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993

主题

自由骑行

早晨从早晨开始(2016北京骑行拉萨)

[复制链接] 查看:642619 | 回复:2375
发表于 2017-5-23 20:47 2271 只看该作者
坐等楼主更新
发表于 2017-5-24 22:43 227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的雕像 于 2017-6-10 23:04 编辑

    每个人都希望能将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要么独享要么分享。现在,我们来聊一聊相机。

    在轻量,方便为准则的标准下,我曾一度青睐大变焦的不可换镜头相机。当初想的很简单,一机一镜解决从广角到变焦的所有场景需求嘛,同时也解决了换镜头的麻烦。但是,随着对相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不得不承认一点,在画质面前,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原则在现阶段是无法颠覆的。而那些不可换镜头的大变焦相机(注意,我要求变焦,不要拿徕卡的大底定焦来比较),都是小底。所以,我开始在四分之三画幅,C画幅,全画幅之中寻找平衡。


    四分之三画幅,我关注了很久松下和奥林巴斯,但是发现在画质面前,它还达不到我的要求,况且高端一点的机型重量也直逼入门单反了。所以,关注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

    C画幅,分别关注了富士无反、索尼微单、已经诸多单反。各有所长吧。无反的确很轻巧,但是操控,包括对焦确实差单反一些。索尼微单对焦不错,但是镜头有点大而贵。


    再看全画幅。画质操控都没得说,个别入门全画幅重量上也过得去。但是,要想具备广角和长焦,那这两个镜头加起来有些太沉重了。

    所以,还是转回画质也足以可以接受的C画幅了。在无反和单反间反复权衡。最后,轻量化和相对质优价廉的镜头促使我选择了富士无反,而我牺牲掉的是一点点对焦和宽容度。


    我在旅行初期使用的是富士X-A1(现在停产好久了),加上1655(我偶尔用它来照广角)和55230(主要用来照长焦)。这样一机两镜的配置还是应验了我之前的担心,那就是换镜头实在是麻烦和耽误事的。很多自己看到的镜头因为知道一闪而过,所以往往就没了换镜头的兴致,这样导致我做错了很多喜欢的镜头。


    所以,出发几天后,我又给自己添置了一部富士X-T10,这部相机专门配长焦镜头。现在,我两机两镜,刚好放进我的车头相机包。如此,我不再错过自己喜欢的镜头。拍摄的兴致一下子就大了许多。


    那么,在旅行中,到底是广角用的多,还是长焦用的多呢?简单的说,还真是长焦,即便是那种显得天地广袤的镜头,很多也是需要长焦来展示的。所以,大家去旅行一定要带上一个长焦镜头啊。至于,多长算长呢?我觉得,C画幅,300算顶天了,再长就真的体质重量都上来了。而且,这个焦距我觉得能应付绝大多数场景。那些实在照不到的,那就记到心里吧。


    关于摄影我实在是连毛皮的认识都没有,所以谈的都是主观印象。我觉得我已经壮着胆子写了不少了,所以还是上两张照片赶紧结束这一话题就算了。为了有点新鲜感,我上两张5.1期间刚拍的照片吧。




    骑行期间的广角

早晨从早晨开始(2016北京骑行拉萨)


     骑行期间的长焦



早晨从早晨开始(2016北京骑行拉萨)




2人点评 收起
  • 全不懂 我觉得还是a副单反搭个18-200镜头来的全面,只是牺牲了轻量化.但总体上不会比两部相机累赘。 2017-5-25 05:52
  • Leehom118 回复 全不懂 哈哈,我的大法6000配的200的镜头,不过让人恼火的是要想得到好的画质,那存储就得牺牲,每张照片24M呢 2017-7-31 15:03
  • Romanketsu 我出去的话还要携带150-600mm的镜头。去塘沽就带上了虽然没用上。 2017-5-24 23:35
发表于 2017-5-24 22:49 2273 只看该作者
    陪了我一路的两部相机,我一路都没有特殊照顾它们,在车前包里扔来扔去的,它们在路上随着车前包上下颠簸,倒也算是可靠吧。   
    富士X—A1相机配16—50的镜头

早晨从早晨开始(2016北京骑行拉萨)


    富士X—T10相机配55—230镜头


早晨从早晨开始(2016北京骑行拉萨)






发表于 2017-5-24 23:35 2274 只看该作者
海的雕像 发表于 2017-5-24 22:43 每个人都希望能将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要么独享要么分享。现在,我们来聊一聊相机。    在轻 ... ...

我出去的话还要携带150-600mm的镜头。去塘沽就带上了虽然没用上。
发表于 2017-5-25 05:52 2275 只看该作者
海的雕像 发表于 2017-5-24 22:43 每个人都希望能将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要么独享要么分享。现在,我们来聊一聊相机。    在轻 ... ...

我觉得还是a副单反搭个18-200镜头来的全面,只是牺牲了轻量化.但总体上不会比两部相机累赘。
1人点评 收起
  • Leehom118 哈哈,我的大法6000配的200的镜头,不过让人恼火的是要想得到好的画质,那存储就得牺牲,每张照片24M呢 2017-7-31 15:03
发表于 2017-5-30 13:50 2276 只看该作者
海的雕像 发表于 2017-5-18 21:31 关于护膝和护腕。膝盖磨损是自行车运动一个非常直接的副作用。我在长途骑行之前,几乎没怎么做适应性训 ... ...

半月板伤用这个呀,学习了。
发表于 2017-5-31 14:43 2277 只看该作者
海的雕像 发表于 2016-12-20 22:51 当然,我也注意到了地上的这两个字。怎么看待这种争论呢?这么说吧,我年轻时看《喋血双雄》,听到高进 ... ...

应该是《赌神1》。。。
发表于 2017-6-4 17:12 2278 只看该作者
海的雕像 发表于 2016-10-13 09:31 尽管我配了一张美丽的照片。但是我却要说一件让人气愤的事情。我在照这张照片的时候,有两男一女停下车 ... ...

这就是传说中的山丹丹花。
发表于 2017-6-6 21:01 2279 只看该作者
好像楼主还差最后一部分,有关的心路历程
发表于 2017-6-10 11:48 228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的雕像 于 2017-6-10 11:53 编辑

          骑行是对自己慷慨的奖励

    到今天为止,即使骑到了西藏,我也不承认自己是骑行一族。我很少与骑友互动,更不会加入骑行俱乐部,我不穿骑行服,我也不练踏频。

    我只是认为,骑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自己人生的慷慨奖励。是的,我喜欢到处转转看看,我喜欢边走边思考,我情感丰富,丰富到需要和小草小鸟,远山近水来交流。换句话说,到处看看,边看边想是我的爱好,而骑行不是,骑行是现阶段成全我爱好的最佳方式。


    在我使用骑行这一手段旅行之前,我看世界的方式大多是点对点。汽车、火车、飞机、从这个地方直接到那个地方,因为成本“高昂”,所以往往先去那些著名的景致。这时候的旅行就真的如同很多旅游公司的宣传单一样,这边画着长城,那边画着埃菲尔铁塔,然后中间划一道弧线,弧线上往往还贴着一架380。点对点,仅此而已。然而,我知道,我更喜欢路上的过程。我从小到大买火车票都是挑0/4/5/9结尾来购买,现在也是选F结尾的车票来坐。机票更是非AFL)不可。我可以做到在旅行中一直看着窗外,即便外面几个小时都是一成不变的白云。


    显而易见,我更适合贴近生活去旅行。再进一步的说,就是骑行。

    我很幸运,我的一位朋友热爱骑行。我在完成一次从正阳门零公里处为他送行前往西藏的仪式后,开始关注他发表在天涯上的骑行日志。当然,他后来半途而废了,而我对此类旅行的关注却是急剧升温。

    那时候,我被每一篇骑行的帖子吸引,从天涯的旅游休闲到8264的骑行天下。渐渐地,我觉得骑友在路上的感悟各有不同,欣赏的角度也是千差万别。


    我渐渐开始琢磨,要是我能去骑,那该作何感想呢?

    这种盼望亲自上阵的感觉自己过去有过,但是都被自己定义为“不自量力”后就抛在脑后了。比如好早之前看《东方时空》一类的节目,总觉得水均益或者白岩松们提问不着重点,如果换成我,我会这么问。也或曾经不屑央视的足球解说员,憋了半天来一句“这球犯规了”,完全没有实战过的经验来告诉大家,这个球,球员在电石火光之间是如何做出这个选择的。

    无需多言,这些曾经的自以为是也仅仅是留在了学校的宿舍里。多年以后,曾经的这些感觉不需证明就可以归结为自己“不自量力”。

    然而面对骑行,我却再次萌发了这样不自量力的念头。同一段路,我也有我的角度和看法。即便写出来后乏善可陈,但是写给大众骑友来看,也不会捞得个“自以为是”的白眼,因为压根就没人对你寄予厚望啊。所以我越想越兴奋,我决定一试身手。

    于是,如同我在本帖最开始讲到的,为了玩转这个爱好,我准备了数年,数年间计划无数却从未得以有效坚持。

    直到2015年底,我觉得我实在不能拖下去了。20161011日是母亲去世十周年,我想在这一天到达珠峰,我希望可以用骑行这样虔诚的方式到达我能前往的海拔最高处,我想,那里应该离妈妈最近。所以,我做了最后一个计划,计划在20161011日那天到达珠峰。这是一个断续骑行的计划,计算好工作和假期的安排,我选择了201669日出发。

出发的那一刻,什么体力,什么装备,什么忐忑都一并放下了。我觉得,迈出第一步就好。直到今天,我想我首先要写给大家的心路历程便是,如果你有想法,迈出第一步,有备固然无患,但路上的困难一定比你在屋檐下预想的要好解决。

    事实上,不过是骑着自行车慢慢的转转,能有什么困难呢?在最初的几天,我就找到了自己骑行的节奏,身体很快就适应了每天100多公里的运动量。接下来我不会再为是否晚出发了一个小时而担心,因为对自己有了信心,所以可以适当的调整计划了。身体适应后,身心就得到极大的享受,开始不断停下来照相,开始可以骑在车上一直想一个问题,想着想着一低头,见到码表已经跑出10公里了。于是得意的笑,看看,每天的十分之一就这么被征服了。


    我开始享受每天的旅行,是的,仅仅一天以后,我的注意力就从对体力的担心过渡到对旅行本质的关注了。我的骑行是从零海拔开始的。所以这一路上我途径了中国自东向西的很大一部分区域。我在旅行中一再提醒自己,要像纪录片一样忠实的陈述,多展示而少评论。我以NHK《中国铁道大纪行》的形式提醒自己,寻找“闪闪发光的东西”。


    那骑友们会问,青藏线呢?你认为青藏线也不算什么吗?我明确的告诉大家,有难度,很困难。但是之于体能方面的,只占一小部分。而关于路上的孤独和意志的考验,我也觉得只占一小部分。

    对于我来说,青藏线最大的折磨是野狗的威胁。说出来可能让人觉得可笑,也会让人觉得我在为这点难产的心得做着敷衍。然而我觉得既然是我个人的体会,我就不得不据实相告。

    青藏线上,我们计划中的每日行程,远的140多公里,近的90多公里。平均时速十公里的话,最难的一天,早点出发,晚上8点多也到了。在夏季,这时候天还亮着。所以,刮风下雨,翻山越岭的路途是可以征服的。


    我这点体能,加上享受孤独的本性,本可以痛并快乐着顺利完成每一天的行程的。

    但是,整个青藏线,特别是格尔木以后,我的旅行被流浪的藏狗干扰了很多,这使我最后十几天的旅行一直在紧张担心中渡过。从这一点来讲,也多少影响了我最后去珠峰的心情。

    不过在这不是很享受的最后几天旅行中,我也得到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作为一个骑行者(请注意,我强调的是骑行者,而不是旅行者),一定要骑来西藏吗?我想是的,因为我们骑行的人多多少少还是把骑行当做一种挑战的。那么既然挑战,肯定是要更远、更高、更强了。那么,哪里更远更高更强呢?非西藏莫属嘛。所以,如果你热爱骑行,那你就来西藏吧。而且我建议你首个远行的目标就该定位于西藏,而不是觉得该先骑几个小长途,然后再奔向拉萨。拉萨并不神圣,神圣的是通往拉萨的路。来吧,把你热身的每一小段分摊到前往西藏的路线上来,让你的第一个终点就到拉萨或者是珠峰吧。

    当然,最后我没有前往珠峰。我在925日到达拉萨,这和我的预期完全一致。接下来我也有充裕的时间在1011日那天抵达珠峰。但是,我终止计划了。个中原因我也在正文中做了解释。以后,珠峰还是要去,呼朋唤友,“到此一游”还不简单吗?


    到此,我的所谓心路也就写的差不多了。很遗憾,没有太多一路行来渐行渐远的感悟。

    非常感谢读帖的骑友,尽管我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个骑行中人。感谢督促我写下去的骑友,我认为他们通过我的文字已经多少熟悉了我,所以才不见外的与我交流,谢谢你们,你们猜对了,我正是这种可以直言不讳的人。我还要特别感谢那位懂我的骑友,不仅仅是你给了我许多“精品文章”的点评,更重要的是,你点评的段落正合我意。同时,请原谅我很少回复骑友,主要原因是我不太喜欢用回复来盖楼。

    好了,去年的69日我出发远行,今年的610日,随着我写在这里的最后一段文字,历时一年零一天,这段旅行才真正结束。


    一九五八年鸣放的日子里,汪曾祺写了小字报《惶惑》,他说:“我爱我的国家,并且也爱党,否则我就会坐到树下去抽烟,去看天上的云。”

    现在,我要稍加修改这段话,并以此作为本帖的结尾“我爱生活,爱这片土地,否则我不会在这个人人着急挣钱以求自保的社会里选择骑行去远方,去看天上的云。”

2人点评 收起
  • 13682093967 用了几天的空闲时间,从头看到最后,谢谢您的分享,每个人的经历与感受都有所不同,也就铸就了不同的人生。 2020-3-10 11:18
  • Leehom118 喜欢大哥的文字行风,感谢分享这一路的点点滴滴,我也正在为我2019的骑行做准备,断断续续看到大哥的一路,跟随大哥的脚步远航,从中受益良多,谢谢 2017-7-31 15:37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