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6

主题

晋中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复制链接] 查看:25455 | 回复:33
发表于 2019-5-21 20:50 11 只看该作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在李老师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唐槐,非常有特色,不知道这算是一颗树还是两颗树,象是夫妻相抱,不过其中一树已枯,



本来还想去仁义堡逛逛 来,结果先上去的下来说上面没啥,我们就没有上面,有点遗憾,下次再去吧,

    仁义堡:位于东圪塔和西圪塔之间的北山上,左道而立,形如龙盘,势若虎踞,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寨。史书有记的战事不下数十次。古堡的地面建筑已基本被坏,只在堡上南面遗有窑洞三孔。以及石条、柱础石和大量的砖头。宋史记载“拨仁义、高壁等寨”。仁义寨指的就是这个堡寨,距今已经一千多年。如果以二十四史为依据,正史最早确切地记载到一个村名,先是南北朝时北周建征五年(576)亲记高壁,灵石并县后,最早入记的就是仁义。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5-21 20:51 12 只看该作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北门:仁义北门高大雄伟,面南的门额,镶嵌着一块“北门”石刻。面北的门额上,刻有“仁义镇”三个大字。并纪年于右(1528年)。北门下有27米长的青石路面,光滑如镜,辙痕深陷。
发表于 2019-5-21 20:51 13 只看该作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北门出来,我们去了文昌阁,保存比较完整 ,六角六门两层亭子,这种格局灵石还真不多。


    路经灵石灵沁古道(灵石县经石膏山通往沁源县的一条山间小道),道旁有一古亭,玲珑秀气,端庄挺拔,如素女茕茕孑立,似飞鸟振翅欲举,依大山之怀抱,掩花树之幽深,此谓仁义文昌阁是也。
    文昌阁在一道缓坡之上,依山而临河,位于仁义古镇之东,为南河一大奇景。立于塔顶,临风远眺,胸襟顿开,古镇风貌南河山水尽收眼底。
    阁名文昌,乃取“文化昌盛、文脉悠长”之意。古镇历史悠久,曾经繁荣一时,据老人们讲,解放前境内有庙宇古迹不下十处,可惜时世沧桑,大都圮颓损毁所生寥寥了,唯文昌阁至今犹存。
    从大门外看,文昌阁颇似一幢旧宅院。左手是一排靠山的三孔砖窑,窑顶上依山又有两间瓦房,窑和房子前后参差,窑背恰好是瓦房门前的一块空地。瓦房底、窑洞后又是一道砖砌的拱形通道,与窑洞相垂直,两头有门窗,从院子右侧道通行。右手即是巍然矗立的文昌阁阁楼,同正窑相对,犹如一座挺拔的笔塔,虽不算高却凌然耸立,势入云霄。

    走进大门可以看到,阁楼端坐于一座砖砌的方形基座上。聪明的古代匠人充分利用了拱形建筑的优势,既节约了材料,又巧妙利用了空间。基座正中是一孔通道,通道两侧墙壁上各有一小门,门内各一小窑洞,比通道略短略矮些,形如两翼,整个基座实际上是三孔窑洞支撑,基座同上面的塔身浑然一体,构思精巧,堪称杰作。塔身为两层六角亭,砖木结构,小而见其巧,简而不显陋,令人叹为观止。
    嵌在窑檐一侧的两个楷体字“觉路”,楷中带行,遒劲有力,一看即知非俗手所为。文意大约为“觉悟之路”罢,这两个字高悬于文昌阁墙上,足见其意味深长。
    观此二字,我不由想起石膏山有一楹联云:“觉路自然连仙境”,或者可通其意。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5-21 20:52 14 只看该作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从亭子往外看正面的两层建筑,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正院两屋建筑,其实是前后都是一层建筑,错落有致,让人误以为是两屋建筑,足见古人设计之巧妙。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于文昌阁合个影吧,愿咱们也能

文化昌盛、文脉悠长。可惜我就是个粗人,希望孩子们能有文化。



    文昌阁出来,我们返回公路,顺公路上行,寻找古道痕迹,出了东堡建筑群,我们从公道翻到左侧沟,徒步上行,爬到山梁,又快会合现在的公路时,我发现在左侧另一沟里,有疑似古道的痕迹,推测如下,坡度缓和,适宜车马,两侧墙壁高耸,方向和位置也极符合。




发表于 2019-5-21 20:53 15 只看该作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上图就是发现在第一处古道,红线所标处,




继续前往,顺着现代公路前往一百米,在公路的左侧,又发现一处沟渠,方向于下面的沟渠一致,但也因年代久远,长满树木,修了梯坝,在这里,我们分兵两路,一路顺沟渠前行,大部分顺着公路上行。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这是发现的第二处古道路段,红线所标处,有两百多米的距离吧。



这条沟渠长满灌木,我们绕行左侧山坡,从坡顶可以看到,第二段方向一致,更加深了我的推测,第二段出来,与生命跳之舞,已经联系仁义书记,找到了石板坡的入口,正好方向和第一第二段相吻合,这就没有疑问了,这都是曾径的古道。书记说了,石板路还分两种或两段青石板和   石板,这里部分路段石板被以前村民挖石坡卖了不少。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大家在秦晋古道石板路上合影。


古道在仁义的典型地段,是有名的石板坡。出北门至山神庙十六里地,一路直上,人称“阴镜阳坡”,磨得很光,几乎能照出人影。过去这里经常马踏蹄碎,人喊声裂。有很多动人心魄的趣闻逸事,自成一景,非常壮观。可惜在上世纪末被彻底破坏了。它是仁义小手工业兴起的源头,也是仁义以路发家的见证。湖北巡抚罗绕典在《雨后策马宿仁义镇》一诗中,对从钥匙村(今玉成)竹竿坊到仁义约三十余里地段,作过生动形象的描述:






发表于 2019-5-21 20:54 16 只看该作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还是石板路,下面是新修的公路,古代和现代的碰撞,


继续上行,就到了三孔窑,和一个烽火台,相隔很近,三孔窑是山神庙,可能还有别的的作用,就是类似于茶房,李老师说,以前因为这里坡陡,车辆来了仁义,空车上行,货物租用当地牲口驮上来,再装车,继续前行,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古道上的三孔窑,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烽火台,古代重要的战争工具,用来传递段信号。古砖铺顶。沿古道方向,南北都能看到相临的烽火台。





发表于 2019-5-21 20:56 17 只看该作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这里沙石岩层还是挺漂亮的,彩色的,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看到了吗,有四种地质,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这里古道是否于新公路重合,应该是吧,去年新修了这条公路,还是非常漂亮的,合个影。


发表于 2019-5-21 20:57 18 只看该作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李老师说这是红什么泥来,我到忘记了,非常漂亮。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这里也是非常漂亮的,每次路过这里,都忍不住到拍照。


从石板坡上来,到快进郭家沟这个豁口,这一路找不到古道痕迹,应该是基本和新路重合了,从这个豁口开始,继续进入古道,但不知道现在这条路有没有维护扩修过,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进入郭家沟底,芦苇荡还是挺漂亮的,




发表于 2019-5-21 20:58 19 只看该作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在郭家沟我们午餐,午餐后继续寻找古道,先后选择了两条路,都有误,因为一条上去到正峰源了,一条可能是煤矿修的路,最后在煤矿办公楼,侧面,找到入口。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入口入左侧还有一孔窑洞,进沟之后不要顺沟上行,应该左拐上坡,哪才是正路,我分析沟里太过于平整了,不爬坡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最后可以坡就很陡了,不符合古道行走,我推测的是正确的,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这是古道入口,和南边的方向一致,从这里可以看到对面山顶三四个烽火台。


李老师说,以前郭家沟,险恶无比,贼很多,因为山高路窄,必经之路,三面环山,从对面三四个烽火台就可以看出这里的重要性,而且因为车辆众多,以前繁荣的时候,白天螺马行,晚上骆驼行。


发表于 2019-5-21 20:59 20 只看该作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就是这条路,差点误导了我们


郭家沟还有一景,天险桥,可惜已经被破坏了,

天险桥:天险桥在古道上的郭家沟,郭家沟地方不大,名气却不小,主要是古道艰险,一桥飞架。过往名人留下很多趣闻逸事。传说“走进郭家沟,只给吃馍头”,说郭家沟的馍头好吃。明末清初,诗人吴雯途经郭家沟,描述了当时的地方风情,有诗一首:“雨后山更佳,石桥集孤想。鸟下绿烟中,人行紫泥上。”郭家沟“两山高峙,中界深沟”,明嘉靖七年,县衙在沟中建起一座简陋的木桥,名“惠济桥”。嘉靖三十八年,平阳府在沟南筑成楼台,题名为“天险”,并建了“官厅”三楹、窑洞几十孔,用以军事防御和驻扎军队。万历二年,县衙再次修葺,“去木易砖”,建成吊桥一座,此桥被知县更名为“天险桥”。明万历县志有《重修郭家沟桥记》,称“桥……是为燕冀之冲,秦蜀之经也……轮蹄丸驶靡不惊眩而忧僵蹶也……此亦晋途之至险也……越明年乙酉告成,高四丈五尺,横阔二丈五尺……”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我去探路,大家在走错的路上等待。


灵石蓝天户外重访秦晋古道

返回来,走在真正的古道上



从离家沟到高壁的古道,在入口几十米后,往左拐了个湾,然后进入山沟,古道两侧土岩高耸,高的地方有二三十米,宽约五六米,不知道是否以前就这么宽,也不知道最后一次维修古道是什么时间。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