打火石,建议使用可利福十来块钱一把的那种打火机替换火石,自己裁一节塑料管插进去,可以单手操作,还特别轻(也就三四克重)
2、目前的最优解是rocket豪华配minimo的锅,烧700ML水一般1分35秒左右,如果你不在乎这个极限烧水速度,可以使用中火,用些许的时间换取更高的燃气效率。我用这个配置在4500海拔用脉鲜230红罐一罐气用到第5天晚上。
3、一体集成锅相关。但凡集成锅都有烧水快,省气的优点(排除反应堆),即便是火枫这样没有稳压的集成锅都能达到这个效果。但这个优点并不是说炉头很牛P或者锅很牛P,这两个玩意儿单独拿出来使用都可能像屎一样难用。之所以这样,就是集成锅的设计上考虑的是集体效率,就是炉头的特点配合锅的特点恰好能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这样才能造成集成锅的效率优势。所以对于集成锅,不建议单独使用炉头或单独使用锅,用来配合其它装备使用。这点尤其见于杰宝的stash
2人点评 收起
  • zhb001 单独发出来吧 2024-4-22 10:42
  • windsing 你应该单独开个贴,而不是回在这个贴下,这个贴没什么关注度是有原因的。 另外,minimo的卡扣结构,是可用可不用,你不转一样能放,转了卡的更紧,多个选择而已。如果不是地型太差,我都不扣的。 2024-4-20 15:16
发表于 2024-4-17 17:13 32 只看该作者

打了一万个字,说我涉及敏感词
伤心
1人点评 收起
  • 牵一头呆呆牛 幸苦辛苦~感觉不但写的很有信息量,还很有回忆。多少岁月啊。留个联系方式?加我v:G04N36SYK 2024-4-21 00:02
发表于 2024-4-17 16:03 31 只看该作者
到睡袋了,有空就来发点东西
入门起点就比较高,第一个睡袋是海淘的老鼠plasma 40和plasma 0
传说中的大奖款睡袋,两条打包半个万干进去了
这里提一句,海淘睡袋直接看睡袋名称后边的数值就能定温标,40指的是F40华氏40度,相当于0C,F0约为-20C
一般来说非冬季出行F40-F35的睡袋就是比较合适的
plasma 0就在某个降温的冬天用过一次,性能相当强悍,太热了基本一宿没睡着
plasma 40做过一段时间主力睡袋,基本陪伴了我全部的入门期,清明的晚上躺在腾格里沙漠上看星星的经历很美好
国外的睡袋有个缺点,就是跑毛严重。另外plasma 40因为本身充的绒比较少,有些地方会空绒,后来找田野又充了些绒
同时期同伴们有用一些睡袋,主要是黑冰B700、G1000这几个型号。黑冰确实质量过关,温标不虚标,缺点是很容易跑毛,他们的睡袋在我的帐篷里一晚上就一地绒。另一个事情就是黑冰的睡袋皮是20D的,触感比较坚硬。还有就是这个牌子假货太多,一定要擦亮眼睛
后来,先后定制了田野的小热核和大热核,田野的东西是绝对的质量靠谱性能牛P的存在,小热核打包重量600G,我所有成功走下来的高海拔路线都是这条睡袋完成的。大热核900蓬充绒700G,体感温标大概在-18度上下,基本都是冬天露营用了。
还定过田野的两条羽绒裤,一条羽绒被子,都满意。
小热核的缺点是脚部是抽绳收紧的,个人感觉还能再减重,提高性能。还有个缺点是洗完了睡袋皮会发硬,感觉像是变脆了一碰就要碎那种感觉,需要睡一晚或者拿手搓搓才能还原。
大热核的缺点是拉链纯属摆设,因为人钻进去拉上拉链在里面裹的动都动不了,真成木乃伊了,相当难受
去年跟田野定制了一个双人睡袋,就是TAR那个700蓬双人睡袋的复刻,两个人能用,一个人当被子用也很奢侈。前两天刚出门测试了一下感觉相当不错,打包重量1KG,出门走线也能用
一般走线会带冰焰的熊帽解决无底睡袋头部冷的问题。冰焰买过多功能羽绒裤,这牌子就是掉毛严重
前年黑冰出了Zpro系列,买了一条Zpro600试了一晚,老毛病跑毛的问题解决不了,并且你600充绒量居然还有地方空绒的,接受不了出掉了
个人推荐入门就是充600G800蓬鹅绒的木乃伊睡袋起步,这个参数的睡袋能让你走下绝大多数的线路,冬天严寒穿羽绒也能抗一下,入门以后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找田野定制睡袋。
国外大牌的睡袋并不推荐,价格贼贵,又没比国产货好一点点。当然,我没用过westmountaineer那种贼大牌的睡袋,天花板没摸过。如果有需要的,可以看看rab的羽绒产品,这个牌子的羽绒服我用过,是我现在知道的唯一不偷轻,质量过关不吹牛P的品牌。他的部分特种面料(比如gore家面料)睡袋,用于上雪山应该非常不错
发表于 2024-4-11 18:05 30 只看该作者
小城小城小 发表于 2024-4-11 13:13 这个用的空速背负,不知道和气流的反重力哪个背起来舒服点,不过这个轻一般确实优势比较大 ...

是 AirSpeed,一般叫空速背负。我觉得这个不形象,就把结构写出来当名字。哈哈~反重力是伪科学,啥结构最终都是要压在人膝盖上的。结构差不多没问题的情况下,当然是质量越轻越好了。
发表于 2024-4-11 18:02 29 只看该作者
sszlzz 发表于 2024-4-11 12:24 看到冰焰蝶舞想到以前买过日本一个小厂出的双侧拉链式的quilt式无底睡袋。当然现在西方不会叫XX式睡袋了,一般能完全 ...

太强了~信息量巨大。把这类睡袋的对比发展史都要挖出来了。超赞~

轻量化的标准是一物多用,且要追求舒适性。这一点非常认同。仅仅是单装备减重,不能重复利用的装备,轻量化效果整体就不那么明显。至于冷室,大概是使用方式的问题。早先是把气垫包在被子里,当然两边会冷。现在气垫和被子是上下结构,就不会有冷室了。横向充绒,如果绒的饱满度不够,会跑到身边两边,中间不能保暖。纵向充绒还相对好一点。
发表于 2024-4-11 13:13 28 只看该作者
牵一头呆呆牛 发表于 2024-4-10 19:19 [Osprey exos pro。背包重:0.95kg。背负系统:空气支架硬背负。最大负重:18kg。价格:22 ...

这个用的空速背负,不知道和气流的反重力哪个背起来舒服点,不过这个轻一般确实优势比较大
1人点评 收起
  • 牵一头呆呆牛 是 AirSpeed,一般叫空速背负。我觉得这个不形象,就把结构写出来当名字。哈哈~反重力是伪科学,啥结构最终都是要压在人膝盖上的。结构差不多没问题的情况下,当然是质量越轻越好了。 2024-4-11 18:05
发表于 2024-4-11 12:24 27 只看该作者
看到冰焰蝶舞想到以前买过日本一个小厂出的双侧拉链式的quilt式无底睡袋。当然现在西方不会叫XX式睡袋了,一般能完全展开成quilt(被子)的睡袋统一叫quilt,不能完全展开的仍然叫sleeping bag(睡袋)。当然实际分类更加复杂,很多西方户外装备测评博主喜欢用”封闭性“—即国内所谓的”多部件连接处热量流失率“—来区分这一羽绒保暖装置算被子还是睡袋,当然目前创新出现的新产品基本是两者的hybrid(混合体)。话又说回来,”轻量化“在西方似乎多被认为将传统上不同装备的功能整合到单一装备上,并保留舒适性,其次考虑重量、体积(以”gearlab“等网站的标准为参考),国内可能会把重量体积的重要性移到舒适性或整合性前,但基本能达成共识。
回到睡袋上,蝶舞如果在rei或countryback上销售且脚底那个松紧带能够通过热量流失认证的话应会被叫做被子,因为就算它怎么搞底部连接件,还是有一块横跨背部的部分没有被睡袋包裹,这种模式的户外被子最受户外人熟悉的样子应该是这样的。
徒步轻量化之装备分析

为让睡袋能够变成完全的被子,一般会在脚部包裹处加拉链,zpack也是这么搞的。有意思的是zpack将其标定为夏季毯和冬季的额外升温内衬,也体现出西方人如何看待此类轻量化装备:


徒步轻量化之装备分析


另外一种被子则是tar ohm为代表的侧开拉链式,由于这种不依赖睡垫即可完全包裹身体(不包括头部),因此tar把它分类为睡袋:
徒步轻量化之装备分析



不过站在商业角度,这些到底算被子还是睡袋,我估计应该是品牌看购买者购买的用途主要是当被子还是睡袋。我以前买过一个日本小厂的侧拉链式睡袋,不过它是两边都有拉链,并且脚部是空的(一种目前被淘汰的设计模式),基本上来说它的思路应该是模板化到你需要睡袋内部多大空间就拼接几片睡袋,这点倒是和蝶舞差不多。只不过蝶舞的分块是纵向的,那个日本小厂用的是横向的。

然后,随着羽绒处理和填充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宣传轻量化的睡袋放弃空出背部来减轻重量,如在中间加完整拉链的feathered friends flicker:
徒步轻量化之装备分析
有些轻量化睡袋则是在传统睡袋下添加quilt大多缝制使用的背部与睡垫的绑带(当然的重量会介于极端轻量化和普通之间),如tar的hyperion:
徒步轻量化之装备分析
不过蝶舞比起quilt,应该更接近poncho(根据韦氏词典,指中间有缝隙的雨披式毯子或”保暖雨披“),更准确来说所有中间开洞、可以折叠穿身上的被子/毯子都叫poncho。最有名的poncho应该是长这样的,大规模应用于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大陆时期(同时期,a塔的前身印第安式金字塔帐篷得到大规模应用,所以我觉得其实这玩意可以叫印第安式雨披毯):
徒步轻量化之装备分析

它的近亲是wrap(根据韦氏词典,一种包裹式毯子),它不是把毯子上下折叠穿身上,而是左右包裹。rei自营的wrap长这样:
徒步轻量化之装备分析
看看它这样子,当毯子的时候不太可能覆盖全身或忽略中间的缝隙,不过它的兄弟长这样,还是可以当毯子的:
徒步轻量化之装备分析
另外看到这篇帖子的我还特定跑去淘宝温习了一下蝶舞的宣传语,其中提到”大多数无底睡袋必须与睡垫一起使用....睡垫宽度远远大于人体,两边形成‘冷室’,这将使你感到寒冷“。我认为一方面,这句话确实提醒我们很多(或许是大多数)西方牌子设计产品时大多不会考虑亚洲人体系,国内很多照猫画虎的牌子也把西方人自己体型的产品尺寸原封不动地给搬过来了,尤为不好。另一方面,倒是很少看到国外轻量化牌子宣传他们的产品通过”最大程度包裹身体而不浪费一点空间“这点为宣传点,也突出国内外对”舒适性“应该在轻量化产品中处于何种位置这点的差异。最后,必须提醒一点,这宣传语还忽略了一个宽敞的”睡袋-睡垫“包裹结构的作用,即在两者连接的接缝处形成保暖封闭结构,如下图WESTERN MOUNTAINEERING NANOLITE的示意图显示的那样,睡袋更宽的部分与睡垫更宽的部分形成了双层结构,让不同体型的人得到适应:
徒步轻量化之装备分析
并且,所谓”冷室“的说法缺乏根据,如果去美国专利局网站上找一找几个著名品牌关于睡袋的专利测试实验数据,就知道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十几年前目前主流的交叉箱式充绒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后,不过这方面我也没怎么看,不敢多说。冰焰官方指的冷室可能是指睡袋上方颈部缝隙的失温,也是早期这些不带头部兜帽的无底睡袋厂商千方百计试图解决的问题。


1人点评 收起
  • 牵一头呆呆牛 太强了~信息量巨大。把这类睡袋的对比发展史都要挖出来了。超赞~ 轻量化的标准是一物多用,且要追求舒适性。这一点非常认同。仅仅是单装备减重,不能重复利用的装备,轻量化效果整体就不那么明显。至于冷室,大 ... 2024-4-11 18:02
发表于 2024-4-10 19:19 26 只看该作者

小城小城小 发表于 2024-4-10 17:29 osprey的exos pro怎么样呢,也是轻量化包,atoms ag自重还是重了点 ...

Osprey exos pro。背包重:0.95kg。背负系统:空气支架硬背负。最大负重:18kg。价格:2200。这个包我倒是没用过,仅仅从资料来分析。首先,没有网状袋鼠外仓。个人以为这个是比较实用的一个设计,比如一些湿衣物,过河的鞋子,帐篷等会打湿的东西都可以放在网状袋鼠外仓里。行进中可以风干,或者晒干。其次,我个人不喜欢贴合包体的弹性侧包,拿出来容易,放回去就有点不易。但这个包似乎可以从上面拿出去,从下面塞回去。也算是解决了一部分拿取放回的困难,不知道实际操作效果怎么样。其他还有人说腰包太小,且有一侧没有拉链。肩部调节带容易松动等等。上面就纯粹是从个人感觉得出的分析,仅供参考分析。主要还是看个人是否在乎这些点。
1人点评 收起
  • 小城小城小 这个用的空速背负,不知道和气流的反重力哪个背起来舒服点,不过这个轻一般确实优势比较大 2024-4-11 13:13
发表于 2024-4-10 18:59 25 只看该作者

michaelredd 发表于 2024-4-10 16:45 [到垫子了:1、并州牧加厚加宽版银搓,就用了一晚,太硬太难睡了,出掉了2、杂牌双人蛋槽,凡是用 ...

真的是全面啊,超赞~气垫这东西多少有点娇气,稳定性和质量多少也看点运气。比如说点焊这事,开胶的比例可能确实比横纵焊接高,但是运气好的话,也能买到那个刚好不坏的。为啥非要凑这个运气呢?点焊多少还是有好处的,例如平整度要好不少,舒适度上略有优势。NH 最近好像也和轻途一起做一些垫子,一些款式也还可以用。但是小毛病确实不少,比如噪声这个事一直就没解决过。还有就是轻途系列充气阀的垫片偏厚,气快充饱满那几下有点不好弄,相对 STS 来说。我还给那个老板提了建议,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改进。这算是个小小的体验上的问题吧。
发表于 2024-4-10 18:50 24 只看该作者
michaelredd 发表于 2024-4-10 15:44 玩徒步时间长了,多回忆一下也是挺好的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忘记了忽然想起来当年找三峰定了个梯形的天幕 ...

哈哈~是真的一身热爱啊。自己动手改装,自己设计实现,这是玩户外的深度乐趣所在啊。这恶劣天气,天幕还是比较难顶啊,不过很有趣啊。终归可以是人生一段难忘的回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