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792

主题

意大利

超迷你国家-梵谛冈

[复制链接] 查看:35383 | 回复:88
发表于 2007-12-13 23:31 41 只看该作者
西斯廷教堂顶部壁画
发表于 2007-12-13 23:31 42 只看该作者
西斯廷教堂内“最后的审判”
发表于 2007-12-13 23:31 43 只看该作者
拉菲尔回廊内“波尔哥的火灾”
发表于 2007-12-13 23:34 44 只看该作者
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

西斯廷教堂始建于1445年,由教皇西斯都四世发起创建,教堂的名字“西斯廷”便是来源于当时的教皇之名“西斯都”。教堂长40.25米,宽13.41米,高20.73米。是依照《列王纪》第6章中所描述的索罗门王神殿,按照比例(60:20:30)所建。西斯廷教堂是罗马教皇的私用经堂,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之处。
  
教堂于1481年完工后,波提切利等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以耶稣基督为主题创作了一批壁画。1483年,在此举行过西克斯图斯四世的圣体告别。
  
最初的西斯廷教堂的穹顶绘有天空图案的壁画。1506年,教皇儒略二世(又称朱理二世)为了纪念叔父西克斯图斯四世,命米开朗基罗重新绘制穹顶壁画。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于1508年开始设计创作此壁画,并命名为《创世纪》,壁画于1512年最终完成。此幅穹顶画描绘了旧约中创世纪的9个场景。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人物众多。而西斯廷教堂也正因拥有了米开朗基罗最有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闻名于天下。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
发表于 2007-12-13 23:37 45 只看该作者
上帝之城—梵蒂冈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梵蒂冈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对它陌生是因为中国已经与之断绝交往50多年,大众媒体也鲜有对它有深度的报道,因之,普通中国人对笼罩在神秘的宗教光环下的天主教廷所在地—梵蒂冈有一种若即若离之感。梵蒂冈,拉丁语意为“先知之地”,它是全世界10亿多天主教徒的圣地和精神中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的天主教神权国家,它的一草一木都沉浸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一举一动无不带上神圣的宗教色彩。从教皇、圣彼得大教堂、《创世纪》壁画等这些象征梵蒂冈的名词中,不难猜想它是一个受到上帝眷顾的国家,所以将面积只有中国的紫禁城(故宫)五分之三大小的梵蒂冈称之为“上帝之城”也算名副其实。

独一无二的神权国家

公元756年,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其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的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于教皇,教皇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另建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梵蒂冈虽有国家形态,但它主要是建立于全世界教友之信仰基础上,故其政治制度不同于一般国家。其中枢组织包括: 国务院:执掌梵蒂冈行政,并掌理教皇之枢密事务,首长为国务卿。现任国务卿索达诺枢机主教(亦称红衣主教)为意大利籍。国务院下设:一般事务处(掌内政)及外交处;九个圣部。宗教法院:圣赦法院、最高法院及圣轮法院。十一个教务委员会。此外,教宗为治理梵蒂冈城邦,另设有“梵蒂冈城国管理委员会”。教廷是教皇及其顾问们在向下属的全球各地的罗马天主教会发出指令时所使用的正式名称。作为全球罗马天主教会的“中央政府”,梵蒂冈享有主权国家一样的地位,可以以主权国家的身份签订国际性条约或加入国际组织。教皇授权主教委员会负责管理梵蒂冈的日常事务。梵蒂冈的法律体系是基于教会的教规,当天主教教规不适用时,则使用罗马市的法律。梵蒂冈可以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向其他主权国家派出外交使节,也可以接受由其他国家派出的外交使节。但是由于国家面积太小,别国派往梵蒂冈的外交使节一般都在罗马设大使馆。这样做所造成的一个有趣结果是,意大利驻梵蒂冈的大使馆是设在本国境内的。

教皇扮演着神权领袖和国家元首的双重角色,他既是“基督在世的代表”,又是位高权重的政府首脑。作为宗教信仰和道德力量的化身,教皇是连接虚拟天国和善男信女的桥梁。他的职责就是传经布道,争取教徒,扩大天主教和自己的影响力。作为国家首脑,教皇还具有君主所具备的世俗权力。集神权与君权于一身的教皇,在国内自然一言九鼎,而它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教皇坚定的反战立场,给美国带来了不小麻烦。身为天主教信徒的美国总统小布什甚至还受到已故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当面训斥。

教皇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教皇的选举自然也特别引人注目。教皇选举会议的参加者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年龄不超过80岁的120名枢机主教。他们在选举教皇期间不得与外界有任何接触,被统一安排住在梵蒂冈的圣玛塔宾馆,不得看电视、报纸、写信和打电话。教皇选举会议的时间最短可能要几个小时,最长可能要持续几周。选举可反复进行很多轮投票,在34轮选举之前实行三分之二多数票胜制,如果仍然未决,则在决定是否采用简单多数制或者得票最多的两位对决选举。传统上,教皇大都曾是红衣主教,但也可以是还没有大主教圣职的人,但他在当选教皇后要立即补上圣职仪式。教皇选举的地点是西斯廷教堂,因为这一会议的场所是封闭的和严格与外界隔绝的,任何媒体都被拒绝在外。整个投票过程充满着神秘色彩,红衣主教每次秘密投票结束,都会用“烽烟”把结果传达给会场外面,如果新教皇已经产生,仆人会点燃干稻草,让烟囱里冒出白烟;如果烟囱里冒出的是黑烟,就意味着点燃的是湿稻草———选举还将继续。这种方式几百年来延续至今。




[url=][/url]
发表于 2007-12-13 23:38 46 只看该作者
袖珍金融帝国

梵蒂冈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超过1000人,既无工农业,也无自然资源。财政收入主要靠旅游、邮票、不动产出租、特别财产款项的银行利息、梵蒂冈宗教银行盈利和向教皇赠送的贡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梵蒂冈的财产状况素不公布,银行业务也极端保密。据媒体报道,2003年,梵蒂冈仅捐款一项收入就达5500多万美元,其拥有的财产可见一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梵蒂冈不仅拥有雄厚的财力,还是一个大的国际金融托拉斯。它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有巨额投资和大量的房地产,被称为“国际金融帝国”。据西方报刊估计,梵蒂冈在北美和西欧国家的投资额高达几百亿美元,它的黄金和外储备超过100亿美元。美国的摩根财团是梵蒂冈资产的最大代理人。

梵蒂冈有三个经济组织:一是梵蒂冈银行,又称宗教事务银行,主要负责梵蒂冈的金融事务,直接对教皇负责,并接受红衣主教监管委员会监督。该行成立于1942年,净资产约30-40亿美元,与世界上200多家银行有业务往来。二是梵蒂冈城国的教皇委员会,负责经营梵蒂冈电台、铁路、邮政电讯和其他机构。三是罗马教皇资产管理处,下分一般部门和特别部门。一般部门主要掌管在意大利的动产和不动产,净资产近20亿美元。据估计,梵蒂冈在意大利拥有40多万公顷土地。梵蒂冈资本渗透到意大利银行信贷系统,以及电气、化学、冶金、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特别部门具有投资公司的性质,它在北美和欧洲许多国家拥有股票、债券和不动产,总额约有6亿美元。但是,70年代中期后,梵蒂冈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境,特别是由于银行投资失误和增加梵蒂冈工作人员工资之后,更是连年赤字。90年代中期开始,梵蒂冈实行紧缩政府开支、精简教廷所属机构的工作人员等措施,财政情况略有好转,1997年的财政盈余为190亿里拉。进入新世纪,财政再度陷入困境,2003年的梵蒂冈总收入为2.03亿欧元,总支出为2.13亿欧元,赤字比2002年度有所减少,但仍达到近1000万欧元。
发表于 2007-12-13 23:38 47 只看该作者
瑰丽的艺术殿堂

到了意大利,一定要去罗马,而到了罗马,则必定要看梵蒂冈。这似乎是意大利导游的一句口头禅,却也道出了所有到过意大利游客的一句心里话。梵蒂冈的建筑精品和艺术杰作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圣彼得广场、圣彼得教堂、梵蒂冈博物馆和西斯廷小教堂。

圣彼得广场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花去11年时间建成的杰作。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 米,地面用黑色小方石铺砌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造型和谐,气势恢宏。柱廊共有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插云霄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据说此碑来自埃及。在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银花飞溅的美丽喷泉。令人好奇的是,站在两个喷泉之间的圆形白色大理石处,观望两侧的柱廊,四排石柱只能看到前面一排,这是贝尔尼尼匠心设计的透视效果。每到圣诞期间,方碑下面搭建起一座木屋,木屋旁边是一棵硕大的圣诞树,广场内游人云集,更胜往常。

圣彼得大教堂位于广场的西南面,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十字架的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教堂最早建于324年,在十五世纪时开始改建,经过不少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参与修改,完成于1626年。圣彼得教堂不仅外形富丽堂皇,更是一个艺术宝库。大教堂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37米,能容纳5万人,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著名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基罗24 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二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三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宝座。此外,教堂中央的穹隆拱顶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双重结构,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游客可以乘电梯登顶俯瞰罗马全城。教堂左侧有瑞士卫兵守卫,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

梵蒂冈博物馆,位于圣彼得教堂北面,占地约5.5万平方米,建于公元5世纪末,早期为教皇的一座宫庭,后来改成综合性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三大艺术大师之一的拉斐尔艺术珍品《雅典学派》以及其他名家的原作,均属无价之宝。西斯廷小教堂,属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因天花板和墙壁上保存有米开朗基罗花费4年时间绘制的著名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久负盛名。
发表于 2007-12-13 23:38 48 只看该作者
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与梵蒂冈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早在13世纪的元代,梵蒂冈就遣使来华通好。明末清初,一批天主教会士来华传教布道,与中国上层统治阶级交往密切,加强了双方的科技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了解。利马窦、南怀仁、汤若望等著名传教士,现在的中国人仍能耳熟能详。后来由于所谓的“礼仪之争”,中梵在天主教徒是否可以尊孔与祭拜祖先的问题上产生分歧,雍正帝下令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播,于是双方断绝了交往。鸦片战争后,梵蒂冈教廷假西方列强之淫威,使天主教传教士重返中国。在此后的100多年中,教廷利用西方与中国的不平等地位,侵犯中国主权,欺压中国百姓,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教案大都是由天主教势力在中国横行不法引起的。“九·一八事变”后,梵蒂冈教廷还一度承认了伪满洲国,更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二战末期,国民政府迫于形势的需要,正式与梵蒂冈建立了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双方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对立,从1951年起断绝了联系。教廷与台湾当局继续保持“外交关系”。中国天主教会实行自治,梵蒂冈教廷则谴责中国教会违背教义的“裂教”行为。这种情况直到1958年教皇约翰二十三世继任教皇开始,才有所改观。约翰二十三世继任教皇后,主张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进行对话,让全人类如兄弟般友好相处,构建人类关系的新秩序。1962年,他还通过埃及邀请中国教会代表参加在天主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梵二会议”。他的继任者保罗六世进一步把他这一理念发扬光大。他主张反思自身,积极展开与共产主义国家的对话。1965年底,保罗六世还发电报给***主席,说:“今日中国的威望,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新年伊始,谨恳求您接受我们在神面前为中国人民所作的祈求和祝愿。”但是,总的来说,两位教皇改善中梵关系的姿态,并不代表他们在原则问题上有任何退让,他们仍强调共产主义是错误的,强调中国教会与教廷的共融,强调教皇的最高精神权威,仍是双方和解的前提和应有之义。而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左倾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宗教被视为“精神鸦片”。所以双方在这一时期的关系没有明显进展。

近20多年来的中梵关系有所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无疑对梵蒂冈的传教事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1978年约翰·保罗二世成为第一位来自共产主义国家(波兰)的教皇,他先后几次对教廷在历史上所犯的罪孽表示忏悔,包括对中国人民的罪行。2005年中国外交部对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逝世表示哀悼,并祝贺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就任。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梵关系在没有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之前,实现关系正常化谈何容易。中国愿意和梵蒂冈建交,但有两个前提,一是梵蒂冈与台湾“断交”,二是不得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包括宗教事务。梵蒂冈方面表示,只要中国政府愿意,可以连夜把使馆从台北迁到北京。所以,中梵建交最大的结症仍然是对中国教会的权威之争,实质上反映了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冲突。
发表于 2007-12-13 23:38 49 只看该作者
梵蒂冈是一个隆起的小山岗,原是人们在这里占卜吉凶的场所,梵蒂冈( VATICAN)源于VATICICINIA一词,有占卜之意。伊特鲁立亚的占卜家们并没有绐人们留下他们所谓的秘术。罗马帝国时代,从卡里古拉皇帝到恶名昭彰的尼禄为止,在梵蒂冈广场上展开了驾驭马车的竞赛运动。根据色涅加的记载,暴君尼禄,在这广场上,在阴森可怕的火光下,把活生生的人当作祭品。又接一个悠久的传说:伯多禄宗徒来到了罗马,在帝国的心脏地建立了教会之後,就是这样被残酷地处死的。罗马主教格肋孟多在公元一世纪末,曾写信绐格林多教友证实了这件事。叙利亚的安提约欧基亚主教,圣依纳爵,在他从士米尔纳写绐罗马教友的信中,也证实了这件事。书信约在公元一O七年,即特拉让皇朝时代写的。

根据公元三世纪初另一个传说,伯多禄是头脚倒置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从大堂底层,梵蒂冈墓窟中的一块十五世纪的浮雕上,可以看到这个事迹。史学家欧塞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史实,即当时罗马司铎卡伊和斯的一份文件,证明伯多禄的坟墓是在梵蒂冈山丘上的。这一文件已被保存下来。

纪念伯多禄宗徒的第一座圣堂,是依照第一位奉教皇帝康士坦丁的旨意而兴建的,时在米兰和平诏书颁布之後十年,即公元三二二年期间。这座圣堂一直到十五世纪时基本上仍完好。教宗尼各老第五扩建了圣堂的後殿。一五○ 六年教宗儒略第二命令布拉芒泰把老堂拆除,另行兴建一座大堂,即日後由米开兰基罗和贝尔尼尼两人规划监督的,现在的伯多禄大殿。

教宗碧岳十一,一如他的许多前任,希望自己的遗体,越近越好地埋在伯多禄坟墓的近旁。为了实践他的遗愿,人们在一九四○年七月著手这一工程。在工桯进行中,发掘到康士坦丁的老堂地基;在这个地基下发现了一大批教徒的坟墓,随後又发现了一个罗马格式的墓穴,应该是第二第三世纪的遗迹。

两次的发掘,一次是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九年,另一次是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八年,揭示了一些惊人的史料:当初为了提供建造康士坦丁老堂的必要基地,那些建筑家们必须同时进行两项工程:一是填土和对墓地之外的松土全面加以夯实的浩大工程,一是把梵蒂冈丘陵上的部分山坡加以削平。为什麼人们把这些工程选择在一块视为神圣的坟地上,而又是工程难度极大的地段呢?因为一边是粘土地质必须先进行大量的挖土工作,另一边又是平整山坡的艰巨工程。要不是由于传统上一直认为这里是圣伯多禄的墓地并在附近致命的话,是决不会选择这样一种地形的。

在这些发掘中,还发现了一处简朴的墓穴,上面覆盖著一些瓦片,其中一片印有韦斯巴齐安皇帝(六九~七九)的印记。另外有一些小油灯的残片和一些仿埃及式镀金的虹彩玻璃,都属於同一时期的文物。就在那里,大约公元一六○年左右,在梵蒂冈墓地上,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圣堂,这座小堂後来被康士坦丁兴建的伯多禄圣堂所覆盖,也就是罗马司铎卡伊和期提到的胜利标志。在上述墓穴中的一囗棺木里,有一些骸骨泥土,一些红色石膏的碎片,一些零星的珍贵织物和两块大理石的残片。一九六三年六月,经科伦蒂教授的鉴定,证明织物系朱红颜料所染,又是用真金丝刺绣的;骨头都属于一个男性的骸骨,这人体质结实,年龄在六十至七十之间。同时,者古学家伽尔杜西把就近的一些壁画真迹,经过复杂的鉴定之後,也作出了肯定的论证。根据这两方面的考据,教宗保禄六世於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九日圣伯多禄保禄庆节,发表演说:

我们有幸可以作出确切的结论,即我们尊敬的前任碧岳十二所 肯定的,伯多禄的坟墓就在此地,并在这可敬的土地上兴建了这些纪念他的宏伟大堂....我们已经掌握了无可争辩的证据, 证明伯多禄确实到了罗马,有力地回击了那些持否定见解的人们目前这种否定倾向已日趋销声匿迹了。另一方面,我们也有 幸,经过认真而又科学地考证之後,对伯多禄的宝贵近骸也得到肯定的结论,伯多禄即西满若纳的儿子,加里肋亚的一名穷 苦渔夫、基督的宗徒;圣伯多禄就是耶稣基督把他立为第一批弟子的首脑,且又把他作为他所创立的事业,即圣教会的奠基 的磐石,从而保证了在建设过程中遇到黑暗势力的斗争,常能化险为夷。对这一如此重要的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我们感 到钦佩、高兴,更由於这些历史上和科学上的新论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对宗徒之长的崇敬得以加强,并确保这一信念 :右完成惊心动魄而胜利在握的使命,向全世界,向全人类传扬基督的圣名。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为纪念他当选教宗一周年,向朝圣者开放了伯多禄的坟墓,就是在大堂正中「宣称天主子」的大祭台地下的墓穴。这个墓穴,长二.五米,宽二.三米,由教宗尼各老五世(一四四七~一四五五)和教宗乌尔朋八世(一三七八~一三八九)陵寝的两尊石雕天神像环绕著,墓前立著一块简单的石碑,上刻:「圣伯多禄宗徒之墓」。

梵蒂冈是全球天主教的中心,也是其教徒一心所向往的朝圣之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上帝之城——梵蒂冈。
发表于 2007-12-13 23:39 50 只看该作者
一、领土与国民

世界上所有国家中领土最小者,当属梵蒂冈。其领土位于意大利罗马城的西部,泰伯河之右岸。其东西长一千公尺,宽八百十五公尺,但面积尚不到半平方公里,为不规则的四方形,较大的一方向北延伸。至论其高度,圣伯多禄广场海拔十九公尺,梵蒂冈花园为七十七点五公尺,东西部围墙逐渐降至五十六点五公尺。

梵蒂冈内之各部办公机构、圣堂及博物馆约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它则为花园和广场等等。此小国内有一万二千五百个房间,二百八十条走廊,三十余个庭院及阳台。除此领土外,在罗马城内还有几座“治外法权”的大殿及圣部的几个办公处所。罗马城外教宗的避暑胜地“冈道尔夫堡”,也是属于梵蒂冈的领土。

这个小巧的国家究竟有多少国民呢?就狭义的观点而论,它只有一千多人而已。他们大部分住在梵蒂冈内,从事各项工作,其中神职人员,也有在俗教友。另外有一部分住在梵蒂冈外,即是枢机主教们与梵蒂冈驻派各地的外交人员。他们代表教宗来处理促进世界和平之各项工作。

我们若以广义角度来看,梵蒂冈因为是天主教的领导中心,所以她在世界上所拥有为数十亿多万教徒中都可称为梵蒂冈的人民。虽然教友具有不同国籍、文化背景,但经过圣神的洗礼后,都成为同一天主的子民。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