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Z马勺 于 2020-12-5 15:15 编辑 2020年10月中旬,新西兰的春季,我和老婆、还有两个老友老李和老周,在新西兰的南岛腹地晃悠了一圈,1000公里路程。与以往旅行不同的是,这次是骑车去的,骑的还是小路或是砂石路,落脚的也大多是小镇或是不知名的小村落。 每天清晨在不同的村子里醒来,伴随着鸟叫和花香起床,迎着初升的太阳跨上单车,像风儿一样自由,小鸟一样快乐。在旅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心底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呼喊:骑下去,骑下去。真希望能一直这样骑下去。 旅程虽已结束,心情还在路上。 我们奔着雪山而去 难忘从帐篷里望出去的惊艳 以及千山独行的感觉 我们看到了喧嚣都市的灯红酒绿 也看到了宁静乡村的虔诚坚守 我们经历了骑友相见时的快乐时光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瞬间 还有那老奶奶发自内心的微笑 难忘在又累又乏时路边的小憩 还有那一杯浓浓的咖啡 这就是骑行的快乐,简单纯真,无忧无虑,仿佛回到童年时光,让人欲罢不能。 |
本帖最后由 NZ马勺 于 2020-11-12 16:15 编辑 缘起 2020年真是魔幻的一年,骑行计划完全被疫情打乱。 移居新西兰十年了,以往每年都有个出行计划,不是回国看看父母、会会朋友,就是出国去玩一圈。原本还在考虑今年是去北海道骑行好呢还是东南亚骑一趟,或者先回国去看看父母,再去川西逛一圈。疫情一来,全世界闭关锁国,旅行计划全部泡汤。 反正假总是要休的,那就随遇而安,老老实实在新西兰国内旅行吧。 于是在本地的骑行群里吆喝了几声,一开始有不少骑友有兴趣,最后决定去的只有四个人,除了我和我老婆,还有两个老朋友:老李和老周。老李是老骑友了,三年前就跟他一起骑过南岛西海岸1000公里。老周是刚开始骑车旅行,临出发前才刚买了单车。 时间就定在10月中,骑行目标是南岛腹地——从坎特伯雷大平原,经奥塔哥山地,到皇后镇湖区。 新西兰分为南北两岛,北岛人口多,风景虽然秀丽,但到处都是田园牧歌式的风光,难免有点单调。典型的北岛风光见下图(系网络截图,不是我拍的): 相比北岛的秀丽,南岛更多了几分壮丽,几分苍凉,由于地广人稀,还有几分天老地荒的感觉。 放无人机的小哥,2020年11月3日摄于Glenorchy雪山脚下 |
本帖最后由 NZ马勺 于 2020-11-13 06:16 编辑 准备 线路的选择 研究这次的线路,颇费了一番功夫 最后确定了基督城-Geraldine-蒂卡坡湖-库克山-Twizel, 再沿着Alps to Ocean自行车越野道南下到Duntroon, 翻越高高的Danseys垭口到Naseby,转骑奥塔哥中央铁路线自行车道到亚历山大小镇,再沿着Clutha河淘金道南下到劳伦斯镇,择机考虑再往前骑到蒂阿瑙,还是坐车回皇后镇。具体路线如下: 第一阶段,从基督城绕小道到Geraldine,再到库克山 第二阶段,从A2O线(Alps to Ocean Bike Trail)转到奥塔哥铁路线(Otago Central Rail Trail) 第三阶段,从奥塔哥铁路线转到Clutha河淘金小道,终点劳伦斯小镇 这样走的好处是: 1. 避开了主要的国道,沿途都是乡道、小道,大部分是砂石路,道路虽然艰险,但车辆稀少,更加安全,而且风景也更为秀丽和原生态。 2.这个季节的风向以北风为主,从北往南走是顺风。而且太阳不是明晃晃的晒在前脸,而是晒在后背,骑行时暖洋洋的很舒服。 |
本帖最后由 NZ马勺 于 2020-11-13 17:28 编辑 装备 车架是英国老牌钢架Mercian,二手的,35年前出产,从一个加拿大人手里买的,保养的很好。几年前回国途中拿给老朋友黑雪组装好了。主要配件清单如下: 1、车架和前叉:Mercian King of Mercia,雷诺531c,属于Audax英式轻型旅行车风格。前叉有法式Randonneur特色,Rake 比普通的前叉大很多(大概有65mm),从外观看特别的弯,算了一下Trail,大概有35mm,这样的设计主要是用来挂前驮包时保持操控的稳定性。 2、传动系统:SHIMANO XT 9速 前拨、后拨、牙盘、飞轮、链条,DURA ACE 把端变速 3、轮组:DT Swiss TK540 700C 旅行轮圈、前轮SON发电花鼓,后轮SHIMANO XT花鼓、SCHWALBE SUPREME 42MM公路旅行胎。辐条是自编的,前轮选用DT的Revolution 2.0-1.5变径,后轮的驱动侧选用DT的2.35变径,非驱动侧仍然选用Revolution 2.0-1.5变径。保持强度的同时保证轮组的韧劲和灵动。 4、刹车:前轮c夹,后轮吊刹,KOOL STOP 鲑鱼色刹车片 5、车座:BROOKS 6、货架与驮包:TUBUS+Gilles Berthoud前驮包和车首包 全套下来大概花了有一万多人民币,整车11公斤,骑感舒适轻巧,稳定可靠, 模样也舒展大方。 这是两年前跑一次小长途时的配置。因为行李比较少,挂的是Ortlieb前驮包,25升容量。这次就不够用了。 LD骑的是红色Thorn Sherpa。 帐篷睡垫睡袋都带了,还带了一个高压锅,可派上大用场了,煮米饭焖羊肉全靠它了 相机就是一台数码旁轴,加一个小巧的50毫米定焦。 万事俱备,就等待出发了。 |
本帖最后由 NZ马勺 于 2020-11-15 12:52 编辑 D1 10月13日 奥克兰到基督城 疫情期间,到处都是打折的机票,奥克兰到基督城只要50多刀,比从家里坐出租车去机场还便宜。 飞机上居然坐满了人,一看都是本地人,趿拉个夹脚拖噼里啪啦上飞机的,还有光脚的,典型的新西兰特色。以往常见的海外游客一个都不见。 一个半小时后到基督城已是下午二点多。再次踏上南岛的大地,四个人都有点小激动。 一出机场大厅,门口就有2个高高的单车装配台,各类装车工具包括气筒一应俱全。太方便了,为基督城机场点个赞。但这个装配台伸出来的两臂正好是在脑袋的高度,老李和老周没注意,装车的时候一抬头,脑袋咚咚地撞了好几下。心疼啊,我是说装配台。 后来大家是带着头盔完成装车大业的。 基督城机场。按照惯例,领导先走 接着是老李和老周 对于这个装配台,老李又爱又恨。我想拍一下老李头上的包时,老李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装车花了一个多小时,又花了一个小时调调这个,调调那个。好久没有骑重装了,一上车差点摔车,摇摇晃晃地骑出机场,好在很快就适应了。 在城里住下后,四个人上街晃了一圈,顺便找点吃的。 上次来基督城还是一年前,那时疫情还没爆发。傍晚的广场上坐满了人,密密麻麻的,正在开草地音乐会。现在看起来恍如隔世。 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年轻的情侣在街头忘情地唱歌 还是回到现在。四人路过了市中心。大教堂大门紧闭。自从地震以来,一封就是十年。 穹顶之下 旧的建筑倒了,拆了,重建了。生活还在继续 透过车窗,仿佛看见昨日重演,yesterday once more. 似水流年,如花美眷 还是那浓浓的英伦风情 晚饭是在城里的一家潮州餐馆吃的,没想到这也是接下来的二十天里唯一吃到的中餐了。后来经过的村村寨寨,有口热汤热饭吃已经不错了,还想吃中餐?受疫情影响,各地的咖啡馆已经有倒闭的倒闭,歇业的歇业,剩下的一些也是在惨淡经营。皇后镇的中餐馆,以前排队都吃不到,现在都关着门呢。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晚上,基督城的兔先生专程来看望,还带来了整整10包大米,好兄弟啊!只是大家的驮包都已经是鼓鼓囊囊的了,哪有地方放? 最后勉强收了5包塞在了驮包里。后来在路上大米吃光了又没地方买的时候,老李说了好几遍 ”哎,你说当初要是把另外那5包也收了那该有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