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8

主题

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地方文史资料——卒子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348369 | 回复:1156
发表于 2019-4-12 11:40 501 只看该作者

许公静仁德政“去思碑”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72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安徽省长许公静仁德政“去思碑”。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在安庆市老博物馆内,有一通石碑《安徽省长许公静仁德政去思碑》。碑首为方首,碑座长方形;通高约约一米六,宽半米,厚三十公分。汉白玉质地,“碑侧” “碑阴” 无文字;“碑阳”有界线,界款约三公分。

    碑首为阴刻正楷小字“安徽省长许公静仁德政”,每个字约有半小盒香烟大小,严谨而气度外溢,雄浑兼具通透,阔达内蕴舒缓; 碑正中勾线阳刻“去思碑”三个大字,下为立碑人步马军乐等队字样。

    原碑身可能有顶部即“碑额”、或“碑首”,可有龟趺的碑座。现残缺,为什么安庆有这样一块汉白玉的去思碑呢?去思碑大致是某位官员在任上时,做过许多好人好事,泽被一方人民,到他卸任离开之后,人民犹自怀念着他,于是树了一方石碑,刻上该官员在任时所做的仁政善举,且立于通衢闹市的醒目之处,让人们每经过此处时一眼就能看见,就油然而起景慕怀念之情。

    原来,这块去思碑是为了纪念许世英在安庆期间的德政善举而雕刻的石碑,同时也是为纪念这位主政安徽军民事务的省长德政碑刻。

    许世英(1873年—1964年10月13日),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十九岁中秀才,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六十余年,成为中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近代安徽,涌现出李鸿章、曾国藩、段琪瑞、陈独秀、张治中、冯玉祥等重要人物,许世英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民国十年至十二年(1921年10月至1923年2月)担任安徽省第七届省长,主政期间,做出大量的功绩。

    支持全省各界人士反对第三届省议会贿选的斗争。执行裁兵的重大决策,共裁新安武军二十八营。亲拟禁烟通令,严禁贩运红白丸(吗啡、海洛因),要求全省六十县知事和禁烟委员“破除情面,认真查铲,五日一报,一经查实,定即分别撤惩不贷”。

    关注教育,将法专发展成为安徽政法学堂,并选送了一批学生诸如史尚宽、方希孔、陈访先、杨宪功、张果为、汤志先、高语罕、章伯钧等出国留学,后来这些人都成了著名人士。

    倡办实业,关注民生,造福桑梓。办理急赈发放银元四十余万元,拟办安徽银行,并修成了安徽第一条公路(即安庆—怀宁公路)。

    提倡勤政爱民,清廉为民,给全省三道尹、六十县知事发出训令,整顿吏治。在取得上述政绩的过程中,许世英举步维艰,几度遇阻,尝尽了甜酸苦辣。

    许世英主政安徽期间,住在安庆许家大院(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现该建筑已不存),有两件至今令世人传美谈之事:一是敬谢为其母祝寿之事,他在启事中云:“……世英服务桑梓又无寸效,民生憔悴,何敢言寿,务婉谢亲友,勿为称觞之举。家严家慈寿感慨不举行……。”

    据许省长《许世英》一书记载,他给全省三道尹、六十县知事的临别忠告,他在训令中写道:“知事为亲民之官,与民亲者,民情必不疏,与民近者,民心必不远。……本省长更有郑重告诫者,各知事欲使吾身常在乡野,必先使本公署内所用之职员与审员悉能洁己奉公、忠于职守,然后心安而事举。”寥寥数语,道出了选福桑梓之心。

    民国十一年(1922年)二月,华盛顿会议,提倡各国裁兵,也要求中华民国裁兵。七月初各省区自治联合会发出通电,发表“废督裁兵”的主张,废督裁兵成了皖省的舆论中心。当时安徽的军队为倪嗣冲和张勋的遗产,全省成了倪嗣冲旧式巡防营的天下。倪嗣中被袁世凯封为安武将军后,该部亦改称安武军;张勋定武军的徐州镇守使所部,亦驻守在皖北境地。新委武军有四十营(每营号称万人),旧安武军共五个混成旅。军费支出巨大,而当时皖省贫瘠,灾歉之余,许世英认为皖省的财政因支付军费过巨,以至百业不振,他建议先将新军的军费全部由中央承担,并归中央主持裁撤;旧军的裁撤,则照国务院规定办理。

    安徽的废督裁兵运动,得到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经多方努力,之后北京政府宣布:“裁撤安徽督军一缺,调任张文生为定威将军,特派马联甲督理安徽军务善后事宜。”并决定全部裁撤新安武军,核减旧安武军,特派专员督察裁兵事宜。许世英乘马联甲立足未稳,则奉北京政府之令,决定第一期裁兵共裁新安军二十八营,筹三十万元,其余十二营,准备第二期裁撤。


    1923年新春,黎元洪令马联甲陆军上将衔,并发艳电令“安徽省长许世英著仍留原任”。并不断对许施加压力。在当时的情势下,文官是斗不过武官的,恰逢这时黎元洪授命汪大燮组阁,汪邀许世英为司法总长,许发出启事,准备去职。1923年2月2日,黎元洪准予免去许世英安徽省长之职,任命其为航空署督办。翌日即令阮忠植护理省长,并任命吕调元为安徽省长。

     许世英离开安徽时,安庆百姓为纪念许公在皖期的德政功绩,特由步马军乐等队赠送“去思碑”,来表彰许世英在皖期间的德政功绩。这块碑现保存在安庆市原博物馆内。

[size=0.83em]17.jpg (317.9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12 12:11 502 只看该作者

许公静仁德政“去思碑”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72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安徽省长许公静仁德政“去思碑”。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在安庆市老博物馆内,有一通石碑《安徽省长许公静仁德政去思碑》。碑首为方首,碑座长方形;通高约约一米六,宽半米,厚三十公分。汉白玉质地,“碑侧” “碑阴” 无文字;“碑阳”有界线,界款约三公分。

    碑首为阴刻正楷小字“安徽省长许公静仁德政”,每个字约有半小盒香烟大小,严谨而气度外溢,雄浑兼具通透,阔达内蕴舒缓; 碑正中勾线阳刻“去思碑”三个大字,下为立碑人步马军乐等队字样。

    原碑身可能有顶部即“碑额”、或“碑首”,可有龟趺的碑座。现残缺,为什么安庆有这样一块汉白玉的去思碑呢?去思碑大致是某位官员在任上时,做过许多好人好事,泽被一方人民,到他卸任离开之后,人民犹自怀念着他,于是树了一方石碑,刻上该官员在任时所做的仁政善举,且立于通衢闹市的醒目之处,让人们每经过此处时一眼就能看见,就油然而起景慕怀念之情。

    原来,这块去思碑是为了纪念许世英在安庆期间的德政善举而雕刻的石碑,同时也是为纪念这位主政安徽军民事务的省长德政碑刻。

    许世英(1873年—1964年10月13日),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十九岁中秀才,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六十余年,成为中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近代安徽,涌现出李鸿章、曾国藩、段琪瑞、陈独秀、张治中、冯玉祥等重要人物,许世英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民国十年至十二年(1921年10月至1923年2月)担任安徽省第七届省长,主政期间,做出大量的功绩。

    支持全省各界人士反对第三届省议会贿选的斗争。执行裁兵的重大决策,共裁新安武军二十八营。亲拟禁烟通令,严禁贩运红白丸(吗啡、海洛因),要求全省六十县知事和禁烟委员“破除情面,认真查铲,五日一报,一经查实,定即分别撤惩不贷”。

    关注教育,将法专发展成为安徽政法学堂,并选送了一批学生诸如史尚宽、方希孔、陈访先、杨宪功、张果为、汤志先、高语罕、章伯钧等出国留学,后来这些人都成了著名人士。

    倡办实业,关注民生,造福桑梓。办理急赈发放银元四十余万元,拟办安徽银行,并修成了安徽第一条公路(即安庆—怀宁公路)。

    提倡勤政爱民,清廉为民,给全省三道尹、六十县知事发出训令,整顿吏治。在取得上述政绩的过程中,许世英举步维艰,几度遇阻,尝尽了甜酸苦辣。

    许世英主政安徽期间,住在安庆许家大院(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现该建筑已不存),有两件至今令世人传美谈之事:一是敬谢为其母祝寿之事,他在启事中云:“……世英服务桑梓又无寸效,民生憔悴,何敢言寿,务婉谢亲友,勿为称觞之举。家严家慈寿感慨不举行……。”

    据许省长《许世英》一书记载,他给全省三道尹、六十县知事的临别忠告,他在训令中写道:“知事为亲民之官,与民亲者,民情必不疏,与民近者,民心必不远。……本省长更有郑重告诫者,各知事欲使吾身常在乡野,必先使本公署内所用之职员与审员悉能洁己奉公、忠于职守,然后心安而事举。”寥寥数语,道出了选福桑梓之心。

    民国十一年(1922年)二月,华盛顿会议,提倡各国裁兵,也要求中华民国裁兵。七月初各省区自治联合会发出通电,发表“废督裁兵”的主张,废督裁兵成了皖省的舆论中心。当时安徽的军队为倪嗣冲和张勋的遗产,全省成了倪嗣冲旧式巡防营的天下。倪嗣中被袁世凯封为安武将军后,该部亦改称安武军;张勋定武军的徐州镇守使所部,亦驻守在皖北境地。新委武军有四十营(每营号称万人),旧安武军共五个混成旅。军费支出巨大,而当时皖省贫瘠,灾歉之余,许世英认为皖省的财政因支付军费过巨,以至百业不振,他建议先将新军的军费全部由中央承担,并归中央主持裁撤;旧军的裁撤,则照国务院规定办理。

    安徽的废督裁兵运动,得到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经多方努力,之后北京政府宣布:“裁撤安徽督军一缺,调任张文生为定威将军,特派马联甲督理安徽军务善后事宜。”并决定全部裁撤新安武军,核减旧安武军,特派专员督察裁兵事宜。许世英乘马联甲立足未稳,则奉北京政府之令,决定第一期裁兵共裁新安军二十八营,筹三十万元,其余十二营,准备第二期裁撤。


    1923年新春,黎元洪令马联甲陆军上将衔,并发艳电令“安徽省长许世英著仍留原任”。并不断对许施加压力。在当时的情势下,文官是斗不过武官的,恰逢这时黎元洪授命汪大燮组阁,汪邀许世英为司法总长,许发出启事,准备去职。1923年2月2日,黎元洪准予免去许世英安徽省长之职,任命其为航空署督办。翌日即令阮忠植护理省长,并任命吕调元为安徽省长。

     许世英离开安徽时,安庆百姓为纪念许公在皖期的德政功绩,特由步马军乐等队赠送“去思碑”,来表彰许世英在皖期间的德政功绩。这块碑现保存在安庆市原博物馆内。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15 10:11 503 只看该作者

千竹畈程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程云鹏故居

第17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千竹畈程家老屋。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千竹畈程家老屋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原杏花村(今河西村)千竹坪境内。岳西县店前镇杏花村(现为河西村)是元代状元黄信一的故乡,人人皆知。经过了解,这个状元并非真状元,而仅为安庆地区虚名状元之一。


   但值得一提的是,店前这块水土在数百年期间,仅清朝同治年间,杏花村千竹坪人就有程云鹏考取进士,他在家乡建造了进士及第,他历任永宁、上饶、湖口、峡江、兴国五县知县,后授朝议大夫,成为继黄信一后的又一名士。

   进士程云鹏为官二十三年,清正廉明,深受人民爱戴和上司赏识,在江西兴国为官时,兴国人民感其恩德,以万名百姓签名的“万民伞”相赠。在湖口任知县时,两江总督彭玉麟微服私访,对云鹏的清廉大为赞赏,书“寿”字匾额一幅相赠,以示褒奖。

   据传,程云鹏四岁能朗诵诗书,十岁能吟诗作文,少即神气秀爽,卓尔不群。他虽不善言辞,但行动举止稳重胜于大人。有一年,春节家乡戏灯,灯会需要一班孩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演戏,大家都选到程云鹏。他推辞道:“我是读书之人,将来是做大事的人,岂能做儿戏之事。”当时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奇,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高的志向,将来肯定会大有出息。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程云鹏上京会试,中第一百八十三名贡生,殿试第三甲,赐同进士及第,并以知县录用,指分江西永宁知县。永宁县十分贫瘠,匪盗横行,民不聊生。

   程云鹏到任后,极力推行保甲法,无论是城市乡村,都按户刊刷门牌。不时地派人巡查,以绝匪患。他说:“一个地方得不到安宁,不是百姓的问题,而是管理不善所至。”除极力安抚百姓,公平处事外,程云鹏任中三年还办了兴修水利、大振文风、修编县志三件大事。自此百姓和谐相处,安居乐业。

   清朝光绪四年(1878年),程云鹏任江西上饶知县。当年五月,江西广信地区暴雨成灾。信江水势陡涨,上饶四乡都被江水淹没。程云鹏连日踏戡,边上报灾情并开仓赈灾,又发动捐银施粥,雇舟救济。在上饶县,程云鹏行善政,亲民意,树文风,除积弊。离任之日,百姓攀辕泣送,如失严父慈母。

   上饶任满,程云鹏到省城述职,按例应补江西广丰县。广丰县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为富饶之地。省中丞门下托话给程云鹏:“贿吾千金,可得广丰县缺”。程云鹏最恨此举,立即回话:“我读圣贤之书,贵在不徇私,靠贿赂而得补好缺,这是不义之举,又何以为廉吏呢?”后广丰肥缺补他人,而程云鹏补赣州府兴国贫困县缺,未到任又改调任九江府湖口县知县。

   光绪十一年(1885年)夏,程云鹏复任兴国知县。兴国与广东、福建相连,地方大姓都是强豪恶霸,居民常常因语言不和挺戈矛聚,党徒相互争斗,历任县官被曾被闹得狼狈不堪。程云鹏认为:“小民格斗,其原因是每一件事官家不迅速处理,双方没得到公平所致”。

   程云鹏一改以仁德孝义治县作法,在兴国严格管理,严申禁令,如有触犯者则严惩不贷。在兴国施政三年,各处纷争顿息,和睦相处,到处呈现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虽然如此,程云鹏叹曰:“宦海风波太深,不可久恋,趁目前比较得意的时候,辞官回家是我最大的幸运,如不早走,再遇到棘手的事,想走也走不成了”。于是决意收拾行囊退休回乡。

   动身之日,当地百姓泣送不绝,并以留有万人签名的“万民伞”相赠。许多人都感慨地说,我们过上河清海晏的好生活,全赖程公之力,我们以后那还能遇上如此好官呢?”

   程云鹏不仅为官清明,且义气为先,最重族谊,在江西任上时,宗族戚友来往求助的人,络绎不绝,程云鹏总是慷慨解囊,勉力资助。在江西上饶时,同乡蒋荫庭向程云鹏借五佰两纹银,随即蒋荫庭死去,程云鹏烧掉借约像无此事一样。

   清朝咸丰年间,程云鹏在家乡设馆课徒时,家乡闹灾荒,骑龙庵有一僧人偷庵中米出卖,有人对程云鹏说:“此米属偷窃得来,可以杀价”。程云鹏宁可家人挨饿,也不愿买他的米。他在兴国县任上幕友王文舫曾经说,“都说程公性格古怪,难以共事,我今天才知道他如此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传言不信”。

   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仲春,程云鹏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他在家乡杏花村千竹坪建起“馀庆堂”,悬八府巡按彭玉璘所赠手书“寿”字中堂于堂上。东临店前河观浩荡碧波养性,北倚千竹坪赏青葱翠竹怡情。

   程云鹏虽年近耄耋,但仍手不释卷,讨论经儒,修编族谱。闲暇之时,便与同学故人把酒言欢,或吟诗结社,扶持善类,奖励后生,深受乡亲友邻敬仰。

   程云鹏故居,也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程家老屋,位于千竹坪一片平畈之间,坐落于店前镇河西村千竹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据传是程云鹏回乡后亲自参与设计建造,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背倚山冈,面对大河。程家老屋占地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五百五平方米。

   建筑风格一如程氏其人,毫无富丽堂皇之态,唯有古朴大气之风。只是历经百年风雨,曾留下了许多题匾等文物如今荡然无存,不知踪影。

   所幸,程云鹏的书房、卧室保存完好,一如从前。走进程家老屋,参观游览程云鹏昔日的朴素故居,聆听程氏后人讲述的历史故事,你一定会为这位清代官员的清廉节操、坚毅品格、完美德行赞叹不已。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15 12:21 504 只看该作者

龙氏先莹与一介石刻

——安庆古墓与石刻系列

第17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龙氏先莹与一介石刻。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小龙山村地处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的西南边。这里,背倚层澜叠崎的龙山山脉,西临碧波荡漾的菜子湖。


    安庆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座落在小龙山村境内。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就有“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之美誉。

    如今这里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小龙山村占地近二十二平方公里,不久前,卒子曾到访这里,一条长长的山岗之间,有一处名为“镜子石”的凹地。

    这片凹地,有数亩地,前后左右均被山岭包裹起来,再通过一条山脊能够通到龙泉寺。在一片石头群下方,卒子无意间发现一棺古墓。古墓为山间的花岗岩碎石叠加垒砌而成。

    这是一棺龙氏先人的墓莹,距今至少已有数百年之久。墓碑为花岗岩制成,未进行精加工,上面阴刻“龙氏先莹”,未落款,没有刻时间。

    龙氏,又称龙姓,是华夏大地古老的姓氏,春秋时有龙子,战国时有魏国大将军龙贾,发祥于河南山东间地。

     据了解,龙姓主要出自姬姓,源自御龙氏、舜臣纳言龙(纳言为官名),《姓纂》及广韵等书均有记载。也有说出自子姓。商朝出土文物有商子龙鼎。后代称龙氏。


    另据了解,龙姓出自嬴姓,以国为氏。周朝出土文物有龙伯戟(伯爵),樊夫人龙嬴墓葬等。至春秋时期国尚存,后代称龙氏。见于传说。太皞伏羲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上古大人国有龙伯国,见于《列子·汤问》。甲骨文记载商有龙侯,《山海经》载“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东“。西汉初在山东设有龙侯国。

     龙氏先莹自到安庆地区以后,繁衍生息,后裔在罗岭镇一带,现存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的四个状元石鼓(卒子此前已经介绍过)。这四个石鼓一字排开。每个石鼓直径约一米二,高半米余,中间留有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洞孔,由青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重约半吨。在每个石鼓的周围,分别雕刻着二龙戏珠图案。

     在龙氏先莹下方不足五十米,有一块巨石,巨石上刻有“一介”石刻。

    “一介”石刻,刻于解放以后的六十年代前后,为附近百姓分山之界。

     安庆大龙山、小龙山周边与山上,有着数百计的山界、田界,为有效区分邻里之间的界线,有了在石头上刻界的传统,此前卒子已经介绍过很多。

     据了解,清朝嘉庆年间的状元龙汝言就是龙氏后裔。龙汝言,字子嘉,安徽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人,清朝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状元。

     在给清朝嘉庆皇帝编校《高宗实录》时,未能尽心尽责,将高宗纯皇帝的“纯”字误写成“绝”字未能校对出来。从而受到严厉处罚。因为他才智平平,一生没有多大的政绩!龙汝言的书法作品不多。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16 14:24 5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82009314 于 2019-4-16 14:32 编辑

广村杨氏宗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72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广村杨氏宗祠。

    广村杨氏,奉祖上为贵一公,贵一公与同期迁徙的兄弟三人的祖先为伯侨受姓杨氏,传至贵德明,共七十七世,二千三百余年。

    据史料记载,和老谱测算,杨氏先祖大约在公元五百四十年前后(南北朝时期)由于“五胡乱华”相互混战一百多年,北方各族人民被迫爆发起义,长期居在中原人民为了逃难谋生,纷纷迁徒长江两岸。

    安庆广村的杨氏的祖先,是集聚在江西鄱阳、南昌、豫章等县定居下来的杨氏,繁衍生息,历经隋朝、唐朝、南北宋朝、元朝等四朝达三十多世。八百来年,形成杨氏各支派。

    元朝末年(一三五一年)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经过十多年战斗,朱元璋后建立明朝。洪武四年(一三七二年)明朝庭为了充实因战乱逃亡和死于非命的这一地区,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而下招移民。

    杨德明的两个儿子贵一公、贵三公与其堂兄富二公之子贵二公,富三公之子贵四公兄弟四人迁徙或逃难来到皖城(安庆)一带,定居下来。

    这样,杨氏的贵一公,居怀邑的冯村(今月山镇广村村),也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杨氏宗祠一支。

    杨氏的贵二公,居皖城(安庆,待考);贵二公一支,下文详细说明。

    贵三公居潜邑(今潜山西堡),今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卒子之前已经介绍)。

    贵四公居桐邑(今桐城大关)。

    总体来说,安庆的杨氏一族,长达七百多年的兴衰史,也是一部安庆的移民史。座落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的杨氏宗祠,在文革中破坏严重,后倒塌。近年来,在家族的努力下,已经重建,规模宏大,见证了杨氏族人的辉煌家族史。

    杨氏宗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原建筑有三座三进,占地约二千平方米。现建筑要略小于原建筑。现建筑为二千年后于原址重建的宗祠。

    杨氏宗祠新祠为三进祠堂,从祠前月形潭到祠堂最尾边约有一百米。祠堂里的砖雕、石雕、长供台石雕、八角石亭盖石雕均堪称安庆地区石雕技艺精湛。

    房梁旁边的墙壁上挂着后裔送的“家族兴盛”匾额,“祖训家风”画卷,以及“四知堂”堂号。

    安庆地区,杨氏人才辈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才脱颖而出。

    据《安庆家谱网》记载,安庆天台里杨氏,因其家族世居皖城“天台里”,也是本文所称的皖城贵二公一支。天台里曾是明末状元刘若宰家族宅第所在,今赵朴初故居“世太史第”原为杨氏房产。

    杨氏祖先蒙古人“宛者不花”,明初自荆楚以军功封于怀宁(安庆卫镇守使),世袭武德将军,后代改姓杨氏。传十世到杨汝穀(其墓卒子之前已经介绍),为清朝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其子孙也多有功名仕进。

    此后,后裔至十五世杨秉璋,中清朝咸丰六年进士(与翁同龢同科)。十八世杨石先,南开大学资深校长,中科院第一批院士;杨继曾,曾任兵工署署长,后任台湾经济部长。

   

     广村的杨家宗祠,据推测始建于清朝康乾时期,此后又几次重修。距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已经有相当久的文化沉淀,杨家宗祠从整体上看,做工精细,具有中华文化的精髓。

     现重修后的杨家宗祠,由祠前月潭、大门、过厅、正厅组成,呈长方形。这种建筑在如今也算相当精美,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约五百多平方米。

[size=0.83em]59.jpg (388.9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1 小时前 上传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17 10:18 506 只看该作者

金紫山古松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7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金紫山古松树。

     金紫山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官庄镇境内,在大别山之中,金紫山与天柱山风景各异。

     金紫山又称猪头尖,山顶都呈金字塔形,春夏秋冬皆有云雾缭绕,是安庆的潜山与六安的舒城之间龙脉风水发源地。

   

    千百年来,金紫山顶有佛光,远眺金紫山,只见金顶佛光四射,金光灿灿,祥云飞度,山川生辉。

   

    步行金紫山多少有些艰辛。山路陡峭崎岖,山泉淙淙流淌,幽深的山林显现出华美的意境来。金紫山的路途曲折而又漫长。“海阔天作岸,山高人为峰”,金紫山峰与天柱山山峰遥遥相望、云海翻腾、苍山似海、如此殊景、美不胜收!

    金紫山位于潜山县官庄镇北部的,是省级森林公园,因古有金紫世家而得名。

    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潜山县的最高峰,比天柱山还高几十米。金紫山公园是以潜山县国有驼岭林场为依托,分为香山、双峰、平阳河三个区,总面积40.73平方公里。

    金紫山顶峰突起,挺拔险峻,整个山形有逼人的雄伟气势。金紫山的松树主要是黄山松。金紫山还有为数不少的“孔雀松”,有些孔雀松已经在山间成长了数百年。

    孔雀松拖在尾后的长长的羽毛般的树枝都挺直起来,围成一个圆圈,像一把五颜六色的大花伞,又像一块圆形的彩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赏。

    万佛松生成在金紫山顶部的一块巨石的石缝间,目测已经数百年,虽然这棵松树不是很粗壮,却深扎石缝,汲取水份。

    金紫山有良好的森林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秀丽的季相风景线,春天,花的海洋;夏天,绿茵如毯;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天设地造的山林美景,体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神韵,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怡人的气候,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

    金紫山属大别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山地,峰峦叠嶂,群山苍莽,主峰猪头尖海拔高1539米,为潜山第一高峰,挺拔险峻,卒子今天介绍的松树只是山间植被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金紫山还有白鹤洞、狮子眼、白龙井、王河沟,三峰并立、中天一柱直接云霄,顶峰有数尺高的石香炉,雨后登顶,可俯视长江日出,夕阳映照,云海漂缈,紫气氤氲。

    金紫山的松树,属常绿阔叶混交林类型,原生植被种类多,主峰猪头尖一带分布黄山松、马尾松等有些已经树龄达上百年,是安庆古树保护比较好的地方之一。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19 12:56 507 只看该作者

龙脊岗古茔

——安庆古墓系列

第17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龙脊岗古茔。特别鸣谢宿松县地方文史专家吴汉亮老先生提供帮助!

    柳坪乡邱山村,地处安庆市宿松县与湖北省的黄梅县、蕲春县两省三县的交界处,是整个宿松县海拔最高的村。

    古时,邱山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处我县与湖北的黄梅、蕲春两省三县的交界处,邱山是雷水源头、吴楚相依。远朔历史上,这里曾是氏族侯国,有着悠久的早期文明。

  邱山地处四面环山之地,东有高家山(高山寨)、南有大地埂(叫雨尖),西有九山寨、北有燕子崖。邱山境内有五百余亩平畈,其北又有“二龙戏珠”,其南又有“九龙盘顶”,整个地形像一朵莲花。

  邱山地处一个田畈间前有船石河,故有“船装排接”之说。这里是古曹宰相和邱知府的故里,至今还保留着曹氏坟山和邱屋垅的遗迹。

  据了解,自曹邱二姓先后迁出后,吴氏迁入,他们迁入这条山脉,这条山脉自高山北高南低,连绵起伏八十余里至宿松城西河西山,昂首龙湖,这条山脊向邱山延伸之地又称龙脊岗。

  三国时,邱山地处西边属楚,东边属吴、楚汉相争,经常战乱不堪,这里便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传说,北宋末年,曾有鞑靼兵(邑人称鞑子)盘踞于此,并在山间的山寨前放牧战马,故后人把鞑子据寨牧马的寨前山地叫“放马场”,现山寨仅只存平坦寨基和基石的遗迹。

    元朝的鞑靼军,在邱山盘居多年,龙脊岗古茔无据可考,据吴汉亮老先生介绍,这地方原是鞑靼埋葬他们的军士的山岗,他们立标为界,之后他们退去时留下这些坟冢。

     卒子实地考察之后,见古龙脊岗茔呈长条形排列,长约十多米,宽约一米余。立有当地石料刻碑一座,据猜测,这块石碑为邱山百姓在明朝或清朝什么时期所立,此墓疑为鞑靼军先人墓。

   

     邱山一带峰高势险,峡谷幽深,地形复杂,可谓是山上山,山中山,云中山。传说早在商周之前,在众多的诸侯国氏族之间的相互挥戈争霸和掠夺中,就设有用作军事目的营寨,时有时废,屡易其主。在动乱灾荒之年。更有强盗、土匪出没,占山为王。

  历史上在鄂东的罗田、浠水、蕲春、广济、黄梅等县和连接皖西南的宿松、太湖等大别山南端地区向为多种教派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源远流长,他们不满现状,大多打着宗教旗号,揭竿起义。

  邱山历史悠久,古时这一带有四多,即土匪强盗多、义民造反多、宗教活动多、历朝战乱多。如今的邱山,已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天然氧吧、生态家园,来过此地的人将之称为“人间仙境”。邱山,似一位已从深闺中走了出来的女子,正向世人展露着她的迷人风采。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22 10:35 508 只看该作者

小龙山织女峰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小龙山织女峰。

    今天卒子继续向大家介绍小龙山(巨石山)深处的织女峰,织女峰海拔501米,织女峰山环水绕,有较丰富的竹林、松林资源,更有满山遍野的野生白玉兰,每年三月份白玉兰盛开之后,在华东地区堪称一绝。

    巨石山,安庆本地人称之为小龙山,素以奇峰、秀水、神石、幽洞、白玉兰“五绝”闻名于世。小龙山有龙头峰、神猿问天、织女峰、天上人间、罗汉峰、蓬莱三仙、鲤跃龙门、潜龙洞天、风动石、威龙洞等48峰、36谷、81石、72洞景点。

    织女峰在小龙山是一处尚未被开发的编外旅游景点。它与龙头峰相邻,站在龙头峰极目远眺能够看到织女峰。

    小龙山为大别山余脉,著名黄梅戏文化发源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境内,因亿万年前火山运动,在地壳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最高峰龙头峰海拔520米,织女峰与龙头峰相邻。

    小龙山巨石千姿百态,道路曲径通幽,山中古迹遗址保存完好,织女峰相对小龙山其它几个峰来说,景色一般,没有高山大川的雄伟,也没有其它景色可以眷恋,有的只是一段被人为编织出来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小龙山上有小龙与凤姑的相爱成仙,被百姓寄托着另一个寄寓着牛郎和织女的神话传说。牛郎与织女的侠骨柔情,又在织女峰上体现出来。登上织女峰顶,极目远眺,耳畔天风浩荡,心底洁净无尘,使人有羽化登仙之感。

    织女与凡间的牛郎相爱,王母娘娘命令天兵天将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庭,织女拼命反抗,发簪掉落峰顶,化成了金针石,手中银梭滑落在松树中,化作了银梭石。她的项链也被拉断了,珍珠散落,化作了满山的白玉兰。

    牛郎织女相会,来到安庆大、小龙山,揽日月之精华、赏人间之美景,他们爬过一座又一座秀丽的山峰,站在峰顶,牛郎与织女民间故事得到最高的升华,被寄托着爱情故事的织女峰,就在小龙山。

  织女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仙女,她在人间巡游时落在安庆,爱上了忠厚老实的牛郎董永,但遭到天后王母娘娘的极力反对,划天河为界隔开了牛郎和织女,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踏越喜鹊在过天河上搭起的鹊桥相会。

  织女峰,就是这个悲剧爱情的化身,织女峰贵在天然,其神秘传奇也成为安庆百姓家喻户晓的传说,织女峰传说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此相会而得名。

[size=0.83em]DSC_4221.jpg (409.3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53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22 10:36 509 只看该作者

小龙山织女峰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小龙山织女峰。

    今天卒子继续向大家介绍小龙山(巨石山)深处的织女峰,织女峰海拔501米,织女峰山环水绕,有较丰富的竹林、松林资源,更有满山遍野的野生白玉兰,每年三月份白玉兰盛开之后,在华东地区堪称一绝。

    巨石山,安庆本地人称之为小龙山,素以奇峰、秀水、神石、幽洞、白玉兰“五绝”闻名于世。小龙山有龙头峰、神猿问天、织女峰、天上人间、罗汉峰、蓬莱三仙、鲤跃龙门、潜龙洞天、风动石、威龙洞等48峰、36谷、81石、72洞景点。

    织女峰在小龙山是一处尚未被开发的编外旅游景点。它与龙头峰相邻,站在龙头峰极目远眺能够看到织女峰。

    小龙山为大别山余脉,著名黄梅戏文化发源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境内,因亿万年前火山运动,在地壳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最高峰龙头峰海拔520米,织女峰与龙头峰相邻。

    小龙山巨石千姿百态,道路曲径通幽,山中古迹遗址保存完好,织女峰相对小龙山其它几个峰来说,景色一般,没有高山大川的雄伟,也没有其它景色可以眷恋,有的只是一段被人为编织出来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小龙山上有小龙与凤姑的相爱成仙,被百姓寄托着另一个寄寓着牛郎和织女的神话传说。牛郎与织女的侠骨柔情,又在织女峰上体现出来。登上织女峰顶,极目远眺,耳畔天风浩荡,心底洁净无尘,使人有羽化登仙之感。

    织女与凡间的牛郎相爱,王母娘娘命令天兵天将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庭,织女拼命反抗,发簪掉落峰顶,化成了金针石,手中银梭滑落在松树中,化作了银梭石。她的项链也被拉断了,珍珠散落,化作了满山的白玉兰。

    牛郎织女相会,来到安庆大、小龙山,揽日月之精华、赏人间之美景,他们爬过一座又一座秀丽的山峰,站在峰顶,牛郎与织女民间故事得到最高的升华,被寄托着爱情故事的织女峰,就在小龙山。

  织女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仙女,她在人间巡游时落在安庆,爱上了忠厚老实的牛郎董永,但遭到天后王母娘娘的极力反对,划天河为界隔开了牛郎和织女,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踏越喜鹊在过天河上搭起的鹊桥相会。

  织女峰,就是这个悲剧爱情的化身,织女峰贵在天然,其神秘传奇也成为安庆百姓家喻户晓的传说,织女峰传说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此相会而得名。

[size=0.83em]DSC_4221.jpg (409.3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53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发表于 2019-4-24 09:07 510 只看该作者

柴岭老屋与枫树老屋

柴岭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73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柴岭老屋。

     柴岭老屋位于安庆市岳西县中关乡原河店村,现中关乡斗水村柴岭组,故称为柴岭老屋。卒子于2008年到访此屋。

     柴岭老屋是安庆市大别山区一间非常普通的古宅,古宅至少有一百多年历史,大门偏开,大门前一片幽静的竹园。

     柴岭老屋的门框石采用了青石打造,门框上帘有竹、梅、兰、菊四花和福、禄、寿三字阳刻。

     柴岭老屋中厅老屋已经早年坍塌,现不存,仅留门头与三进。

    柴岭老屋现仅存三进相对完整,是祭祀先祖的神堂。

    柴岭老屋是三槐王氏的老屋,老屋现早已无人居住,祭祀先祖的牌位褪了厚厚的灰尘。

    柴岭老屋虽然已经破损严重,但仍然能够看出这幢百年前建筑的构件。长长的石条,宽大的门框石。

(本篇完)


枫树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73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枫树老屋。

     枫树老屋位于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因这里叫枫树民居组,故称枫树老屋。卒子曾于2012年到访此屋。

    枫树老屋屋前有一个护坡,当地人说原来是个半圆形的水潭,后来改成了水田。

    枫树老屋面朝西南,屋前空旷。现有老人居住,中厅已不存,仅留后屋。

    枫树老屋的两侧还有未坍塌的厢房,厢房窄小,有木窗一个。

    枫树老屋中厅正堂堂屋已经倒塌,现不存。

      枫树老屋先祖牌位纪念的是刘氏。此屋为岳西刘家老屋,距今已百年以上。

    枫树老屋虽然已经破损严重,但仍然能够看出这幢百年前建筑的精美构件。百年前的杉木窗框,粗壮的木料。


(本篇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