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26

主题

行走在路上

[复制链接] 查看:15842 | 回复:99
发表于 2007-9-26 23:14 71 只看该作者
从丽江到大理仍有两条道。我们走的是班车不通的侧路。
  

  风景独好!
  

  

第一个景点:AA级--千狮山。
  

  

  

  

  沿山路上行,沿途全是石狮。
  

  

  

  

  

千狮山上有一“悬空寺”,当然本名不是啦!
  

  

  

  据传徐霞客亦来过此地!
  

  

  
发表于 2007-9-26 23:15 72 只看该作者
餐在路边一农家。
  这是“小米菜”。
  

  “地干”--一种植物。
  

去大理路上的第二景点:石宝山。
  

  

  

  此景点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
  

  石宝山与黎明的千龟山同属老君山。
  

  金庸先生对石宝山十分钟爱!
  

石宝山实为一石窟。依山而建。
  

  不许拍石窟造像。
  

  建筑上这副对联有点意思!
  

  

  石窟背后岩壁上有壁画。
  

  此景点游人稀少,却有不少老外前来。?????????????
  
发表于 2007-9-26 23:16 73 只看该作者
白族人有对歌之习惯。
  

  

第三站:宝相寺(白族寺庙)
  

  

  

  



  宝相寺又名石宝寺,因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为明正统年间鹤庆土知府高论所建,初为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外,大多庙宇均祭佛像,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寺建在佛顶山高耸险峻的悬崖上,令人目眩,寺坐西朝东,进山门而至天王殿,大雄宝殿均层层升高,弥勒殿与玉皇阁则凌空建造在崖内,需从左右攀岩扶壁方能到达。
  

  
  宝相寺与石钟寺石窟,同在石宝山上,相距约6公里。它是石宝山又一诱人的去处。
  
  

  由剑川出发,向西南行,路经海云居、宝顶寺,沿山箐行约3公里,至宝相寺山门,是一石坊,额曰:“名山仙境”。进坊,过小石桥,入丛林,上陡坡,在林荫中攀援而上,行约数百米,便见危崖耸峙,高数百米,岩舌长伸,崖层间嵌有建筑精巧、五色彩绘的殿阁,这便是宝相寺。
  

  宝相寺的景观很有特点。它以寺附崖窟,高峻险奇,令人难以忘怀。山腹的大殿依崖而建,每天雨天,山水四漫,飞瀑直下,直落寺前天井。如遇晴天,则蓝天白云石势惊天。崖上布满题刻诗章:“南州灵岩”、“眼中有宝”、“佛都”、“片云何处”、“非人间”等等。
  

  险绝幽奥的宝相寺,始建于元代。原名“祝延”,与鸡足山的“祝圣”寺同为伯仲。据《重建石宝山祝延寺碑记》载:因寺周“灵泉结乳,怪石磊磊,作仙佛相,鸟兽相,钟鼓琳琅相,种种天成”,改名为宝相。
  

  雍正乙卯(1735年)江西人高为阜曾为该寺作一联:
  飞岩万状俯层台,觑灵秀幽奇,谁云宇内无西竺;峭壁千寻攒叠阁,睹郁葱光怪,始信人间有洞天。
  额为“何处得来”。
  

  现在的寺庙是50年代开始陆续建造的。除大殿外,岩窟中还有殿阁七所,它人与岩窟结为一体,蔚为壮观。
  

  由于宝相寺风光独特险奇,每当农闲季节,当地群众成群结队,邀朋呼友,上山游玩,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要在子孙们的搀扶下,看看它秀丽的容貌。
  

  每年秋季的石宝山歌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到这附近弹琴对歌,倾吐心曲,饱览名胜,清净的山野便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
  

  那浓荫覆盖的辽阔山野,也成为青年们的“佛地洞天”了。宝相寺以其奇峰、典阁、泉瀑、歌会编织成一幅民族画卷。
  
发表于 2007-9-26 23:18 74 只看该作者
宝相寺后山路上偶遇猴群,约有200多只!
  

  

  

  

  

  

  

  

  

  

  

  

  

  

此为猴王!非常凶恶。
  

  

  其它猴都不愿和它在一起。
  

  

  

  
发表于 2007-9-26 23:18 75 只看该作者
准备离开了。
  

  这副对联很有哲理!
  

  刚从山民手中收下的新鲜松茸,30元/斤。在城市内要卖400多呢!
  
发表于 2007-9-26 23:19 76 只看该作者
从宝相寺出来,前往
  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
  。
  寺登街位大理州剑川县南部沙溪镇,为茶马古道要冲,堪称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2001年10月底,与中国长城、陕西大秦宝塔和修道院、上海欧黑尔、雪切尔犹太教堂并列“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茶马古道是世界道路史上的奇迹。是滇西北人民的创举。茶马古道在中国历史的各个发展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曾发挥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切断了所有通往中国的通道。缅甸沦陷,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藏茶马古道成为唯一的国际通道。许多国外援华物资,以及内地运往滇西前线的抗战物资,都要通过这条古道由马帮运送。据说当时在滇缅边境,参加抗战的国民党军队达16万多人,还有各种抗日游击队,总数达20万以上。当时这些人的供给绝大部分都是由滇西各族马帮经过茶马古道运送的。同时还要送枪支弹药。而茶马古道又地处三江并流地区,全是崇山峻岭,道路崎岖,有的地区甚至连骡马都不能通行,完全依靠人力挑运,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抗日战争时期,茶马古道上的支前马帮成千上万,他们不怕苦,不怕死,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出了大力。人们说:“滇西的抗战胜利,是滇西马帮用马驮出来的。”这是对滇西马帮最高,也是最恰当的评价。
  

  马店,沙溪白族称“公店”。寺登街上“公店”不少,主要分布在四方街和几个主要古茎道。当地建筑形式一般都是前铺后店,多为两进院落,前铺紧依后院。临街临仓的房子做商铺,后面的院子做马店,几乎家家如此。
  

  寺登街有名的公店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是欧家大院公店。
  

  欧家大院座落在寺登四方街西北侧。
  

  欧家复姓欧阳,名佑宗,白族。是由马锅头起家发迹的商人,富甲一方。
  他有豪华的住宅,商铺、马店一应俱全。
  

  在豪华住宅后花园北面,有两座小四合院,就是公店,与大院紧紧连在一起。
  两个院落之间有小门相通,供赶马人进出。
  北房一层居中有小戏台,专为马帮而设。
  

  两边厢房为马帮住房,二层楼上房内,置有带柜的床铺,可以掀开存放东西,人睡上面,使人有安全感。
  

  同时还有专门为马锅头设置的房间,比一般的客房要好得多,相当于现在的豪华间,面向戏台的墙壁开有窗子,马锅头不必出屋,开窗就能看戏。
  
发表于 2007-9-26 23:20 77 只看该作者
云南许多小镇都有四方街(小镇中心)
  

  

  

  

  

  

  

  

  

  

茶马古道上桥梁很多,其种类主要有木板桥、古板桥、铁索桥、藤桥、溜索桥等。
  

  在沙溪境内,古桥主要有四座,即玉津桥、古鳌桥、西地桥、文风桥。
  

  玉津桥,位于寺登街东南面黑潓江上,距寺登街东寨门约100米。
  

  单孔石拱桥。长35.4米,宽5米。石板铺面,有石护栏。
  

  此桥始建于明末清初。因被水冲塌,后改为铁索桥,铁桥因战乱被毁,再改为木板桥。
  

  今桥为民国24年重建。
  

  此桥桥墩台系用石灰沙浆灌筑,拱圈用糯米纸浆灰粘结,特别牢固。
  

  玉津桥是沙溪四景之一,即所谓“铁桥锁江”(其前身是铁索桥)。
  

  玉津桥为南连大理地区的第一桥,是所有南来北往马帮的必经之路。
  
发表于 2007-9-26 23:21 78 只看该作者
对于古镇偶情有独钟,走在石板路上的感觉总有一丝苍桑。所以忍不住多发几张PP,希望不至令人生烦!
  

  

  

  

  

  

  
发表于 2007-9-26 23:22 79 只看该作者
从小镇离开,天色已晚。
  快到大理时,在路边的小店洗了个温泉。
  

  晚餐吃了盘松茸。
  

  晚上10点,赶到大理。
  

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
  
  

  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
  
  

  

  如果说,自治州首府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
  

  

  

  

  城中有一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
  
  

  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发表于 2007-9-26 23:23 80 只看该作者
古城内有片区域正在向“新天地”模式开发。
  

  

  

  

  

  

  

  

  

总统兵马大元帅府——杜文秀帅府
   杜文秀帅府位于大理城内复兴路南段,占地21510平方米 ,原为云南提督府,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杜文秀领导的以回族为主体的滇西各族人民反清起义军攻下大理,9月17日建立政权,9月25日在南校场筑坛,起义军各首领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改提督府为元帅府,建有前殿、后殿两大院,设午门,筑天子台,立丹墀,并建有偏殿、南北花厅。设置有议事厅、军机处(白虎堂)、起居室、书房、侍卫室、储藏室等房舍,使其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杜文秀还撰写了楹联悬挂于大殿:“天生英雄扭转中原世界;地出豪杰戳破胡儿乾坤。”帅府四周筑有高墙,设城垛,皆砖石砌就,建筑格式仿皇城,故俗称“紫禁城”。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义失败后,帅府建筑大部分拆迁。到了光绪十年又进行修建,仍为云南提督府。民国时,先后作为腾(冲)大(理)师管区、楚(雄)大(理)师管区和滇西师管区司令部驻地。
  

  1987年,根据史料记载,按元帅府格局逐步修复了议事厅、白虎堂、紫禁门、大门、书房以及紫禁城南城墙,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
  

   1987年在帅府内设立大理市博物馆,陈列厅面积1404平方米,现藏文物2800多件,主要有当地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以及各种石雕、玉雕、木雕、字画等。
  

   1990年,大理市博物馆部分藏品在瑞士、日本展出时,受到国际文物界极高的赞誉。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