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 中台 棋盘岭 朝 天门 |
上天梯源于宗教通天之意。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由崆峒山的开山祖师仁智禅师主持开凿。经明、清两代修缮和改革开放以后三次维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台阶总数为378级,台面宽为2.5米,石阶的坡度在45—75度之间,古人有一首诗这样形容上天梯:“一步仅一寸, 天门 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这也是登临皇城的唯一 通道 。 一线天 八 仙台 |
雷声峰 雷声峰与马鬃 山南 面相连,由高而低向东南延伸,峰长两百米,最宽处不过三五米,两侧皆为深谷,宋代时就已经开辟有道路通过, 通道 由岩石凿成,险要处开凿石洞或用铁索连接,供游客攀援通过。古建筑物均依山就势,独具匠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如遇雷雨季节,只要天空中雷声作响,山峰两面的深渊就把雷声扩大数倍,如山崩地裂,让人心惊胆颤,雷声峰也因此而得名。雷声峰景区,也是2003年国家邮政总局批准发行的崆峒山特种邮票中的其中一景。雷声峰现有道教宫殿六处,即雷祖殿、三官殿 揽云亭 皇城 遇真宫 |
磨针观 磨针观位于揽云亭上方,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为六角重檐砖石结构,是山上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物。这里是为了纪念黎山老母用“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而点化无量祖师修成正果的地方。观内彩塑有紫气元君磨杵教化神像,壁间彩色悬塑山水人物,观顶还有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哞”。这里也是眺望崆峒山景区 中东 部景观的最佳地之一。 玉皇楼 药王洞 胭岩插翠 天仙宫 塔院 四海龙君殿 |
法轮寺 法轮寺位于中台,初建于唐代,历经各代,几经兴废。是崆峒山佛教寺院的代表和中枢所在,“法轮寺”三个大字为赵朴初先生所题写。北宋建中靖国元年所刻陀罗尼经幢就立于该寺中,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修建的仿古建筑大雄宝殿、千佛殿和山门气势雄伟,各具特色,也是佛教举办各种大型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十二元帅殿 圣母殿 三星 殿 |
三教洞 沿“上天梯”继续攀登,就到了崆峒山最负盛名的三教洞。三教洞始建于明代,是一个呈半圆形的石洞,深约6米,宽约4米,洞内将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老夫子塑像供于一堂,佛、道、儒三教共存共尊,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万物、雍容大度的和谐气氛和兼收并蓄的传统,也昭示着崆峒山有别于其他古刹名山独特的精神。 三官殿 南崖宫 蜡烛峰 九光殿 黑虎灵官洞 斗姆宫 |
南台 南台 问道宫 饮月石 王母宫 |
打儿窝 在弹筝峡中段右侧的悬崖上,有几个大小不等的小洞,深不过三尺,如蜂窝状不规则分布在石崖上,里面呈放着人们投掷进去的大小不等的小石子,这就是崆峒山最具神话色彩之一的“打儿窝”。据传说,一些期望生儿育女的人们在此向“打儿窝”投掷石子,若投准后便会得到神灵保佑,愿望得以实现。 观音庵 北 台 弥陀寺 |
千年华盖 弥陀寺前有“西柏”一株,树高21.5米,胸径121厘米,胸围380厘米,据测已有千年树龄,却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也是崆峒山上树龄最长的一棵柏树,因此被称为“千年华盖” 朽木桥 太清宫 灵龟台 |
东台 东台 凤凰岭 玄鹤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