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顾 于 2016-7-2 09:02 编辑 2015年3月10日,我(本地app @十三不顾)和朋友高小六自银川出发,历时97天,行程2650公里,穿越沙漠和雪山,于2015年6月14日到达拉萨,本文是对此次徒步青藏高原的旅行纪实。每一段旅程都没有固定的线路,每一个行者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当我们的双脚重新踏上大地,世界瞬间变得清晰起来。(文字集中在前10楼) ------------在此向所有沿途帮助过我们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年龄的朋友们致 徒步游记《走着去拉萨》在@本地aapp 网友的热情支持下已完成众筹并出版 (本地app上的局部行程轨迹 https://bendiinc.com/moment/191211432469740407 出发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任何户外旅行经验,却突然宣布要徒步走到西藏的人来说,这种“豪言壮语”不会有谁去当真,充其量就是酒后的大话和自言自语的梦呓。我并没有重大的内心危机需要逃避,只是觉得这件事似乎没有多少人干过,还充满了想象刺激和挑战,一个人一辈子总得做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也不是因为西藏,只是因为旷野。再者,人对自然、对旷野的迷恋源自数百万年以前意识尚未觉醒时的基因记忆,这种记忆潜伏在每个人的身体中,是一种原始的天性。一旦被唤醒,就再也不能被忽视和忘却了。 我和一拍即合的小六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准备各种需要的户外装备,从冲锋衣到保暖内衣到袜子徒步鞋以及各种工具,边想边买,大概花了一周时间,此时正月十五刚过,西北尚无一丝春天的气息,依然延续着冬日的肃杀与冷冽。"如果我们现在出发的话,一个月后从西宁上青藏高原,就能避开夏天太阳的暴晒和雨季。”小六一边调试着背包肩带的松紧,一边征求着我的意见,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我们俩在干旱的戈壁中艰难跋涉的场景,没有人愿意在烈日骄阳下赶路,那不是旅行,那是一种酷刑。毫无疑问,小六说的有道理,他之前显然是做了不少攻略方面的工作。“好吧,出发。”我们进入那个世界,去见识它。 从北京到拉萨,109国道正好横穿银川,这看起来似乎是一条通天大道,它平坦,顺畅,没有坎坷,并且途中充满了想象与刺激,我们只管顺着它一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我们第一天的行程是从一个寒冷的清晨开始的,为了显得正式些,特意选择了银川的城市中心点,地面上有铜质铭牌的玉皇阁广场作为此行的出发点。六点钟的街道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冷清和寂静,整个城市此刻还在熟睡之中,然而有两个疯子却要徒步去拉萨,“有些忐忑和激动啊“,小六嘴里呼着白气对我说。是的,既然已许下了诺言,不实现怎能就做罢?人生总是要疯狂一次,彼得拉克说过: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在这个清晨,我开始期待那个傍晚。 背起背包,一条公路在我们脚下延伸开来,我不知道我们需要多久才能丈量完这近2700公里的路程,但是,如同人生旅程,沿着时间的方向,历经变更的昼夜和年轮,或高潮低落,或平坦平淡,你都将继续走下去,目标还在遥远的前方,在地图上只能用“拃”来衡量,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积累每一跬步,每一公里。 |
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顾 于 2015-11-9 14:06 编辑 从出发的第二天小六的脚就开始打水泡了,紧接着我也是如此,对于徒步的人来说,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一直到第七天,当两只脚的水泡此消彼长,越来越多时,已经开始严重影响行进速度,尤其是每次休息后起身的那一刻,双脚就像走火炭上,疼痛总是要在慢慢走上几百米后才能适应过来。后来小六想了个办法,我们在中卫的一个小镇子的诊所里买了两只注射器,每次走累的时候,急忙扔下背包,坐在路边脱掉鞋子和袜子,用注射器将脚掌上的水泡抽干,我感觉这情形一定让路上的司机疑惑,这两个徒步的人是不是在注射毒品? 从银川到中卫我们走了13天,每天行进的速度从开始的20公里,逐步提高到25,30,35公里,身体已经能适应这种频率的消耗,但无论怎样,腿脚的酸痛还是每天避免不了的,每次住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老板要一壶开水烫脚,然后吃点东西,倒头就睡。 |
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顾 于 2015-11-9 14:11 编辑 腾格里沙漠边缘 三月末的北方大地没有星点的绿色,到处都呈现出黄土单调沉闷的颜色,农民开始整饬土地准备春播。路过中卫附近,不时可以看到用驴或骡子进行耕地的场景,牲口在老农清脆的扬鞭声中奋力的拉着爬犁,这种人畜合力,悠然原始的传统农耕画面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延续了数千年,马路两边村落民宅的墙壁被粉刷一新,上面是颜色鲜艳,笔法粗拙的壁画,内容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勤俭,孝道之类,还有组织堡垒一类的政治宣传画。如果驱车经过,这些路边的壁画长廊不但屏蔽了墙后那令人不快的蔽败,还能愉悦视觉,在这个时代,这种默契是一种常识。 我们决定离开109 国道,经201省道从甘肃景泰县前往天祝,而后由青海互助到西宁,这条线路都是由省道和县道连接,地理位置偏僻。但正因为偏僻,才能看到大道上看不到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顾 于 2015-11-9 14:23 编辑 201省道在腾格里沙漠边缘,这里是典型的戈壁荒漠地貌,这段路上的地名大多与水有关,一路上我们经过了长流水,一碗泉,甘塘,营盘水,黄茨水,喜泉镇,喜集水,马莲水等地方,(在宁夏境内还有一个地名 叫“喊叫水”,不在我们途径地)这些地名充满了人们对水的渴望,真是一片焦渴的土地,能够从深井里打上来的地下水居然还是咸水,这种略带咸味的水我们一路上补充过多次,入口很不习惯,然而当地人却是祖祖辈辈都靠饮用这种水为生。 |
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顾 于 2015-11-10 08:28 编辑 3月24日清晨我们从景泰县城南面的喜泉镇出发,从这里到天祝县有98公里,计划3天走完,路上依然是沙漠的色彩,沉闷且乏味,偶尔飘起的雪花都能让人精神一振,路边丘陵上是一块块高低错落的田地,令人非常奇怪的是这些田地中均匀铺满了大量的小石块,(后来才得知这些石块是为了保墒用的,人为铺撒的),究竟什么农作物才能生长在这种遍布石头的贫瘠土地上呢?远处田里有三个头裹蓝色和粉色头巾的妇女,一手端着撑在腰间的塑料盆,一手在向地里撒着估计是肥料之类的东西。还有几个穿蓝衣的男人拿着铁锹,一阵风吹过,田埂上坚硬枯黄的芨芨草微微摆动,农妇们趟起的尘土随雪花飘起,像一阵阵烟雾。这种农耕景象千年来没什么变化。 到了拉牌村,有必要拉一下牌子 |
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顾 于 2015-11-9 14:36 编辑 海拔已经上升到2400米,一路基本在爬坡。到了晚上6点半已经走了41公里,是出发以来的单日最高记录,此刻正好到达川口村,丁字路口周围有店 铺和民房,我和小六逐个敲门借宿,连续问了8家,竟然全部拒绝!提前声明有偿服务都不行,丁字路口的小型广场旁还有一幢房子,明显要比四周其它墙壁斑驳的民宅气派许多,房顶上还插着一面国旗,应该是个村部,无奈中走进院子,敲开了一间灯光昏暗的屋子,里面围着一张茶几坐着四五个男人,烟雾缭绕的,就像在屋子里点火 。看来他们在召开有关村情问题的重大会议,在明白我们请求借宿的要求后其中的一个男人掐灭了手中的烟头,冲我们摆摆手:”好了,我们正在开会,你们去别处找找吧。“显然对我们面临的困难没有兴趣,只想打发我们快走,难道我俩人品真的这么差吗?但我认为发生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没有 人会认为帮助陌生人是自己的义务。两个背包客拎着棍子在村里乱窜,几乎激怒了全村的狗,非常狼狈。此时天色已暗,温度骤降,又冷又饿,还连住处都没有搞 定,两人未免着急起来。期间有人建议我们从丁字路口拐弯去5公里外的正路乡,说那里有饭馆和旅馆,并指点说不远处有一辆三轮斗式摩托即将前往正路乡,当即 决定上车,先解决眼前困难,明早再回到此处出发,应该不算违规。三轮摩托突突突突飞奔,颠的屁股生疼,坐在车上,山像影子一样从眼前掠过。大约20分钟后,摩托停在了一间房前,司机说人家饭 馆打烊了,至于旅馆,这里根本没有!这玩笑开大了,昏暗的街道不远处有一家商店灯火明亮,进去后给老板娘说明了情况,老板娘当即答应帮忙,打了通电话后告 诉我们可以到她大哥家休息一晚。我们俩在黑暗中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的被人带到了老板娘的大哥家,居然是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和蔼慈祥,待我们很热情,又是招呼我们吃一种搀了苦豆子(西北特有的香料)的花卷,又帮我们 准备洗脚水,搞得我们很不好意思。闲聊了一个多小时,了解到村里人大多以种地为生,我们路上看到铺满石块的地里种植的都是豌豆,产量很一般。杨大爷又讲他1969年在新疆阿勒泰当兵的往事,因为成份问题,虽然他军事技能过硬,但当了6年兵只干 到了排长就被退役回乡务农,现在每月80几块“退休金”。而同他一起当兵的同乡都高升到了团长,不由感慨造化弄人。我想在那个以成份论、血统论的荒唐年 代,多少中国人因此而命运逆转。直到临睡前我才得知是和他们老夫妇一起睡一个大通铺,我和小六感到很尴尬,一夜睡的也不踏实。早晨7点杨大娘给烧了稀饭,给留下几十元钱后再三致谢。出了村口后我们才看清楚这个村子的样子,这里是远离城市节点的隐秘角落,村子有几十户人家,房屋大多都有泥砖土坯建成,由于偏离干道,不会有鸣笛的车队呼啸而过,墙壁连粉饰都省了,有些年头的土墙沧桑的如同古文明的遗迹。村子里年轻人的心思和志向都执着地向往着城市,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守护着贫瘠的土地和未来的希望。正在想还得走5公里才能到昨天的丁字路口,此刻身后传来突突突突的声音,回头一看,这么巧!这不就是昨天送我们过来的司机吗? 如果不是昨晚在村口借宿被拒绝,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跑到这个地方,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我把正路乡称为小路中的小路,如同树枝末端的一片叶子,毫不起眼的存在着,但却是真实的存在着。 |
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顾 于 2015-11-9 14:48 编辑 在祁连山中 3月25日在天祝县城休息了一天后,我们朝天堂寺方向行进,从石门峡一进山,风光便旖旎起来,地貌完全迥异于前几日的戈壁沙漠,这里山势陡峭,植被茂密。这段路程有92公里,也要三天走完。因为地势险要,这里唯一的一条使用了几十年的县道早已破旧不堪,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当下正在扩建改道,开凿隧道,原路上的沥青被全部铲掉,路两边在劈山拓宽,到处都是砂石堆,各种工程车络绎不绝,每辆车驶过都是尘土飞扬,而我们却无处躲藏,虽然紧裹面罩,还是被呛得呼吸困难,不断的咳嗽,几乎一整天都感觉头晕脑胀的。到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天空开始下起雪来,工程车也终于消停了,远处山峦叠嶂,黑白分明,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因为没有工程车卷起的尘土,加上风雪因素,清新的空气令我们呼吸很舒畅,当然也是因为被呛得太久了。但此刻又面临另一个问题:海拔不断上升的同时,气温也在不断下降。 我们今天计划要走30公里,地图上显示大概在这个位置有个村庄,由于今天一路都是上坡,加之尘土影响呼吸,速度一直很慢,到了六点钟,还不知道今晚住在哪里,地图上有个土城村,还一直没有现身,我和小六商量,今晚不考虑扎帐露宿,我们继续坚持走,一直到村庄出现,小六同意我的建议。正说话间,一辆白色的越野车从我们身边驶过,停在了我们前方大约一百米处后开始倒车,此刻我们并不清楚是什么状况,这时我们远远的看到从车上下来两个人,打开车门,在从后座上把装满东西的塑料袋往后备箱里腾挪,走到车子跟前,这是一对年轻夫妇,丈夫微笑着询问我们:“你们是旅行的吧?天这么晚了,又在下雪,我们到天堂寺,可以搭你们一段,请上车吧。”在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寒冷黄昏,遇到如此真诚的微笑和无私帮助,实在令人感动。我们这些所谓生活在文明城市中的人,相互之间早已丧失了这种最普通的发自内心令人温暖的关爱之心。“非常感谢您,我们徒步旅行,说过不搭车的。”他夫妇二人再三礼让,我们婉言谢绝,我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令人感动的瞬间,这张照片胜过一路上我们拍摄的任何一张风景照。 |
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顾 于 2015-11-9 15:01 编辑 到晚上七点钟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土城村,所谓村庄,其实不过只有五六户人家。房子在路基下方的山谷,看起来都是很普通的民宅,有十几堆干草垛在羊圈旁边。远山含黛,谷底内白雪茫茫,在这样一个荒僻地带,我们两个不速之客,闯进了一户藏族牧民家。 “可以的,没有问题,进屋吧。”这位年轻的牧民完全明白我们请求借宿的意思,我俩放下背包,相互弹了弹身上的雪,进屋后就被热情的让到了炕上。这是一件厢房,一个铁炉子炉火烧的正旺,看样子是厨房兼餐厅,主人叫丹珠,60多岁,个头有一米八,左手拿着一串念珠,他儿子喇佳把酥油茶和青稞炒面,还有一种红红绿绿的花卷端上了炕上的小桌。丹珠完全不相信我们能走到拉萨,他摇了摇头对我们说:“你们不可能 的,我们这里的藏族人都走不到。”我对丹珠笑了笑,低着头,屏住呼吸像第一次喝高度白酒那样,一口一口把那碗令人生畏的酥油茶用舌头压进了喉咙,小六则在一旁喝的津津有味。闲聊中喇佳突然忙碌了起来,丹珠也跟着出去了,儿媳才让卓玛则招呼我们喝茶。原来他家刚刚又新添了两只小羊和一只牛犊。外边还很寒冷,羊羔和牛犊需要保温,否则就要冻死。 在照顾好牛羊之后,喇佳吧我们带到了他家的上房休息,进屋一看真是别有洞天,房间仔细的装修过,大屏幕电视,音响沙发地板一应俱全,完全是内地农村的风格,要不是墙壁上方有一个供着十世班禅的彩照的佛龛,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户藏族人家。房间的另一头是炕,旁边有一个做工很精致的铁炉子紧贴在墙边。喇佳说你们先坐,我去点炉子,没过十分钟,炉盖的缝隙中就看到跳跃的火苗在燃烧,屋子瞬间就暖和了起来,原来这种设计可以阻挡牛粪的烟雾留在室内,很巧妙,在墙外点炉子也比较卫生,我们在屋子里几乎闻不到烧牛粪的味道。喇佳生完火,显然意犹未尽,还想跟我们再聊会儿天,我们三个人围坐在炉子周围,一边喝着茶,一边听他讲,他和媳妇才让卓玛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儿,由他妈妈陪着在西宁上学,家里有200多只羊和30几头白牦牛,“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在递给我俩香烟之后,喇佳点上了火,黝黑的面庞被电灯映照出红光,“现在我们盖羊圈、牛圈,政府都有补贴,每户还有20万无息贷款。”喇佳显然很满意他家现在的生活,“山下的农民过得还不如我们呢,我们想吃肉了,随便就宰一头羊。"喇佳嘿嘿的笑着。我们刚从山下上来,川口村离这里不过100公里。 |
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顾 于 2015-11-9 15:08 编辑 翻越五台岭 和昨天一样,今天依旧是阴暗的天空,整个世界只有黑白两色,前方就是五台岭,海拔3200米,藏语称夸兰尼哈,意为空中之路。一条路沿山蛇形逶迤盘旋而上,有几辆大卡车在盘山路上或上或下,蠕动如蜗牛。我们俩要是顺着这路一弯一弯的绕下去,不但走不了多少距离,体力依然要消耗不少。我和小六坐在山脚下仔细的观察起来,在旁边的一条不深的山谷中,我们看到有两间孤零零的彩钢板房,四周有铁丝网围着,留有一个小门,门口挂了一块牌子,隐约写着“仓库重地”。那么能是什么呢?此地正在修路,需要开山炸石,这种仓库只能是存放炸药的地方,而且必须得有人看守,这逻辑很简单。我们慢慢下坡到了谷底,隔着栅栏,果然听到了收音机的声音,“你好,有人吗?”小六喊了一声,里面的人显然也听到了外边的动静,一个穿军大衣的男人推门走了出来,“你好师傅,我们是徒步旅行的,要去天堂寺方向,要翻过这五台岭,有没有小路?”我俩满脸堆笑,出门在外,笑容有时可以当钱使,能提供很多方便。至少不会带来麻烦。"是这样啊,你们从哪里来的?"这位师傅一个人值守仓库看样子也很寂寞,对我们兴趣盎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的问题,”银川,已经走了18天了。"小六告诉他。”你们是步行?真是不容易。小路嘛,有,你们沿着这条沟,直直上去就可以了,我们也经常走的。“军大衣师傅对我们笑着,显得很热情。谢过了这位师傅,我和小六开始爬山,这条沟坡度有些陡,但每爬几十米,就有一个自然形成(雨水冲刷)的台阶,可以坐下来休息,雪也不是很厚,可以看出来有其他人踏过的脚印。大概两个小时后,我们爬上了山顶,另一边山下的谷底,一个正在开凿的隧道看起来小如鼠洞。群峰都在脚下,千山万壑云雾迷茫,一边的风马旗刺啦啦作响,山顶上还散落有许多三公分见方的小纸片,我捡起来看了看,上面印着藏语经文,知道是和宗教仪式有关,只是不清楚这东西应该叫什么?(后来才知道叫风马纸) |
本帖最后由 十三不顾 于 2015-11-9 15:12 编辑
下山后遗症马上就显现了出来,尽管鞋子大一号,但大拇指还是被顶的生疼,两个膝盖不停的颤抖,走起路来随时都有跪倒的感觉,我只好绷直双腿,用一种非常僵硬的姿势走路,防止自己跪倒在地上,小六注意到了我奇怪的样子,鼓励我说:“再坚持一下吧,还有几公里就到炭山岭了。”我们一起下的山,我很奇怪他为什么没事? 几乎是拖着腿在走路。两个小时后,一个镇子终于出现在眼前,有几十排藏式风格的新居已接近竣工,我俩解开扣子甩下背包,一屁股瘫坐在路旁边的一个水泥台阶上,脱掉鞋子使劲的按摩脚掌。肿胀,酸痛,还有麻木,真不像是自己的脚。这镇子看上去很大,一条新铺的水泥路通向镇子中心,那里看起来建筑更密集。这时从不远处走来一个小伙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看到我们很好奇的问:“你们是徒步的啊?从哪里过来的?” “从银川走来的,今天是第18天。“我喝了一口水回答他。 ”那不容易,路挺远的,你们去哪里?“ “西宁,”我没有说是去拉萨,冲他笑了笑。 "今天不走了吧?都快六点了。”此刻已经没有力气说太多的话,只是冲他点了点头,小伙子从塑料袋里掏出两个大苹果,“挺不容易,吃个苹果吧,前面500米就有旅馆。”小六从背包侧面抽出纸巾递给了我一张,我随便擦了擦,张口就咬,感受着陌生人的温暖。手刚搓完脚,拿起苹果就啃?对,就别穷讲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