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7121

主题

户外美食

【火枫】快到端午了,手把手教你包粽子——兜兜熊

[复制链接] 查看:5614 | 回复:36
发表于 2010-6-4 15:1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吃粽子前先讲讲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吧——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民间关于粽子的传说和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是最广为人知的——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闲话不多说,我们开始今天的蜜粽之旅吧——

      先准备上原料:糯米,蜜枣,花生,棕叶。辅料有水和若干根干净的棉线。
     


发表于 2010-6-4 15:11 2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0-6-4 15:11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煮棕叶的水,放凉后倒入糯米里,这样泡出的米格外香
发表于 2010-6-4 15:12 4 只看该作者
在糯米里加上点豇豆,看着舒服,吃着丰富
发表于 2010-6-4 15:13 5 只看该作者
把煮好的棕叶剪掉两头,这样好看也好包
发表于 2010-6-4 15:14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食尚拍客 于 2010-6-4 15:15 编辑

发表于 2010-6-4 15:16 7 只看该作者
现在开始包:先取两片(大叶的话一片也行,看自己的喜好)放在手上
发表于 2010-6-4 15:17 8 只看该作者
折成个漏斗状
发表于 2010-6-4 15:17 9 只看该作者
里面放上个花生,堵着下面的漏眼
发表于 2010-6-4 15:18 10 只看该作者
再舀上一勺糯米,放在“漏斗”里,不放满,好给“精华”留个位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