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12

主题

合肥

安徽博物院——低调的博物馆大牛

[复制链接] 查看:40588 | 回复:109
发表于 2022-12-30 13:48 61 只看该作者
安徽博物院

清代版画木刻板。

安徽博物院

木雕铁拐李。清,通高63厘米
铁拐李为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这件作品造型独特,神态怪异。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人物的个性。他左手执壶,作仰面张嘴喝酒状。肌肉结实有力,衣纹飘逸,刚柔相济,栩栩如生。

安徽博物院

芜湖 铁画,清。 芜湖 铁画,原称铁花, 安徽 省 芜湖 市著名的 中国 传统工艺美术品,为 芜湖 地区特产。铁画艺术的创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铁匠--汤鹏。 芜湖 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相传系明末清初 安徽 芜湖 铁匠汤天池所创造,以后逐渐流传到 北京 和 山东 等地。(又有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 安徽 芜湖 铁画才自成一体一说),并逐渐享誉四海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形式有立体和半立体的。品种除立轴、中堂、横幅和条屏(一般都用外框)外,还有合四面以成一灯的铁画灯。

铁画工艺综合了古代金银空花的焊接技术,吸取了剪纸、木刻、砖雕的长处,融合了国画的笔意和章法,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汤鹏所创作的铁画,是我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现陈列在 北京 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和毛纪念堂内的《长征》诗词巨型铁画是我国当代铁画工艺的杰作。

安徽博物院

芜湖 铁画的构图受到发源于清代 徽州 的 新安 画派很深得影响。

发表于 2022-12-30 13:48 62 只看该作者
安徽博物院

竹丝编朱漆描金龙纹八棱形果盒。清代。对角长23,高25.7cm盒盖和盒身皆有八片精细竹篾编合围而成,上下两条竹编镂空带凭添了一丝变化和灵动。骨架髹朱漆,器盖顶部髹黑漆,用漆灰堆饰有金、红二色的双龙戏珠纹,与竹编的金色相互呼应,显得整件器物金气华贵,端庄大气。

安徽博物院

葵花式金盏,南宋 ,高5厘米 口径10.6厘米 足径4.4厘米 ,1952年 安徽 省 休宁 县朱晞颜墓出土
葵花形金盏为敞口,浅腹,矮圈足,外撇。整体器型似是一朵绽放的秋葵花,由六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的边缘均镌刻着连续的花卉纹一周。金盏的圈足焊接于盏底,边缘錾刻一圈二方连续的线纹。圈足似为花蒂形,仿佛承托着一朵正在盛开的秋葵花。盏心用六瓣花苞形小柱捧起香梅一朵,好似正有暗香袭来。从上看去,花中有花,秋葵花瓣又像是围绕着梅花而旋转,真是花团锦簇,富丽堂皇,美不胜收,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宋人好酒,同时对喝酒的器皿也非常讲究。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词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此金盏也应为酒具,并极具仿真效果,寓意美好幸福、健康 长寿 。葵花形金盏采用了焊接、錾刻等金银器加工技法,刻工精致细腻,线条流畅挺拔,设计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精美。整体器型端庄 大方 ,造型纹饰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加之金器所特有的绚丽色泽,更给人以庄重华美之感,真不愧为一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国之珍宝。该墓葬同时出土的还有六楞形金杯和六角形金盘,亦为金银器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安徽博物院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元,高6厘米 直径14.5厘米。它是1950年代一位 徽州 收藏家捐赠的。
此盒底部边缘有针刻“张成造”三字款。据记载,张成和杨茂都是元代著名的雕漆艺人。“剔犀”是指在漆胎上髹两种或三种颜色相间的漆层,每色均髹一定的厚度。由于各色漆层相间,雕刻处便露出不同的色层。经过磨光,即为成品。此盒漆层厚约百道,深刻近底,斜面显露红黑线条。刀法圆润,刚劲有力。此盒漆质坚密, 光泽 可鉴,令人赏心悦目。这也是 安徽 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

安徽博物院

菱花形凤纹银果盒。元代,通高16.8厘米 口径34.4厘米 足径26.5厘米,1955年在 合肥 市原 合肥 县孔庙旧基出土。
菱边圆形,由盖、底和格层组成。盖顶平,顶面线刻精细,以两首相对的凤凰为主体飞舞在百花丛中,周围10个互相连接的莲瓣。盖边缘和腹部精刻千姿百态的四季花卉,足部线刻带形卷草纹,格层精刻一株枝叶繁茂的牡丹花。器身扣合部分做成了母口。此器制作规整,镌刻刚健匀细,图案新颖,构图紧密和谐。根据同时出土器物上所刻“庐州丁铺”,“章仲英造”,“至顺癸酉”等铭文看,这件银果盒也是至顺二年(1333年),庐州丁铺,章仲英制造的。体现了当时 中国 金银器制造的最高水平。宋元时代的庐州(治所 合肥 县)能工巧匠喜欢将自己和店铺的名字刻在作品上,当做商标和广告。
除了外形精致外,此物还是古人夏日消暑的用品。古代夏日没有空调电扇,但用这样一件精致的果盒呈上一盘酒食果品,也能令人感到清新解渴。银质材料易于导热,因此将果盒放在冷水中,可将果品的温度降低,达到消暑的效果。1955年在 合肥 南薰门内发现得这个元代金银器窖藏,是目前 中国 发现的最大的元代金银器窖藏。这件凤纹银果盒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纹饰最精美的银果盒。1958年邓小平视察 安徽 省博物馆时,曾双手捧着银果盒仔细端详。江泽民视察 安徽 省博物馆时,曾戴着手套,手拿放大镜,打开果盒,仔细端详。这也是 安徽 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发表于 2022-12-30 13:48 63 只看该作者
安徽博物院

盖顶的凤鸟。

安徽博物院

侧面的卷草纹

安徽博物院

肩部有四季花卉图案。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

发表于 2022-12-30 13:48 64 只看该作者
安徽博物院

金手镯

安徽博物院

镂空双龙金香囊。宋代。 长7.8厘米 宽6.5厘米。1956年 宣城 市宣州区出土。
香囊为鸡心形,佩挂腰间,用于避邪除灾。系用两片金叶捶压合成,中心微鼓,边缘较薄,边缘镌刻连珠纹和草叶纹,两面纹饰一样,均镂刻首尾相对的双龙纹,中空处应是填香料的地方,顶端有—穿孔,用以穿系佩挂。在宋代金细工艺中常用龙作为装饰的题材,龙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神物,是传统的吉祥象征。常常装饰在人们的日用物品上。该香囊在制作工艺上采用捶、刻和压模等工艺制成,既是实用的装饰品,又是精致的工艺品,为研究宋代金质装饰品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资料。
大约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天,一个人在展厅看展览,走到这件双龙金香囊面前时,突然激动地大叫:“我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当年我上交的那件金香囊,我终于可以洗刷罪名了……”据其介绍,他是 宣城 一农民,1956年在城西一窑厂取土时,发现两件心形金香囊,一件上面是双龙,一件上面是鸳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国家的,我就将这两件东西交给了村主任。”但没想到,时隔多年,一些人竟然诬告他“侵吞国家财产”。因为当时手中没留任何凭证,不管他怎么说,都无济于事。他被整得差点丢了性命。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这次在省博物馆居然无意间看到这件让他蒙冤多年的金香囊。( 宣城 部分地区有部分人在 安徽 出了名的不讲理和莽撞狭隘,从古至今,很多书籍记载了很多除了 绩溪 以外的 宣城 市人把别人的善意当做恶意,以恶报善,死不道歉的事,还有不少见识狭隘浅陋,胡搅蛮缠,无赖、懒惰、刻薄、傲慢、不讲理的人,本人现实中也遇到过好几个。我不是说大部分 宣城 人都是这样,也不讨厌 宣城 ,而是 宣城 市部分地区这样的人无论历史记载还是现实接触中,都比 安徽 其他地市多。)

  工作人员听了他的叙述,调集了该香囊的原始记录后,发现其确实出自 宣城 西郊窑场,省博物馆为他开具了证明。也就是这纸证明,让这位朴实善良的农民终于雪冤。

发表于 2022-12-30 13:48 65 只看该作者
安徽博物院

胆式银瓶。元代。1955年在 合肥 市孔庙旧基出土。

安徽博物院

银匜。元代。高5.5厘米 口径18.2厘米 底径11.9厘米 口流长6.7厘米。1955年在 合肥 市孔庙旧基出土。 敛口,卷唇,圆形鼓腹,平底,长流下置云形支托。素面。伴随出土同类型器5件。

安徽博物院

玉瓶

安徽博物院

和田 玉挂坠

安徽博物院

水晶如意。

发表于 2022-12-30 13:48 66 只看该作者
安徽博物院

玉琮。

安徽博物院

玛瑙杯,南宋,高2.8厘米 口径9.7厘米,1952年 安徽 省 休宁 县朱晞颜墓出土
大口,浅腹,平底。杯口一侧雕琢一新月形耳,耳下有一环形鋬手。造型别致,晶莹滋润。器壁极薄,呈半透明状,纹理清晰。朴实无华,优美古雅;设计奇巧,风格清新,是一件精美的工艺珍品。

安徽博物院

玉佩

安徽博物院

蜜枣莲子花生玛瑙坠 。清代,高5,宽4.2,厚2.8厘米。 安徽 省 合肥 市 长丰 县下塘集余氏墓出土。
据玛瑙玉料之形彩,巧雕花生3颗,黄色,蜜枣2个,蜜色,莲子2粒,白色。中间雕蜜枣,一侧雕花生,另一雕为莲子,谐音“早生连子”。此件俏色巧作,构思奇巧,为大师精心之作。

发表于 2022-12-30 13:48 67 只看该作者
安徽博物院

玉如意

安徽博物院

玉佩

安徽博物院

漆彩绘云气纹朱雀攫蛇豆。高20.5,豆盘长20,宽14,2003年 安徽 省 天长 县出土
上部为豆盘,呈腰圆形,盘外壁以黑漆为底色,饰一周红色云气纹。托盘下为一只振翅飞翔的朱雀,喙内衔一颗椭圆形珠丸,凤鸟衔珠寓意吉祥。雀身以红、黑两色漆装饰,雀爪攫蛇,蛇曲身盘蜷,张嘴吐舌,奄奄一息。

安徽博物院

竹编黑漆彩绘人物纹长方形委角果盒。明代。长49.5,宽31.5,高11.5cm

竹编漆器是 徽州 漆器中最具特色的一类,它综合竹编与髹漆二艺之长,以竹编和木为胎,髹漆彩画,使得器物既有竹编的轻巧细丽,又带有漆器的华丽美观、坚固耐用等特性,更富有艺术魅力。此件为 徽州 竹编漆器精品,器形完整,漆色光亮,纹饰细腻,色彩丰富。竹编部分由极细的蔑丝紧密编制而成,并饰有勾连卐纹路,富有变化。通体髹黑色地漆,足部为描金碎花和云雷纹,口沿装饰棋盘纹与夔龙纹,器盖顶部在锦地开光内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文人雅集画面:山 明水 秀,荷花飘香,云山嵯峨,亭塔幽然,临水楼阁内书生、官员高谈阔论,相谈甚欢,楼外还有士人纷至沓来,仆从或手抱古琴、或挑着古琴和餐箱跟随其间,另有人坐船而来,岸上一人与其回首相望。画面人物众多,构图有度,配色和谐,一股热闹欢快之情呼之欲出。器内设八个方形和三个长方形活动分格盘,黑红搭配,圆方结合,美观 大方 。

发表于 2022-12-30 13:48 68 只看该作者
安徽博物院

铁画创始人汤鹏所作的铁字书法。

安徽博物院

芜湖 铁画

发表于 2022-12-30 13:48 69 只看该作者
安徽文房四宝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合称“文房四宝”。而产自 安徽 的宣笔、宣纸、徽墨、歙砚在历史上曾有过重要影响, 安徽 也被称为“文房四宝”之乡。唐代,宣州为全国制笔中心,其中紫毫尖如锥,利如刀,倍受世人推崇;宣纸柔韧细腻,洁白耐久,素有“纸寿千年”的美誉;歙砚石质坚润细密,为四 大名 砚之一;徽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文图隽雅 大方 ,装饰华丽精致。唐末以后, 安徽 的文房四宝,始终为朝廷的贡品。 安徽 博物院以得天独厚的条件,收藏了丰富的文房四宝及文房用具,汉唐以至明清精品荟萃,形成了鲜明的院藏特色。

安徽博物院

宣纸制造工艺。宣纸是 中国 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 中国 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 泾县 ",因唐代 泾县 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2002年 安徽 宣城 泾县 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有且只有青檀树皮和稻草,杨腾桃汁作为分张剂必不可少。 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按原料配比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规格按大小有四尺、五尺、六尺、七尺金榜、尺八屏、八尺、丈二、丈六等等;按纸面纹理分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宣纸制品有素白册页、印谱、信笺和仿古对联等等。

安徽博物院

程君房百牛图墨。明代徽墨。直径9.3厘米 厚1.2厘米。
此墨墨质精细,图纹清晰,为明代著名制墨家程君房所制。正、背两画各有牛50头,是著名画家丁云鹏(公元1547—1628年)所绘。群牛汇集,或吃草,或饮水,或嬉戏,或昂首嘶鸣,神态各异。构图布局,井然有序。从绘画、雕刻和制墨来看,均堪称精品。
徽墨,即 徽州 墨(以 江南 古 徽州 的 休宁 、 歙县 、 婺源 (今 江西 婺源 )三地为徽墨制造中心,且历代名家辈出,如曹素功、汪节庵、胡开文、詹云鹏、查森山、程君房等均系古 徽州 制墨名家)。徽墨是 中国 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 徽州 府而得名。 徽州 制墨的肇始时间当不迟于唐,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发表于 2022-12-30 13:48 70 只看该作者
安徽博物院

方于鲁 仙桃 墨。明 。长16.6厘米,宽10.5厘米,厚2厘米
墨呈桃核形,边缘突起较宽,墨正面两侧款识均填金,分别为:“西王母赐汉武桃宣和殿”(篆体),“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记”(隶书)。中间为云气纹。墨背阳文楷书,内容为:“洪武乙卯夏五月丁丑,上御奉天门召翰林臣出示元内库所藏巨桃半核,长五寸,广四寸七分。前刻西王母赐汉武桃及宣和殿十字,涂以金,中绘龟鹤云气之象,后镌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记。其字如前之数,命学士宋濂为赋。事载《宛香余编》。”墨侧楷书阳文“方于鲁”。方于鲁也是清代制墨名家。

安徽博物院

曹素功紫玉光墨,清代,制墨大师曹素功造。徽墨发展到清代,先后出现了"四大家",即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他们都是徽墨业中的一代翘楚。曹素功, 歙县 岩寺人(今天属于 黄山 市 徽州 区),名圣臣,字昌言,号素功,清顺治十二年(1655)秀才,十七年(1660)贡生。康熙六年(1667),开始顶承吴叔大的铺子,并将吴的"玄粟斋"改为"艺粟斋"。相传康熙帝南巡时,他献的佳墨颇得赏识,康熙帝特赐"紫玉光",一时名声大振,紫玉光成了曹墨的第一品牌。他著有《曹氏墨林》。

安徽博物院

曹素功金皮千秋光墨,清代,制墨大师曹素功造。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