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曰曰 于 2019-1-24 12:18 编辑 又见(张队) ----徐宜发 “张队”是20多年前郑州机务段京广机车队的队长张郑州,尽管他早已退休,大家还是亲切地称他“张队”。我们既是好伙伴也是多年的老朋友。我和“张队”是校友,50多年前同在现在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机车专业,出了校门他进了郑州机务段,我到了武汉江岸机务段,干的都是“司炉”,说白了是在蒸汽机车上烧火。我们是幸运的一代,1973年我离开武汉来到郑州机务段,第二年正赶上机车换型,用我国第一代“老东风”内燃机车替代“人民”型蒸汽机车牵引客车,那个高兴劲可甭提了,恨不得把全身的劲都用在学技术上,生怕落伍被时代淘汰,心里有一种危机感。张郑州比我年长一岁,在学校品学兼优是多年的班长。“文革”期间受地主家庭的影响被打入“另类”,迫使他天天钻到书堆里,博览群书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是我们这一拨儿人中的佼佼者。机车换型,他凭借自己的优势在学习掌握内燃机车理论知识上更是胜人一筹,令人羡慕不已。几天前“张队”用微信相约,我们见面了。这么多年,我们离开工作岗位各奔东西,我在黄河南,他常住黄河北,都在忙乎各自那一摊儿事。尽管我们微信不断联系,彼此相知,也很难见上一面。这次久别重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的话题当然是从内燃机车说起。1974年7月下旬,郑州机务段实现了客车牵引内燃化,我们使用的是我国大连机车工厂生产的“东风3”型内燃机车,俗称“老东风”。绝大多数机车乘务员都是仓促上阵,在教练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仅仅只会能开走,停得住,教练师傅只跟车3天“保镖”,我们就独立驾驶。那个年代因多种因素,行车途中机车“停摆”是常有的事,有时是看起来很容易排除的小故障,也能把司机难住。我们这些专业学校毕业乘务员最大优势是年轻好学,常常是趁机车入库之时拿着书本在司机室、高压室、机械间钻来钻去,对线号、查电路,一干就是几个小时,非把它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不可,大热天个个都是一身汗。就是用这股钻劲,我们成了内燃机车上的“小能手”、业务学习的“小先生”,至今还能记得“老东风”电路图中的“起车、走车、照明”电路的基本轮廓。开火车要胆大心细,遇到问题必须果断处理,牢牢把好安全关。幸运的是在我们的机车乘务员生涯中没有出现任何闪失,还多次及时排除机车在行车途中发生的临时故障,没有让机车在路上“趴窝”。我和张郑州先后被领导看中,离开了司机岗位改行做管理工作,不过依然没有离开火车头,接触的知识面更广了,遇到的问题更多了,磨练中取得的经验更丰富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张郑州担任郑州机务段京广机车队队长,随后我出任郑州机务段第一管理者,我和“张队”联系更密切了。他踏实肯干,兢兢业业是名副其实的“老黄牛”。我们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的一代人,见证了砥砺前行中国铁路发展的辉煌历程。郑州机务段是我国铁路较大的客运机务段之一,窥一斑可以见全豹,她的变化就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把郑州机务段装扮的焕然一新,一次次机车升级换代,一次次列车牵引转产换型,中国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有了很大提高,铁路运载能力明显提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原铁道先后完成了陇海、京广两大铁路干线的电气化改造,“韶山1”型电力机车开进了郑州机务段,把内燃机车换装为电力机车牵引客车新一轮的转产换型,在郑州机务段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从固定设备更新到人员技术操作培训,从机车运用到日常保养和检修,按时间进度我们都提前一步到位,实现了“零缺陷”的平稳过渡。我们这一拨儿人深深懂得,抓管理不懂技术不行,不懂业务不行,无论到啥时候开火车的基本功不能丢。机务段机车运用管理人员都应该是驾驶火车头的一把好手,日常工作上车检查指导才能发现问题,实际操作才能起到示范作用,这样的管理才能见到实效,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机车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层面,车队长就是安全管理一支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在郑州机务段的发展历程中,“张队”他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铁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组织安排我离开郑州机务段进入新的层面从事管理,这些工作仍然离不开火车头,我和“张队”的联系依然割裂不开。1996年11月,中国铁路拉开了“大提速”的序幕,郑州铁路局京广线的郑州至漯河间铁路线是全路大提速的试验段,“张队”所在的郑州机务段京广机车队,担当牵引试验列车的“韶山8”型电力机车驾驶任务。车队经过严格筛选,推荐技术过硬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的程建平,驾驶“韶山8”型电力机车牵引大提速试验列车。1996年11月16日和1998年6月24日,程建平驾驶“韶8”机车跑出了时速185公里、240公里,两次创造了前所未有“中国第一速”,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我和“张队”慢慢细聊,不知不觉又聊到了“中原之星”。2001年9月21日,我局与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的我国首列动力分散性“中原之星”动车组在株洲竣工交车。经过一系列的运行试验和考核,于2001年11月18日,在郑州至武昌间投入使用,驾驶司机来自郑州机务段的“京武”快速机车队。“京武”快速机车队是郑州机务段为适应铁路快速发展,1998年9月应运而生的一支新生力量,承担北京至武昌间的快速旅客列车牵引任务。“中原之星”也是一块高新技术的“试验田”,郑州机务段集中了一批精兵强将,轮流培训、驾驶“中原之星”,锻炼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动车组列车驾驶员队伍,现在他们驾驶着高铁列车奔驰在千里铁道上。“张队”工作有热情生活有激情。他离开工作岗位已10年有余年过“古稀”,仍然是朝气蓬勃充满了青春活力。这些年,他带着一支“骑行”队,伙伴们给“张队”这个称呼又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内容。他们一人一辆山地自行车,5次骑行入川进藏,又带领骑友骑行长征路,游览山山水水,行走神州大地,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
我写给老同学徐宜发老同学做回文: 徐局,写得很好,老领导文峯让禹兄崇拜至深。捧我个人受之有愧,但对宣传咱局铁路发展,大有好处。对于外行看热闹的心情,会给文章带来可观的读者。也会给内行带来铁路改革发展,曾经有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徐局辛苦了。 我上午6点多郑州出发,9点50到新乡进家门,三个多小时骑程,爽在寒风中。前天与路局原局长兼同学徐宜发会面,隨后他写了一篇会面文章,准备以铁路运输传媒公司名义发于媒体。刚发过来让我提提意见,我看很好。分享给戶外朋友 (张队)张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