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月以来,整个浙北乃至长三角几乎都是在阴雨连绵的日子中度过的,蓝天白云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暖湿气流不断增强,一路北上,西伯利亚冷空气奔涌南下,席卷八荒。情人节前夕,冷暖气流在华东上空交锋,这场厮杀也逐渐接近尾声,这种气候条件下的龙王山是一定会出现雾凇和云海的。虽然临安太子尖云海乃是方圆百里一绝,但我觉得光秃秃的山顶没有松的点缀始终差点意思,还是龙王山百看不厌。 ![]()
![]()
![]() |
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物体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这就是雾凇,又称树挂、雪挂、冰花。![]()
![]() |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宋曾巩《冬夜即事》诗 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甕。’以为丰年之兆。”宋人称“雾凇”,而“以为丰年之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