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南

香格里拉日记——丹巴、稻城、雨崩、丽江、泸沽湖(图文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113072 | 回复:301
发表于 2008-11-6 21:55 51 只看该作者


  稻城是个正在建设的旅游城市,一切已经初见规模。小城市不大,修的却很漂亮。宽阔的马路,路边的塔窗型广告牌里全是稻城美丽亚丁的风光照片。路灯与长安街上的路灯一个样式。显得特别的辉煌大气。

  稻城县城附近的旅游景点主要有:傍河旅游观光带的万亩杨树林、色拉草原和温泉等。其中最漂亮的就是秋天的青杨林。


  秋游稻城,城边、溪旁、河畔、村前,随处可见金灿灿的杨树林,它们以其挺拔俊秀的身姿,装点着最后香格里拉的迷人秋色。在下午斜阳的斜照下,一片片树林光影斑驳,婆娑弄影,片片金黄的叶子显得格外的明媚和妖艳。


  来到稻城客运站,一下大巴,就有当地司机前来找第二天要去亚丁的客人。50元一位。原来,来这里的许多人都会事先订好往返车辆。而司机无论是接人还是送人都要有一趟跑空,所以他们就顺便拉些散客,希望多挣一笔钱。网上说,通常这种顺风车的价格是60元一位,看来不是黄金周时,这个价格也下调了。我和最先和我联系的司机曲扎订好,让他第二天早7点到我下榻的地方来接我,等我安顿下后我会给他电话。

  本来当晚想住在藏家,可走了几家,发现除了粗制滥造的藏床外,并没什么特色,而价格却较贵,于是没住。而是住到了县计生委的招待所里。二人间,有电视,我一个人住,20元。我觉得还可以。

  安顿好,给曲扎打了电话,然后出去吃饭。网上介绍有一家东北饺子馆,慕名而至,要了八两饺子,我从沈阳出来,随身带了一听啤酒,可一直没机会喝,这时正好消灭。俗话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等饺子上桌,我发现上当了,这哪是东北饺子啊,面皮粘粘乎乎,馅拌的没滋没味。我对小老板说,就你这饺子,还叫东北饺子王啊,可别给咱东北人丢脸啦。本来饿了,想多吃点,可吃了一半多,吃不下去了。结账,回去休息。

  真不凑巧,我住宿的房间楼下是一歌舞厅,喧嚣一直持续到半夜以后。这天晚上,也不知道是歌舞厅的干扰,还是高原反应稻城的海拔是3750米),也许是我不该喝那一听啤酒,因为网上说在高原喝酒容易失眠;也许是来到稻城有些兴奋,总之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向很容易入睡的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一直折腾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着。

  这一觉,就睡到天亮。

[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08-11-6 21:5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6 22:00 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4-3-5 14:29 编辑

  五、这里是真正的香格里拉

  9月24日 稻城亚丁—洛绒牛场


  早上,刚刚4:30就醒了。虽然睡的不多,可感觉精神状态很好,没有缺少睡眠发困的感觉。于是5点我就起来了。洗漱完毕,打开电视,也没什么节目。磨蹭到6:50左右,退了房,走出大门,等车,准备进亚丁。 约好7点的车,可门口连个车影都看不见。我转到县城中心的亚丁人社区,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给曲扎师傅打电话,说是在家里还没出来。 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就是西部,这就是西部人的时间观念。没办法。又过了十几分钟,他的长安面包才开过来。原来还有3个人说要坐他的车,可能因为没等到,已经坐别人的车走了。我对他说,你要想做生意,就得学会遵守时间,不然,你看,到手的生意都跑了。他笑笑,连连点头称是。 就拉我一个人上山,他觉得不够本,在街上磨磨蹭蹭不想走,希望再拣到几个人。可现在游客本来不多,成帮结队的都早早定了车,象我这样的散客估计就我一个,所以磨蹭到8点,还是没别人。曲扎把我交给他的哥哥(一个憨厚的藏族汉子,也开长安面包),让他送我,可能他比哥哥活泛,所以要在县里里再找找生意。于是,我就和曲扎的哥哥上路了。出了县城,又去加油,尔后又回县城转了一圈,一直到8点20,才上了进山的路。


  就要进亚丁了,我的心情很兴奋。想到马上就要进入神往已久的梦幻之地,想到自己如此无牵无挂在这样仙境一样的圣地游玩,我的精神格外放松。 亚丁,是香格里拉这一名词和概念的真正起源地。是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所描述的世外桃源。 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有个叫Joseph F Rock(约瑟夫·洛克)的美国探险家,持续27年,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中国川滇藏一带的照片,那些照片和介绍第一次试图为世人揭开中国西南部神秘的面纱。这些照片和介绍以及背后所藏匿的隐秘的故事激发了一个英国人James Hilton(詹姆斯·希尔顿)的灵感,于是,他写了一本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面把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描绘成世界上最后的圣地,祥和,安宁,善良而温暖,它将在世界毁灭之前,如挪亚方舟般解救众生。 这本发表于1931年的小说在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危机中的西方世界马上引起了轰动,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安慰。于是,几乎一夜间,“香格里拉”成了神秘,美丽而原始的代名词,成为了全世界探险者和旅游者心中的圣地。后来,新加坡的一位商人建立了他的香格里拉酒店王国,精明的商人在用这个词创造他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把这个名字传遍了全世界。

香格里拉日记——丹巴、稻城、雨崩、丽江、泸沽湖(图文游记)

  亚丁等高线图(已缩,不是原比例) 起初,人们认为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地区应当就是书里写的香格里拉,因为她有着丰腴的草原,血红迷人的狼毒花,宁静秀丽的湖泊,以及笑容淳朴的藏民,中甸甚至因此更名为香格里拉市。但是近年来,有些先行者来了四川的稻城亚丁——甘孜藏族自治州一个更为人迹罕至、风景更为原始独特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圣洁的雪山海子,连绵的原始密林,悠闲的马儿牛儿,以及终年不绝的朝圣者。尤其在这里,他们发现了《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写的鲜花烂漫的峡谷,峡谷尽头那美丽的金字塔型雪山——夏诺多吉央迈勇,历史悠久的喇嘛寺庙——冲古寺,还有知识广博的僧侣以及和善友好的藏民。甚至连书中描写的峡谷深处的金矿的位置都与当地的水洛金矿完全一致。

        更奇特的是,书中两次提到稻城。其中一段写道:“后来,我试着去了趟稻城府。那是个古怪的地方,像是世界上最偏远的一个集镇,非常难以到达。云南的汉族脚夫们从这里把他们的茶叶转给藏族人。……欧洲人很少走这么远到这里来。可我发觉那里的人都非常文明、儒雅。” 后面在主人公离开了这里时,更提到他们要尽快赶到110英里(其实是110公里)以外的稻城府。 这一切当然并不奇怪,因为希尔顿的小说本来就是以洛克的照片和介绍为蓝本创作出来的。

        1928年6月,正以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农业部、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在中国西南部考察探险的洛克在木里王安排下,和跟随他多年的二十一位纳西族随从由木里县至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在冲古寺住了三天。 夜晚,他沿着峡谷远眺月亮下的亚丁村和远处的三怙主神山,把这里的宁静、祥和所感动。他把这里称作“上帝浏览的花园”。 他在《国家地理》发表的游记中激情地写道:“对摄影家和探险者来说,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能有这样的景色!”他说这里“在蓝天白云下面,远望有雪峰峡谷、草地牛羊,近处有森林清溪、庙宇喇嘛。树上挂满了果子,河中流淌着乳汁。村子里是平和纯朴的雪山人,他们无忧无虑,在树上摘果吃,在河里盛奶喝”。当地人告诉他人间最好的地方是“香格里拉”,他却说这里就是人间的天堂“香格里拉”。
发表于 2008-11-6 22:01 53 只看该作者


  正是洛克的文章、照片让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有了创作原型,而小说进一步引起了全球轰动,令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 其实,这段渊源本来并不难以搞清楚。但云南负责旅游的官员们为了自己一省的利益,不愿正视这一现实,甚至以各种方式混淆视听,抢先把原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市,还编造了原碧让峡谷两岸一个村子叫香各,一个村子叫里拉的神话,把一条不著名的峡谷改成香格里拉大峡谷。这让真正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的人颇为愤愤不平。 后来,稻城人奋力抗争,上面在鲜明的事实面前,在无法更改已经作出的决定的情况下,把亚丁景区所在的日瓦乡改名为香格里拉乡。用和稀泥的方式平息了这一段公案。 目前,拥有迷人风景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已经在200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网上介绍:亚丁自然保护区的藏名叫“念青贡嘎日松贡布” (藏语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又称“三怙主雪山”),亚丁就是以念青贡嘎日松贡布雪山为主体,辅以金黄的草场、碧蓝的海子、密布的原始林、潺潺的溪流和陡峭的岩壁,加之悠闲的马儿、自得的牦牛,无数的玛尼堆以及手持转经桶,笑容永远亲切淳朴的转山藏民,形成一个美仑美奂、清净和谐的人间仙境。 这里自古就是神山圣地,“三怙主”的三座雪峰自古就是藏民心中神圣的象征,公元八世纪,五世达赖莲花生大师为三座雪峰开光,并以佛教中三怙主:观音(仙乃日)、文殊(央迈勇)和金刚手(夏诺多吉)命名加持,因此称为三怙主雪山。


  其中,主峰“仙乃日” 海拔6023米,是观世音的化身,形态如一尊端坐的慈祥的大佛。
发表于 2008-11-6 22:03 54 只看该作者


  南峰“央迈勇” 海拔5958米,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看起来像铅华洗尽的少女般端庄、娴静、优雅。


  东峰“夏诺多吉” 海拔也是5958米,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如果从另一面看,其外形犹如一座白色的金字塔,侧边没有一点突出或弯曲,干净利索,直插云天,像英俊刚烈的少年。

  三座神山鼎立对峙,旁边还林立着众多的小冰峰。传说她们是妙音仙女,奉佛的旨意在此弹奏天籁之音,把仙音传到仙乃日背后的地狱谷中,让地狱中的罪人听到仙律,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并对他们循循善诱,促其幡然悔悟,以早日脱离苦海。 所有这些神峰都可谓鬼斧神工,千姿百态,蔚为壮观。山峰前镶嵌着碧蓝如玉的湖泊和草甸。雪线下冰川直插碧绿的原始森林。雪山、峭壁、陡崖、海子、冰川、草场、森林、溪流,营造出一片静谧、安详的世外之境。 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它是藏传佛教信徒朝神拜佛、净化灵魂和洗涤罪恶的地方。一生中至少来这里转山朝觐一次是每一个藏人的心愿。 藏区人们对神山都极为虔诚。一位在稻城法院工作的藏族朋友说他们办案相对容易。在调查案件时,如果嫌疑人不说实话,那么他们会把他带到神山脚下,让他面对神山发誓不说谎。嫌疑人肯定会交代的一清二楚。不过他说这一招只限对虔诚的藏人。如果是汉人,把他带到玉皇跟前恐怕也无济于事。

  出来前,我多次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对这个世外桃源神往已久。
发表于 2008-11-6 22:04 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4-3-5 14:33 编辑


  出行以来,蒙老天照应,我的运气一直不错。一路上住宿都是单间(两三个人的房间我一个人住),如今又坐上专车去亚丁(车上只我一个客人)。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沿途风光尽收眼底。天也十分照应,几天来一直阴天,如今进亚丁,天也放晴了。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风景也显得格外灿烂。



  热乌寺


香格里拉日记——丹巴、稻城、雨崩、丽江、泸沽湖(图文游记)
发表于 2008-11-6 22:05 56 只看该作者
  从稻城亚丁共110公里,其中稻城到日瓦乡(如今叫香格里拉乡)的60多公里已经铺上了柏油路面,路非常好走。剩下从日瓦到亚丁的37公里路基也已经铺好,只待沉积一段时间就可以铺设柏油了。如今去亚丁比过去方便多了。但开小车的司机们并不领情。后来从亚丁出来时,接我的司机告诉我,以前开车去亚丁要走一天,那时候司机送人,送到日瓦住下,第二天再接回来,往返一趟1200元钱,不二价。那时钱挣的非常轻松,不像现在挣的这样辛苦(现在订车送一趟,接一趟,跑两个往返只能挣500元)。


  我的“专车”司机——曲扎的哥哥 曲扎的哥哥话不多,但人非常的实在,热情。一路上,他告诉我,到亚丁后怎么吃,怎么住,还告诉我,返程时仍可以找送人的返程车,车费50元就够了,不用多给。“你们出来,到处花钱,钱要省着花。”他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


  高山海子



  雪山融水



[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08-11-6 22:0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6 22:06 57 只看该作者


  贡嘎



发表于 2008-11-6 22:08 58 只看该作者

  车过日瓦,进入亚丁,汽车继续在盘山路上绕来绕去。转过一个山岬,司机提醒我,快看,仙乃日!我抬头一看,啊!晴朗的天空下,高贵华丽的神山仙乃日无遮无掩,全部向我展示开她那雍容大度,气度不凡的面容。



  她是如此圣洁,如此高贵,美丽的令我目眩。 许多人来拜谒雪山,雪山终日云雾缭绕,偶尔展露部分面容,也是匆匆而逝。而今,我来拜谒神山,尚未进山,三怙主雪山的主峰仙乃日就盛装相迎。我何德何能,受此殊荣?我再次深深感恩于上天的眷顾。我祈祷上天,希望好运一直伴随着我。

  到了亚丁收费站,门票128元。够贵。没说的,掏银子。 这里的门票是一个小光盘,上面有亚丁的风光介绍。



  挂在收费站墙上的亚丁游览图 到了亚丁,已经是11点左右,曲扎哥哥问我是不是吃点饭。 早上没吃饭,这时真有点饿了。我说好吧。曲扎哥哥告诉我,亚丁有一些藏家接待游客吃饭,不过吃饭前先要问好价,说好再吃,不然吃完饭再算账就不定是什么价格了。他带我走进一户藏家,屋里很暗,只有对着火塘的房顶处有一小天窗,透进一点光线。 进门后,主人问我吃什么,我要了面条。 在主人做面条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屋内。这是典型的藏居,民风浓郁。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藏居的内部。

发表于 2008-11-6 22:09 59 只看该作者


  主人的女儿十分漂亮,开朗大方。 不一会儿,一大碗面条,上面还盖着一个荷包鸡蛋就端了上来。主人又拿来酥油茶、奶块子、锅盔、肥膘肉等,我尝试吃了一点锅盔(大饼),喝了一点酥油茶。这里吃饭不计量,吃饱算。十元钱。我觉得价格还公道。


  吃完饭,曲扎哥哥又把我送到了龙同坝。告别热情的曲扎哥哥之前,我问出他有两个读小学的孩子,就把带来的小礼品手表拿出两个,送给他。

  告别了曲扎哥哥,我背起背包,开始上山。按说,这里的海拔比稻城高不多少(稻城3750米,亚丁3890米,龙同坝4000米左右),可我背包走了几十米,就开始上喘,心脏也“怦怦怦”剧烈跳个不停,我只好歇下来,等喘匀了气再走。就这样,走几步,停一停,走几步,停一停。走走歇歇,进度很慢。好在时间充裕,我也不着急。 好在路边有许多特异的的风景。
发表于 2008-11-6 22:10 60 只看该作者


  在进山的路上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玛尼堆,据说其中很多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人在其中,有一种奇异的感觉。玛尼堆是藏人心目中的祭坛。他们认为玛尼堆是神灵聚集的地方,神从这里能听见信徒虔诚的祈祷,能领受人的敬奉。大的玛尼堆多是用刻有经文的石片堆积而成,顶上插有经幡,一般堆建在朝觐圣地和人口较集中的村落附近或是大道旁边,便于信徒朝拜,附近一般还有白色的转经塔。但是藏教信徒们在荒郊野外也是不会忘记向神虔诚朝拜的。磕头祈祷前一般会先拣些石头堆成玛尼堆,每经过一个玛尼堆也要加几块石头,并把右手放在左胸高喊几声“哦啦嗦”。所以人烟稀少的地方也有玛尼堆,但一般较小,由几块或几十块随手可得的石块堆成,但岁月多了,小堆也就渐渐被添加成了大堆。


  这里每个风景点都有这样一个转经筒形式的导游图,上面指明你所在的位置。非常别致而有特色。不过由于我没有认真研究,所以错过了好多景点,一直到最后出山时,在犯了所有的错误后,才在最后一个景点——珍珠海搞明白它的用途。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