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6105

主题

湖北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复制链接] 查看:122356 | 回复:157
发表于 2018-1-20 09:12 121 显示全部帖子
县城街景: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感党恩、爱祖国”——是此次行程中,在藏区看到的最频繁的巨幅标语: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一条倾斜的小河穿城而过: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达曲河对岸山坡上的寺庙和居民区: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悠闲的市民: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夕阳下的炉霍县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22 08:56 122 显示全部帖子
9月19
雨转多云
骑行线路:炉霍一泥巴乡一上罗科马乡一老折山隧道(4058.8米)一翁达镇(3277米)
坐车:翁达镇——色达佛学院(4976米)
行者记录:骑行里程65.36公里,骑行时间5:10,全程时间6:18:20,海拔范围3153.7——4058.8米,累计爬升1001米,累计下降947米

       连续好几天都是晚上下雨早上晴,唯独今天是个例外,早上起来还是个阴天,吃早点的时候就下起雨来,上路以后雨更大了,不得不穿了雨衣雨裤,冒雨往色达方向进发。难道八哥做了什么坏事?没有啊!想来想去,就这几天夜里偶尔偷懒,拿旅馆的垃圾桶当尿壶而已。
      不过骑了一个多小时后雨慢慢停了,随后便露出了阳光。
      317国道在炉霍县城出口往左拐了一个一百二十多度的大弯,然后沿泥曲河逆流而上,坡度很缓,16公里到达泥巴乡,左拐,沿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溪继续上行,坡度明显变陡,约30公里后爬到大折山岔路口,往右是爬山烂路,直行是去隧道。
       从炉霍县城到大折山隧道约五十公里,基本都是上坡,全都是在峡谷里沿河水逆流而上。峡谷很普通,没有草场,也没有青稞地,因而人烟极少,但植被茂密,松林一片连着一片,理论上讲,这应该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过泥巴乡骑出几公里时,忽听有人在喊,侧头一看,山坡树林边四五个藏族妇女围坐在草地上似在“野炊”,正在向八哥招手喊“帅哥、过来喝茶”,八哥谢绝,她们又喊,盛情难却,只好停下来,走近一看,地上摆放了食物、碗和杯子,中间用石头支起一个大铝壶正在煮酥油茶,已经沸腾的白色的液体裹挟着黑色的茶叶冲开壶盖,正向外冒,八哥有洁癖,本想来一杯,见此情景,假装“酒足饭饱”说:谢谢哈,刚刚喝过了。
      八哥 问她们:你们是在放羊吗?
      卓玛们说:不是,我们是出来耍的······
       ——好有情调的藏民啊!八哥感觉到这里的藏族群众已与西藏腹地的大有不同,不仅汉语水平很高,生活习惯也有所“汉化”,甚至有些新潮,比如这群妇女中有几个明显化过妆,再说,能相约一起出来野炊、能主动招呼路人喝茶聊天,这本身就足以证明她们很开放了。
      一阵寒暄过后,八哥继续爬坡。 爬到大折山隧道口用了约四个小时,累计爬升约一千米。大折山隧道正在施工之中,入口处泥泞不堪,机动车禁止通行,很幸运自行车可以通过,避开了大折山十多公里的烂路,节省了两个小时,使下午有足够的时间赶到色达佛学院去。
      出隧道后是十多公里的急下坡,路面又窄又陡,听到身后有汽车靠近总免不了提心吊胆。
      中午一点半钟到达翁达镇。翁达镇很冷清,像个普通的村子,但“宾馆”很贵,房费居然要一百五,八哥找了一家没有招牌的藏民家庭旅馆,一间房50元。
      八哥预交了明天的房费,然后将自行车和大部分行李寄存在藏民家,背了相机和必要的衣服、洗涑用品,来到镇出口等车去色达。
      以前骑行西藏常看到“徒搭”的驴友在路上拦便车,心里总为他们的“厚脸皮”而感到难过和不肖,没想到八哥也有今天:站在路口见车就拦,虽然八哥绝对不会白坐车,但“不差钱”的底气还是难以掩饰遭到拒绝后的尴尬和挫折感,从一点四十拦到两点五十,终于与其他几个乡民一起,拦到一辆回色达的面包车(五菱荣光),车费30元/人,藏族司机开车如入无人之境,超速、霸道,让八哥胆战心惊。
      下午四点到达洛若乡,司机将八哥丢在路口,此处距佛学院不知还有多远,八哥边问路边找到佛学院大门入口,看到数百游客在排队等公共汽车,八哥也去排队,排了半天,也没见到长长的队伍有所动静,也没看到有公汽过来,八哥在想:难道有很远吗?
      问一个也在排队的年轻喇嘛:你好,进去有多远啊?
      喇嘛说:走路得半个小时。
      我靠,就半个小时的路程,值得在这里等不止半个小时的车吗?八哥毫不犹豫选择徒步进去。
       其实一路徒步往里走的游客很多,看得出基本全是自驾过来的,或者坐旅游大巴过来的,这里海拔已近四千了,而且这“半个小时”的路都是上坡,道路还正在施工,凹凸不平、泥土飞扬,加上烈日当空,满路行人个个气踹嘘嘘、走走歇歇,唯独八哥行动轻便、如履平地,有一对不算胖的中年人在八哥背后说:哇,这是我奋斗的目标!——意思是羡慕八哥的身材和体力。
       此时的佛学院只能远观,不能近看,因为几乎整个佛学院的大街小巷都在进行道路改造,到处尘土飞扬、泥水横流,路边堆放的材料凌乱不堪。
       佛学院好大,像迷宫一样,八哥转得晕头转向,又渴又饿,又想赶紧找到制高点或观景平台拍照,却又不知在哪里。问迎面走来的一个女驴友:你好,请问观景平台在哪里?她如一头牛不懂人话似的,像是没听见一样,只是冷漠地看着你,不做任何反应,然后擦肩而过,八哥愕然,然后像是受到侮辱般的愤怒,后悔没给点颜色她看看教她懂点礼貌。之所以记录下这一幕,是因为几千公里路上,每次问路都会得到热心的帮助,唯独这次是个例外,尤其是这人的冷漠让八哥自尊心受到打击。
       转了半天,还是决定先吃饱肚子再说,吃什么呢?当然想吃肉、喝啤酒,可是到处看不到一家普通的餐馆,只有“***素食馆”,八哥忽然想起这是佛学院——藏传佛教到圣地,哪能容得下酒肉?
       八哥不得已进入一家素食馆,餐馆里食客绝大部分都是穿红衣服的僧人。八哥捧着菜单看了半天,点了一个“素回锅肉”,20元,正要再点一个麻婆豆腐的时候,老板说:我觉得你要是一个人吃的话,一个菜够了。
      ——好厚道的老板。的确如他所说,一个“素回锅肉”的份量足够多,八哥饥肠辘辘,一口气吃完三碗饭,吃得邻桌的三个驴友好奇地偷偷打量和议论。
      什么是“素回锅肉”?八哥开始也是很好奇,等吃了才知道真的是“素”的“回锅肉”——豆类制作的“仿”回锅肉,外形和味道就像真的回锅肉。
      吃完饭后天阴了,像是要下雨,看佛学院日落的希望落空。当务之急是在天黑之前赶紧找到住的地方。
      佛学院宾馆似乎很少(还是八哥没找对位置?),问了一家,客满,八哥更着急,环顾四周,只有西山顶的“喇荣宾馆”十分显眼和大气,目测那里也是观景的好位置,估计要价不菲。
      八哥抱着试试的心态爬到山顶,进入大堂一问,最便宜的房间160,楼顶搭的活动板房,两张床、高低铺,可住四个人,八哥不得不一个人住了,败家啊!
      刚住下便下起雨来。八哥放下行李,想洗个澡,没脸盆,幸亏公共洗涑水龙头在门口不到五米远用,有热水,八哥拿出平时用湿抹布擦汽车的技巧,在水龙头下搓了毛巾后回到房间擦澡,擦遍了毛巾的每一面后,穿好衣服,出去将毛巾再搓洗干净,回到房间再擦,如此三次,便擦完了全身(包括脚)。
       “洗”完澡,雨也停了,趁天还未黑,赶紧出门找了个好位置看佛学院全景,感觉好壮观,也好困惑,佛学院就像一个谜、让八哥想到很多问题,包括非洲草原上的白蚁筑巢;包括人活着的意义除了衣食住行和工作,还有另外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包括没有信仰的汉人(包括八哥)在佛学院、甚至整个藏区都应该感到自卑、感到猥琐、感到一无所有……我的天啦,八哥有些被“藏化”的症状了,要是再不走出藏区,怕是有皈依佛门的倾向了,而且这个“佛”是藏传佛教之“佛”,怪不得这些天看到满街的红衣喇嘛越看越顺眼的——何况红衣僧人里不乏年轻的美女!



出炉霍县城沿泥曲河峡谷缓上: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泥曲河峡谷森林茂密,人烟稀少: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过老折山岔路口,站在通往隧道口的高架桥上望对面山坡上的烂路像一条细线一样蹒跚着绕向山顶: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还在施工的老折山隧道入口: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出隧道后的下坡: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翁达镇的入口: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翁达镇很有名,却有点冷清,就像一个普通的藏区村庄。中间那幢两层楼便是八哥下榻的家庭旅馆: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22 08:59 123 显示全部帖子
色达佛学院景区大门: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入口处停车场里等候转车(转乘公共汽车)的游客: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漫山遍野的红房子: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还有满街的红衣僧人: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素食馆里的“素回锅肉”: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顾客大多是僧人: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22 09:01 124 显示全部帖子
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目测直径在5米左右,高十米左右: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佛学院西山背后一个漂亮的峡谷: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站在西山一个观景台俯瞰佛学院全景: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将卡片机搁在台阶上自拍: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22 09:07 125 显示全部帖子
山坡上正在改造和新建的红房子: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请游客帮拍一组: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对面山坡上一大片黄色的房子,与山谷里的红房子形成鲜明对比: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夜幕降临前的后山峡谷: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那荣宾馆右侧的寺庙: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夜晚的寺庙: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佛学院夜景: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23 09:41 126 显示全部帖子
9日20
多云——阴——雨

早上逛色达佛学院
中午午坐车回翁达镇
下午 洗衣服、睡觉、发呆

      昨晚一个人睡的是个最便宜的四人间,便宜的原因是房间的位置最差:靠近过道、厕所和水龙头,晚上住客不断进进出出,肯定很嘈杂,于是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用两粒高原安胶囊塞住耳孔,任他外面吵得天翻地覆,我自充耳不闻。
      早上六点半起床,匆匆洗涑完后,背了相机准备去拍日出,出门一看,还未天亮,又回到房间。
      磨蹭到七点再出门,正是时候,可是运气不佳,天上乌云密布,哪有日出,不过难得来一次佛学院,还是步行几公里,爬到西山等待时机,沿途有不少专业摄影师早已各自就位、架设好了长枪短炮,只有八哥像猴子一样轻松爬到五台山上,冒着清晨刺骨的寒风,严阵以待,最终也没有等到期待的日出,不过看到了包括佛学院在内的周围三个峡谷云雾飘渺的景观。
      山顶上呆了约一个小时,肚子早已饿了,眼看日出无望,只好下山,回到旅馆退了房间,然后下到闹市区找到一家“素食馆”吃了早点,再顺着昨天的来路,慢慢走、慢慢逛,十点钟走出佛学院景区,早早结束了色达之旅。
      之所以这么匆忙离开,除了想早点回家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漫山遍野的红房子只能走马观花、不能细瞅,只能远瞻、不能近看,因为这些僧舍其实很凌乱、矮小、破旧,更像是平民窟,加上现在正在大规模改建,到处是施工场地,实在有碍观瞻、不宜久留,否则,肯定会厌倦,不如早走,免得那种“一见钟情”的初始好感被冲淡。
      本打算再看一次天葬,但要等到下午两点半钟,时间太晚,加上以前看过一次天葬,那次观看的距离恰到好处:既看到了天藏的过程,又不至于有恶心的感觉,而据说色达天葬台,游客是直接被拉到现场近距离观看,这可能让八哥有些不适,看了肯定会很长时间内吃不进肉,想来想去,还是不看为好。
      出了佛学院,来到洛若乡街头十字路口搭车,像我是傻一样见车就招手,拦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拦到一辆丰田霸道,拼车费30元/人,司机五十多岁,藏族,像个暴发户,但很沉稳,驾驶技术不错,只是一手握方向盘,另一只手不停操作电子转经器具——还是让八哥一路担心。
      一个小时后回到翁达镇,房东走亲戚了,不能进房间,索性找到餐馆吃饭:回锅肉、二两郎酒,弥补几天没有吃肉喝酒的缺憾。
      饭后房东回了,开了房门,匆匆洗了衣服,然后乘着酒后的晕眩,睡了一个午觉。醒来后便无所事事,很无聊,翁达镇像个小村子,无处闲逛,只得捧着手机看了半天的新闻。傍晚下起雨来,一直到夜里……
发表于 2018-1-23 09:46 127 显示全部帖子
站在宾馆右侧的山包上,趁清晨还没人,赶紧拿出会旗,将相机搁在台阶上自拍。之所以像做贼一样,是因为很多地方是不让展示旗子和条幅拍照的: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站在更高的位置,远眺色曲河峡谷: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这张全景囊括了后山和佛学院所在的两个峡谷: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一会色曲河峡谷雾气氤氲、白云升腾,吝啬的阳光穿过云缝,洒在远处的山尖上,立刻将那一片草甸染成金黄: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到底该怎样来形容此时的美景和感受呢?八哥有些词穷了!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云雾从色曲河峡谷向上涌来: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一会便笼罩在佛学院的上空: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23 09:48 128 显示全部帖子
并像瀑布一样漫过西山: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飘向后面的峡谷: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这么一处独一无二的宗教圣地,出现这么一副神奇的景象,除了让人感到梦幻外,还有几分诡异: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半山腰观景平台上拍照的游客: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相比之下,八哥的装备似乎最菜: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山梁上的僧舍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23 09:51 129 显示全部帖子
山谷里的红房子,走近了看,其实非常凌乱: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只有以大经堂、坛城等为主的五座主体宗教建筑显得那么雄伟和金碧辉煌: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山梁上的那幢大楼就是“那荣宾馆”: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赶课的学员: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发表于 2018-1-23 09:53 130 显示全部帖子
上课的情景: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年轻的女僧人:
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山坡上正在改造和新建的现代化僧舍:板命第三极——骑行唐蕃古道+G317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