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慕尼黑:空气里都是啤酒的味道 清晨,早早地离开罗滕堡的酒店,来到一条马路之隔的火车站。 连候车室都还没有开,这个慢悠悠的小镇,要到9点才会醒来。在自助售票机上买好拜仁州票,我们要去往州首府慕尼黑。那里有一年一度的啤酒节,有国王宫殿,有等待我们的小奈,也有Cappi那只流浪的行李箱。 1. 啤酒节:就让它成为再来的理由 坐在开往慕尼黑的火车上,已经无法忽略空气中浓得无法化开的啤酒味儿。年轻的男男女女穿着传统的巴伐利亚民族服装,从包包里面掏出许多手指粗细的小酒瓶,拧开瓶盖,笑着碰一下瓶子,然后一口饮尽。我们隔壁座的那几位,就这样喝了一瓶又一瓶,直到座位边的垃圾桶里面塞满了空瓶,连盖子都盖不上。 列车员哐当哐当地推着小售货车在一节一节车厢里穿行,除了总有的咖啡,啤酒也是少不了的必备品。通道的地上坐满了抱着乐器的少年,看到售货车来,就嘻嘻哈哈地起身避让,满车的喧哗笑闹声,让你疑心自己压根不在严肃安静的德国,而是赶上了中国的春运。 就像许多其他慕尼黑的特色民俗一样,啤酒节也和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有关。1810年,为了庆祝他与特雷西亚·冯·萨赫森-希耳德布格豪森公主的大婚,当时的路德维希王储举行庆祝盛典,全城的市民一起参与。其后,这个庆典每年举行一次,规模也越来越大,人们每年都要吃掉近百万只烤小鸡、数十万香肠、一万多公斤鱼、近十万只猪蹄……当然,还有无法计数的啤酒。 上慕尼黑投奔小奈,其实也是被啤酒节逼的。 我们从6月初开始订房,但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这段时间内的慕尼黑旅馆都成为抢手的稀罕货,价格节节攀升,100欧也只能勉强订到一个小破房间,还是在特远的郊区,交通各种不方便。即便如此,稍微犹豫一下,连这样的房间都告罄了。 小奈帮着我们又搜索了数家华人旅馆未果后,慷慨地说:“那就上我们家挤挤吧!” 去了她家才知道,这真是名符其实的“挤挤”。我们三个姑娘睡一张双人床,而她可怜的老公只能上客厅睡沙发……这般辛苦,如果真赶上了啤酒节狂欢,倒也值了,可惜的是,我们终于与之擦肩而过,抱憾终生。而罪魁祸首,还是Cappi那只迟到了的箱子。 慕尼黑的第一晚,三位女士正在啤酒屋中频频碰杯,并且对着烤肘子烤肠子大举进攻的时候,电话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Cappi的箱子已经到达慕尼黑;坏消息是,晚上9点就会送到小奈家。而从市中心赶回去,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即便是这顿晚餐也必须快速解决,更逞论上啤酒节狂欢了。 要做出选择很简单,当然是箱子重要,何况还有明天还会在慕尼黑待一晚。三个人因为错过了一班郊县快轨S-bahn而在下了车之后狂奔在夜晚的街道,终于在小奈家的楼下大门口看到久别重逢的行李,疲倦、委屈如同咖啡上的奶泡统统瘫软下来,消失不见,剩下的都是失而复得的快慰与安心。 不过命运再次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慕尼黑的第二晚,大雨。秋风秋雨愁煞人,雨水冰冷刺骨,大约再欢乐的气氛也会被浇熄。我们俩白天奔波往返于慕尼黑和新天鹅堡,此刻双腿乏力地对着窗外的风雨发呆。最后终于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算了吧…… 为了安慰两颗受伤的心灵,小奈姑娘发挥出十成的厨艺,做了炒面、三文鱼头、炒蔬菜、番茄鸡蛋青豆、萝卜排骨玉米汤……足够撑死四个人。我们俩使劲吃使劲吃使劲吃,还是剩下了许多。虽然啤酒节终究成为一个遗憾,但远在异国他乡,喝着热乎乎鲜味十足的排骨汤,感动难以言喻。 离开慕尼黑的那天,我在火车上靠着行李给小奈发短信: “谢谢你们的招待,就让啤酒节成为一个念想,希望很快有机会再来!” “嗯,一定。”她回复。 9月23日,清晨。 我和Cappi在罗滕堡酒店房间的小桌子边,吃完了我们的早餐:昨天买好的面包、三明治,从上海带来的速溶咖啡。虽然有点简陋,但还是吃得又暖又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