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13

主题

石家庄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复制链接] 查看:28581 | 回复:245
发表于 2020-2-3 12:13 6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9 11:16 编辑

  解放后,1956年11月15日,夫人城被湖北省政府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襄阳市人民政府修复夫人城城墙及垛堞,建纪念亭于城上,内塑韩夫人汉白玉立像,辟为旅游景点。2001年6月25日,包括夫人城在内的襄阳城墙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襄阳市人民政府又在夫人城下兴建了夫人城广场,市民及外地来樊游客便多了一个休闲去处。

  夫人城不仅本身是名胜古迹,还是观赏山、城、洲、水的最好的立足之巅。春暖花开之际,登临夫人城远眺,滚滚汉水、长虹大桥、汉江大桥及羊祜山、真武山等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大饱眼福,心旷神怡。现为襄阳旅游的必去景点之一。



网上找到的,从空中看夫人城的航拍照片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发表于 2020-2-3 12:13 6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9 10:42 编辑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发表于 2020-2-3 12:13 6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10 09:02 编辑

  襄阳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其区位优势明显,自古即为交通要塞,为南北通衢和东西交流的交通要道,历有"南船北马“之说。因其地理 位置重要,历史上发生在襄阳这片土地上的战争无数。其中较箸名的战争有:

  春秋时期(前711),发生过楚国与巴国联盟,进攻邓国(襄阳境西北)的属邑鄾(襄阳境东北)的战事。

  战国七雄时期(前279年),素有杀神之称的秦将白起为攻楚国鄢城(即楚皇城,今宜城市郑集镇地域),在汉江中游,襄阳境内的的蛮河立碣壅水、引水围城。秦灭楚后,其渠不废,经历代修缮转化成为灌渠,人称白起渠,至今仍灌溉着南漳县和宜城市30.3万亩(折合202平方公里)良田,现已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并予以授牌。

  东汉时期,公元191年,孙坚和刘表之间爆发的襄阳之战。孙坚在战场上打败了刘表,本人却意外中箭而亡,他的军队也被迫撤退。


  公元200年,被曹操打的无处可逃的刘备不得已来襄阳投靠刘表,这才有了三顾茅庐之故事,三分鼎立格局由此拉开序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为配合刘备攻打汉中发起了北伐襄阳的战役,先是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最终却失荆州、走麦城,丢了卿卿性命,为此引发了夷陵大战,以致蜀国元气大伤,最终走上了灭亡之路。

  东晋太元三年(378),前秦苻丕兵犯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率家婢和城中妇女筑新城抗敌建功。诞生了夫人城的故事。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抗金名将岳飞上书宋廷:"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三月,宋廷任命岳飞兼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岳飞大军一举收复襄汉门郡大片失地。

  南宋淳佑十一年(1251),宋江军李曾伯击败蒙古大军、取得保卫襄樊之战的胜利 。

  南宋咸淳三年(1267)至咸淳九年(1273),爆发了襄阳历史上历时最长、战事最酷烈的宋、蒙襄樊之战。

  明崇祯十四年(1641),张献忠率部乔装明军,智取襄阳;明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统大军再克襄阳并建政称王。

  清嘉庆元年(1796),王聪儿率“白莲教”在襄阳黄龙垱起义,声威震撼川、鄂、陕、甘、豫五省地区。



从夫人城看北城墙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发表于 2020-2-3 12:13 6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10 09:08 编辑

  上述战争中,历时时间最长,最为惨烈,对后事影响最大的战争 当属宋元时期,蒙古军队 与南宋军队围绕襄阳展开的长达40年之久的争夺战。襄阳争夺战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235-1239年);刚刚与南宋结盟灭掉大金的蒙古突然翻脸,于公元1235年集合蒙古、女真、西夏、渤海等各部人马50万,兵分三路攻宋,开始了历时45年的灭宋战争。其中中路军兵峰直指南宋的军事要地襄阳。宋军败的相当窝囊,镇守襄阳的是宋京湖安抚制置使赵范,他手下有一支原金国降兵组成的"克敌军"。赵范贪杯,美梦中"克敌军"打开城门,把蒙古军队引进了城。赵范只身逃走。襄阳就这样失陷了。襄阳失守后不到一年,宋京西南路的一府八州军,有七个州军全部失陷。襄阳是南宋王朝的"国之西门",是南宋在荆襄防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襄阳失则江陵危,长江之险不足恃。门户洞开、大片土地无险可守,直接威胁到首都临安。关健时期,戏剧性的事发生了,蒙古军队中路主帅阔出1236年秋天突然得病身亡。此时江陵守军孟珙(1195-1246年)在蕲州、江陵等地,接连击退蒙军。这样双方的形势对比发生转化,战争形成了胶着状态。

  第二阶段(1239-1257年);1239年孟珙升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全面主持京湖地区防务,在他的指挥下宋军克樊城收襄阳,三战三捷。考虑到襄阳城防破败,人员物资匮乏,宋军不得不弃守襄阳。但这个时期内宋军保持着一定优势。淳佑十一年(1251年),李曾伯就任京湖安抚制置使,他认为郢(今钟祥)、襄(襄阳)一带的地位重要,绝对不可弃之不顾,向朝廷请求一万五千名兵力增援。朝廷给他调派八千人支援,并拨钱一千万贯作为军费。李曾伯率二万一千名荆湖军一举收复襄阳、樊城,李曾伯下令加固二城城墙,加固后的襄阳城周长九里,樊城则约四里半,防御能力大为增强。当然,这段时间宋军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军事胜利,除了南宋自身的努力外,蒙古内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241年,窝阔台病死。不出2年,他的继任者贵由又病死。蒙古帝国陷入了汗位争夺的内斗中,一直到1251年才选出了新的大汗蒙哥。

  第三阶段(1257-1267年):这十年中宋蒙双方都陷入了内斗。 1257年,在清除内部威胁后蒙哥决定再次攻宋,蒙军依然兵分三路,蒙哥率主力猛攻四川,主战场是在四川的钓鱼城;忽必烈的东路军避开襄阳直扑鄂州;蒙军西路则实施战略大迂回,绕道大理。所以襄阳防御没有受到考验。在进攻钓鱼城的战斗中,蒙哥的意外战死,忽必烈急于回去争夺大汗之位,导致蒙古军攻宋计划破产。忽必烈直到1264年才彻底结束了持续四年的内乱。

  而南宋这一边,由于贾似道的弄权,他不断打击异己势力,使得一大批有能力的将领被贬职,像第三次收复襄阳的高达,像在防守钓鱼城的余玠,不是赋闲在家,就是郁郁而终。宋蒙战争的天平又开始向蒙古一方倾斜了。

  第四阶段(1267-1273年):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经过几年准备,忽必烈再次发起对南宋的攻击。在此之前,忽必烈改变以前蒙古大汗的做法,不再对占领南宋的城池进行屠城式杀戮,改为用各种手段招降南宋将领。此时担任京湖安抚制置使的吕文德是
贾似道的亲信,他很有军事才能,但心胸狭窄,排斥异已民,导致了不少宋将为自保纷纷投降忽必烈。特别孟珙的爱将刘整的投降对后来的乩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刘整率领的水师非常精悍,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为表忠心,刘整又向忽必烈提出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战略,被忽必烈采纳。忽必烈派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阳。开始,宋军运用地形优势,成功的阻止了蒙古军的抛石器的猛烈攻击。但主将,京湖安抚制置使吕文德很快病死,他弟弟吕文焕接掌兵权。此时蒙军并没有锰攻襄阳,而是重兵布置在襄阳周围长期围困,重点打击援助襄阳的宋军,致宋军几次增援都以失败告终。到1273年时,襄阳城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特别是元军获得了来自中亚的新型抛石武器,俗称回回炮。很快攻占了樊城。樊城失陷,襄阳再无所恃,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士气低落。在这个时候,元朝派人劝降,吕文焕在1273年的二月举城投降,历时6年的襄阳战役正式结束。

  襄阳陷落后,仅过三年临安失守。1279年,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跳海,南宋彻底灭亡。



从夫人城看西城墙及宽阔的护城河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发表于 2020-2-3 12:13 6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10 13:34 编辑

  襄阳地处汉江中游,城市跨汉江两岸,襄阳古城城墙外即箸名的汉江。

  汉江,又称汉水,发源于秦岭南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长江最大的支流。关于汉水的具体源头说法不一。古人认为发源于陕西宁强嶓冢山下的漾水为其正源,《尚书·禹贡》中说:“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水。”这是最早关于汉水源头的描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川陕抗金期间,多次在驻地周边考察,留下了“嶓冢山头是汉源,故祠寂寞掩朱门”的诗句。现代人有的认为陕西宁强县与凤县间的紫柏山西麓的沮水为汉水正源,有的认为陕西省西南部宁强县曹家坝村的玉带河为正源。而最新的研究证明陕西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的褒河才是汉江正源,以此为源,汉江全长1577千米,其中陕西境内干流长657千米,湖北境内长920千米,现代水文认为湖北省丹江口以上河段为汉江上游,长约925公里;丹江口至钟祥段为中游,长约270公里;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公里。汉江上游因流经沔县(现勉县)古称沔水,汉中以下始称汉水,其中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汉江中下游河床宽广,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航运条件好。在我国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宽阔的汉江,对面是襄阳的主城区——樊城区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发表于 2020-2-3 12:13 6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10 15:46 编辑

   襄阳段汉江水面宽阔,水流平缓,这里自古即是连通汉江南北两岸的主要渡口,过去汉江两岸有很多码头,靠襄阳一侧有小北门码头、官厅码头、铁柱码头、大北门码头、长门码头、闸口码头等等,樊城一侧更多,有十三个码头。 不客气的说,襄阳因汉江而生因这些码头而繁荣。时至新世记,随着一条条公路、铁路的建设,随着一座座汉江大桥的开通,除小北门码头外,这些古码头大多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但它们大多都保留了下来,今天的它们更象是一部历史,一部记录了襄阳历史的教科书。

  小北门码头直到今天仍在使用。小北门码头可称是襄阳最重要的码头,在汉江大桥建成前,轮渡是襄樊市两岸人员往来的唯一交通工具。渡轮停靠的码头,北岸是大码头,南岸即小北门码头。今天 ,虽然襄樊两岸间架设了5、6座汉江大桥,这条轮渡线仍保留着,花两块钱就能坐到对岸,只不过坐船的多是游客。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发表于 2020-2-3 12:13 6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10 15:29 编辑

官亭码头,不知为何叫这么个名字,是不是以前官船停靠的码头?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发表于 2020-2-3 12:13 68 只看该作者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发表于 2020-2-3 12:13 6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10 15:49 编辑

  铁桩码头,此处原来架有浮桥,岸边有架设浮桥时系缆绳用的大铁桩,故名铁桩码头。解放 后加固汉江大堤,大铁桩被砌在江堤里了。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发表于 2020-2-3 12:13 7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10 14:34 编辑

从江堤旁边 看汉江

汉江一衣带,襄樊两座城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