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6607

主题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复制链接] 查看:96581 | 回复:344
发表于 2011-8-2 20:2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出行前几日,莫名的紧张与亢奋,因为即将迎来藏历四月十五:萨噶达瓦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藏历铁猴年萨嘎达瓦月七日降生;木马年萨嘎达瓦月十五日成道;铁龙年萨嘎达瓦月十五日圆寂。故:藏族人民把此月视为佛祖降生、成道、圆寂三天的颂经节,并把此月视作有造化和吉祥的月份)。因此,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个月也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转变为大规模的转山。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我虽不是佛教徒,但却着迷于神秘的宗教仪式和文化,常常被信教徒的执着与虔诚所感染。每年的萨噶达瓦节,对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来说,更是一次隆重的佛教徒集会。在这一天,来自西藏各地,世界各地的膜拜者,都会赶往西藏普兰县巴嘎乡的“神山”脚下,共同庆祝佛主的诞辰。届时山脚下将举行隆重的法事活动,信教徒们在那几天主要可以参与:转山和观看立经杆(转山一般分为二天进行,立经杆半天时间,立经杆藏语为:塔尔青,因为每年都将在此举行此活动,巴嘎乡故又被人们直接称为“塔尔青”),说到在这里,很有必要介绍一下“神山”----冈仁波齐

18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2 20:30 2 只看该作者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关于“神山”的基本情况: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冈仁波齐峰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部的巴嘎乡,距普兰县城约102公里,距阿里地区行属所在地狮泉河镇270公里处。她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714米。冈仁波齐峰,“冈”是藏语“雪”的意思,“底斯”是梵语“雪山”的意思,而冈仁波齐藏语意为“宝贝雪山”,梵语意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 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西藏有许多山峰都被神化,惟独冈仁波齐峰被四大教派共奉为“神山之王”即: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1983年经外交部批准,向印度、尼泊尔等宗教国家开放。又因她山体似橄榄,山尖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高绝顶的玉镶冰雕,至今仍是无人能攀登的处女峰。

   关于“神山”的宗教地位:冈底斯山又是众多佛、菩萨和高僧大德所加持和修行的圣地。据传,释迦牟尼佛在转法轮时塑3尊佛像,分别供奉于神界、鲁界和人间。罗刹王贡布崩用神变迎请人间的释尊佛像供奉,但没有供奉此佛的特殊坐床,于是想用神变背回冈底斯神山。这时释迦牟尼及五百罗汉立刻飞往冈底斯神山,在冈底斯南面的“五百罗汉聚盆”或叫“上坛城”的岩石上留下脚印,同时在神山四角各留一脚印,称为“底斯不动四钉”,这样罗刹王无法背走,如今在冈底斯山背后可看到清晰的绳印及四周释尊的脚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即: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公元8世纪,赤德祖赞赞普时,印度著名佛教大师桑结桑巴曾到冈底斯山修行,印度佛教大师达尔马拉也因患病前往冈底斯山修行,结果病愈返回,莲花生大师也在神山圣湖修行过。相传,阿底峡路经此山依据山顶罗汉敲钟擂鼓之声判断时间,据说有福之人依然能听到檀木板敲击之声。尤其是尊者米拉日巴到神山修行,并同苯教徒那若奔琼斗法取胜的故事,更为神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增加了神圣感。后来成为止贡噶举派和主巴噶举派的主要修行圣地,曾有数以万计的噶举派高僧在此修行,修建了众多的寺庙,留下丰富多彩的宗教遗迹及赞美神山的诗词。为此,中外佛门弟子尤其藏传佛教信徒,都将冈底斯山当做“神山”加以朝拜。

   印度教把冈底斯“神山”看做大梵天的驻锡地,在此地他与配偶喜马拉雅之女进行着永恒的修定。印度的湿婆神庙,印度语叫凯拉斯塔,其建筑结构酷似冈底斯山。此外,印度教的许多寺庙都以冈底斯山为原型建造。由于受性力派影响,印度教还把冈底斯与男性生殖相提并论,他们认为所谓涅,是用性来完成。在印度教的《往世书》中还认为冈底斯山是财神阎罗统治的国度,其周围的8座山峰即为财神的宝库。

   耆那教把冈底斯山视为一座灵性的圣山。耆那教是一个以慈悲为宗旨的宗教,产生年代早于佛教。据说,在佛教产生之前已出现裸体祖师25位,第一位始祖叫“曲却”,最后一名叫“培成马哈微”,他是与佛祖释迦牟尼同时代人。其许多信条都与佛教有着姻亲关系,主张世界是苦海,人应该解脱苦海成佛等理论。耆那教第一位祖师“曲却”曾在冈底斯苦修,严守戒律,后在冈底斯神山之前的“桑结许赤”成佛。此岩山在印度语中称“阿扎白哈”,意为“八层岩床之地”。第20位祖师及众侍从也在此苦修成佛。总之耆那教认为冈底斯神山是获得解脱的圣地,至今仍陆续有耆那教信徒朝拜神山。

苯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对神山的崇拜由来已久。苯教徒认为天像一顶八幅伞盖,地像一朵开放的八瓣莲花,冈底斯山就像撑伞的把柄和莲花的根茎,它处于世界的中心,是诸天神的驻锡地,是天神下凡和升天的天梯,故具有联结天地的绳索功能。苯教始祖辛饶米保且之化身就从这里下凡。还有360个苯教的神抵住在此山。这座神山还比喻为一座巨大的石金塔,或被想象为各种阴阳神之宿营地,它有4大门,即汉地门、虎门、龟甲虫门、红鸟门和青龙门,它们分别驻守在4个主要方向。相传,在古象雄王时期神山周围有许多寺庙及城堡,如江扎寺所在地为古象雄王国的“赤俄拉”的都城“甲如坚”所在地。神山圣湖被尊为古象雄王国的“神魂山”和“神魂湖”。可见,冈底斯山对藏人的影响古时期已开始。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苯教,他们所持的信仰各不相同,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一样,但他们全都视冈仁波齐为神山,这就使冈仁波齐具有多种宗教叠加的神圣,使其发射出五光十色各种信仰的光辉、光环、光晕,使这座山成为万神殿,成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

   冈底斯的另一注解,就是“众水之源”。冈底斯山是雅鲁藏布江、恒河与印度河的发源地,亦即是阿里四大“神水”之源。它们是:北坡流出的狮泉河,今印度河的正源;南坡流出的象泉河,亦为印度河河源;东坡流出的马泉河,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而南坡另一侧流出的孔雀河,则是恒河的上源。藏布为藏语大河之意,然而这四条“神水”原名却并未有水之意,而喀浦为口中落下,就是说从好马口中落下之意;正如象泉河原叫“朗钦喀浦”意为大象口中落下,狮泉河叫“森格喀浦”等等,它们都是极富盛名的古文明之水的河流。

   关于“神山”的传说与故事:关于“神山”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和著名的宗教人物,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佛教徒历尽千辛万苦,漂洋过海,来到冈底斯山脚。因多日粮米未进,昏昏欲倒,忽见落日生辉,霞光满天,他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刹那间,只见众山之中有一座状如乳峰、白如牛奶的雪峰高高耸立,直插云间,似天界仙境;又见一道佛光闪亮其上,耀眼夺目,光芒万丈,白遍半空,而四周山川,肃静环立,鲜亮如珠。一种神圣的感觉从这佛门弟子心中油然而生,便将其取名为神山“冈仁波齐”。

   还有一个传说是相传印度一高僧曾预言,说在现中国阿里境内有一座非常奇特的雪山,仿佛是新折下的象牙,白色夜莲般的皎洁布满天空,世上无双,名叫“神山”。由此吸引了无数僧人前来寻找均未发现,而误把珠穆朗玛认为“神山”,可有几位意志坚定的人仍不相信,继续坚持不懈的寻找,直到冈仁波齐山脚,才惊喜地发现此山便是“神山”,这才了却了僧人们的心愿。从那以后,“神山”便这样被确定下来。后来,“神山”被一圣湖里的龙王发现了,坚决固执地欲将此山搬回龙宫,同时印度的一位神仙也欲将神山搬到印度。正当他两争议,准备大战一场时,被释迦牟尼知道,从天而将,说道:“两位何必相争,神山就是神山,应该有自己的位置。”说完,他在“神山”的东西南北各踩一脚,从此像钉子般牢牢固定于这个位置了。如今释迦牟尼的脚印还依稀可见。

   “神山”南面有条小溪。相传,这溪水是格萨尔王王后卓玛经常洗头发的地方。西面有一座马鞍形的山峰,那是格萨尔王留下的马鞍。它的神奇之处是:怀孕的妇女到山顶后,爬山鞍部骑一下,从右边返回可生一女孩,从左边来可生一男孩。东面是凡人的最佳归宿地。人死后,如能在此天葬,可以消尽此生的罪孽,升入天堂。

在“神山”修行过的大师中,最著名的是米拉日巴。他是阿里芒域贡唐(今日喀则吉隆)地方的苦行僧。年少时丧父,家中的财产被亲戚霸占,为复仇他前往卫藏学得咒语,咒来冰雹致使人畜伤亡,庄稼损毁,从而造下深重的罪孽。后来他跟从噶举派大师马尔巴苦修,历尽艰辛,才终将前身罪恶洗净。作为米拉日巴重要修行之地的冈底斯山,最为广泛流传的是米拉日巴与苯教教徒斗法获胜的故事。

   “神山”的北面有一块奇石。当年米拉日巴与苯教弟子斗法,米拉日巴按顺时针方向转,苯教弟子那若奔琼按逆时针转,最后相遇于山脚,那若奔琼两眼怒视对方,随手拿起一块像绵羊大的石头放在了路中间,挡住了米拉日巴的去路。米拉日巴很和气地说道:“这为什么?”那若奔琼说:“你有本事就从这石头上过去。”米拉日巴微微一笑,随即也取一石头,像牦牛一样大,放在那若奔琼的石头上,然后拂袖而去。现在还可以在北山看到他们两斗法时留下的石头,上大下小。

“神山”山腰有一巨大的淡红色岩石,边缘呈牙状,像牙轮。齿轮和石头之间有圈凹进去的沟槽,把平岩和雪峰明显地分隔开来。相传,印度教主神湿婆喜欢在脖子上缠一条大蛇,后与多玛相爱,因为多玛害怕蛇,湿婆就把蛇从脖子上取下,放在这块石头上,从此神山就留下了这条永恒的沟痕。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1-8-2 20:37 3 只看该作者
    由于米拉日巴与那若斗法那年是藏历的马年,后来便有了12年一次的马年朝山盛会,一直延续至今,届时朝拜者人山人海,景象极为壮观(还有一种说法,马年的这一天转山,一圈相当于平日的13圈。2014年的这一天,又是12年一次的马年转山)。虽因教派的不同而信徒们转山的方向不一,但大家却一致认为,此年世界所有的“神”都集中在这里。一个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夙愿莫过于去冈底斯山朝圣。他们认为,围绕冈仁波齐转一圈可以洗尽一生罪孽;转上十圈者,在500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上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了。所以说,冈仁波齐是信仰者、崇拜者和赞颂者的顶峰,其是高悬于圣人、圣徒和百姓心灵中的精神之巅,人们认为:只要朝拜过冈仁波齐,其余的山都不用朝拜了。

   由于是一次大型的佛事聚会活动,考虑到维护稳定,预防突发事件的种种因素,整个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在这一段时期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县城的政府官员、干部职工、党员、驻地官兵等无特殊任务,不得前往巴嘎乡参加佛事活动。旅客无边境通行证、身份证明等,不得进入普兰县境内。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通过上下疏通,可算请到三天假,跟着“塔尔青佛事活动”指挥部的领导们一同前往巴嘎乡。紧张、激动是有的,因为在普兰县工作6年了,第一次有机会能够正面、深入的了解此次活动的全部过程。

   到达巴嘎乡已是午时,原计划到了乡上就进山的,但与乡上的工作人员交涉一番后也到了午饭时间,既然来了,就不客气了,先吃饭补充体力,看来转山时间得往后推了。在与当地干部的交淡中得知,转“神山”一圈共计53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处:卓玛拉山口约5723米,路段时好时差,中间有一寺庙,一宾馆可供人住宿,平日里也只有在此处补充给养。听到这一串数字,这一席话,原本对山中情况一无所之的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但更激起了我无限的神往!吃饭的时候,几个哥们一个劲让我多吃肉,一来进山了就没肉吃了,二来吃饱了才有力气进山!最后还怂恿我带上一瓶白酒,一来可以抗寒,二来喝晕了走山路也不会感觉那么累的!我再三思量后,接受了第一项!吃肉!!!

   转山的入口就在巴嘎乡所在地,找到了乡人民政府后,面对政府左手进入的公路便是。但真正到达“神山”脚下(曲古寺旁),还有约11公里的路程,这段路是可以通车的。原本想着到乡上的时间已经够晚了,就找个车拉我到山脚吧,结果他们给我的意见是:转山必须心诚,不得始用除脚力以外的交通工具!说完便各玩各的去了,还有的倒头便睡!什么兄弟义气全无!当时我就震惊了!哎,没法,谁让咱向往呢,背上背包,带上少许干粮,345分,正式走在了转山的上路了。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发表于 2011-8-2 20:39 4 只看该作者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发表于 2011-8-2 20:43 5 只看该作者

不知是独行的兴奋还是对前方未知道路的急切探寻,全身像刚充过电一样,恨不得跑步进入转山环道。走出乡政府所在地,踏上转山路,到达山脚的道路一分为二:一条供汽车行驶,一条供朝圣者徒步行走。道路蛇形弯延向前,期间所遇转山者寥寥,只有三三俩俩的年青人结伴同行,步调缓缓,说是转山,更像是户外踏青。远处山峦云浮腰系,自然风景如画,让人心情舒畅。转过几道拐,便远远可见“神山”一角屹立从山之中,洁白如玉,像极一位娇媚的女子,不见其全貌,使人神想联翩!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发表于 2011-8-2 20:45 6 只看该作者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发表于 2011-8-2 20:47 7 只看该作者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发表于 2011-8-2 20:50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子GG 于 2011-8-2 20:51 编辑

   绕过“色穷广场”(立经杆的地方),在往前行不久,只见左手山麓有一座寺宇依山而筑,由于此寺的主供是曲古佛像(一尊天然修行生成的玉石佛像),故称之为曲古寺。曲古寺看似不高,但直上约100米,攀岩到寺内,需1个小时左右,中间还得休息数次!
   有关此寺的主供佛像曲古,还有一段动人心弦的传说。相传,有一位大悲观世音菩萨化身为瑜伽行者,把曲古佛像自西部噶尔夏奶湖中取出后,迎请到古格,并奉给古格王泽德。泽德王将它供奉在一座名寺内,许久后,有一次神山沽主幻化成七名印度行脚僧,来到这座名寺门槛化缘。然而,寺僧们不但没有施舍膳食,反而近乎于蔑视和虐待了他们。须臾间,七名行脚僧化作七条狼,不见踪影了,到了第七天,神山沽主施高超法术,把曲古佛像迎到曲古寺。不久,古格王室忽然发现曲古佛像不翼而飞。虽然长时间到处寻觅,却毫无着落。当扎巴扎西任古格法王时,方知曲古佛像已供奉在神山西面正对面山脚下的曲古寺内,古格法王派兵攻打这座寺庙,试图将曲古佛像立即迎回古格故寺。当古格兵径直闯入寺内取回曲古佛像时,佛像却沉若磐石,纹丝不动。于是,在其脖部套上绳子,用力猛牵,可只拽到门口,再也动弹不得。不得已将他丢在那里的乱石丛中,又气急败坏地入寺掠走了那若本琼的法螺和斋僧大锅,但法螺被神山沽主使法术很快弄回寺庙。斋僧大锅被古格人用来熬茶时,茶水即刻变成了鲜红的血液,他们惊愕之余,弃锅而走。后来,一位老汉途径此地时,突闻:“请您把我带回寺庙”,四处找寻,发现曲古佛像丢在乱石丛中。老汉惊奇地感叹道:“古格众兵都力不从心,我一个昏庸老朽又怎奈何”!佛像又道:“唯独您能把我送返寺庙内,请勿推辞”。老汉半信半疑地将他一提,果真轻若柳絮。于是,轻飘飘地把他迎请到寺庙,并重新供好。曲古佛像至今仍供奉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内,另外,寺庙内还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像、甘珠尔经籍、沙布龙阿旺朗杰像等,被古格人用来熬茶的斋僧大锅,一枚象牙也还供奉在寺庙内。其中神山沽主殿也极为有名,此寺到后来一直由南竹巴派历代名僧住持。

   走到公路尽头,便见转山道入口,一个简易的钢丝铁栅栏,圈隔了古往今来的尘硝离世。看看表,此时与我出发时间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虽然已是下午18时,但由于时差的原故,西藏的天这时还是艳阳高照,只要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处落脚地便成。因为没有地图做为参照,又没有行者可以打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走,不停留。进入转山道不久,视线反而开阔起来,不是想像中那狭长的山道,陡峭的悬崖绝壁,相反是宽宽的山谷和清澈的溶雪溪水。山峦起浮处不时可见朝圣人的身影,让你感到并不孤单。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发表于 2011-8-2 20:56 9 只看该作者
   走到公路尽头,便见转山道入口,一个简易的钢丝铁栅栏,圈隔了古往今来的尘硝离世。看看表,此时与我出发时间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虽然已是下午18时,但由于时差的原故,西藏的天这时还是艳阳高照,只要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处落脚地便成。因为没有地图做为参照,又没有行者可以打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走,不停留。进入转山道不久,视线反而开阔起来,不是想像中那狭长的山道,陡峭的悬崖绝壁,相反是宽宽的山谷和清澈的溶雪溪水。山峦起浮处不时可见朝圣人的身影,让你感到并不孤单。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1-8-2 20:58 10 只看该作者
[原创]朝圣在路上---“神山”脚下的萨噶达瓦(冈仁波齐)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