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725

主题

其它

超长步道与超轻装备

[复制链接] 查看:30427 | 回复:18
发表于 2018-11-6 18:5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超轻装备经常会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超前的设计,高科技的材料和独特的外观,所以很多人认为超轻装备是新事物,或与科技的发展牢不可分,甚至是因果关系,但小羽并不这么认为。





一个“典型的”现代超轻装备图示,相信大多数人都见过其中的几件


可以说,任何装备,都与人类探险及户外的进程相符,例如由Eureka公司在1963年为美国珠峰探险设计的帐篷 Draw-Tite,是最早期的自立帐篷,在它的保护下,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成为了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



Eureka Draw-Tite 帐篷,第一顶自立帐篷


超轻装备也不例外,现代轻量化理念鼻祖雷贾丁在1991年在PCT徒步者手册上发表超轻徒步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那时候正是PCT接近半个世纪的建设接近完成之时。

2006年,徒步者威廉姆森,背着3.9公斤的超轻徒步装备,从墨西哥边境出发,到达加拿大边境,而后又原路返回了墨西哥边境,用191天暴走8500公里,成为完成PCT yo-yo式环线徒步的第一人。

注:PCT,全称太平洋山脊(Pacific Crest Trail),属于美国国家景观步道系统,是全美最长的徒步线路之一。PCT的构想在1932年由克拉克提出,直到他死后多年-1968年通过法案才开始建设,1993年官方宣布全部完工。


徒步者Scott Williamson,雨伞是超轻玩家的好伙伴


但是,现代户外已有上百年历史,显然只有半个世纪大的PCT不是超长线路的祖先。那么在此之前,是否有人在穿越超长线路时使用类似雷和威廉姆森的“超常方式”?

美国的国家步道系统建设已近百年,早在1920年左右,美国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步道长度在1000英里左右,10年后,这个长度增加到了2700英里,当时的新英格兰小径会议(NETC)发表了一系列小册子来科普徒步知识,其中就有一本叫做“GoingLight”(去轻量),作者是阿巴拉契亚登山俱乐部(AMC)的地形勘测顾问阿瑟科米。



作者阿瑟科米和Going Light,1924年由NETC发行


作者从轻量化概念、装备列表到食物的选择都进行了介绍,篇幅不长,与雷贾丁的“Beyond backpacking”相比甚是简陋,但在那个时代,还是极具指导性的,某些内容在现在看来也不算落伍。作者科米在长期勘测线路中得出的结论就是要“Maximumcomfort with minimum weight”,意为“在最轻量前提下保证最大的舒适性”。


阿瑟科米使用超轻帐篷,很多现代超轻帐篷也是此类造型


他说“我们的肌肉都在现代的都市生活中软化了,背太多会搞烂我们的户外旅程”,“我们带的越多,在露营时就浪费越多的时间,要花很长时间打包”。


详尽的食物推荐列表,并标注了热量密度


他还表示,“我列了一套装备列表用于1-2周的徒步,不仅轻还便宜,这能让背包重量控制在10磅以下(4.5公斤),加上食物也不会成为任何人的负担”。“食物含大量水分的一定不能携带”。不过他也好心提示:“超轻装备需要小心使用,并且需要动动脑子,用这些东西露营,特别是在徒步过程中露营,是一门艺术“。


装备列表,有些东西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轻量


以上可以说,超长线路促生了轻量化概念,并给予了其生长的土壤。超轻装备概念也不是一个新鲜玩意,它已是一个百岁老人。

相对国外的情况,国内的超轻装备就像是早产儿:大大早于超长步道甚至国家步道的出现。而国内大大小小数千条短途徒步线路并不能真正体现超轻装备的价值,所以误导与误解也一直伴随着国内超轻装备的发展。许多人往往过分重视装备本身而忽视了人在其中的作用,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超轻=贵”、“超轻=高科技”、“超轻=挨饿”甚至是“请个背夫就是超轻了”这类观点。并且,国内大多数轻量化装备,缺乏一定的原创度。


一个鳌太线上的超轻徒步者


问题就是在于在一个缺乏实践土壤的地方,是无法得到真知的。而这个土壤就是超长的国家步道系统

近期,超长国家步道的话题吸引了许多户外爱好者,例如去年火热的大横断线路,其勘线团队横断军团一举拿下了金犀牛奖,可见影响力之大;也有一些学者著书阐述未来的国家步道系统。


横断天路规划图


来自西方的国家步道系统概念能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中国未来的超长步道看起来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

但可以预见国内超轻装备的理念和发展一定会因为这些步道而发生巨大的改变。

我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送上一张去年拍摄的照片

星空下轻量化露营,保存原图可做壁纸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 cc688 UL轻量化是最近几年来席卷全球的户外新概念,其核心就是尽可能地让装备更轻量,更舒适,一物多用和充分耐用。 2018-11-8 22:48
  • smalldi 图片上的妹子,改成轻量化徒步者比较好,她身上的装备还达不到超轻的门槛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2018-11-7 08:29
发表于 2018-11-7 08:29 2 只看该作者
小羽yuccant 发表于 2018-11-6 18:58

超轻装备经常会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超前的设计,高科技的材料和独特的外观 ...


图片上的妹子,改成轻量化徒步者比较好,她身上的装备还达不到超轻的门槛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1人点评 收起
  • 手艺宅 去掉水,食物和燃料重量能达到4.5公斤还真是很难的事。不乐观的估计国内能达到4.5的ul级别,能4.5公斤基础重量走一周长线的(可靠性很重要,单纯追求数据可靠性不行的也不妥)100人都不到。 以前也帮说4.5公斤很容 ... 2018-11-7 12:53
发表于 2018-11-7 10:50 3 只看该作者
说的妹子超轻,没说装备超轻,呵呵!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表于 2018-11-7 12:53 4 只看该作者
smalldi 发表于 2018-11-7 08:29 图片上的妹子,改成轻量化徒步者比较好,她身上的装备还达不到超轻的门槛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 ...

去掉水,食物和燃料重量能达到4.5公斤还真是很难的事。不乐观的估计国内能达到4.5的ul级别,能4.5公斤基础重量走一周长线的(可靠性很重要,单纯追求数据可靠性不行的也不妥)100人都不到。

以前也帮说4.5公斤很容易的朋友算过重量,他们只算三大件(帐篷,背包和睡袋,有的会加上垫子),到4.5了就觉得ul了。备用衣物(保温的防雨的),备用袜子,充电宝,充电线,锅,餐具,炉头,挡风板,洗漱用品,急救包,水壶,净水器,头灯等等等等,甚至气罐的铁罐,食品的包装都算基础重量里的。登山杖拿手里可以打马虎眼不算基础重量里,但放包里不用的也是算基础重量的。这些都加上以前觉得自己是玩ul的再算算是否还能达到4.5公斤基础重量呢?估计100人又减半了。
1人点评 收起
  • smalldi 你乐观了,国内做到UL的,不会超过三个人,目前为止我好像只见过两套勉强能挤进UL标准的装备列表。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2018-11-7 14:23
发表于 2018-11-7 14:23 5 只看该作者
手艺宅 发表于 2018-11-7 12:53 smalldi 发表于 2018-11-7 08:29 [url=forum.php?mod= ...

你乐观了,国内做到UL的,不会超过三个人,目前为止我好像只见过两套勉强能挤进UL标准的装备列表。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1人点评 收起
  • 手艺宅 是有点乐观了,但你的3个有点悲观了吧。装备者里有些能到达ul的。我有几个一起爬山朋友也能达到ul,但他们不写帖子。我估计还有些能玩到的,不看论坛不写帖子的。 2018-11-7 14:47
发表于 2018-11-7 14:47 6 只看该作者
smalldi 发表于 2018-11-7 14:23 你乐观了,国内做到UL的,不会超过三个人,目前为止我好像只见过两套勉强能挤进UL标准的装备列表。发自826 ...

是有点乐观了,但你的3个有点悲观了吧。装备者里有些能到达ul的。我有几个一起爬山朋友也能达到ul,但他们不写帖子。我估计还有些能玩到的,不看论坛不写帖子的。
1人点评 收起
  • smalldi 我说三个人其实都是乐观的,装备者上也没有谁能做到 UL, 很多看似UL的装备清单是砍掉了很多必要的装备,这是也BPW标准的天生缺陷。基本的医疗包就几百克了,虽然出门 100次不一定能用到一次,但是这些是不能省得,针 ... 2018-11-8 21:52
发表于 2018-11-7 23:15 7 只看该作者
合理的轻量值得提倡
追求极致的超轻那就是有钱烧得慌了
发表于 2018-11-8 10:50 8 只看该作者
UL再这么玩下去就玩进死胡同了。早产儿太准确了,早产儿就难长大了,做好夭折准备。什么土壤长什么样的草结什么样的果,橘子种去北方只能长成枳。我们没有UL的土壤是因为我们的土壤错了吗?在大多数人熟练组合运用一套传统常规装备都还有困难的大环境下,推广UL显然是冒进的。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 手艺宅 不要纠结这个问题了,连L都是死胡同。户外都死胡同了。小五封山,鳌太封山,年宝封山……这些更值得反思,关注,和讨论。 想背得的更轻一点是驴友共识。轻到什么程度更好呢?老外只是按重量分级做了个标准。能达到 ... 2018-11-22 12:21
发表于 2018-11-8 11:50 9 只看该作者
为了轻量化而轻量化,不可取,装备首先要可靠耐用,其次才考虑其重量体积。
不可靠的装备,再轻也是一个炸弹,随时可以在你手上爆炸。
发表于 2018-11-8 21:05 10 只看该作者
中国没那么长的路线
也没沿途那么周全的补给
短路线就算重一点也背的动
所以超轻没有迫切需求

再就是很多超轻材料还是国外的
到手的难易程度和价格也没那么亲民

几个路线比较长的无人区都已经列为保护区禁了
进去最少也是三千罚款加七天拘留
未来发展空间也压缩了

就这几点
轻量化估计需要沉淀十年之后再说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