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南

因为有爱所以侥幸——记2013端午川西"莲花湖"之行(高反高原病救助始末)

[复制链接] 查看:104749 | 回复:323
发表于 2013-7-8 12:29 81 只看该作者
信用证 发表于 2013-7-5 20:48 救助用的背负系统是我用苍穹70升改装的osprey的背负系统相当结实

好人一生平安!
发表于 2013-7-8 12:33 82 只看该作者
信用证 发表于 2013-7-5 20:48 救助用的背负系统是我用苍穹70升改装的osprey的背负系统相当结实

真的留下好了,给你给嫂子也留个很不错的纪念。好人好梦
发表于 2013-7-8 12:34 83 只看该作者
插一句,关于脑水肿和肺水肿
高原脑水肿防治

高原脑水肿是由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其特点为发病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病理改变主要有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损伤,脑循环障碍,因而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若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国内以往多称为高山(原)昏迷、脑性高山病、急性高原病脑病和高原脑缺氧综合征等。
病因
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多数医者认为,该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呈正相关(p<0.05),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临床表现
⒈症状
高原脑水肿的病理实质是脑水肿,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呕吐,嗜睡或虚弱,共济失调和昏迷。根据该症的发生与发展,有人把高原脑水肿分为昏迷前期(轻型脑水肿)和昏迷期(重型脑水肿)。
昏迷前期表现:多数病人于昏迷前有严重的急性高原病症状,如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尿量减少,呼吸困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反应迟钝,随即转为昏迷。有极少数病人无上述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期。昏迷期表现:若在昏迷前期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病人在几小时内转入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意识丧失,发绀明显,剧烈呕吐,大小便失禁。重症者发生抽搐,出现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严重昏迷者,可并发脑出血,心力衰竭,休克,肺水肿和严重感染等,如不及时抢救,则预后不良。
⒉体征
病人常有口唇发绀,心率增快。早期无特殊的神经系统体征,腱反射多数正常,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严重患者可出现肢体张力异常,单侧或双侧伸肌趾反射阳性,颈强直,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眼底检查常可见静脉扩张,视网膜水肿,出血和视盘水肿。
凡因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严重头痛,呕吐,嗜睡,共济失调和昏迷等脑水肿的临床特征者即可诊断。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对那些急性高山病症状元法缓解且进行性加重者,应警惕高原脑水肿的发生。


预防
对易感性的预测虽做了大量的探索,但尚未发现较理想的方法。有人认为低氧通气反应、肺阻抗微分波、肺弥散能力、最大运动后的氧饱和度的变化等,对预测高原病有一定价值。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有条件者最好在低压舱内进行间断性低氧刺激与习服锻炼,以使机体能够对于由平原转到高原缺氧环境有某种程度的生理调整。除了对低氧特别易感者外,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作重体力活动,但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避免寒冷,注意保温,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复方党参、舒必利等药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





2人点评 收起
  • 飞天狐UFO 我的高原反应是头晕,躺下休息就好 2013-9-11 08:27
  • 213456 我的高反症状是浮肿,最后全身浮肿,但行动,思维都几乎不受影响,我在想我的和你列的脑水肿,肺水肿都不同,如果坚持不下撤回内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013-7-10 22:16
发表于 2013-7-8 12:51 84 只看该作者

插一句,关于脑水肿和肺水肿
高原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64例护理体会
  
高原脑水肿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型,是人进入高原或急进至 高海拔地区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如不及时积极有效救治,病死率极高 我院驻地海拔约3900m,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 护理难度 ,笔者对近8年来我科救治的64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回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均 急诊患者,其中男49例,女15例;汉族56例,回族8例,进藏旅游者44例,进藏工作者20例;初次进藏59例,再次进藏5例;年龄1667岁,平均46.5岁;入院 昏迷时间最短3h,最长96h,平均16.5h。所有病例进入高原前均无颅脑疾病史,根据病史、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腰穿等检查,除外其他疾病,且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
1)以受凉、疲劳或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58例,无诱因发病者6例;(2)以剧烈头痛、呼吸急促、恶心厌食、乏力等为前驱症状;(36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意识障碍,其中深昏迷11例,浅昏迷16例,嗜睡30例,神志恍惚4例,谵妄3例;伴大小便失禁54例,伴四肢抽搐14例,伴肺部湿啰音38例;病理反射阳性3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6例。

    1.3  
救治方法
入院后即给予面罩高流量(68L/min)吸氧、利尿、脱水、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处理,同时给予纳洛酮0.81.6mg静注,1/6h,直至患者意识恢复。

    1.4  
结果
1例因院外昏迷时间长(96h),抢救无效死亡外,6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98.4%,意识恢复最短30min,最长29h,平均510min;住院天 312天,平均住院天数5.5天,出院后随访1 月,均未发现后遗症。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1)选择单独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半卧位卧床休息,降低机体氧耗量,并注意卧位的高低,既要保证大脑血液供应,又要防止四肢血液回流太快导致肺、脑血液过度供应,加重脑水肿或诱发肺水肿;(3)持续高流量吸氧,以面罩吸氧方式为佳,氧流量68L/min,至病情好转后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流量24L/min,同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4)昏迷较重的患者禁食,意识转清或好转后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淡饮食或流质饮食;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每日入量应在1500ml左右,滴速40滴/min为宜。输液时,既要保证脱水有效,又要防止液体总量过多和液体滴速太快而加重脑水肿或诱发肺水肿,如无明确低钠血症存在,原则上以葡萄糖液为主,防止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同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5)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褥疮的发生;(6)伴尿失禁者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期间每天用0.1新洁尔灭清洁尿道口,用15000呋喃西林冲洗膀胱,预防尿路感染;(7)严密观察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抢救。

    2.2  
心理护理
患者意识转清后应加强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高原脑水肿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的有关知识,重点强调少活动和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消除其对高原环境恐惧心理,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3  
健康教育
出院时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原脑水肿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的有关知识,嘱患者12周内避免体力劳动,避免受凉及过度饮酒,短期内避免进入更高海拔地区,防止急性高原病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稿.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高原医学杂
      
作者单位:
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八医院内科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7-8 14:51 85 只看该作者
首先祝卡早日康复, 再为你们的团结合作而鼓掌,最后感谢你提供的一些关于关于脑水肿和肺水肿
的一些知识。
发表于 2013-7-8 15:29 86 只看该作者
最终能安全下来就好了
发表于 2013-7-8 17:55 87 只看该作者


事件始末
201367日——17


突然对讲传来声音,说碰到队伍了,他们有位向导叫“伍吉”,队伍是成都的还是北京的还是深圳的?我当时以为老眼镜他们遇到的是至少三支队伍,心中大喜,有希望了。听到伍吉这个名字,我有点熟悉,应该是这条线路上的知名向导,网络上很多游记有这个名字。用对讲简单和伍吉讲了一下情况和向他求援,伍吉回答说他会带人上来救人的,让我们放心,他很快就到,而且强调给不给钱大家都会去救人的,他强调他救人是不要钱的。


老眼镜给了伍吉一部对讲拿着,这样我们可以保持随时沟通;那三只队伍也把频率改成和我们一样的频率,大家彼此问候着,鼓励着……


伍吉上来的很快,我印象从接到对讲的声音,到他上来也就一个多小时吧,但是这个时间感觉是漫长的;期间,老虎不在家和凯龙都往返附近的小山头去看山谷下是不是可以看到伍吉等人上来,担心伍吉他们错过了我们,毕竟我们这个位置的东侧还有比较宽阔的位置,担心他们从那里通过而和我们擦肩而过耽误了时间。我又用对讲不止一次向伍吉详细描述了我们现在的位置,伍吉说知道我们的位置,要我们再向下走走,我说我们实在走不动了,伍吉说他马上到……


同时继续对讲联系老眼镜,他们好像已经下到莲花湖了,说有很多摩托,看不到人;伍吉对讲也能接到老眼镜的声音,嘱咐老眼镜他们继续往下找人,去莲花湖露营地去找人,他说那里有露营的,肯定可以找到人的,而且嘱咐一定要再找人上来,这样才能下的更快。


还好,老眼镜他们又找到三位采虫草的藏族同胞马上赶上来帮忙背人,我让老眼镜将对讲给了他们三人后,自此我们同老眼镜失去联系。当时我嘱咐老眼镜继续找人找马还是什么的?这个想不起来了。


伍吉在对讲里用藏语同后来的救人藏胞沟通,可能是告诉他们怎么走吧?反正他们时常用藏语沟通。


老虎不在家终于站在山头看到了上来的人影,伍吉对讲里也说看到我们了;又等了一会,一个魁梧的胖子呼哧带喘的上来了,只一个人?咋就一个人呢?还是个胖子,这么快就上来了,哪来的力气再背人呢?我心里暗暗地祈祷。


伍吉上来简单问了一下,看了看卡,一屁股就坐在地上呼呼地喘气,说我歇一会。我下意识的起来给伍吉跪下,希望他能救我们,伍吉摆摆手说不要紧的,他喘口气就走。


他说不要紧的,人没事,背下去就会好的,他说他不止这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带的队伍有比这更严重的他都背下去了,最后都没事。他说他可以背下去的,让我们放心,我说她很沉的,还需要人手,他说一会还有人上来的,不要着急。


伍吉说话很沉稳,带着强烈的自信,这无疑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我们开始相信卡到了莲花湖也许就醒过来就能自己跑了……

此时,心中开始幻想美好的结果,顿时觉得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力气。


好像也就五分钟还是更多时间?伍吉爬起来说,走。他背起信用卡,我和凯龙帮忙扶着伍吉才起来,这个时候我开始担心伍吉能背多远?因为信用卡太沉了。伍吉起来的时候,我说她很沉的,不行我们就停下来休息。伍吉说是挺沉的,不过背的动,不要紧的。


转眼,他就背着卡下到了河边,伺机找个合适的地方过河,他在河边转了一下,最终弯腰卷了裤腿决定趟河,我递给他登山杖,他说不用,他们不习惯拄个棍在手里;转身他就过了河,要知道那河水很凉,水很急,但是他过的很从容,让人很放心。我问伍吉你穿多大的鞋子?他说
42码,我想我的脚是穿不上42码的鞋子,但是我印象凯龙平时好像穿42的鞋子,我让凯龙下到莲花湖的时候把鞋子扒给伍吉,换一下。凯龙说没问题,我可爱的凯龙差点一路上被我扒光了送人,因为我觉得凯龙好说话,脾气也好。


期间伍吉也是走一段就要找个石头靠靠,卡真的太沉了,背着让人很崩溃,尤其是这没有路的高海拔地带。过河下了不远,遇到第一个背夫背着沉重的物资上来,哇,这可是一位瘦小的藏胞,他能有力气背动卡?伍吉跟他用藏语交代了什么,不一会他就撵上了我们,途中又遇到第二位背夫,一会他也放下东西跟上了我们。自此,三位藏胞开始接力式的快速轮换背负信用卡下降,下降的过程是迅速的,以至于我们三人尾随都量跟上,我再不敢怀疑这些藏胞的能量了,一路上我跟凯龙说了好多遍吧,不是这些藏族人我们真的死定了。他们背人很有经验,互相之间也很默契,也不说话;有开路的,有照顾伤者的,总之一个人觉得不支的时候就会有另一个人立刻跟上替换……


走过一段路,就会放下卡休息,伍吉说也得让她缓缓,这个时候我们会给卡灌水,随着海拔下降,卡的眼睛已经能够睁开,只是茫然的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什么人?


我让老虎不在家用手机记录沿途所有救助帮助我们的人的电话,回头感谢的话,我也能找得到,老虎认真的做好记录。


在我们紧急营地下的石海里遇到了雇佣他们三人的北京成都深圳三结合的队伍,大家彼此问候,很多人放下包立马找紧急食品给我们……感谢你们,不是遇到你们队伍,不是你们队伍用的向导是伍吉,相信我们也死定了。


汇过了北京深圳成都的队伍不久,后来的三位藏胞也赶上来了,自此六人开始了更快的速度救援背负下撤……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7-8 17:57 88 只看该作者

背负信用卡紧急下撤的藏胞们
因为有爱所以侥幸——记2013端午川西"莲花湖"之行(高反高原病救助始末)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7-8 18:05 89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位置遇到北京成都深圳队伍
因为有爱所以侥幸——记2013端午川西"莲花湖"之行(高反高原病救助始末)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7-8 18:07 90 只看该作者


因为有爱所以侥幸——记2013端午川西"莲花湖"之行(高反高原病救助始末)
差不多就是这个杜鹃林石海位置遇到深圳成都北京的队伍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