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32

主题

云南

勿忘历史!找寻消失的滇缅公路

[复制链接] 查看:54288 | 回复:198
发表于 2021-3-28 18:2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我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旅游也喜欢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仿佛这样我才感觉自己没有在浪费光阴虚度人生。其实很早就想走一走这条路了,最早计划的是自行车骑行这条路,但是由于朋友的关系,我们决定带上家属,一起自驾。计划的是成都-李庄-六枝-二十四道拐-曲靖-昆明-云南驿-大理-保山-腾冲,然后从腾冲坐飞机返回,汽车托运回来。后来实际改为从腾冲还是驾车经大理、攀枝花、西昌回成都。
出发的早上,今天天气不错,站点我家楼顶上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成都西边的群山,不知道是四姑娘山还是贡嘎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3-28 18:25 2 只看该作者


一路没有停顿地直接开到了李庄。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个小镇,但我心里还是充满了期望。李庄虽然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镇,也有悠久的历史,也曾经繁华,但真正让李庄名扬天下的还是在抗战期间。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博院、营造学社......一大批著名的学术机构辗转万里,最终在这个小镇落脚。李济、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董作宾......一大批星光闪耀的大师会聚于此。虽然现在很多的介绍都说李庄如何繁华,有九宫十八庙,李庄三白什么的,但其实从表面看,他和四川任何一座有点规模的古镇并没有什么大不同。
发表于 2021-3-28 18:26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笑苍生 于 2021-8-31 11:12 编辑



真正让李庄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是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当“中国之大,竟容不下一张书桌”时,李庄给了中国这些倔强的文人们一个容身之所,也给了中国文化喘息的机会。我们在李庄的一个临江的突入客栈住下,酒足饭饱之后在李庄的街道上散步。月半弯,迎面吹来的江风让我有些迷离。也许在几十年前同样的月色下,同样的江风里,在同样的街道上,大师们没有酒喝,没有肉吃,却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纵观天下英雄,唯沙场将士与我辈耳!
发表于 2021-3-28 18:26 4 只看该作者


李庄的渡口今天仍然在运行,只是当年的木船换成了今天的柴油船。一批又一批的大师、学子当年就是从这个渡口来到了李庄。他们从上海、长江、昆明、河内,不同的方式来到了李庄。有的人坐船,更多的人是徒步。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优越的条件,但当日寇狰狞时,想留在那些物资条件就只有一条路----当汉奸!作为梁启超的儿子,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梁思成为了给病中的林徽因补补身体,只能当掉自己的手表,换来一条鲤鱼。而大家闺秀,”太太客厅“的主人林徽因不得不写信给自己的好友费慰梅,看有没有旧衣服能够资助他们。
发表于 2021-3-28 18:26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笑苍生 于 2021-8-31 11:12 编辑



梁再冰曾经问自己的母亲林徽因:如果日本人打到了这里怎么办?林徽因回答说:门口不是还有一条扬子江么!
李庄的以罗南陔为首的乡绅们以家国天下的博大胸怀,发出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负责”的电文。同济大学的师生们,离开了已经被日本人摧毁的校园,兵分多路来到了李庄。女生和年纪大的老师们坐车、坐船,男生和部分老师徒步。往日的寺庙,传来的不再是木鱼声。同济、史语所、中博院等都有中央的经费,所以还能有比较好的房子,而中国营造学社就没那么好的条件了。
发表于 2021-3-28 18:26 6 只看该作者


中国营造学社是一家私营的学术研究机构,创办人朱启钤先生曾是北洋政府的代理国务总理。到李庄时,梁思成、刘敦桢、罗哲文、莫宗江......等依然坚持工作。之所以到李庄,是因为营造学社要依赖史语所的资料,而此时营造学社的经费已经捉襟见肘了,也只能在离李庄两三公里的月亮田立足。虽然现在从李庄到月亮田一会月就走到了,房子也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复建的,看起来还不错,但实际是很艰苦的。这个李庄白肉的创始店,我相信当时营造学社是吃不起的。
发表于 2021-3-28 18:26 7 只看该作者


这短短十六字的电文,背后是各方力量大量的工作,毕竟一个小小的李庄,要容纳上万的“下江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对于中国文化来说,这十六字电文更是如同救命稻草一般。但事情往往不会如此一帆风顺。到达李庄后,由于认识、利益的不同,下江人和当地人的矛盾还是很突出的。当地老百姓中甚至谣传下江人“吃人”!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同济医学院的解剖用的人体、史语所的人骨化石让当地人产生了恐惧。后来同济医学院和史语所通过公开展览,科学传播、义诊才解除了误会,也让李庄的医学水平一举前进几百年!这里面都有爱国乡绅的大量工作。
发表于 2021-3-28 18:26 8 只看该作者


往日的课堂。就是这简陋的课堂,让李庄成为抗战时期四大文化重镇(昆明、成都、重庆、李庄),使中国文化的血脉得以延续。据说当时从国外往中国寄信,如果在寄到李庄,只需要这样写地址:中国李庄。真正体现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李庄给了这些文化人容身之所,这些文化人给了李庄千古美名。
发表于 2021-3-28 18:26 9 只看该作者


同济大学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也是中国军工的顶梁柱!德国的先进工程教学让它处于无人望其项背的地位。虽然上海的校园被占领,但从这些作业可以看出,这些学生们并没有放弃。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1-3-28 18:26 10 只看该作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