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450

主题

长春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复制链接] 查看:49090 | 回复:57
发表于 2013-12-1 20:30 21 只看该作者

62、皮尔松湿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4-9cm,中部稍凸起,湿时很黏,淡褐色,中部色深,菌肉白色,较薄,菌褶白色,稀,宽。菌柄柱状,菌环以下位置与菌盖有一致的粘液,孢子椭圆形。夏秋季于阔叶林或混交林内地上生。

分布:吉林、云南、甘肃。

经济用途:食用医用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63、蜜环菌: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4-14cm,淡土黄色、蜂蜜色至浅黄褐色。老后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有时近光滑,边缘具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带肉粉色,老后常出现暗褐色斑点。菌柄细长,圆柱形,稍弯曲,同菌盖色,纤维质,内部松软变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环白色,生柄的上部,幼时常呈双层,松软,后期带奶油色。蜜环菌根据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子实体和菌丝体两大部分。 即发育成熟的蜜环菌蘑菇,是它的繁殖器官。蜜环菌的子实体高约5~15厘米。菌盖肉质,扁半球形,逐渐平展,后下凹,直径约7~9厘米,表面蜜黄色与栗褐色,多布以毛状小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浅褐色,稍部近白色,直径约0.5~2.2厘米,纤维质松软,后中空,基部常膨大。菌柄上部接近菌褶处有一较厚的菌环,膜质,松软,有时为双环,白色有暗色斑点。由于菌盖表面呈蜜黄色,菌柄上部有环,所以叫“蜜环菌”。菌褶菌柄相连,呈贴生至延生,由近白色逐渐变为污白褐色,老时有锈色斑。孢子印无色或微具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夏秋季在针叶或阔叶树等很多种树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丛生。常常引起很多树木的根腐病。菌丝体或菌丝索能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或生长后期发生的适应性变态。分布很广,云南、河北山西黑龙吉林浙江福建广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均有。经济利用:可食用,干后气味芳香,但略带苦味,食前须经处理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64、假蜜环菌: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2.8-8.5cm,幼时扁半球形,后渐平展,有时边缘稍翻起,蜜黄色或黄褐色,老后锈褐色,往往中部色深并有纤毛状小鳞片,不粘。菌肉白色或带乳黄色。菌褶白色至污白色,或稍带暗肉粉色,稍稀,近延生,不等长。菌柄长2-13cm,粗0.3-0.9cm,上部污白色,中部以下灰褐色至黑褐色,有时扭曲,具平伏丝状纤毛,内部松软变至空心,无菌环。孢子印近白色。孢子无色,光滑,宽椭圆形至近卵圆形,7.5-10μm×5.3-7.5μm。夏秋季在树干基部或根部丛生。引起梨、桃等很多种树木根腐病。分布地区 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广西、甘肃、云南等。经济用途:可食用,味好。假蜜环菌菌丝体初期在暗处发荧光,菌丝索黄色至黄棕色,根状扁平,不发荧光。另外据国内有关方面研究报道,菌丝体对胆囊炎及传染性肝炎有一定疗效。此菌的菌丝体及菌索含蜜环菌香豆素、麦角甾醇和有机酸等。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7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32 22 只看该作者

65、星孢寄生菇: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菌盖直径0.5-3cm,幼时近球形,后呈半球形,白色有厚的一层粉末,形成土黄色、浅茶褐色的厚垣孢子。菌肉白色至灰白色,厚。盖下褶稀疏,白色,分叉,直生。孢子无色,椭圆形,5-6.5μm×3-3.5μm,因厚垣孢子迅速产生往往抑制了孢子的形成。厚垣孢子大量产生于菌盖表面,黄色,近球形,有小突起和一稍长的柄,直径12-20μm。菌柄白色,柱形,长1-4cm,粗0.2-0.5cm,内实,基部有白绒毛。

夏秋季生林中

分布于福建、四川、吉林、黑龙江、江西等地区

经济用途:寄生于几种黑菇上,产生厚垣孢子,在分类、研究真菌生态关系及教学上有其价值。

食用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66、水粉杯伞:子实体较大。菌盖4-13cm。常常颜色多变化,呈现为灰褐、烟灰色至近淡黄色,干时稍变白。菌盖边缘平滑无条棱,但有时成波浪状或近似花瓣状。菌褶窄而密,污白色,稍延生。菌柄长5-9cm,粗达3cm,表面白色,基部往往膨大。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5.5-7.5μm×3.5-4μm在林中地上成群或分散生长。分布:河南、黑龙江、山西、吉林、四川、青海等地区。一般记载可食用。但又报道有毒,常常因地区变化或人反应不同出现轻度中毒。另外含水粉伞素(nebularine),能强烈抑制分枝杆菌和噬菌体的增生。另外,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67、栎金钱菌:子实体群生或近丛生。菌盖直径1~4cm,半球形至平展,光滑,粘,黄白色或淡土黄色,中部带黄褐色,周围色淡或白色,边缘具细条纹。菌肉近似菌盖色,薄。菌褶白色,密集,不等长,褶缘平滑或有小锯齿。菌柄长2.5~6cm,粗0.1~0.3cm,淡土黄色,上部色淡,光滑,空心,基部稍膨大且有白色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4~5.5μm×2.5~3.5μm。习性春秋生于阔叶林(壳斗科树种)的枯枝落叶层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广西、福建、云南、西藏等地。食用,品质较差。会引起胃不舒服。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35 23 只看该作者

68、蟹味菇:

蟹味菇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不等,少散生。菌盖幼时半球形,深褐色,后渐平展,色泽变淡,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茶褐色;盖面平滑,有2~3圈斑纹;盖缘平或微下弯,稍波状;菌盖直径2~13厘米;菌肉白色,质韧而脆,致密。菌褶白色至浅黄色,弯生,有时略直生,密,不等长,离生。菌柄中生,圆柱形,长3~12厘米,幼时下部明显膨大,白色至灰白色,粗O.5~3.5厘米,上细下粗,充分生长时上下粗细几乎相同,多数稍弯曲,有黄褐色条纹,中实,老熟时内部松软。担孢子无色,平滑,球形,孢子印白色。分生孢子白色,培养条件不适宜时出现在气生菌丝末端。

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

食用价值高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69、红蜡蘑: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小。菌盖直径1-5cm,薄,近扁半球形,后渐平展,中央下凹成脐状,肉红色至淡红褐色,湿润时水浸状,干燥时呈蛋壳色,边缘波状或瓣状并有粗条纹。菌肉粉褐色,薄。菌褶同菌盖色,直生或近延生,稀疏,宽,不等长,附有白色粉末。菌柄长3-8 cm,粗0.2-0.8cm,同菌盖色,圆柱形或有稍扁圆,下部常弯曲,纤维质,韧,内部松软。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或带淡黄色,圆球形,具小刺,7.5-10(12.6)μm。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或腐枝层上散生或群生,有时近丛生。分布地区: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山西、海南、台湾、西藏、青海、四川、云南、新疆等。经济用途:可食用。此菌虽能食用,但菌肉薄,近革质,味道一般。不过在西南地区群众喜欢采食。据试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60%和70%。另外,此菌与松、栎等形成外生菌根。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70、紫丁香蘑:菌盖,菌肉,菌柄1、菌盖。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3.5-10cm,半球形至平展,有时中部下凹,亮紫色或丁香紫色变至褐紫色,光滑,湿润,边缘内卷,无条纹。2、菌肉。菌肉淡紫色,较厚。菌褶紫色,密,直生至稍延生,不等长,往生边缘呈小锯齿状。3、菌柄。菌柄长4-9cm,粗0.5-2cm,圆柱形,同菌盖色,初期上部有絮状粉末,下部光滑或具纵条纹,内实,基部稍膨大分布: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山西等。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有时近丛生或单生经济用途:可食用。此种菌肉厚,具香气,味鲜美,很好吃,是优良食菌,国外试验在腐殖质上栽培效果好。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为9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紫丁香蘑含有维生素B1,能调节机体正常糖代谢,促进神经传导。经常食用还有预防脚气病的作用。另外,有记载与松、榛、山杨形成外生菌根。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37 24 只看该作者

71、花脸香蘑

中文别名 花脸蘑、紫花脸

形态特征 一般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7.5cm,扁半球形至平展,有时中 部稍下凹,薄,湿润时半透明状或水浸状,紫色,边缘内卷,具不明显的条纹,常呈波状或瓣状。菌肉带淡紫色,薄。菌褶淡蓝紫色,稍稀,直生或弯生,有时稍延生,不等长。菌柄长3-6.5cm,粗0.2-1cm,同菌盖色,靠近基部常弯曲,内实。孢子印带粉红色。孢子无色,具麻点至粗糙,椭圆形至近卵圆形, 6.2-9.8×3.2-5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在山坡草地、草原、菜园、村庄路旁、火烧地、堆肥等 处群生或近丛生。

分布地区 黑龙江、吉林、河南、甘肃、青海、四川、新疆、西藏、山西、内蒙古 等地区。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道鲜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72、安络小皮伞:子实体小,菌盖半球至近平展,中部脐状,具沟条,直径0.5-2cm,膜质,光滑,干燥,韧,茶褐至红褐色,中央色深很薄。菌褐近白色,稀,长短不一,直生至离生。菌柄3-5cm,粗1毫米或稍粗,细针状,黑褐色或稍浅,平滑,弯曲,中空,软骨质,往往生长在黑褐色至黑色细长的菌索,直径0.5-1mm,由于生境温度条件影响,最长的菌索长达150cm以上,极似细铁丝或马鬃。孢子长方椭圆形,光滑,无色,6-9μm×3-4.5μm生于比较阴湿的林内枯枝,腐木、落叶,竹林枯竹枝上,往往菌索发达。分布:吉林、重庆、云南等地。可供食用。国内已研制出“安络痛”药物,有止痛等作用,且治疗跌打损伤,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眶上神经痛、骨折疼痛、麻风性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风湿性关节炎。另报道臭小皮伞等皮伞属的一些种也有同安络小伞相同的药用功效。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73、干小皮伞:子实体群生。菌盖直径7~20mm,膜质,质韧,干,光滑,扁半球形至钟形,深肉桂色至琥珀褐色,中部色较深,具稀疏辐射状褶纹,通达盖之中央。菌褶几乎离生,白色,稀疏。菌柄细,角质,长4~7cm,粗1~1.5mm,中空,光滑,有光泽,深烟色,顶部近白色,基部有白毛。孢子长形,向基部尖削,14(17)~23μm×3.5~4.5μm。夏秋生阔叶树的枯枝落叶层上。采集地海拔425-1709 米分布于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江苏、浙江、福建、贵州、广西等地食用医用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39 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神魂颠倒 于 2013-12-1 20:39 编辑

74、疣柄铦囊蘑:

形态特征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3-10cm,初期半球形,后渐平展,中部稍凸,污白色,中部黄褐色或褐色,平滑,盖缘初期内卷,后伸展。菌肉污白,中部稍厚,味温和。菌褶变生,较密,稍宽,不等长,污白至污黄色。菌柄较长,圆柱形,基部稍膨大,长4-10cm,粗0.5-1.2cm,白至污白色,有暗褐色至褐黑色疣状鳞片,内实至变空。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无色,有疣,8.1-10.2μm×4.8-5.4μm。侧囊体梭形,顶部有附属物,48-51μm×5-6.1μm。缘囊体近棒状,25-45μm×2.5-5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在针阔混交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 吉林、西藏等。

经济用途

可食用。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75、褐小菇中文别名:碱味小菇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菌盖直径1-2cm,近钟形至斗笠形,表面平滑,带褐色,中部深色而边缘色浅且有细条纹,湿时粘。菌肉白色,较薄。菌褶白色带浅灰色,不等长,近直生。菌柄细长,常弯曲,长3-8cm,粗0.2-0.3cm,上部色浅,中下部近似盖色,基部白色有毛,内部空心。孢子光滑,无色,卵圆至椭圆形,6.8-9.4μm×5-6μm。缘囊体和褶侧囊体纺锤状,48-63μm×8-13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地腐木或腐枝层上近丛生。
分布地区:西藏、吉林等。
经济用途:试验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瘤的抑制率高达100%。食用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76、血红小菇:菌盖直径1~4厘米,初卵形后变钟形或圆锥形,边缘有条纹,湿时百合色,中部酒红色,干后变褐色;菌肉薄,乳汁血红色;菌柄长2~9厘米,粗2~3毫米,柱形,直,光滑,软骨质,中空,与菌盖同色,伤后流出血红色汁液,菌褶近直生,白色后变桃色;担孢子卵形至圆筒形,9~11微米×6~7微米,褶缘囊状体40~65微米×9~13微米,圆锥形。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夏、秋季生于林内腐木上医用食用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41 26 只看该作者

77、洁小菇: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型带紫色。菌盖直径2-4cm,扁半球形,后稍伸展,淡紫色或淡紫红色至丁香紫色,湿润,边缘具条纹。菌肉淡紫色,薄。菌褶淡紫色,较密,直生或近弯生,往往褶间具横脉,不等长。菌柄近柱形,长3-5cm,粗0.3-0.7cm,同菌盖色或稍淡,光滑,空心,基部往往具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6.4-7.5μm×3.5-4.5μm。囊体近梭形至瓶状,顶端钝,46-55μm×10-16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和腐枝层或腐木上丛生、群生或单生。

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西藏、四川、山西、新疆、青海 、甘肃、陕西等。

经济用途:此种可食用,但个体弱小,一般不引起人的注意。具萝卜气味。采集时要注意同有毒的淡紫丝盖伞相区别。后者菌盖有丝光纤毛状条纹,菌柄上部具丝幕,孢子印锈色。另外,在日本曾记载此种有毒,故食用时也得注意。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60%和70%

食用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78、褐褶边奥德蘑;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3-12cm,初期扁半球形,后渐平展,中部稍凸,暗褐色带青色,深褐色至浅褐色或朽叶色,表面湿润而粘或胶粘,往往呈现放射条纹或皱纹,表皮可剥离。菌肉白色至污白色,较薄,无明显气味。菌褶白色至乳白色,较稀,宽,直生至近弯生,不等长,褶缘有黑褐色颗粒。菌柄柱形,稍弯曲,长5-11cm,粗0.5-1cm,表面有明显的黑褐色颗粒及花纹,顶部白色,颗粒少,向下渐粗, 色深,内部空心。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宽卵圆形或广椭圆形,14.5-22.5μm×9.5-13.5μm。褶缘囊体棒状至近纺锤状或近梭形, 顶端多钝圆,3.5-9.5μm×10.5-24μm。秋季生阔叶树腐木上,单生、散生或群生。分布:黑龙江(小兴安岭)、吉林(长白山)、山西(管岑山)、甘肃(迭部)、内蒙古(大兴安岭)等。可食用。此种形态特征:与淡褐粘奥德蘑相似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79、粘小奥德蘑: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白色。菌盖直径4-10cm,半球形至渐平展,水浸状,粘滑或胶粘,边缘具稀疏而不明显条纹。菌肉白色,软,薄。菌褶白色,略带粉色,直生至弯生,宽,稀,不等长。菌柄长4-6cm,粗0.3-1cm,白色,圆柱形,基部膨大带灰褐色,纤维质,内实。菌环生柄的上部,白色,膜质。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16-22.9μm×15-20μm。褶缘和褶侧囊体无色,梭形至长筒形,顶端钝圆,65.7-113.8μm×17.7-20.2μm。生态习性 夏秋季生。南方可春冬季在树桩或倒木、腐木上群生或近丛生,有时单生。引起木材腐朽。分布:吉林、河北、山西、黑龙江、福建、广西、陕西、云南、西藏等。可食用,不过味道较差,并带有腥味。此菌可产生粘蘑菌素(mucidin),能抗真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内瘤180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另外属阔叶树木的腐朽菌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45 27 只看该作者

80、宽褶小奥德蘑: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2cm,扁半球形至平展,灰白色至灰褐色,湿润时水浸状,光滑或具深色细条纹,边缘平滑且往往裂开或翻起。 菌肉白色,薄。菌褶白色,很宽,稀,初期直生后变弯生或近离生,不等长。菌柄白色至灰褐色,长5-12cm,粗1-1.5cm,具纤毛和纤维状条纹,表皮脆骨质,里面纤维质,基部往往有白色根状菌丝索。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卵圆至宽椭圆形,7.7-10μm×6.2-8.9μm。褶缘囊体无色,袋状至棒状,30-55μm×5-10μm。夏秋季生腐木上或土中腐木上,单生或近丛生。分布地区 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此种菌肉细嫩,软滑,味较鲜美。在四川某些地区群众多称“水鸡枞”。宽褶菇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81、鳞皮扇菇子实体较小。菌盖扇形,浅土黄色,菌盖直径1-3cm,表面有麦皮状小鳞片。菌肉薄,味辛辣。菌褶窄而密。菌柄很短,生在菌盖的一侧。此菌成群地生在阔叶树腐木上或树桩上。晚上可发光,但有的因地区差异而不发光。分布极广。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台湾、湖南、贵州、云南、青海、西藏、陕西等。直接食用会引起中毒,不过磨成粉之后可外敷,为治疗外伤出血之药效。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82、钟形干脐菇:钟形干脐菇的菌盖直径为0.3–3厘米,呈橙茶赭色或肉桂色,且表面光滑。[5]其菌盖呈凸面状,但是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漏斗状。[6]其之菌褶之间的间距很大,呈浅黄色或橙色,且子实层是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长的。[7]菌柄高1–5厘米,厚0.05–0.3厘米,顶端呈黄色,底部呈红褐色,表面光滑,且底部有密集的黄褐色毛。[8]孢子印呈浅黄色[9],而担孢子的大小则为5–10 x 3–4微米。其菌肉较薄,且有着苦涩的味道。虽然钟形干脐菇并没有毒[4],但是,其体积细小,且味道略苦,所以并无食用价值。[6][13]美国真菌学家大卫·阿罗拉更认为这种真菌并不可供食用。[14]尽管许多学者这种真菌不可食用,但作者比尔·拉塞尔却知道有人经常吃这种真菌。分布:吉林等地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47 28 只看该作者

83、格纹鹅膏:

菌盖:直径4~10(12)cm,初期近半球形,后扁平至平展,浅灰色、褐灰色至浅褐色,中部色较深,具辐射状隐生纤丝花纹;菌肉:白色,不变色;菌褶: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5~10 cm,直径0.6~1.5 cm ,近圆柱形或向上稍变细,白色至污白色,内部实心至松软,白色,不变色;基部膨大呈近球状、陀螺状至梭形,直径1~2.5(3)cm。有菌环;孢子:无色,担孢子7.0~9.0×5.5~7.0μm,宽椭圆形至椭圆形,淀粉质。

分布:吉林、湖北、重庆等地。

可食,但有微量鹅膏肽类毒素,慎食。可能与松科和壳斗科植物形成外生菌根。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84、灰褶鹅膏:菌盖:直径5~15cm,中部凸起且红褐色至褐色,光滑,边缘有长纹。菌肉:白色、污白色至米黄色。菌褶:离生,白色至米色,较密,不等长。菌:8~20cm×0.5~3cm,污白色至浅褐色。菌幕残片袋状。孢子:6.5~9.5μm×5.5~8.5μm,球形至近球形,无色分布:北京吉林河南湖南海南云南四川西藏
有毒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85、红黄鹅膏: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5cm,初期半球形或近钟形,后扁平至平展,橘红色,边缘橘黄色,表面被一层粉状、疣状小鳞片,盖边缘有细条棱。菌肉浅黄色,较薄。菌褶白色至黄白色,离生,不等长,较密。菌柄细长,柱形,长5-11cm,粗0.3-0.6cm,表面同盖色有粉质小鳞片,基部膨大呈棒状,有明显的橘红色粉质鳞片,内部松软。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黄白色。菌托不明显或在柄之基部残留橘红色环状物。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圆球形或近球形,8.9-10.7μm×7.6-8.1μm,非糊性反应。夏秋季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地上散生分布: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在云南有群众反映有毒。在日本怀疑有毒。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47 29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3-12-1 20:49 30 只看该作者

86、毒蝇鹅膏:

毒蝇鹅膏菌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子实体较小,无菌环。菌盖表面浅黄或米黄色或浅土黄色,往往中部颜色较深,菌盖直径2-4cm,初期半球形,后渐平展中部下凹,湿润时粘,边缘具明显的条棱,表面具颗粒状白色鳞片。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较密,不等长,褶缘有细粉粒。菌柄较短,2-6cm,粗0.5-0.8cm,内部松软至实心,质脆易断,上部有粉粒,基部膨大并有不很明显的环带状菌托。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光滑,内含一大油滴,非糊性反应。

分布于中国的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此菌属外生菌根菌。与云杉、冷杉、落叶松、、黄杉、、山毛榉、等树木形成菌根

剧毒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87、球基鹅膏: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4-12cm,初期近卵形。扁半球形,后期近扁平,中部有宽的突起,表面白色至浅黄白色,平滑或似有丝光,触摸处呈污黄色,边缘附有菌幕残片。菌肉厚,白色或带微黄色。菌褶离生,初期污白至粉灰红色,最后紫黑褐色,密,不等长。菌环膜质,白色,其下面呈放射状排列的棉状絮状物,生柄之上部。菌柄近圆柱形,稍弯曲,白色,触摸处呈污黄,光滑,长5-18cm,粗1-2.5cm,中空,基部明显膨大近球形。孢子光滑,椭圆至宽椭圆或近卵圆形,褐黑色,6.5-10μm×3.5-5μm。
生态习性 夏至秋季生于混交林地或林缘草地群生散生。  
分布地区 吉林二道白河地区有毒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88、黄盖鹅膏:菌盖:3-10cm,初期近球形或半球形,后期近平展,黄色或污黄色;菌褶:离生,稍密,不等长,白色带黄色;菌柄:长7-14cm,粗0.8-1cm,靠近基部膨大近球形;孢子:宽椭圆形,光滑,无色。分布:江苏,吉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海南毒菌,慎食;另外,与松、云杉、铁杉、栎等形成外生菌根。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