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42

主题

西北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复制链接] 查看:30047 | 回复:213
发表于 2013-7-2 19:55 181 只看该作者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发表于 2013-7-2 19:56 182 只看该作者

公交车去中卫城区,背着背包市中心转悠观鼓楼、高庙保安寺,顺便找客栈。瞬间狂风四起,中卫一下子被沙尘暴笼罩,沙尘飞舞,灰色朦朦,立马改变主意,与其在这被风沙肆虐,选择离开。

中卫鼓楼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中卫高庙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直奔客运站,下一站青铜峡市。


发表于 2013-7-4 10:41 183 只看该作者
                                                                       黄河·青铜峡108塔

黄河上游甘肃至宁夏段的千里峡谷,大峡,小峡,峡峡接着,黑山峡过后是青铜峡,准确地说黄河上游最后峡谷是青铜峡,全长10公里左右。青铜峡的黄河西岸坐落着一个巨大的塔群,属于喇嘛式的实心塔,因塔数总计为108座,俗称108塔。西北行到青铜峡市就是冲着108塔。

青铜峡市当地人称小坝镇。从小坝镇乘公交到青铜峡镇,下车后售票员指着正对车门的那条路告知直着走就到108塔。下车再一打听;直着走是黄河青铜峡水电站,旅游季节有船可渡黄河到108塔,现在不通航,水电站也不让外人入内。去108塔得绕公路去黄河西岸没专线车得包车价格,价格不菲,想拼个车一个游客没见着,不包车只能直着走闯一下青铜峡水电站,黄河东岸瞧瞧。

进青铜峡水电站大门不斜视门卫间大步向前,竟然没人拦着,运气不错。一直向前500多米就是水电站的拦河大坝,台阶路登上大坝来到游船码头,游船静卧在码头,极目远眺,青铜峡两岸群山连绵,黄河水黄漫漫,静卧其中,安然平缓向前流淌。

铜峡水电站拦河大坝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游船静卧在码头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发表于 2013-7-4 10:43 184 只看该作者

转过身眼睛瞄准东岸山脉上,凭感觉山上一定有路,见山眼发光,登高望远是必须的,何况西岸108塔勾着呢,不想近距离的走近,远距离的瞅瞅也好。爬上山去,山上果然有路还是不错的人工铺设路,山脊是平缓路,上下是台阶路,走出一段铺设路就断了,连接的是山间小土道,想必这好路是为游客设施的。大约走出1公里远远看见西岸的108塔,一座连一座的山弯,上上下下绕山行,上山顶下谷底,108塔从远到近始终收在视线。

青铜峡峡谷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发表于 2013-7-5 16:10 185 只看该作者
青铜峡峡谷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发表于 2013-7-5 16:12 186 只看该作者
青铜峡峡谷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发表于 2013-7-5 16:14 187 只看该作者
青铜峡峡谷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发表于 2013-7-5 16:16 188 只看该作者
青铜峡108塔,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随着山势凿山分阶而建,由上而下,错落有序,呈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数排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除最上面的第一座塔较大之外,其余均为小塔。。塔群的总体布局别具匠心,风格独特。据考证108塔始建于西夏,兴盛于蒙元时期,故而明代称其为“古塔”。 佛教把人生烦恼归结为108种,在明清两代,这里是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建筑的中心,受到善男信女的养护与崇拜,其实它是佛教的纪念塔,链想山东水泊梁山绿林好汉108将,杀富济贫,佳话传天下。这108的含义在某种讲究上也许是共通的,这108论是佛教思想的产物,还是另有其他含义,其形制的规整、独特堪称奇绝!
青铜峡108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发表于 2013-7-5 16:18 189 只看该作者
青铜峡108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于子走美了青铜峡来张自拍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一个人的黄河青铜峡东岸,于子走美了,收不了步,大有黑山峡没如愿青铜峡找到感觉的满足,直到绝壁无路可走,才依依不舍向回转。

发表于 2013-7-7 10:03 190 只看该作者
                                                                                           银川·贺兰山
贺兰山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距银川50公里左右的贺兰山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以贺兰山为界西为内蒙古,东为宁夏,贺兰山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西北行的最后一站是银川,首选贺兰山,先奔贺兰口岩画。

贺兰山自远古以来,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对自然崇拜。

贺兰山野岩羊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2012游走甘、蒙、宁之秋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