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6079

主题

广东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复制链接] 查看:51974 | 回复:266
发表于 2016-4-21 20:49 111 显示全部帖子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4-21 20:51 11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4-21 20:51 编辑

    离开梁园,向北骑行,绕过佛山机场,渐渐远离市区,经过佛罗路、桂丹路、兴业路、321国道、361省道、497县道的数次道路转换,于下午两点多,抵达位于三水区乐平镇北边的大旗头古村。如此曲折的行程设计,就为了看一眼大旗头的风貌。

    距离村庄很远就可清楚地看见那突兀的镬耳山墙,虽说辛苦一圈,还是非常高兴,因为展现在眼前的应是最完整淳朴的一片岭南民居。村口的围墙上贴了一张纸:“门票10元”,但是没人值守,直接骑车进了围墙边简陋的大门。当我们进入台阶上面的院子参观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老头招呼买票。我有点将信将疑,让他拿票来,老头从衣服兜里拿出一叠票,撕了两张给我,真是让我叹服,这里的门票竟然是“兜售”。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4-21 20:53 11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4-21 20:53 编辑

    古村中已没有居民,许多房屋已成为危房,外面看上去毫无异样,探头院子或房间里,不是破败不堪就是杂草丛生,让人甚是惋惜。说得刻薄一点,今天的大旗头,剩下的仅是糟朽的驱壳,就连随历史长河蜿蜒的生活气息,也已在残砖破瓦、探头房梁的杂草中消逝殆尽。如果抛开眼前的这些不快,客观的说,曾经的大旗头应该是一个规划科学、规整的古村落。数条东西向的小巷将一个个天井院串联了起来,不仅紧凑、有序,而且也能看出曾经邻里生活的祥和。回头看看它的历史,我的心里兴许还能舒坦一些。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4-21 20:56 11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4-21 20:56 编辑

    大旗头村,也称郑村,始创于明嘉靖年间,原名叫大桥头,是广东粤中地区典型的、最具独特建筑风格的清代村落。今天所见的村落,则是由清朝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改建重修。当时,他聘请风水先生对村落进行了整体勘察设计,建筑朝向均为正东向,走向则为正南北,似军营排兵布阵一样,形成整齐的村落布局。郑绍忠以后,村中郑钟二姓族人对该村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建设,最终形成一个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宏伟村落。建国以后,郑绍忠家族被当作反动地主阶级看待,古建筑群落则被当时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评《红》六组称为地主庄园,是广东的“宁国府”和“荣国府”,并写了《三水县大旗头村郑金地主庄园调查》。随着土改、破四旧、“三反五反”、“打倒孔家帮”、“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革命性的群众运动和无产阶级专政运动,大旗头村的历史文物,尤其是家庙、宗祠、府第、文塔等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室内原有的匾额楹联全部失散,家俱等老物件更是丢失殆尽。改革开放后,村里的中青年一代,不再喜欢居于这种比较阴暗潮湿的古民居中,纷纷搬离,直至后来空无一人。在没人居住、看管和维护的情况下,古村落就这样一直自然荒废破落成今日的面目。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4-21 20:58 11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4-21 20:58 编辑

    离开大旗头古村,往北再次进入497县道,看到路边的田野中,有人正在采收一种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紫色的植物。从来没有见过,便停下来求教,急人的是,田间大哥用蹩脚的普通话说了好几遍,我都没有听明白是什么。被逼无奈,大哥直接拿起叶子反过来,特意指着那紫色又说了一遍,我像猜谜一样说是“紫苏”,他这才点头松口气。

    紫苏在中国常用于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韩国人则用它制作泡菜,在中国少数地区也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4-21 21:00 11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4-21 21:00 编辑

    离开紫苏田继续往北仅几百米,便是一个处于采摘期的草莓园,孩子自然最开心。虽说有摘现成的,可我们还是想进田里体验采摘的乐趣。垄沟里非常泥泞,我和媳妇儿穿了雨靴进去了,孩子则只得站在垄头“观战”了,好在还可以时不时的拿一个尝尝。十五元每斤,价格还算合理。记得在长春,这个季节草莓园(大棚)的采摘价格往往高达七八十元每斤,可以称得上贵族消费了,普通百姓谁能舍得。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4-21 21:02 11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4-21 21:02 编辑

    时间不早了,抓紧向塱头古村进发。赶在景区工作人员下班前,我们进入了古村。这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地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善,村口的服务点还有免费的资料供取阅,却并不需要购买门票。诸如祠堂、书院、村史馆等一些景点,景区工作人员下班后,会关闭。

    与大旗头古村不同,这是一个活着的古村,每条街巷都收拾的干净利落,家家门前都已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气氛热烈而祥和。虽说不时的会有游客在其间穿行,但百姓的生活依然自在如常,这正是我想看到的古村落。它从历史中走来,从容不迫,留下历史的足迹,又向未来走去……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4-21 21:04 11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4-21 21:07 编辑

    塱头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西部约两公里处,由于村子周边密布河流湖泊,水塘边长满了朗草,村庄又立于高处,因而得名“塱头村”。塱头村又分为塱东、塱中和塱西三社,其中塱东社和塱中社相连,与塱西社以一条名叫“深潭”的小河涌相隔。村民多姓黄,于南宋末年从南雄县珠玑巷南迁至广州北郊神山镇,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迁至此立村。

    塱头村的建筑坐北朝南,布局比较规整,村面建筑保存较好。现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其余多为民宅,且大多都有人居住。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4-21 21:07 11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4-21 21:08 编辑

    我们抵达时,祠堂前面的广场上依然有人在卖菜,最多的便是香芋。从手里拿到的资料介绍获知,香芋是这里最有名的特产。在村史馆的小展厅里更是展出了一道芋头焖五花肉的塱头特色美食。并且还讲述了一个关于香芋的传奇故事:“传说清朝乾隆微服游江南,有一次到达炭步圩,他在食店里吃饭时问店主:‘有什么好吃的家乡菜?’店主介绍了一道‘文岗香芋焖扣肉’,乾隆吃后大加称赞。他回到北京后,下旨花县知府每年进贡‘炭步文岗香芋’,由此‘炭步文岗香芋’闻名天下。”炭步文岗香芋有“香、粉、浮”三大特色。最神奇的就是,十来斤重的芋头放在水面都不会下沉。

    其实,被称为香芋的蔬菜还被细分为这样三个品种,一是参薯,又名大薯、脚板薯,清香带甜、紫色,常用于制作香芋雪糕。二是芋,又名芋头、芋艿,淡味、灰白色,常用于中菜或中式甜品,其地方品种槟榔芋常被称为香芋,炭步香芋则应该属于这一种。三是番薯,又名红薯、甘薯,这里特指紫心的番薯。

    看了古村,认识了香芋,太阳已烧红了西边的云霞,赶紧动身前往炭步镇,天黑前顺利入住酒店。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5-3 22:38 12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5-3 22:39 编辑

珠江三角洲(七)



    114日    炭步镇-清远市    骑行60公里

    经历了昨天的阳光明媚,今天又迎来了一个恼人的阴天。“雨”成了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啥时候会落下来。来不及特意寻找早餐,先出发,准备沿途偶遇。即将跨越九曲河离开炭步镇,街边有肠粉店人来人往,我也就凑了一份热闹,要了肠粉。媳妇儿不太喜欢吃肠粉,去对面的早餐店要了包子、豆浆。习惯于“猎奇”的我,在早餐店的蒸笼中又有新发现,一种由粉皮和馅料包成,类似于蒸饺的食品,店家告诉是“三角粉”(非常遗憾当时没有尝尝,总以为还会相见,但是自从离开炭步镇,直至旅行结束再也不曾见到,可见这应是一个小众食品)。在网络中搜索,关于三角粉的信息少的可怜,但从一些零星的论坛言论可以看出,应是花都的地方小吃。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