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彭涟 于 2012-1-4 19:28 编辑
岁月匆匆,人生易老。 赞长春真人
丘祖德高耀九天,平戎封赠化黎元。 一言止杀功不朽,万里面君书有传。 六载磻溪苦炼性,七年陇县隐参禅。 寄言名士休轻鄙,道子难能岂素餐。 丘处机,号长春子,道教全真龙门派创始人,著名的道学家、旅行家、养生学家和文学家,公元1148年农历正月十九生于栖霞滨都里村,1227年逝于燕京长春宫处顺堂。19岁在昆嵛山师从王重阳学道,后苦读修炼十三余载。1191年东归故里,修建了一处修道之所,金章宗皇帝赐匾额“太虚观”,即后来的太虚宫。因地处滨都里村,栖霞人俗称之滨都宫。公元1207年,元妃遥拜丘处机为师,并赠《道藏》六千余卷,驿送“太虚观”,作为镇观之宝。当时,太虚宫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据《甘水仙源录》记载,丘处机明昌二年,东归栖霞,乃大建琳宫,赐其额曰太虚。 1219年五月初一日,成吉思汗令耶律楚材撰写召丘处机的诏书,遣侍臣刘仲禄与扎八儿持诏书前往邀请,丘处机不顾72岁高龄,欣然前往。随后挑选门人赵道坚、宋道安、尹志平等19名弟子,于1220年正月十八日,从莱州昊天观启程 。行程万里,历时2有余年,到达西域,晋见成吉思汗。太祖深信其言,赐号神仙、大宗师尊号。 元太祖十九年(1224),返归燕京,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院和道众的一切赋税差役。后道侣云集,玄教日兴,于各地建立宫观,设坛作醮,从而扩大全真道的影响。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邱处机传承全真道法,主张三教平等,相通互融;主张修道者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主张清心寡欲即为修道成仙之本根。其著述有《大丹直指》,书中用图、诀、诀义等详述9种炼丹的方法。根据天地生成,人体禀生的经过,阐述人的先天真气和后天之气可以通过修炼而相互交接作用结成大丹的原理。另著有《鸣道集》、《玄风庆会录》、《摄生消息论》、《磻溪集》等。 |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价值(1) 作者:盖建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一、作为地理学家的丘处机 全真道是中国道教后期的两大道派之一,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公元1112~1170),陕西咸阳人。金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声称于甘河镇酒肆遇仙,受到点化,弃家入终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焚其居庵,赴山东传教,力倡“三教归一”思想。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创立以“三教”之名冠其首的七宝会、金莲会、三光会、玉华会、平等会等五个教会组织,相继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创立了全真道。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是王重阳创立、发展全真道的主要骨干,在王重阳病逝后先后掌教,号称全真七子。丘处机(公元1148~1127)金朝登州栖霞人。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师事全真道祖师王重阳,“祖师训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元〕李道谦编:《七真年谱》,《全真七子传记》,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497页。,世称长春真人。王重阳羽化后,入宝鸡石番(造字)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苦行六年,人称“蓑衣先生”;大定20年(公元1180年)长春真人自石番(造字)溪迁居陇州龙门山,潜修七年。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春,金世宗闻丘处机之名,诏至燕京,多次问道。此后,丘处机奔走于山东各地,与官府周旋,竭力扩大全真道的影响。丘处机作为一名宗教领袖人物,具有相当政治智慧和胆识。金大安二年,蒙古成吉思汉攻金,金人败退河南一带,南宋也趁机收复了北方的一些失地。一时间,金、南宋与蒙古形成三方鼎立之势。三方统治者都深知丘处机的社会影响力,纷纷遣使相诏,各欲为其所用。丘处机审时度势,谢绝了金宣宗和宋宁宗的诏请。1219年底,蒙古太祖成吉思汉自奈蛮国遣近侍刘仲禄持诏至莱州召师,丘处机决定北上应召。1220年正月,七十三岁高龄的丘处机率十八弟子,自莱州北行,开始了他前后长达4年、行程数万里的西游壮举。《长春真人西游记》就是记述这一长途跋涉经历的地理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作者是随丘处机西行的十八弟子之一李志常。李志常(公元1193年~12 56年),字浩然,号真常子,乃丘处机所器重的门人。元太宗十年赐封“玄门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主道教事,成为全真道第七代掌门。李志常“通明中正,学问该洽” 《甘水仙源录》卷三《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藏》第19 册,第745页。颇有文才,“平昔著述多为人持去,《又玄集》二十卷及《西游记》二卷行于世。” 《甘水仙源录》卷三《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藏》第19 册,第746页。李志常在随其师西游途中,详细记载了丘处机北上西域的历程、沿途地理状况和风土人情,“门人李志常从行者也,掇其所历而为之记。凡山川道里之险易,水土风气之差殊,与夫衣服、饮食、百果、草木、禽虫之别,粲然靡不毕载,目之曰《西游记》。”孙锡《长春真人西游记》序,《道藏》第34册,第480页。《长春真人西游记》分上、下两卷。上卷记述丘处机西去的路线及沿途所见,下卷描述了丘处机觐见成吉思汗、东返、燕京传道及丘处机羽化前后一系列事迹。卷首收录丘处机道友孙锡所作《长春真人西游记序》,卷尾为附录,收有成吉思汉致丘处机的诏书、圣旨,地方官员恭请丘处机主持天长观的奏疏,随行的十八门人及蒙古护持名录。《长春真人西游记》不仅是研究丘处机全真道与蒙古关系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中外交通史的宝贵资料。现明代《正统道藏》所收《长春真人西游记序》,署名为“戊子秋后二日西溪居士孙锡序”,此序作于戊子年秋即公元1228年秋,据此可推断《长春真人西游记》是李志常在陪同丘处机西行返回燕京后不久完成的,成书时间不迟于1228年。《长春真人西游记》成书后,一直作为道书收藏在《道藏》中,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钱大昕和段玉裁在游览苏州时,于苏州玄妙观阅读《道藏》时发现此书,极为兴奋,题写了题跋,从此《长春真人西游记》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后来被收入《皇朝藩属舆地丛书》和《连筠鋎丛书》中。王国维先生很重视《长春真人西游记》的价值,作有《长春真人西游记注》;张星?先生认为《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详明,为研究中世纪中亚细亚史地者不可缺之书,其价值堪与《马可波罗游记》相媲美;同时《长春真人西游记》在科学史上也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对于研究中国西北、中亚的历史地理和自然地理有不可替代的地理学价值,早在清代,就有学者对《长春真人西游记》中的地理气象记录进行过考证。丘处机本人因此也以地理学家的身份入载《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一书中参见杜石然主编:《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上册,科学出版社19 92年版,第594~597页。,成为地理学界公认的道教地理学家。 |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价值(2) 作者:盖建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丘处机西游的路线位于西北的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丘处机西行的出发地是莱州(今山东掖县),最远到达成吉思汉位于今阿富汗境内的大雪山行宫。不同于以往旅行家如晋代法显和唐代的玄奘所走的路线,更具唯一性和典型性。“师之行也,崎岖数万里之远,际版图所不载”孙锡《长春真人西游记》序,《道藏》第34册,第480页。。据《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记载,其具体旅行路线如下: 1220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公历2月23日)自山东莱州启 程→ 潍阳(今山东潍县)→青州(今山东益度)→常山(今河北正定)→二月二十二日至卢沟抵达燕京(今北京)作醮于太极宫 →出居庸关→五月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度夏→八月初宣德州(今河北宣化)朝元观→ 返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过冬→十一月十四日赴龙岩寺→辛巳上元节(公元1221年正月十五)醮于宣德州朝元观→二月八日启行,十日宿翠屏口(张家口)→十一日北度野狐岭、俯视太行诸山→北过抚州(今河北张北)→十五日东北过盖里泊(今伊克勒湖)盐碱地→行五日出明昌界→又行六七日入大沙漠(蒙古境内)→三月朔出大沙漠→三月五日起之东北→ 四月朔至贝加尔湖斡辰大王(成吉思汗四弟)帐下,“大王问以养生事,师谓:‘须斋戒’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4页。 →四月十七日大王以牛马百数车十乘送行,马首西北→四月二十二日抵陆局河(克鲁伦河)→沿克鲁伦河南岸西行,翻越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以南的高山→六月十三日至长松岭(杭爱山)→六月十四日过山度浅河→六月十七日宿岭西→六月二十八日泊窝里朵之东→ 七月九日沿杭爱山北坡向西北行,穿越杭爱山向西南行→七月二十五日至田镇海八刺喝孙(田镇海 城)→八 月八日傍大山(阿尔泰山)西行,穿越阿尔泰山,经大峡→中秋日抵金山(阿尔泰山)东北,少住复南行→八月二十七日抵阴山(天山)后,回纥郊郊迎至小城,西行历两小城至鮛思马大城→重九日至回纥昌八刺城→九月二十七日至阿里马城(今新疆霍城县境)→又西行四日至答刺速没辇(伊犁 河)→十 月二日乘舟以济南下,经大石林牙 、答刺速、塔什 干→ 仲冬十有八日(十一月十八日)过大河,至邪米思干大城之北(今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干)过冬→公元三月十五日启行,四日过碣石城,过铁门(今阿富汉库尔勒城北),七日舟济大河即阿毋没辇(阿姆河)→四月五日抵达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成吉思汉行宫入见,“上劳之曰:‘它国征聘皆不应,今远逾万里而来,朕甚嘉焉。’对曰:‘山野诏而赴会者,天也。’上悦,赐坐食。次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师曰: ‘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上嘉其诚。”《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90页。此后数月,丘处机多次为成吉思汉讲道,宣传道教“天道好生”的教义思想,受到成吉思汉高度礼遇。→公元1223年二月七日,丘处机请求东归;三月七日得旨东还,授以虎头金牌,令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门赋税→三月十日辞朝启程→五月初返回田镇海城→六月二十一日宿鱼阳关,到达丰州(今呼和浩特)→七月九日至云中(今大同)→八月十九日至宣德→公元1224年三月,七十七岁的丘处机返回燕京,结束了前后历时四年的旅行。 二、《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成就及其价值长春真人丘处机的这次西行,主要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在宗教政治方面,全真道以丘处机际遇成吉思汉为契机,在政治上获得了元朝统治者的全力支持,丘处机被成吉思汉赐号“神仙”,“俾掌管天下道门,大小事务一听神仙处置,他人无得干预。宫观差役,尽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卫护。” 〔元〕李道谦编:《七真年谱》,《全真七子传记》,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年版,第503页。其千里赴约一言制杀在南宋金元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丘处机以过人的政治胆识和眼光,审时度势,万里赴诏,为全真道在元初赢得了迅速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另一方面,在地理学方面,丘处机的西行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其旅行路线是沿着北纬的蒙古高原经新疆进入中亚地区,大部分线路是过去中土人士所未到过的。 首先仅就路程而言,远远超过汉代的张骞;就《长春真人西游记》所描绘的具体地理线路而言,也有别于《法显传》和《大唐西域记》。因此,《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价值就弥足珍贵。 |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价值(3) 作者:盖建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其次,《长春真人西游记》以精炼的笔触描述了十三世纪蒙古高原、西域及中亚一带的自然景观,包括沿途数万里经过的高山、峡谷、河流、湖泊、沙漠、森林、绿洲的气候植被,地质地貌,为后人留下了极为难得的自然地理学资料。例如,公元2001年二月十五日东北过盖里泊(今伊克勒湖)盐碱地,行五日出明昌界,又行六七日入蒙古境内大沙漠,“忽入大沙 NFEFB ,其迹有矮榆,大者合抱,东北行千里外无沙处,绝无树木。三月朔出沙 NFEFB ,至鱼儿泺,始有人烟聚落,多以耕钓为业。时以清明,春色渺然,凝水未泮。”《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4页。生动地描绘出大沙漠的自然景观。关于阿尔泰山附近的大峡谷的地理状况,“其山高大,深谷长,板车不可行,三太子出军始辟其路,乃命百骑挽绳悬辕以上,缚轮以下。”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6页。在穿越阴山最为难行的一段山路时,《长春真人西游记》仔细描写了当地的地形地貌状况:“渡河而南前经小山,石杂五色,其旁草木不生,首尾七十里,复有二红山当路。又三十里盐碱地中有一小沙井,因驻程。挹水为食,傍有青草,多为羊马贱履。”《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6页。过赛里木湖时,《长春真人西游记》这样描写道:“晨起西南行约二十里,忽有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峰环之,倒影池中,师名之曰天池。沿池正南下,左右峰峦峭拔,松桦阴森,高逾百尺,自巅及麓,何啻万株,众流入峡,奔腾汹涌,曲折湾环可六七十里。”《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 34册,第487页。准确形象地将赛里木湖的地理位置、方圆面积及周围山势水流走向记录下来。《长春真人西游记》对所经过的蒙古中部长松岭山地森林的分布特点也有很准确的概括,指出其森林分布限于北坡,“松栝森森,干云蔽日,多生山阴涧道间,山阳极少。”《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4页。对中亚大石林牙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也做了分析对比:“此地其风土气候与金山以北不同,平地颇多,以农桑为务,酿葡萄为酒,果实与中国同。惟经夏无雨,皆疏河灌溉百谷。”《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8页。《长春真人西游记》还将丘处机西行途中所遇的一些自然现象如日食记录下来。沿克鲁伦河南岸西行时,就记录了五月初的一次日食现象。“五月朔,亭午日有食之既众星乃见,须臾复明。时在河南岸蚀自西南生自东北。”《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4页。后来在邪米思干大城,丘处机路遇一算历者,丘处机还与他讨论起旅行途中所见的日食的原因。“时有算历者在旁,师因问五月朔日食事。其人云:‘此中辰时食至六分止。’ 师曰:‘前在陆局河时午刻见其食既,又西南至金山,人言巳时食止七分,此三处所见各不同。按孔颖达《春秋疏》曰:(月)体映日则日食。以今料之,盖当其下即见其食既,在傍者则千里渐殊耳。正如以扇翳灯,扇影所及无复光明。其旁渐远则灯光渐多矣。’”《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9页。丘处机在旅行中已经注意到各地的时差问题,他借用以扇翳灯的例子,扇影对灯光遮蔽的原理,来解释说明三处因时差所见不同日食现象的原因,表明丘处机有很深的天文地理学素养。 复次,《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还详细记载了大量的人文地理信息,诸如沿途城乡的居民人口、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建筑、手工业生产状况等等,有助于我们了解十三世纪西域和中亚的人文地理及其变迁情况。公元1221年四月朔丘处机一行至斡辰大王(成吉思汗四弟)所辖贝加尔湖地区,关于这一地方的地理状况和风土人情,《长春真人西游记》有详细记述:“ 水始泮,草微明矣。时有婚嫁之会,五百里内首领皆载马涌助之。皂车毡帐成列速千。”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4页。 “其地凉而暮热,草多黄花,水流东北,两岸多高柳,蒙古人取之以造庐。”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4页。在经过库伦以南的山地之后,丘处机一行来到蒙古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土拉河流域,“从此以西,渐有山阜,人烟颇众,也皆以黑车白帐为家。其俗牧且猎。衣以韦毛,食以肉酪。男子结发垂耳,妇人冠以桦皮,高二尺许,往往以皂褐笼之。富者以红绡其末,如鹅鸭名曰故故。大忌人触。出入庐帐须低。回俗无文籍,或约之以言,或刻木为契,遇食同享,难则争赴。有命则不辞,有言则不易。”《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4 页。《长春真人西游记》中类似这样描写还有很多,“西即鮛思马大城,王官士庶僧道数百具威仪远迎。僧皆赭衣,道士衣冠与中国特异。泊于城西葡萄园之上阁时,回纥王部族劝葡萄酒,供以异花杂果名香,且列侏儒伎乐,皆中州人士。”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6页。书中对中亚细亚各城市建筑、人口、行业的描写十分生动。如对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干(《长春真人西游记》称邪米思干大城)有详尽的记述:“由东北门入其城,因沟岸为之,秋夏常无雨,国人疏二河,入城分绕巷陌,比屋得用。方算端氏之未败也,城中常十万余户。国破而来存者四之一,其中大率多回纥人。田园自不能主,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等。其官长亦以诸色人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城中。有岗高十余丈,算端氏之新宫据焉。”《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8页。 “车舟农器制度颇异中原。国人皆以 NFEFC 石铜为器皿,间以磁石。有若中原定磁者。酒器则纯用琉璃,兵器则以镔(即铁,笔者注)。市用金钱无轮孔,两面凿回纥字。其人物多魁梧,有臂力,能负载重物,不以担。妇人出嫁,夫贫再嫁。”《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册,第490页。这些有关城市建筑、器物制度、民风民俗的记录都是研究十三世纪中亚地区历史、人文地理和中西交通的珍贵文献史料。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价值远不至上述三个方面,其它诸如地质、气象、水文、物种、矿产方面的记录也屡见不鲜。如中亚地区古代是棉花(草棉)的原产地,书中就记载了阿里马城种植棉花的情况:“其地出帛,目曰秃蓖麻,盖俗所谓种羊毛织成者,时得七束,为御寒衣。其毛类中国柳花,鲜洁细软,可为线、为帛、为棉。”《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7页。秃蓖麻即棉花,丘处机在山东地区未曾看见过棉花,所以将其称为羊毛。这段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棉花种植的历史。此外,丘处机在旅行途中还时常触景吟诗,《长春真人西游记》收录了丘处机近七十首诗,其中有不少诗词描绘了路途的自然景色和地理特点。例如出明昌界时,丘处机“以诗纪实” 云:“坡 NFEFB 折叠路湾环,到处盐场死水湾;尽日不逢人过往,经年时有马回还。地无木植唯荒草,天产丘陵没大山。五谷不成资乳酪,皮裘毡帐亦开颜。”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4页。寥寥几句七言诗就将蒙古高原东部的自然地理特征鲜明地勾勒出来。总而言之,其散见在游记文字和诗词中的地理科学思想尤其值得挖掘和认真研究。 |
前言 《长春真人西游记》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是近二百年来的事,尽管它的成书是在1228年。这部书写成之后,流传并不广。直到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它才被著名学者钱大听从苏州元妙观《正统道藏》[1]中发现并借抄出来,逐渐为人所知。当时与钱大昕同行的著名学者段玉裁这样写道:“忆昔与竹汀(钱大昕)游元妙观,阅《道藏》,竹汀借此抄讫。”[2]这之后,大学者阮元抄录一部献给清朝皇室。道光年间,著名学者徐松和程同文等曾对书中的地理、名物加以考订[3]。本书较早的刊本是山西灵石杨尚文编辑的《连筠簃丛书》本[4]。后世涉及边疆史地的丛书多收入此书,如《皇朝藩属舆地丛书》[5]、《四部备要·史部·杂史》[6]、《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7]等等。本世纪以来,随着西北舆地之学和蒙元史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这部行记,如丁谦撰《〈长春真人西游记〉地理考证》[8],沈垚撰《西游记金山以东释》[9],王国维作《〈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10]、王汝棠写《〈长春真人西游记〉地理笺释》[11]等,对此书进行了大量的注释和考证。张星烺编《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也收录此书并做了考释[12]。近三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涌现出一些新的成果,如著名地理学家陈正祥博士的《〈长春真人西游记〉选注》[13]、杨建新主编的《古西行记选注》[14]、纪流的《成吉思汗封赏长春真人之谜》[15]等。
|
本帖最后由 彭涟 于 2011-11-17 06:08 编辑 长春真人西游记 元 李志常 撰 时,京城吾道孙周楚卿、杨彪仲文师、谞才才卿、李士谦子进、刘中用之、陈时可秀玉、吴章德明、赵中立正卿、王锐威卿、赵昉德辉、孙锡天锡,此数君子。师寓玉虚,日所与唱和者也。王觏逢辰、王真哉清甫,亦与其游。 观居禅房山之阳,其山多洞府,常有学道修真之士栖焉。师因挈众以游,初入峡门,有诗云: 入峡清游分外嘉,群峰列岫戟查牙。 蓬莱未到神仙境,洞府先观道士家。 松塔倒悬秋雨露,石楼斜照晚云霞。 却思旧日终南地,梦断西山不见涯。 其地爽垲,势倾东南,一望三百余里。观之东,数里平地,有涌泉,清冷可爱。师往来其间,有诗云: 午后迎风口日行,遥山极目乱云横。 万家酷暑熏肠热,一派寒泉入骨清。 北地往来时有信,东皋游戏俗无争。 (耕夫牧竖堤阴让坐) 溪边浴罢林间坐,散发披襟畅道情。 中元日,本观醮。午后,传符受戒。老幼露坐,热甚,悉苦之。须臾,有云覆其上,状如圆盖,移时不散。众皆喜跃赞叹。又观中井水可给百众,至是踰千人,执事者谋他汲,前后三日,井泉忽溢,用之不竭。是皆善缘天助之也。醮后,题诗云: 太上宏慈救万灵,众生荐福藉群经。 三田保护精神气,万象钦崇日月星。 自揣肉身潜有漏,难逃科教入无形。 且遵北斗斋仪法(南斗北斗皆论戒醮),渐陟南宫火炼庭。 八月初,应宣德州元帅移刺公请,遂居朝元观。 中秋夜,有《贺圣朝》二曲,其一云: 断云归岫,长空凝翠, 宝鉴初圆。 大光明宏照亘流沙, 外直过西天。 人间是处,梦魂沉醉, 歌舞华筵。 道家门别是一般清, 暗开悟心田。 其二云: 洞天深处,良朋高会, 逸兴无边。 上丹霄飞至广寒宫, 悄掷下金钱。 灵虚晃耀,睡魔奔送, 玉兔婵娟。 坐忘机观透本来真, 任法界周旋。 是后,天气清肃,静夜安闲,复作二绝云: 长河耿耿夜深深,寂寞寒窗万虑沉。 天下是非俱不到,安闲一片道人心。 其二云: 清夜沉沉月向高,山河大地绝纤毫。 惟余道德浑沦性,上下三天一万遭。 朝元观据州之乾隅,功德主元帅移刺公因师欲北行,(井办)构堂殿奉安,尊像前后,云房洞室,皆一新之。十月间,方绘祖师堂壁,画史以其寒,将止之。师不许,曰:“邹律尚且回春,况圣贤阴有所扶持邪?”是月,果天气温和如春,绝无风沙。由是,画史得毕其功。有诗云: 季春边朔苦寒同,走石吹沙振大风。 旅雁翅垂南去急,行人心倦北征穷。 我来十月霜犹薄,人讶千山水尚通。 不是小春和气暖,天教成就画堂功。 寻阿里鲜至,自斡辰大王帐下使来请师。继而宣抚王公巨川亦至,曰:“承大王钧旨:‘如师西行,请过我’。”师首肯之。是月,北游望山。曷刺进表回,有诏,曰:“成吉思皇帝敕真人邱师。”又曰:“惟师道踰三子,德重多端。”其终曰:“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摩东迈,元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爰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比平安好。”指不多及,其见重如此。又敕刘仲禄云:“毋使真人饥且劳,可扶持缓缓来。” 师与宣使议曰:“前去已寒,沙路绵远。道众所需未备,可往龙阳,乘春起发。”宣使从之。十八日南往龙阳,道友送别,多泣下。师以诗示众云: 生前暂别犹然可,死后长离更不堪。 天下是非心不定,轮回生死苦难甘。 翌日,到龙阳观,过冬。 十一月十有四日,赴龙岩寺斋,以诗题殿西庑云: 杖藜欲访山中客,空水(一作山)沉沉淡无色。 夜来飞雪满岩阿,今日山光映天白。 天高日下松风清,神游八极腾虚明。 欲写山家本来面,道人活计无能名。 十二月,以诗寄燕京道友云: 此行真不易,此别话应长。 北蹈野狐岭,西穷天马乡。 阴山无海市,白草有沙场。 自叹非元圣,何如历大荒! 又云: 京都若有饯行诗,早寄龙阳出塞时。 昔有上床鞋履别,今无发轸梦魂思。 复寄燕京道友云: 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皇帝旧兀里多)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辛巳之上元,醮于宣德州朝元观,以颂示众云: 生下一团腥臭物,种成三界是非魔。 连枝带叶无穷势,跨古腾今不奈何。 以二月八日启行。时,天气晴霁,道友饯行于西郊。遮马首以泣曰:“父师去万里外,何时复获瞻礼?”师曰:“但若辈道心坚固,会有日矣。”众复泣请:“果何时邪?”师曰:“行止非人所能为也。兼远涉异域,其道合与不合,未可必也。”众曰:“师岂不知?愿预告弟子 等。”度不获已,乃重言曰:“三载归,三载归!” 十日,宿翠屏口。明日,北度野狐岭。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道人心,无适不可。宋德芳辈指战场白骨曰:“我归,当荐以“金箓”,此亦余北行中因缘一端耳。” 北过抚州。 十五日,东北过盖里泊。尽邱垤咸卤地,始见人烟二十余家。南有盐(一作咸)池。迤逦东北去。 自此无河,多凿井以汲。南北数千里亦无大山。 马行五日,出明昌界。以诗纪实云: 坡陀折叠路弯环,到处盐场死水湾。 尽日不逢人过往,经年时有马回环。 地无木植惟荒草,天产邱陵没大山。 五谷不成资乳酪,皮裘毡帐亦开颜。 又行六七日,忽入大沙陀。其碛有矮榆,大者合抱。 东北行千里外无沙处,绝无树木。 三月朔,出沙陀,至鱼儿泺。始有人烟,聚落多以耕钓为业。时已清明,春色渺然。凝冰未泮。有诗云: 北陆祁寒自古称,沙陀三月尚凝冰。 更寻若士为黄鹄,要识修鲲化大鹏。 苏武北迁愁欲死,李陵南望去无凭。 我今返学庐敖志,六合穷观最上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