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6

主题

华北

记2023年五台山之行

[复制链接] 查看:2467 | 回复:41
发表于 2024-5-21 14:0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此篇文章系2023年4月14日至16日徒步五台山记录。

    (编者的话或者就是不戒啰嗦:每次走一条长线,回来都会威逼利诱同行朋友写文字以记录我们的甜酸苦辣,有的朋友很爽快,有的朋友很拖拉,但不管怎么样,都在尝试写,这个是值得肯定的,就如我,个人觉得写东西真的得心静下来才能写点东西,最近几年心一直都没有原来那种状态,所以也懒了许多,以后还是得和朋友们互相督促,相互勉励,一起记录我们走过的那些时光。此篇文章就是和我走过很多地方,新洲电信周哥的五台山记录,值得肯定和表扬)   

说个笑话,今年4月药师写了一篇五台山游记,自嘲是最懒的人了。比起我现在再写,那还早了一个多月,很勤快了。

按我的经验,立马写游记很容易枝枝叶叶拉拉杂杂一大堆,时间隔长点能把不值得深刻记忆的东西自然过滤掉,留下来的才是精华。所以拖拖也有它的好处是吧,哈哈。

要说不戒领队安排行程真是行家,那叫一个紧凑:13号晚上卧铺从汉口出发,早上到石家庄,事先就联系好了石家庄的中巴接车,与约好的几个其他城市的旅伴一起中午赶到五台山。山上狂奔2天后16号中午下山又原车赶往石家庄,连夜火车会武汉,四夜三天,含周末只用请一天假就能解决掉这趟长途旅程。我自己安排的家庭旅行总是半上午的动车往返,路上差不路费了两个白天,亏得慌,以后要改!

新洲过去的五个人,正好一车:不戒,陈姐,我,黄药师和球球。在汉口火车站汇合了老熟人周教授、美女朵朵和新伙伴丹丹美女,石家庄再会合4个网上约的旅伴:一个北京的女士桃子一个上海的高大小伙子,还有江苏还是浙江的一男一女两个。到山上会合这次的向导,居士仁瑞师兄,网名“盛开的莲”,后面我们就称她师兄,一行13人开始这趟大朝台之行。同船共渡,五百年之修,记下这些人也是缘分。缘来则聚,缘尽则散,武汉的八个人后面还同行过,外地的也许就此一次了。多说一句,今年农历二月十五本来仁瑞师兄约不戒安排一起走九华山,因为天气不佳未能成行,这就是缘分未尽却也未到吧?


      周教授在拍照

下面的截图是领队的计划安排,线路图是网上攻略的大致时间,我们就按这个线路走,标志点一个也少不了。地形图是这次同行的上海网友记录的轨迹。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5-21 14:00 2 只看该作者
11点半左右买了门票进景区,门口山上偶尔有一丛丛或一棵棵的松树,倒是种了很多樱花开得正好,但因为稀稀的,没有以樱花为主题景点的浓烈繁盛,怎么也遮不住枯黄的背景。

在白云寺门前会合仁瑞师兄。我把带的贡品--方便携带的糖果分别供奉在寺内的各个殿里,祈祷旅途顺利。跑这一趟是爬山长见识看看北国的风光,但既然来了这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文殊菩萨道场,不拜拜佛也说不过去,毕竟是人家的主场。不过我敬的是佛,不是布施给寺庙,所以就一起供奉在这一个庙里的菩萨们了,免得背着一点点分开供奉太少了拿不出手。

白云寺也是清朝皇帝们朝台的首站休息区,所以也是严格的中轴线布局的。我们常见的寺庙,若是大庙,通常都是庙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在中轴线上,规模大的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左右分别建钟楼和鼓楼,也有配殿左右相对供奉四大菩萨的;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会在大雄宝殿后建观音殿或观音阁,规模再大些就在大雄宝殿后建藏经阁。规模小的会把某些殿宇合并或省略,但基本上都按中轴线布局,除非只有一间大雄宝殿那就说不上中轴线,但也是当仁不让的在场地的中线上。强调这一点主要是其他寺庙布局太奇怪了,后面再一一细说。

庙门外有三尊塑像,左右两边分别是捧着降魔杵的韦陀尊者和拿青龙偃月刀的关圣帝君应该不会有错。中间的塑像头戴璎珞手持净瓶,按通常的理解应该是观音菩萨像,但背后的墙壁上写的是“南无西方阿弥陀佛”,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墙和塑像分开看。三面旗帜中间是国旗,左右两边分别是什么旗不认识,看了半天因为卷垂着也看不出细节。好吧。

要说关羽在死后真是吃得开:正如洛阳关林里的对联“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他既有独立的庙宇祭祀,在很多道教宫观尤其是福建人修的妈祖庙里也有被作为武财神祭祀的;在不少佛教寺庙里也供奉上了,不过只和韦陀并列说是算伽蓝尊者,比起在儒家的武圣人和道教的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地位差远了。三教同尊,应该是唯一一位吧。

发表于 2024-5-21 14:00 3 只看该作者

一段水泥上坡路之后就是老长的台阶。这就是我不喜欢建设好的景区的原因:受限于台阶人的步子很受局限,废膝关节,不如野路走得自由和舒适。路旁两边差不多一米远就设置一对太阳能的念佛机,很多很科技。这也跟转经筒或者设经幡的本意一样,可以提高念经的效率吧?就是不知道增加的功德是算设置的人的还是听众的?还是分享吧,这样比较好。

这一长段台阶就通向佛母洞。殿宇下面的山体上有一个葫芦形的石灰岩洞,外大内小中间有个可容一人(胖子除外)爬过的椭圆形洞口相连,已经被不知道多少年的信众身体磨得光滑锃亮,内洞塑有一尊佛像。佛母有说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母,有说是文殊化身的。这个洞明显就是子宫与产道的象形,现在把相连的洞口用透视的不锈钢门封上了。想想也是,爬的人太多会排长队,或者一个人堵上了在里面的人恐怕要窒息。洞的照片就不贴了。

发表于 2024-5-21 14:00 4 只看该作者

寺庙依山就势,前后两进高低错落。没有山门/天王殿,第一座大殿就是观音殿,在这文殊道场里是唯一的一个第一供奉位的。

这个庙的院子不大,摆了几个长凳供人休息。我们去的时候有个中年胖僧人捧着一本经书在虔诚地大声诵读,令人感动。穿杏黄衫的,可能是个喇嘛,出于敬意我们没有拍照。同行的有很虔诚地拜佛的,我就去看对联和匾额,也瞻仰了佛像。除了观音弥勒,如果大殿不写清楚我也不知道供奉的是谁,应该好多人跟我一样无知吧?

出了这个庙往南台方向走,庙外一大堆让人交钱放生笼中鸟的。这种放生就是杀生,只有愚信的才会做,稍有点理性的是不会做的。不过古往今来不绝且不少,说明市场空间一直都有。

走不远水泥路面就没了,一长段土路,路边沟里还结着冰积着雪,周教授特地下去体验一下冰上行走。地势不高再暖和一些估计还是会融化,高处不化的就算是冰川了。

发表于 2024-5-21 14:00 5 只看该作者

路过的第一个寺庙就是这个,规模很大还在修。按路线图应该是金顶寺,领队的行程安排上写的是金灯寺。因为修建中所以没有门匾也没进去,看地形不应该叫金顶所以金灯的可能性更大。随便哪个吧,看名字以后肯定是金碧辉煌的。

过了金灯寺不远就完全是野路了。

沿着碎石上人踩出来的路,拼命拔高奔往南台。气温比较低,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也不显热。

发表于 2024-5-21 14:00 6 只看该作者

路上只要有明显的大石头就会被人堆上玛尼堆,有棵树就会被人缠上经幡,可以给后面的行人当做路标,表明前面的人都从这儿走过,可以放心继续走。我们有发愿走108趟大朝台的仁瑞师兄领路不担心迷路,对没有熟悉路线的人还是很有帮助的,比看轨迹方便。

下面这段路上的石头应该是当地僧人或信众铺出来的,看得出人为的痕迹。山上的松树叶子都是灰黄的,跟我潜意识里松树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常绿植物的认识完全不一样,让我知道自己确实是见识少臆想多。

发表于 2024-5-21 14:00 7 只看该作者

下午三点四十左右登上了南台。山顶的狂风吹得人体感温度急剧下降,门口摆摊卖方便面的小哥也躲进了车里,看见摊子上的货物被风吹走后又冲出来穿着军大衣到处追让人直乐。几个同伴进去礼佛,我就在山门里躲风,跟戴着黑色绒线帽子的看门和尚还是居士聊天。这位师傅很随和,我说山风这么大坐长了腿冷脚冷,他就给我看了他穿的八路军那种灰色的棉裤和棉鞋,还说身上的灰袍子跟个被子差不多,声音不大微笑很温和,有那种脱俗的气质。

山门中间的台子上朝外坐着弥勒,房子两侧地上站着四大天王,朝里站着韦陀,就是那种山门和天王殿合一的做法。山门两边的灰色屋子,朝里开着小门的是一个个小隔间的房子,里面很低矮分别供奉佛教其他菩萨们,最外一间还有五台山特色的龙王五爷,每一间都有一个裹着灰袍子佝偻着身子的老人坐在里面值班。整个结构就是北方四合院的倒座房的式样,结构和建筑规格体现出来里面的住户地位不高。没往里面去看。

庙前小广场临悬崖的栏杆上也塑了些佛像,很少见。两个队友也在外面看风景不进去,看来和我一样对礼佛兴趣不足。

发表于 2024-5-21 14:00 8 只看该作者

出了南台就是大下坡,山坡下切,树林子里钻,冰面上行走,陡坡上屁降,伴随着沿途的经幡,隔远了碰上岔路口打电话问前面的人走左边还是右边。时间已经不早了大家埋头赶路,加上风大气温低手冷,自己拍照就不多,借几张伙伴们的照片意思意思。

路边背阴处密集的冰挂

发表于 2024-5-21 14:00 9 只看该作者

大概五点多到了大南村,这里是这条环线上惟一的一个村庄,人不多空房子不少,房屋状态外观还行。这里是很多徒步人的住宿点,村民大娘对我们这些背包客也很客气,随和的跟我们聊了几句问我们住不住。歇口气吃点高热量的巧克力、士力架喝口保温杯里的热水继续赶路。

走这条线带保温壶还是很有必要的,朵朵美女只带了一个大号塑料瓶就比较惨,除了增加负重就没怎么喝,不保温的水壶里水太冰了,我就是把矿泉水和保温瓶里的水兑着喝的。各个庙里都能免费灌开水,这点还是要感谢寺庙和僧侣们,谢谢菩萨。阿弥陀佛。

出大南村不多远就是金阁寺,这本来是领队计划的第一住宿点,现在大门紧闭,说是住持和尚出事了,暂时关停整顿。寺庙修的极尽奢华,下面山门的照片是网上搜的,黄色琉璃瓦金光灿灿,彩绘斗拱极尽工巧;七层台一百多级台阶通向南天门牌坊,满眼所及之处都是大块的石头砌成,繁复的花纹雕工精美,金色的屋檐和门框,就差把“我很有钱”写在脑门上,大有向日本京都的同名寺院看齐的架势。大门进不去后面就没法参观,网上的照片看里面那是比外面更富丽堂皇,让人看了只能说一声“壕”。

发表于 2024-5-21 14:00 10 只看该作者

按仁瑞师兄的安排我们赶往莲花寺,倒也不远,就是路不好走,临到庙前还要爬三个垂直的陡坡,碎石混着泥土,就是下面照片左边的那儿上到最后面去的。似乎是还在修建吧?天快黑了也没精力细看。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