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堂峪关设有两道防线,俗称“重边”;关口两侧,各有1座墩台,长城遗产网未予确认。在《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中将东侧墩台编号为D11,西侧墩台编号为D12。这道重边与2座墩台的设置,也有一些令人疑惑之处:两座墩台的功能并不相同。两座墩台一东一西,看似对称而设,实际上,其功能并不相同。D11座落在山险墙上,面临关口绝壁,正冲着外侧来敌方向,既可以观测口外来敌,亦可以设置炮台防守。而西侧墩台东距关口较远,并不能防守神堂峪正关;位置偏低,在主线长城墙体下方,看不见外侧敌情,也不适合作烽火台。这座墩台,是为何而设?1、重边东侧D11墩的位置神堂峪重边墙体所围的空间,如同居庸关、镇边城一样,应是一座关城。大致在关城内墙东侧山崖之上,其下面临绝壁,再往下接一段关口墙。山崖之上就是那座考古报告编号为D11的墩台。这一段墙体以山险墙为主,过了最高点的狗牙山脊,向东再行一段,才有人工垒砌的墙体。 ![]() ![]() ![]() |
2、重边西侧D12墩台的位置及考古报告记载的错误《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记录的D12墩台,在关口南(稍偏西)200米,位于L45号敌台(即遗产网编号为怀柔056的敌台)的正南。而关口距神堂峪堡的距离,大致是500米。按这些条件分析,考古报告给出的D12位置当在重边内线之南的一个高点,崖顶有一堆碎石。这个位置较高,视线较好,是设置烽火台并向南侧位置较低的城堡传递讯息的良好选择。但是,当地村民却说,这个山头的碎石,是修筑公路时炸山所致。实际上,关口西侧的墩台D12,大致位置在怀柔057号敌台东南侧约数十米,056号敌台的西侧约百米。![]() |
墩台西南角,可以看得到条石基础。但台体坍塌还是较为严重的,碎石散落一地。![]() |
3、关城内侧关墙东西两段墙体存在显著差异1)关城东段内侧关墙的特点以大小不等的毛石、块石为主,石色发青,墙体上遍生杂草与苔藓,看得出岁月的沧桑。![]() 这段墙体,扼守的是绝壁之上的山脊,基本不可能被选作突破的线路。2)西段内侧关墙墙体特点内侧关墙西段墙体,以规则的条石筑就,石色黄白色,大概是花岗岩。墙体较为规整、坚固,与东段墙体风格迥异。并且,墙体像是很新,不像东段,石材表面被苔藓所覆盖。 ![]() ![]() ![]() |
4、D12墩台的功能的推测我们从下侧仰视,D12墩台的位置,大致在怀柔057号敌台东南侧数十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