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T是我 于 2012-12-29 22:29 编辑 下到谷底后超强的逆风侧面吹来,第一次碰到这么强的侧风,虽然是下坡,但还得用力踩,甚至后来踩都不能踩,只能推——推着下坡。远远的来了辆大货,看它过来,我连忙扶稳车,大货从我身边过的时候,挡住了侧风,而它立即开走,风好像一下强大几倍,连人带车一下被吹到路边的沟里。
费了很大力气才从沟里爬出来,不敢怠慢,尽力把身体前倾,压住风,缓缓的推车向前,即使这样,也被逆风吹得紧紧靠在路的最边缘上,随时可能再次被吹到路边沟里。 过一个小桥后,就可以看到康西瓦烈士陵园了 康西瓦烈士陵园是每个骑行新藏的人必定要去的地方,离路边约2公里,上70米左右的大坡。 转向陵园路后,变成正面面对逆风,风速之猛,无法言说。边推边歇,越是靠近陵园,风力愈劲。风声呜呜如戚,好似冥冥中在诉说什么。
终于到达陵园,这儿已经修缮一新。
1962年10月20日,新疆军区组织机动部队和边防一线守点分队共约1个加强团的兵力,在北起神仙湾,南至扎西岗,正面600公里的地域内,配合东段我军主力作战,于天文点、河尾滩、空喀山口、阿里4个方向对入侵印军之114旅实施反击,全部清除了印军入侵设立的43个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这次反击作战中,共毙敌265人,我军牺牲104人。根据新疆军区前指首长指示,我西线参战部队阿里方向阵亡官兵安葬于狮泉河,天空方向阵亡干部安葬于叶城,阵亡士兵安葬在康西瓦。 2002年左右,南疆军分区曾想把烈士们移到叶城,因为康西瓦实在太荒凉,4500米,没有人烟。但挖开后发现烈士们跟昨天阵亡时没有两样(下面1米就是永久冻土带),40多年过去了,烈士们还是昨天的样子。没有他们,今天的阿里还在印度手里。 让我们记住这71位烈士的姓名: 甘肃: 李登弟、赵福银、罗德文、朱桔本、王定钧、孔祥明、孙根满、王茂世、田忠生、王湖虎、 梁培勤、尤志茂、武建受、蔡天文、赵尚泉 湖南: 代建民、李宗喜、邓长庚、吴来生、黄明德、李炎彬、彭国林、余文学、罗哲根、吴荣桂、 宋文益、秦振清、蒋声钧、姚绍文、陈正求、谢孟初、焦牧人、李连科、罗德清、徐文清、 闪学温、刘九玉、代建民 四川: 谢玉桂、相文浩、王方超、刘祖积、倪邦海、王再清、吴洪良、晋朝福、鄢家发、鄢登用 河南: 李福太、王洪胜、祝德金、王孝弟、魏俊邦、高嘉斌、张万善、全有贵、汪定华、郝相武、 邢胜贤、张现云、周兆瑞、王德有、张立道、贾扎根、吴丙印、李世荣、张信华 陕西: 白善城 新疆: 阿不里米提、玉素甫、居满艾里
放好单车,在每个墓碑前驻足。这些烈士倒下时,绝大部分只有十八九岁。他们没有结婚,没有子女。他们为国捐躯已半个世纪,他们的父母大都已不在人世。他们被安葬在海拔极高、远离内地的昆仑山上,长眠在氧气稀缺天寒地冻,离天国最近的康西瓦。 想起看到过一组年迈母亲几十年后到云南边境烈士陵园的图片。白发人祭黑发人,一块墓碑,一抔黄土,一声苍老的哭泣。 |
本帖最后由 TT是我 于 2012-12-29 14:04 编辑
而50年前倒在这片土地上的英烈中,湖南籍烈士是最多的,长眠在离家万里的冰封之地。恐怕从来没有亲人到此地祭奠过他们,不是亲人们无情,而是来这里实在太难,太难。 所以每看到一个湖南籍烈士的墓碑,心里就会说一声:烈士您好,老乡来看你了。 每个倒下的烈士或许都在期盼着远方的亲人,无论他们的英灵是在天堂或是九泉,多一份祭奠,多一份怀念,总会让他们多一丝欣慰,多一些含笑。 有些事情总会忘却,而有些人却值得永远铭记。
但愿等新藏线全线贯通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为这些年轻的英灵们驻足,燃一柱香、献一束花、沉思片刻。
风在吹,似乎迷离了我的眼。 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努力构建着他们的音容;踽踽而行,唯恐惊扰英烈的长眠。 终将别离,回首再望康西瓦陵园: 凛冽的寒风不肯沉默,沉默的雪山不露哀戚,哀戚的墓碑如剑挺立,挺立在这浸透了忠血的土地。 巍巍昆仑,不屈忠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