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城情结 幼年时,每次妈妈出差,我总会搬一个小板凳在阳台上痴痴的看着天,幻想着妈妈现在看到的风景。 那时我心中的世界很大,生活的世界却很小。所以想用尽全力走出去,坐汽车,坐轮船,坐火车,坐飞机,一直想不停歇的走到世界的尽头。 随着年纪的增加,走过的路越来越多,心中的风景一一被看见,梦想一个一个实现,却开始有了乡情。 以前一直不敢相信自己也会有这样的乡情。 在闺蜜留学归来时曾万般不解于闺蜜为什么放弃国外那么好的生活,毅然回到重庆。 幼年的我心中的重庆总是土土的,落后的,我总是觉得如果自己有机会,一定会移居出去,到另一个世界,过另一种生活。 现在想起来,原来自己是那么的幼稚。 不论我走再多的路,看再多的风景,我的家乡一点一滴早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每次当我自豪的跟各国友人介绍起自己的家乡,心中总是激动而喜悦。 每次旅行归来回到家中,总是觉得温馨又安心。 看着重庆日新月异的腾飞发展,我总是说不出的感动。 原来我是那么的热爱我的家乡,那它的连绵山川,爱它的江涛滚滚,爱它的道路崎岖,爱它的热情火辣,爱它的耿直豪气。 我是一个重庆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一个正宗的山城辣妹子,无论我置身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都不会忘记。 因为一座城,我愿生生世世依傍此处为人。 |
山城的舌尖记忆 如果问我最爱家乡什么,那一定得从饮食说起。 民以食为天,风景可以变幻,城市可以新建,环境可以改变,而饮食习惯却是贫贱富贵都不能移的! 山城的舌尖记忆,一定是我们轰轰烈烈麻辣人生的极致体现。 一碗小面 重庆小面传统意义上是指麻辣素面,分汤面和干溜两种类型,麻辣味型。现在重庆的小面,已经五花八门到可以用各种汤头加上浇料,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素面了。它不仅包括重庆小面,还有各种臊子的面食,如牛肉、肥肠、豌豆杂酱面、荣昌铺盖面等。重庆面富于变化,在面店,可以要求店家制作个人定制口味,如要求店家"干熘"(拌面)、"提黄"(偏生硬)、"加青"(多加蔬菜)、"重辣"(多加油辣子)等等。 佐料是小面的灵魂。一碗面条全凭调料提味儿。先调好调料,再放入煮好面条。麻辣味调和不刺激,面条劲道顺滑,汤料香气扑鼻,味道浓厚。 不知何时,重庆的小面开始风靡全国。 而这种滋味,却是从小到大我们每天必须尝到的味道。 因为这样的饮食习惯,导致我即便是去到任何国家,只要看到“重庆小面”这四个字,我可以放弃米其林餐厅,放弃各国饕餮美食,毅然选择那碗可能昂贵但不那么正宗的小面。 我的眼睛可以接收各种新鲜风景事物,我的胃却很诚实。 现在重庆的小面馆子,也争先恐后的打上“重庆小面50强”“重庆小面10强”的称号。 其实在我心中,从来没有什么50强10强之分,因为重庆好吃的面馆实在是太多了。绝对不能用排名来计算好吃的程度。 饿的时候,随便路边一家小面馆子味道都是巴适可口的。而我心目中最好吃的,却一定是自己在家做的那碗。 重庆人对重庆小面的热爱不亚于火锅,亲密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重庆人喜爱小面与其说上瘾,不如说是一种依赖。每天清早起来,街边的面摊格外红火,尽管一些堂子装修的不太好,甚至就是路边摊,但在面摊前,白领,棒棒力夫,小学生,形形色色,不论身世,不论地位,各色人等为的就是一碗重庆小面。外出回家的重庆人,如果不能先吃顿火锅,但一定要先“下”碗小面解馋。 即便是夏日的重庆酷暑难耐,但是依旧不能阻止大家在面馆里酣畅淋漓大快朵颐。 而在一碗面下肚后,再来上一碗冰冰的凉糕,整个身心都会得到满足。 |
经典老火锅 如果要追溯起源,重庆的火锅应该是于二十年代在重庆江北城发展壮大。 一般挑担子零卖小贩将水牛毛肚买后,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一般卖劳力的工人,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 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档化了,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为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重庆人的口味。 也有人撰文说,重庆两江(长江、嘉陵江)江流之处的朝天门,原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牛后只要其肉、骨、皮,但却将牛内脏弃之不用,岸边的水手、纤夫将其捡回,洗净后倒入锅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盐等辛辣之物,煮而食之,一来饱腹,二来驱寒、祛湿,久而久之,就成了重庆最早的也是最有名气的麻辣毛肚火锅。因此,重庆的火锅应该发源于朝天门码头。 但不管是在重庆江北,还是重庆朝天门,重庆火锅发源于江边、码头之处却是不争的事实了。 由于巴国、蜀国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调味的饮食习惯,后发展为小商贩挑担沿街叫卖。重庆火锅随着改革春风迅速辐射全国。从西北戈壁腹地格尔木到东海之滨的国际大都会上海;从北国冰城哈尔滨到椰岛首府海口市,都布满了重庆火锅馆,到处都可以品尝到重庆火锅的独特风味。 如果要说起重庆火锅的近代史,那也可以厚厚的写上一本史记。而对于我们80后的孩子来说,历史从来不重要,我只知道我的记忆里,从小到大都是火锅陪伴,至今仍是不可一周无火锅的状态。 身边的朋友只要出远门,必须一头栽进火锅店吃个够本才能依依不舍离去。而远门归来的朋友,第一顿也必须是火锅解闷,不论深夜还是凌晨。 当然,重庆的火锅馆子几乎遍布重庆的每一条街,不论是衍生出的新派火锅还是传统的老火锅,那口麻辣鲜香,必须要亲生尝到才能体会。 我对火锅的热爱在重庆从来无法体现,因为比起身边一周至少吃五顿火锅的朋友来说,我绝对是甘拜下风的。但是每次出行,我的行李里一定有火锅底料,在异国他乡煮一锅熟悉的味道,让五湖四海的朋友陪我一起享用,已经成了旅途中的乐趣之一。而我的手机相册中,也一定会有那么一张火锅的照片,在我挨饿受冻时拿出来反复的看,想象着这口热腾腾的滋味,给自己画饼充饥。 有时甚至会觉得,火锅,就是重庆最深处的记忆。 |
永恒的川菜 川菜,并不属于重庆单独的印记。 但却是我们平民百姓每天饭桌上的菜品。 从盐煎肉到鱼香肉丝,红烧肥肠到尖椒鸡,剁椒鱼到回锅肉,川菜的咸鲜麻辣是大家味觉需要的最基本滋味,所以它才可以成为中国博大精深的八大菜系中最受欢迎的菜系之一。 在重庆,传统的川菜馆子并不在少数,从路边的小店到豪华的饭店,经典的川菜必须是厨师们拿手的好戏。 翻开菜单,你总会看到熟悉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水煮鱼、水煮肉片、夫妻肺片、辣子鸡丁、麻婆豆腐、回锅肉等醒目的出现在菜单中。 当然每样食物的发展也会遇到一些创新,所以新派的川菜也悄悄的开始发扬光大,把传统川菜滋味和西餐完美融合在一起,或是变成分子料理,加上精心的装盘和构思,但也不改大家对这种味道的热爱。 |
山城的光影秘境 作为一个摄影师,我和呱哥拿着相机带着朋友游走过重庆的很多角落,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地方,也有一些只属于我们的秘境。 在这篇中,一一展示给大家看,这些年拍过的地方,拍过的人,以及我们的记忆。 或许未来还会拍重庆更多更多的地方,在我心中,重庆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赞歌,纵使生生世世生在于此,也会有发掘不完的魅力。 望江老街 望江是呱哥以前实习过的地方,如果不是他带我来,或许我永远不会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这么原始的,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在重庆越来越少,本来熟悉的街景也被新兴的高楼大厦替代,所以这样的老街更加弥足珍贵。 这里是重庆少有的还能看到成群“棒棒”坐在路边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