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26

主题

华南

又见潮汕,美好如初(2019潮汕自驾之旅)

[复制链接] 查看:35235 | 回复:45
发表于 2019-6-5 11:29 11 只看该作者
(三)凤岗村落,惜日古港

       离开达濠古城,开车10分钟便来到了濠江区的一处古村落:凤岗村。村口有一座妈祖庙,我来到的时候,有两位妇女在上香祈福。妈祖是海上保护神,有港口的地方就一定有妈祖庙,从凤岗村民那里知道,凤岗在清代曾经是一个海上贸易的港口,所以在村口修建妈祖庙保护远航的船只平安归来。
      在妈祖庙旁边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从石头中间的缝隙走进去,就是建于公元1319年凤岗古村。









发表于 2019-6-5 11:30 12 只看该作者
在凤岗村古村遇到了骑行在这里的汕头潮汕骑迹骑行俱乐部的人,其中一位的老家在凤岗古村内,他现在在汕头工作,老宅是他平时悠闲之用。在他的介绍下,我慢慢认识了凤岗古村。









凤岗古村面积约3。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7500人。沿山坡而下的古村内,有三处郑氏宗祠,松石居、南松轩、尊亲堂十七房厅等几大片建筑群,村内现存的古建筑主要为清末、民国时期所修建,主要是下山虎、四点金、四马拖车建筑风格。凤岗古村内的房子采用就地取材的贝灰石头墙,这种建筑材料修建的房子牢固结实,700年来经历无数的天灾,凤岗古村依然屹立在濠江湾之畔。

凤岗村内色彩绚丽的寿字窗


古老宅子内的木雕虽经历百年沧桑后已经失去了惜日的光彩,但也无损从它精致细腻的工艺所浸透出来的匠人高超技艺。






下图中下面的木雕损坏后,老宅的主人重新找工匠按上图的喻意雕刻安装上去的。放在一起对比,工艺水平高下立见。




发表于 2019-6-5 11:31 13 只看该作者
传统潮汕风格的厝角头,有金木水火土五种表现形式,古朴,别致。






在凤岗古村内乱走乱转,我来到了一座华丽的郑氏宗祠。宗祠正门前有建筑有一座影壁,中间是雕刻着生动威严的麒麟,两边是大象与狮子,庄严华丽。









这座郑氏宗祠用了非常多潮汕特有的嵌瓷来装饰,这些嵌瓷精致细腻,花卉盛放如鲜、动物造型生动逼真、人物表情栩栩如生,是潮汕嵌瓷高水平之作。


















发表于 2019-6-5 11:33 14 只看该作者
祠堂内村内的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看到走进来的我,他们用潮汕话与我打招呼,一句也听不懂的我用普通话询问能不能拍摄宗祠的内部,一个老人很NICE地说:“当然可以拍啊,要开始给你吗?”然后他起身把宗祠内所有的灯都开了,我顿时被眼前精美的潮州木雕惊呆了。这么大气精美的潮州木雕我只在广东省博物馆内看过,还是第一次见到生活中在使用的大型潮州木雕,难得有这样近距离拍摄潮州木雕的机会,我马上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从潮汕回来后,我一直想搞清楚潮汕人一掷千金修建宗祠的传统源自何方,从网上看到有人总结:潮汕人是古中原仕族的移民后代,主体是五胡乱华时南渡的移民后裔,晋代的中原仕族讲究得体,喜欢炫富,也十分注重衣锦还乡光耀门庭。代代相传的仕族传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宗族与宗教之间喜欢炫耀、斗富,以光耀各自的门庭。潮汕人的炫富文化,最终产生了岭南最气派的祠堂。我不知道这个总结是不正确,但什么原因不重要,能让我近距离看这些在使用的精致木雕,是这次去凤岗古村的一个意外收获。







从郑氏宗祠出来我回到村口停车的地方,站在村口的两块巨石前一点也看不出里面有一条天生丽质、保存完好的古村,可能也正因为这天然屏障的独特性,让凤岗古村落在2013年1月被列为广东省古村落。
     凤岗古村有一个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珍珠妈生,也是珍珠娘娘庙会。珍珠娘娘是潮汕与闽南一带特有的神祗,每年正月十七是凤岗珍珠娘娘的生日(当地习惯称珍珠妈生),在外谋生的凤岗人们,在这一天要回来给珍珠娘娘还戏,告诉珍珠阿妈过去一年自己有什么喜事,答谢珍珠阿妈的保佑。珍珠妈生特色环节:灵禽督度,但我没有参加过这个节日,所以不知道具体的庆祝过程,希望以后有机会到凤岗参与一次珍珠妈生这个在2010年被列为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发表于 2019-6-5 11:34 15 只看该作者
(四)八邑匠人,传承传播
      从走进位于潮州古城内上水门街23号的八邑匠人手拉朱泥壶工作室起,我就喜欢上了赖通发老师这个独具一格的壶艺工作室。


工作室内摆放半成品的架子


拉胚机





早在2017年夏天的那次潮汕行,我就希望能到手拉朱泥壶的壶艺工作室进行拍摄,但苦于找不到适合的机会。这次在汕头好友、画家张育渠的推荐下,找到了赖通发老师的八邑匠人壶艺工作室,我终于可以如愿了解潮州手拉朱泥壶的历史与拍摄制作过程。

潮州手拉朱泥壶不论造型、泥胎的组成、茶艺文化内容、壶艺出现的文化背景,都不同于宜兴紫砂壶,具有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

   朱泥壶的胎土的泥料是人类使用陶泥中最原始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类(例如希腊的古红泥陶器,中国的红砖陶俑),陶家们为了配制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水洗和沉淀,再用筛目140目到160目的筛子筛选成细腻如腊的泥料。朱泥壶的土质除了含铝、钙、石英基本组成外,最大的特色是含铁量极高,高达14%到18%的含铁量也是红泥壶烧制后成为红色的主要成因(一般陶土如果含铁量4%左右,陶色呈淡黄;7%左右,陶色呈缎泥;10%左右则呈土黄或淡灰;13%左右呈棕色或咖啡色)。

朱泥壶对烧结火候非常敏感,窑火的气焰会影响色泽的红润程度,以前会把壶装在匣钵在里面保护再烧成,避免出现火疵或色泽变黑。烧到最高温时,温度与结实的玻璃化之间的火候大约只有10摄氏度之间的范围,而朱泥壶艺的精髓就在这狭窄的区域里见真章。不论胚身的技艺有多么的完美,火候烧练如果没有进入到玻璃化的密致结晶境域里,虽然已经烧结成熟,壶胎和皮质也有着朱泥壶的面貌,但壶身色泽枯燥,皮面干松,这样的壶不论什么拭养,也养不出饱满甜红的色泽。如果烧练的火候超过了玻璃化的临界点,胚身皮质即行恶化,情况轻微的是壶身内部和底部些微冒泡,壶身略微溶融倾斜,但茶壶尚可使用;情况严重的则通体冒泡,壶身下跌,胎体结构变成海绵状而全体报废。正确控制窑温烧练到密致结晶立即停窑,烧制出来的壶身胚结实、红润甜美、色泽清脆,这便是朱泥壶的传世之作。


工作室内摆放整齐的学生成品壶


发表于 2019-6-5 11:37 16 只看该作者
我来到八邑匠人壶艺工作室的时候,是工作室学习制壶的学生的午休时间,工作室内只有赖老师一个人坐在拉胚机前聚精会神地制作朱泥壶。“赖老师,您好!我是张育渠的朋友明明。”我一边自我介绍一边问赖老师我能否拍摄正处于工作状态中的他。得到赖老师同意后,我就一边向赖老师请教关于手拉朱泥壶的问题,一边时不时按下相机的快门。







赖通发老师毕业于韩山师范学院,年少时凭一支画笔、一块画板游走山水之间,画尽沧海桑田、人情冷暖。大学毕业后赖老师一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9年前因为对潮州手拉壶的热爱,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学习制壶技艺。凭沉淀多年的深厚美术功底和刻苦专研,赖老师的制壶技艺突飞猛进,在他手下制出一个又一个精美雅致的朱泥壶,接踵而来的奖项更是对赖老师多年来的付出的肯定。











赖老师在完成了一道工序后,停了拉胚机,带着我一边参观工作室一边给我讲述关于制作手拉朱泥壶的工序:“先要拉胚,再修胚,然后搓壶嘴壶把、钻出水口、安装壶嘴壶把、补泥、明针压光,盖印章后一把朱泥壶就制作完成了”我:“制作一把壶要多长时间啊?” “如果是熟练的制壶师傅,制作的壶不是太复杂的话,一天可以完成。”我以前一直以为壶嘴和把手是跟壶身一气呵成制出来的,听完赖老师的介绍,才知道壶嘴与壶身是独立制作然后再粘上去的。就这个新的知识点,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原来很多人和我之前的认知是一样的,也是不知道壶嘴与把手是后面装上去的,哈哈哈。



拉胚(图片由八邑匠人提供)



修胚(图片由八邑匠人提供)


钻出水口(图片由八邑匠人提供)


安装壶嘴壶把(图片由八邑匠人提供)


补泥(图片由八邑匠人提供)


明针压光(图片由八邑匠人提供)


盖印章(图片由八邑匠人提供)

发表于 2019-6-5 11:39 17 只看该作者
在我与赖老师聊天的过程中,他的学生都陆续回到工作室,开始下午的学习与工作。看着这些埋头苦干的学生们,我问:“赖老师,学制壶要学多久才可能独立操作制壶啊?” 赖老师看了一眼我这个好奇宝宝NICE地说:“时间长短要看每个人的天份,有悟性、资质高的人,一年就可以独立制作,磨砺三年做的壶就可以推出市场了。也有一些人学习一两年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制壶,转行其它行业的也不少。”一边聊天,赖老师拿起茶台上一把造型新颖的朱泥壶告诉我:“这把壶是一个学习才一年的学生所做,无论制壶工艺到创意都已经很不错了。”从赖老师的语气里听出来,这是他一个颇有天份的学生,他对这个学生寄于无限的期望。


学生作品(相片由八邑匠人提供)



赖老师在做示范,学生在认真学习




在学习拉胚的学生


修胚工序








完成修胚工序的壶身


安装把手和壶嘴的工序









明针压光工序













发表于 2019-6-5 11:40 18 只看该作者
潮州手拉壶一直以来都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使得潮州手拉壶文化相对小众。是啊,在宜兴有10万个制壶匠人,而潮州只有200人左右。赖老师说:“要让手拉壶文化传播更广,就应该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学习制作手拉壶是一个漫长又枯燥的过程,想让年轻人专注地投入到这件事上,除了传授技法之外,更应该有让年轻人展示作品的平台。”所以在八邑匠人壶艺工作室的阵列柜上除了赖老师的作品外,更多展示的是他学生们的作品。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创办不久的八邑匠人壶艺工作室便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拜师学艺。和赖老师聊天的过程中,不时有他的学生过来向赖老师请教问题,赖老师会去到拉胚机前耐心地给学生做示范,给出好的建议。在八邑匠人学艺的年轻人有男有女,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赖老师打破传统接收学生,他说“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说到打破传统,现在赖老师尝试从其它地区采购不同特性的陶泥回来,加入到传统朱泥中制壶,他希望能制出适合冲泡不同茶叶的手拉壶。赖老师说:“不同的茶叶有着自己的特性,不同的壶泡相同的茶叶会出来不同的风味,所以制壶也要不断创新突破。”


        因为赖老师这种钻研创新的韧劲,近年来不断收获大奖,如果想看赖老师那些获奖的手拉朱泥壶,就自己到潮州老城的八邑匠人壶艺工作室看吧,在这里还可以了解潮州手拉壶文与手拉壶的制作过程哦。


我喜欢八邑匠人壶艺工作室,在这里感受到什么是用心做壶,在这里可以品一杯好茶。

赖老师获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作品:城市之光——小蛮腰


赖老师制作的龙舟壶


赖老师制作的龙舟壶



发表于 2019-6-5 11:42 19 只看该作者
(五)品味潮州工夫茶


      在潮汕地区喝工夫茶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饭后、客人来访或好友相见,都是以工夫茶陪衬。潮州工夫茶艺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是一种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茶道形式,既是茶艺,也是 “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民俗象征。
     在潮州老城内的八邑匠人壶艺工作室,对潮州工夫茶有深入研究的海珊一边泡茶一边给我讲述潮州工夫茶的历史与今天。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州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又有养生的作用。而潮州工夫茶,起源明代,盛于清代,潮州工夫茶更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珊说“工夫”在潮州话里的意思是指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做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工种的人叫“做工夫人”,把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所以 “潮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从中可以体现潮州人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多方面的整体总结。传统的潮汕工夫茶泡法繁杂,一共有21道程序:
1.备器(备具添置器)
2.生火(榄炭烹清泉)
3.净手(茶师洁玉指)
4.候火(扇风催炭白)
5.倾茶(佳茗倾素纸)
6.炙茶(凤凰重修炼)
7.温壶(孟臣淋身暖)
8.洗杯(热盏巧滚杯)
9.纳茶(朱壶纳乌龙)
10.高注(提铫速高注)
11.润茶(甘泉润茶至)
12.刮沫(移盖拂面沫)
13.冲注(高位注龙泉)
14.滚杯(烫盏杯轮转)
15.洒茶(关公巡城池)
16.点茶(韩信点兵准)
17.请茶(恭敬请香茗)
18.闻香(先闻寻其香)
19.啜味(再啜觅其味)
20.审韵(三嗅审其韵)
21.谢宾(复恭谢嘉宾)

     但随时代的发展,工夫茶也在慢慢改变。以前的潮州工夫茶不管有多少个人喝茶都只摆三个茶杯,大家轮着喝,现在基本都是每人一个茶杯。虽然对于某些细节有所改良,但对于泡茶的程序还是非常的讲究。
     海珊先在陶泥炉里生起乌榄炭火,乌榄炭煮水是潮州工夫茶里面必不可少,乌榄炭的好处是燃烧时清香无烟,榄炭香气可融于水里,所以烧出来的水有一种淡淡的香气,能提高茶的品级。对哦,乌榄不是橄榄哦,虽然外形很象,但橄榄炭没有乌榄炭烧出来的香味,也不耐烧。





当乌榄炭烧到了一定的温度后,海珊把茶叶放在一个陶盘上,在火上轻轻蒸了一会。海珊说潮州的春天湿气比较重,茶叶多多少少会受潮,泡之前先蒸一下,可以去除茶叶中的湿气,同时也带出茶叶的香气。海珊一边说一边把盛着茶叶的陶盘送到我面前,马上传来了一阵茶叶的清香。












然后海珊小心地把茶叶放进朱泥壶里,此时陶泥炉上银壶的水温已经适合泡茶了。海珊熟练地进行一道又一道的泡茶程序,然后把蜜兰香单枞茶放在了我的面前。端起茶杯茶的香气透过鼻腔进入我的身体,整个人马上为之一震。仰头把杯中橙黄色的茶汤一饮而尽,茶味醇厚,口感丰富,回甘力强,好喝!









我一边喝着潮州工夫茶,一边把玩着茶盘旁边的一堆朱泥手拉壶问赖通发老师:“为什么泡茶要这么多壶啊?” 赖老师:“泡不同的茶要用适合这种茶茶性的壶,这样才能带出茶的最好风味,所以泡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壶。还有,壶养得适当,时间长了会晶莹玉润,越来越好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因印度、斯里兰卡等茶叶产地的掘起,在世界市场竞争中逐渐衰落,潮州商人经营的福建乌龙茶滞销于海外,令到本地销售价格下降,培养出本地人蔚然成风喝工夫茶的习惯。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是陶器生产中心的枫溪,趁这机遇独具一格的枫溪朱泥手拉壶得到了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潮州工夫茶是潮汕地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多年来潮州工夫茶跟随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经商的潮汕人把这种茶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并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中。记得那年在捷克的布杰约维采Cesky Budeovice(百威啤酒的故乡)小镇的街头看到一家茶馆,我以为是爱茶的中国人所开,进去后才知道是一个捷克本地人开的茶馆,老板曾到中国旅行,爱上的中国茶艺,后便开了这家中国茶馆。
      那年远在捷克喝的那泡清茶味道还在记忆里,今天坐在潮州老城的八邑匠人壶艺工作室,用赖通发老师制作的手拉朱泥壶泡蜜香的凤凰单枞茶。品味的是茶香,读到的是潮州工夫茶文化,感受到的是潮汕人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执着信念。可能正因为潮人的这份执着,让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表于 2019-6-5 11:44 20 只看该作者
(六)明德园,潮州手拉朱泥壶的传承与突破



      离开八邑匠人壶艺工作室,我来到了潮州老城内状元牌坊附近的明德园。2018年元旦那次来潮州,我拍摄潮州古城的时候,曾经无意中经过这里,当时这座富有特色的私家园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占地三亩多的明德园是潮州百年制壶世家“俊合号”第五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谢华的工作室与展馆,是谢华大师耗时5年建成的壶艺工作室。这次因为想了解与拍摄制壶,汕头好友、商业摄影师陈程帮我通过汕头摄影家协会的朋友联系到了谢华大师的侄子谢思逸老师,终于有机会参观慕名已久的谢华大师工作室明德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