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6067

主题

广东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复制链接] 查看:51906 | 回复:266
发表于 2016-3-9 21:39 9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3-9 21:39 编辑

    离开冯氏世家年画铺时,雨又渐渐大了起来,再次冒雨回返宾馆,顺路去岭南天地附近熟悉了一下环境,为明天的参观热热身。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3-11 20:22 9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3-11 20:23 编辑

珠江三角洲(五)



    112日    佛山禅城区    骑行0公里

    今天要去的几个地方相距不远,且都在市区,为了省去停车不便的麻烦,决定给自行车放假一天。

    昨天,受下雨影响没能参观南风古灶,今天出门第一站便奔南风古灶。乘公交时,媳妇儿抱着孩子正好坐在一对母女旁边,年龄相仿的两个孩子起初只是羞涩对视,总归是孩子,谁也憋不住,便开始互动,在接下来的十多分钟车程里,竟然快乐的玩在了一起。

    下车后,从位于高庙路的南风古灶正门进入了景区,眼前便是有近500年历史的柴烧龙窑。石湾的居民又称龙窑为“灶”,因为窑头烧柴的地方像旧时家里烧柴做饭的灶头一般,而且陶工都是靠龙窑烧产品养家糊口,他们觉得龙窑就像家里的“灶”一般重要。加上这条龙窑的灶口正对着南方,而且灶尾榕树成荫,每到夏天凉风习习,故称“南风灶”。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3-11 20:25 93 显示全部帖子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3-11 20:38 9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3-11 20:39 编辑

    其实,南风古灶是一个开放式的文化旅游区,它由南风古灶陶文化体验区(收费景区)、传统文化交易区、休闲娱乐购物区三部分组成。每位游客在购票进门时,都需系上一条橙色的腕带,凭借这条腕带,当天可以在收费景区与免费景区间自由出入。

    气温有点低,来古灶参观的人非常少,这也正合我的心意,省的走到哪都是看人。沿着南风古灶和高灶陶窑间的台阶一级一级上去,旁边摆满了烧制陶瓷器的匣砵,有的已被装饰进了墙体,更有意思的是摆在台阶尽头的垃圾桶竟也是陶制的。从高处的亭子后面绕过去,则是一片与古灶比邻的明清古建筑,有些被开发为非遗文化展室,大多数老房子被利用为各种风格的陶艺铺子。不知是天气原因还是季节原因,开门的铺子可谓寥寥,显得非常冷清。但是许多展露在铺子墙壁上的陶艺装饰还是极富个性,比如,有的店铺会用陶塑做一个门牌号,有的则在墙上或摆、或挂的安置了许多陶艺作品,更妙的是,店主会在这些陶艺作品里播下种子,让自然生长的小苗,不经意间从哪个小孔钻出来,形成一种诗意的趣味……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3-11 20:41 95 显示全部帖子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3-11 20:45 9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3-11 20:46 编辑

    溜达到马槽瀑布附近,有店家正用石磨磨豆腐,对于我来说这已是二十几年前的记忆,今日得见真有久违的感觉,忍不住上去试试。孩子虽说刚刚够着磨杠,依然不依不饶的要推磨,把着他推了两圈,从堆着笑的小脸上看出了满足。途径十字巷,有一个落地的陶瓷佛龛,上面装饰了精致的瓷葫芦,孩子伸手就要拿下来,被我制止了。又走过了四五个店铺,孩子却掉头往回跑,我问他:“干什么去?”甩给我一句:“找小葫芦去。”头也不回直奔佛龛方向去了。或许这就是“喜欢”,错过了也得去寻找。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3-11 20:49 9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3-11 20:49 编辑

    在古窑印象,每天都会展示拉坯技艺。我们去的正是时候,拉坯师傅正在揉搓陶泥,随后开始拉坯表演。以往人多的时候,需要坐在下面的观众席上观看,今天人少,直接围着拉坯师傅看。孩子更是站在师傅身旁,像小徒弟一样目不转睛的盯着看,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村子里修了一座瓷窑,专门烧制各种盆盆罐罐、大缸大盆。除了特大的大盆大缸需要用盘筑拍打的方式完成,其余的圆形器物则全部用拉坯的方式完成。瓷窑就在学校旁边,每天放学,我们都会围着拉坯师傅看上一会儿。拉坯的魅力就在于其造型的随心所欲,随着泥盘的转动,陶泥像变戏法一样,可以在拉坯师傅手中变成高的、矮的、撇口的、撮口的、细腰的、大肚的……极尽你想想的各种造型。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3-11 20:51 9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3-11 20:52 编辑

    虽说小时就已接触了陶瓷制作工艺,但直至今天,我对其依然充满了好奇。位于古窑印象旁边的石湾陶瓷博物馆满足了我,让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了陶瓷,认识了繁复的制瓷工艺。

    石湾窑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民窑之一,以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称。始于宋代(亦有一说始于唐),极盛于明清两代。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石湾陶塑,是石湾窑的典型品类,且以其“胎釉深厚朴实,造型生动传神,技法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而风靡天下。依托石湾窑而建立的石湾陶瓷博物馆,展现给观众的更是一堂生动传神的陶瓷课。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3-11 20:56 9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3-11 20:58 编辑

    博物馆以泥、形、饰、釉、火这样几个主题,生动地介绍了陶(瓷)土变成陶(瓷)器的整个过程。平时我们总会将陶瓷连用,其实陶与瓷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最基本的不同就是原料,陶的原料是陶土(也称黏土),瓷的原料是瓷土(也称高岭土),而且二者的含铁量、吸水率、烧成温度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但它们的成型釉饰工艺却又相通。

    对于陶瓷器的成型,除了熟知的拉坯外,还有盘筑、注浆、印制等方式。盘筑法就是把陶(瓷)泥搓成泥条,一层一层地往上盘筑,以泥浆粘结吻合而筑成所需的坯件形状。这样的方法适合于各种形态塑造,尤其适用于大型产品的制作。注浆则是一种现代工艺,它是将泥浆注入石膏模具,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快速凝固定型,最后脱模,得到想要的器物坯胎,适宜于批量制作,如酒瓶等包装用瓷。印制有点类似于注浆,也是通过模具成型,但它用的是陶泥。事先将陶泥制成所需厚度的泥板,在印模内通过压印成型,市面上所见的一些带凹凸纹样的花盆类器物多是印制成型。

对于陶瓷器的装饰,形式则更加多样,诸如彩绘、贴花、刻花、粘贴、压印、镂空等,这些工艺里面,唯有贴花是现代工艺,它是将预先制作好的图案花纸贴印在器物上,用于代替手绘,适合于批量生产。其他工艺通过字面便可轻松理解,无需我赘述。

    上釉则又是一道充满学问的工艺,许多技艺我也是第一次见识,仅通用的便有啷釉、淋釉、烫釉、辘釉、禁釉、喷釉、捈釉等这么多种。选几种难懂的解释一下,比如啷釉,是在器物内上釉,把釉液倒入坯体内啷匀,多余的倒出;烫釉,就是把器物放在釉液中里外上釉;禁釉,则是把容器一类的坯体口朝下底朝天放在釉液上,使坯体外部有釉,里边没釉。至于釉料的种类,则可分为石灰釉、玻璃釉、矿物釉这样三大类。釉色又以蓝、绿、白、黄、黑为大宗,艺术色釉则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一件泥坯要变成真正的陶瓷器,必须要经过火的砺炼,俗称的烧窑。看似简单,却也饱含学问,单这窑的形制就五花八门,如蛋形窑、葫芦窑、阶级窑、馒头窑、龙窑、马蹄窑等。其实,不管什么窑,最核心的技术指标就是便于对火候进行控制,有点类似于厨师炒菜。与我们亲密接触的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一般情况下是稳定的,但是在陶窑内燃烧便会形成一个与外界不同的空气部分,称为气氛。这种气氛又被分为“氧化气氛”(氧化焰)和“还原气氛”(还原焰)两种。氧化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充分,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我国北方的窑区多采用氧化焰。还原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不充分,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我国南方的窑区多采用还原焰。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发表于 2016-3-11 21:01 10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6-3-11 21:03 编辑

    关于陶瓷,我的笔墨撒的有点多,但我觉得非常值得。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像朋友一样了解它应是一件愉快的事。当然,我们一家不止看了陶瓷的方方面面,接下来还得动手,亲自玩一把陶(瓷)泥。

    20元钱,景区玩陶厅会给一块泥板,一团陶(瓷)泥,剩下的就是发挥想象尽情创作了。我粘贴了一辆自行车,顺带盘筑了一个小罐子,同时又帮孩子做了一个葫芦;媳妇儿则是挖空心思粘贴了一朵花,顺带一串糖葫芦;孩子想法最多,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最后成品却是一串肉串。全放在泥板上,就是一盘风马牛不相及的大杂烩。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笑声中玩得非常开心。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珠三角骑行日志(更新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