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86

主题

广西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复制链接] 查看:7543 | 回复:114
发表于 2024-5-7 16:51 11 只看该作者
      而当1965年5月,教员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头又提到黄洋界: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发表于 2024-5-7 17:32 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桃花仙人2022 于 2024-5-28 17:52 编辑

        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据险而成工事,这里驻有红军的营房。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发表于 2024-5-7 17:44 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桃花仙人2022 于 2024-5-14 18:57 编辑

      部队需要给养,而当时上山唯一小路,粮食等给养都由官兵肩挑手扛。自三湾改编起(江西永新县三湾乡枫坪村,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后述),实行官兵一致,所以,当年教员和朱总司令都曾从山下的宁冈县大陇地从小路挑粮上山。
      开国上将朱良才同志撰写的文章《朱德的扁担》就讲了这条小路上总司令挑粮的故事。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发表于 2024-5-8 16:56 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桃花仙人2022 于 2024-5-28 17:54 编辑

       置身于节日里的井冈山,望着云卷云舒的苍芒汪洋界,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仿佛呈现于我的眼前:     

      短暂的国共合作随着孙先生的病逝而消失,老蒋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无数仁人志士血上海、武汉、长沙街头,**人被迫奋起反抗,1927年8月1日,周、贺、陈、朱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7日,教员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中*政*治局会议(又称“八七会议”)提出:以后要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到的(后凝炼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42天后,教员根据中*央的指示,回到湘、赣边界的平江、浏阳、醴陵、株洲、安源等地发动秋收起*义,后失利,15日,湖南省委决定放弃原定的攻击长沙的计划,17日,教员命令起*义部队向浏阳城东南之文家市集中。两天后各部队依时到达文家市,当晚,教员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分析形势,讨论部队的行动方针。决定放弃原定的进攻长沙的计划,部队迅速脱离容易遭受国民党军围攻的平江、浏阳地区,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点。
        这就是著名的“文家市决策”。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发表于 2024-5-8 17:10 15 只看该作者
      秋收起义竖起起工农的大旗,诏告天下,这支军队是工农的武装,旗帜鲜明地表明革*命立场。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发表于 2024-5-8 17:53 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桃花仙人2022 于 2024-5-8 17:54 编辑

      1927年9月20日上午,教员率领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原计划往广东)。23日,部队在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25日,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发表于 2024-5-9 16:23 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桃花仙人2022 于 2024-5-10 17:31 编辑

       秋收起*义部队中,成分比较复杂 ,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甚至一部分旧式军队,这就使得这支起*义队伍,在组织上很不健全、思想较为混乱,雇佣军队的影响还很严重。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一些人开始逃跑甚至背叛,这就给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带来极大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教员在到达三湾枫坪村的当天晚上(1927年9月29日),就在枫坪村“协盛和”杂货铺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发表于 2024-5-9 16:55 18 只看该作者
       1927年9月29日晚在协盛和”杂货铺的前乱委员会人员共9人,他们中除了教员大家耳熟能详外,其余8人,大家能很陌生,其中7人牺牲在井冈山和赣南、闵西的斗争中,只有教员和熊寿祺活到建国后,而熊寿祺两次被国民党被捕,1942年后回乡养病。建国后,熊寿祺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交通部办公厅主任、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中南民族学院院长、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兼院党委统战部部长等职。1971年4月14日在北京逝世。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发表于 2024-5-9 17:08 19 只看该作者
        前委会议开了整整一夜,教员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提出了“党建在连上”重大主张,当时担任师长的余洒渡提出各种异疑,陈浩、徐韩等人也站出来反对,室内争论非常激烈、讨论异常,毛泽东耐心作解释,最后举出第一次国内革命叶挺独立团为例,把党支部建在团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党掌握了自己的军队的成功经验,来说明“党建在连上”,发挥堡垒作用,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拖不垮,打不烂,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微弱的油灯下,一直讨论到天亮。      
        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主要内容是:第一,资遣一部分不愿留队的人员,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第三,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士兵委员会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在党支部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领导士兵的文化娱乐生活,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发表于 2024-5-9 17:45 20 只看该作者


会议后,师长余洒度召集部队在枫树坪下集合了,教员站出来讲话,首先鼓舞士气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在家乡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了,我们有近千人还怕什么?大家都起义暴动出来了,一个人可以当敌人10个,10个战士可以当敌人100个,有什么可怕的,没有挫折和失败,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接着宣布“三湾改编”会议精神,组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三项决定。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红色之旅之井冈山、永新、于都行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