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百色学院的柠檬老师在德天瀑布前合影 那一年2007,4月天,我孤身开车从江苏经浙江福建再穿过广东来到了广西。之所以来这个和业务毫不沾边的遥远广西,是因为认识了百色学院让人尊敬的柠檬老师,还有柠檬老师向我讲述的一些她的学生的点滴。因为想亲身感受亲眼所见,所以我不畏长途艰辛开始了我的万里之行。 |
那一天,柠檬老师要带我去凌云的逻楼,去他的学生家里家访,我的一左右的两位,当年的大学情侣,六年过去了,如今已经结婚生子 |
那时候,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房子,但是,妮子一直在跟我说,这条件不是很差 |
那一年,我第一次见到锅灶是如此简单 |
那一次,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石缝地里种庄稼 |
本帖最后由 陈耕生 于 2013-1-18 17:01 编辑 大爱无疆,百色深山里瑶寨人民的天使——杨可 青山环绕,白云出岫,呼吸的是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汲取的是清甜甘冽的山泉水,也许这是一片祥和之地,可有谁真正了解过生活背后的艰辛。 由于群山叠嶂,这里无法拉水管,村民只能饮用“天来水”,当旱季来临,他们的生活水源便会被截断;雨季时,四周的山处处隐藏着塌方、泥石流的危险,生命随时可能被无情的石流带走。这,就是百色大瑶山深处的瑶寨,一片看似美丽却生活艰辛的地方。 而有这么一个人,六年如一日地为瑶寨人奔波,天寒送被,家贫送钱,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因为他,瑶寨人搬出了茅草房,因为他,瑶寨人有了蓄水池,也因为他,瑶寨人得到了更多人的关爱。他,就是杨可书,一个普普通通的百色凌云县伶站瑶族乡中学数学教师。 多方奔走修水窖根本解决瑶民用水问题 由于地势险峻无法修铺水管,瑶寨村民自古都是接雨水饮用。09年11月广西遭遇罕见大旱,瑶民断水,不但正常生活用水无法获得,连灌溉本地唯一的农作物玉米的水也匮乏到了极点,瑶民面临着断水缺粮的境地。虽然政府及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水救助,但险恶的交通条件根本不能运进太多的水,瑶民用水仍是极其艰难。 作为一个长期奔走瑶寨献爱心的人,杨可书深深地知道,能解决瑶民用水难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修水窖。“送水的成本太高了,而且路太难走,送进来的水根本不够用,村民需要的,是水窖,只有修建足够大的水窖存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杨可书说道,“这里也有湖水,但村民要用近十个小时翻山,才能把水背回来,但一个人能背多少水呢?” 从2010年3月开始,杨可书便四方奔走,想办法为瑶民修建水窖。项目得到凌云县政府,杜云生创富教育机构总裁杜云生及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及支持,4月份至今在杨可书的牵头下为广西凌云县伶站瑶族乡陶化村缺水最严重的弄新小学、竹洞、弄马、弄新、弄困、弄洞等瑶寨的近百户瑶民新建水池25个,容积1500立方米,并且维修了已经损毁或者废弃的原瑶民蓄水石槽和旧水窖”30个共计1800立方米以上,整个项目受益群众和师生达到8屯160户1000余人。 “久旱逢甘露,我们就叫它做‘甘露计划’吧。”杨可书开心地说。十月一日社会爱心人士齐聚岩流瑶寨弄新小学,为“甘露计划爱心水窖”竣工剪彩,标志着“甘露计划爱心水窖”项目在瑶寨顺利完工。自此,瑶民的用水得到了根本上的解决。 爱心义助凄苦瑶民天使传播人间大爱 “我的职业是教师,但教学之外的全部时间,我是在瑶寨里过的。”6年前,杨可书来到伶站乡中学教书,由于自小在凌云县长大,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我不是瑶民,但我知道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在这里长大,现在我就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他们的生活太苦了。”杨可书动情说到,“你们知道这些瑶民一个月甚至用不到1块钱的电费吗?你们知不知道一个不到6岁的小孩是怎么一个人在山里生活过来的吗?你们知道走了十几天路,看到的只是丈夫一坛骨灰的那种悲伤吗?” 随着杨可书动情的眼泪,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6年前走访弄新小学,他看到了一个“野人”学生,“他头发很长很长,都快到腰了,当时他一年级,我帮他剪头发,根本捋不开,翻开一看全是虱子。”杨可书回忆到。 原来,在小孩3岁的时候,突发的泥石流把住在山上的小孩一家8口全淹没了,只有他和小他1岁的弟弟拼死从土里爬了出来,从此,不到4岁的两兄弟在山上相依为命。可一年后,弟弟也病死了,小孩独自一人在山上活了2年,“树枝一撑就是个家,饿了就找些野果充饥,4岁就自己开地种菜,就这么过了两年!两年啊!”说到这,杨可书的眼里早已充满泪水。 “我们发现了他,把他接下山读书,我就一直资助他,一直到了六年级,我还告诉他一定要努力学知识。”杨老师说道,“六年级的小孩子,太成熟了,当时他就告诉我,杨老师,我家就剩我一个人了,我决定自己出去打工,不给你们带来负担。”“后来只知道他去了广东打工,便再没什么消息了。”杨可书回忆道,“我很想念他,希望他现在一切都过得好。” 由于村中壮年多在外打工,瑶寨中基本都是老弱妇孺。家中,所吃的,除了自种的玉米蔬菜别无他物,只有过年过节时能吃到些肉末。一颗15瓦灯泡,便是这些瑶民家里唯一的电器。杨可书经常翻山越岭给瑶民们送米送衣被,并时常自费购买一些文具用品资助当地的留守儿童。时不时的杨可书都会与这些儿童通信,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这些留守家属,需要的,不光是粥粉面饭,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关爱,温暖他们。”杨可书说。 6年心系瑶寨扶贫重在教育 6年来,杨可书始终如一日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带动下,发起过多次募捐活动,去年6月至今已为瑶寨人募捐而得一千多个爱心包裹,瑶寨里许多人都穿上了捐来的爱心衣物。同时开展对贫困生一对一的资助,贫困生与资助人更时常通信,在彼此交流中温暖瑶寨儿童的心灵。 在他的带动下,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瑶寨,百色学院除募捐衣物外更多次组织“三下乡”团队来瑶寨希望小学教书、交流。在政府补贴及广东肇庆点对点扶贫的帮助下,瑶寨希望小学的学生不需一分 钱,便可以在学校学习、住宿、吃饭。 “没有大家的帮忙,我一个人做不来。我的力量毕竟渺小,很感谢关注瑶寨,帮助过瑶寨的人。”杨可书感激地说,“我们民间做公益,很多情况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许多的企业家亲身来到了这里,感受到了瑶民的生活,甚至不需要什么合同协议就给我们捐资、捐物。我很感谢他们。” 瑶寨山水秀美,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可至今无人开发。作为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杨可书近年来在凌云瑶寨开发了浩坤湖、马鞭山、天坑穿越等十条经典线路。“在户外带来爱心,让我们生活更开心。”这便是杨可书穿越团队的口号。通过户外运动,可让城市里的人们了解到瑶民最真的生活,更为住在山巅的瑶民送去了温暖。 “其实扶贫,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启发村民致富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现状。”杨可书表示,借由当地学校及户外运动的教育宣传,让本地村民和更多的人关注、关心瑶寨,思考瑶寨,这样才最有利于改变瑶寨贫穷落后的情况。 传播人间大爱全力开展爱心工程 很多不了解杨可书的人都说他傻,但真正和他相处下来,却会深深地被他那种大爱无疆的精神所折服。“杨老师是上天送给我们瑶寨村民的天使,为我们传达人间的爱。”爱心水窖项目投资人之一的杜云生老师这样评价杨可书,“是他这个天使,把我们带进了瑶寨,让我们关注瑶寨,并切实想为瑶寨做点贡献。” “我们捐钱其实很空泛的,直到遇到了杨可书,才知道,我们捐点钱就自称为善人,是多么可笑。”“甘露计划爱心水窖”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广州某食坊行政经理徐沛君女士对杨可书的大爱精神钦佩不已,“以前扶贫就是捐钱,自己其实是比较麻木的,现在我们发起这个甘露计划,就是要从实际上帮助到村民,杨老师的大爱让我很感动,可以说,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凌云县统战部部长罗梅枝表示,去年冬季凌云县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旱灾,在危急时刻,杨老师牵头下的社会众多爱心人士、机构纷纷献出了爱心,修建水窖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义举。很感激杨老师这样的有心人以及关爱瑶寨,帮助过瑶寨的社会爱心人士。 对于称赞杨老师很害羞,“我只是尽自己能力做了一些事而已,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忙是不行的。”对于爱心工程,杨可书满怀期许的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边远山区的人们,也许水灾、旱灾对于城市里的人们影响不大,但对于贫困山区的人,造成的危害可能是致命的。”他表示,“甘露计划爱心水窖”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将进行水窖净水处理二期工程,同时,希望能从改善瑶民住房及资助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开展切实帮到贫困地区人们的爱心工程。 |
那一年,我认识了瑶寨支教的杨可和在百色教学的妮子,那时的杨可,好俊的身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