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6

主题

华北

记2023年五台山之行

[复制链接] 查看:2471 | 回复:41
发表于 2024-5-21 14:00 11 只看该作者

看整体照片寺庙规模挺大,实际供奉佛像的就一个大殿。下面的照片是第二天早上拍的,红墙黑瓦的是大雄宝殿,前面的金色小阁是左右两个,应该是新修的还没挂匾,门关着看不清里面摆的什么但肯定还没有佛像。这个规制很奇怪:大雄宝殿是单檐庑殿顶,规格较高但是用的灰瓦;小阁是重檐歇山顶规格越过了大雄宝殿且用金色,僧舍客房有好几栋两层楼,用灰瓦硬山顶很正常,但细看左上角的小体量建筑又是单檐庑殿顶。只能说现在修寺庙已经不管那些宫观建筑的传统了,不同时期修的也不管颜色风格统一的美学考虑,那两金阁纯粹有钱了骚的。

我们进去后先到最后一排右手边的斋堂吃饭,三四个中年妇女做义工煮面条,还有热的花卷素菜。按仁瑞师兄的指导我们男女分两边坐不互相交谈,邻座也只小声说话。

发表于 2024-5-21 14:00 12 只看该作者

住是一个两层阁楼,房间应该有不少。一间5-6人打地铺,有暖气还不错。就是卫生间只有一个要洗澡上大号很费时间,这样的住宿安排最好是再单独设几个大的公共卫生间和洗澡间。

睡到半夜似乎外面有钟声,翻个身又睡着了。早上五点多几个伙伴爬起来看日出,中间白色天空的左边亮处就是东台顶,义工告诉我们那儿晚上不熄灯,要看日出就看那个方向。真正的灯塔。

发表于 2024-5-21 14:00 13 只看该作者

天空灰蒙蒙的在飘着小雪,估计是看不到日出了。懒得回去再睡干脆聊天,原来半夜的钟声是三点钟僧人做早课,这让我又对他们增加了一丝敬意。昨晚不戒领队去办住宿登记时,被两个年轻僧人用不耐烦的语气絮叨了一顿,什么是寺庙不是旅馆之类的。这个我们明白也很守规矩的,没干什么不合规矩的事。不戒唯唯诺诺的像个忍气吞声的小媳妇,惟恐被他们拒绝住宿半夜被赶出去就惨了,比起他平时对爱问问题的女队员嚣张跋扈的气焰那是判若两人。这群僧人还是守戒律的,把我对小庙野和尚们“山寺日高僧未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彻底打破。

天更亮一些就能看出寺庙结构了:三个白塔左手是昨晚去办住宿手续的地方,应该是僧舍。早上看见他们时是穿的紫红色袍子漏着一条胳膊,应该是密宗的喇嘛。后面就是我们住的客房,斋堂也在这一排;大雄宝殿和金阁在车头前方的下一层平台上。外面还有个独立的小院子,周教授说应该是给大施主们度假住宿的地方。从院子里停的车看,住的人还有不少,看整体照片两层楼的应该都是僧舍和客房。果然早餐的时候就是男在外女在内的两间餐厅了,就餐前有一个师傅诵经,其他喇嘛们应该是已经吃过饭了。

发表于 2024-5-21 14:00 14 只看该作者


远看藏传佛教的风格更明显。

过了吉祥寺不远就开始起大风下大雪了----也许是吉祥寺在山窝里感觉不到风?

发表于 2024-5-21 14:00 15 只看该作者

   挖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一副大兴土木的架势。

发表于 2024-5-21 14:01 16 只看该作者
早餐后顶着小雪花绕塔几圈,然后奔向下一站。大风吹着云朵来来去去,天空一会乌云密布一会蓝天白云,变幻不定。

沿大路走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狮子窝,就在一个山岗下的山窝里。山岗上棕黄色的树林就像狮子的脊背,怪不得叫狮子窝,这条山岗就叫狮子岭吧?

发表于 2024-5-21 14:01 17 只看该作者

一路就是这样铺满积雪的山坡上上上下下。

中午在西台吃饭,热水热面条热馒头,让人感觉暖和多了。斋堂就在路边上,领队的紫菜蛋花汤料包派上了用场,开水一泡味道鲜美。这个牌坊似乎一路上有3-4个,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一间佛堂完全不是宫殿式的建筑,直接就是钢架大棚里面对放了不少脩金漆的高大的佛像,中间有人摆摊卖香烛和寺庙法器之类,大风吹得屋顶彩钢瓦哗哗作响,门外挂的匾是供的华严三圣。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发表于 2024-5-21 14:01 18 只看该作者
看下面这张照片就更能理解为啥叫“窝”了。

远景有一圈院墙,走进了却没有院子门,只有两栋房屋之间留了个缺口作为进出的通道。更没有山门,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院子正中间的高塔。

这个塔可是大大有名的全国重点文物,全名“繁峙琉璃塔”。通常因为名称会认为五台山是五台县的,山中间的台怀镇也是五台县的。繁峙县比起来名声不显自然不乐意,所以在给这个万佛宝塔在申报文物时,很有心机地申明了自己在这里的领土主权。宝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八角十三层通高32米,按明尺就是整10丈,表面镶满黄绿蓝三色的琉璃烧制的佛像。我们在仁瑞师兄带领下绕塔数周攒功德。

发表于 2024-5-21 14:01 19 只看该作者

下午风明显更大了。我们都埋头奋力冲,这得说说仁瑞师兄实在厉害:我们是两根手杖插在雪堆里试探深浅,稳住了再沿着前面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小个子的仁瑞师兄远远地走在前面,似乎就不担心一脚踏空或者滑倒。下面这张照片,是个铺满积雪的大山陂,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踩出来的脚印,也就是勉强脚掌宽的一点平地。

发表于 2024-5-21 14:01 20 只看该作者

山上的风越来越大,气温感觉也越来越低。感觉都有些扛不住了的时候到了中台。我赶紧跟上海的小伙子一起,在庙内背风的地方互相帮衬着,把带的雨衣套在外面挡风防止失温。这就体现出雨衣比内穿的羽绒服方便来:这时候要穿羽绒服就必须把外面的冲锋衣脱了,那可顶不住。

走进庙里,发现大家都在天王殿里面躲风。球球出现了高反迹象,庙里的和尚帮忙联系了车辆准备下撤;陈姐把两双薄手套同时戴手上保暖,还把大殿里的一个编织袋借来裹在身上用根布带子束着,如同难民一般;其他人也都尽可能的增加保暖措施。

歇了会暖和了开始拜佛。就冲着这么乐于助人的和尚我也要把所有佛像拜一遍。中台顶演教寺,号称五个台顶最大的佛寺,标准的中轴线布局,一水的红墙金瓦风格和谐,山门外有一对金色的狮子,和高大的白色狮子和白色的镂空浮雕飞龙的华表各一对,气势不凡。山门内天王殿喇嘛塔文殊殿大雄宝殿一路排开。天王殿是单檐歇山顶的三间殿宇,文殊殿和大雄宝殿都是重檐庑殿顶,面阔都是五间,但文殊殿外有一圈游廊,显得更气派一些,不愧是文殊道场;大雄宝殿前有六对伎乐天青铜像造型精美,难得一见。中轴线两旁还有不少建筑,没有看。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