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6065

主题

江苏

一个人的川藏南线

[复制链接] 查看:16918 | 回复:190
发表于 2024-1-17 13:34 11 显示全部帖子
和陆兄弟他们结伴的一个好处是,他们似乎不赶时间,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这是我之前一个人出行时不敢奢望的,以往我的节奏都是起早贪黑。这不,今天又是9点多才开拔,可能是今天够宽裕,新沟(两路乡,海拔1330米)―二郎山隧道(海拔2170米)- 泸定 (海拔1330米),路程57km,看来今天真是轻松愉快的一天。首先,雨停了。其次,只有57公里。此外,只有一个上坡,然后就是下坡,很简单。不像昨天,不停的上上下下。
今天要爬的是二郎山,山顶有个似乎每个进藏的人都要提到的二郎山隧道,也许,因为这是川藏线的第一座山吧。海拔上升700多米,不算难。所以,我们都是慢悠悠的开骑。

出门5公里就是新沟了,新沟本来只是一个村子,因在二郎山脚下且往来旅客多在此休整而成为一个较大的集镇,其实也只有短短一条街那种。所谓客栈,就是民居改的。继续往前,不经意间就出了新沟。然后开始就是爬坡,连续爬坡16公里才能到达二郎山隧道,这一段都是在山谷中穿行,拐过一道弯接着还是一道弯, 天全 河的上游一直陪伴我们骑行,小河清清流水,抬头往上看就是两边的青山翠竹,还有不宽的蓝蓝的天与不时飘过的白云,有种人在峡谷行,只有半边天的感觉。

二郎山,川藏线上的第一座高山。此山海拔2170米,属 邛崃 山脉,南北走向,位于横断山脉最东缘,为 中国 地形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是 四川 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地理分界线,亦岷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二郎山又是川藏线上的第一道咽喉险关,被人们称为“天堑”,素有“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之说,对于此番行程的第一座山,爬起来还是有点小兴奋的。不过,很不好意思的是,很多坡我是推上去的。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lhcyg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1-17 13:34 12 显示全部帖子
16公里的大坡爬的酣畅淋漓,转过一大坡后峰回路转是一块平地,到了二郎山隧道。回望曲折的上山路,为自己而骄傲。二郎山是 四川 省 雅安 市和 甘孜 州交界山,二郎山隧道一头连内地,一头接 甘孜 藏区,它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雅安 与 甘孜 等藏区,早在古代便有“茶马互市”的历史,历来经济上就有很大的互补性。二郎山隧道全长4.1公里,是盆地景观与高原景观的交界处。隧道里灯光昏暗,大车行过发出轰隆隆的声音,逼迫着你时时刻刻得小心翼翼。

紧张的骑过隧道后,真的有种穿越了时空的感觉,二郎 山东 西两侧的世界彼此不懂,山另一侧的风景迥异。天地世界豁然变得大开大合,高原地貌开始显露出来,巨大落差的大渡河峡谷,云雾在眼前缭绕,群山翠玉葱葱,空气也变的清 新干 爽了。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天色蓝的一尘不染,白云似触手可得。峡谷里的大渡河波光粼粼,蜿蜒蛇行状消失在目光尽头,河畔村镇渡口如棋盘般散布。看着此情此景,真的被深深震撼了,似乎连日来的骑行苦逼也一扫而光。

?

发表于 2024-1-17 13:34 13 显示全部帖子
出隧道继续缓坡上升2公里后,迎接我们的是川藏线第一个长下坡——爽到心发颤的33公里长下坡。

发表于 2024-1-17 13:34 14 显示全部帖子
这的确是一个长坡,且陡,但小轮车的劣势也开始愈发显现出来,由于轮小通过性差,任意一个小的颠簸都感觉会随时起飞,速度上不去,还要保证持续的刹车,十分钟下来就虎口发麻。而这个时候,陆兄弟和他们的山地车早就速降的没影了,如果我的时速是20公里,山地最起码在40公里以上,果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开始羡慕嫉妒恨了。

远处蜿蜿蜒蜒的就是大渡河了,对面山上弯弯曲曲的山路不知道是哪一条,通往哪里,而在日后,每天我都在这样的山路上上下下。
下坡会经过一个路口,是通往著名风景区--- 海螺沟 冰川的省道S211。 海螺沟 是玩户外时被常常说起的一个地方,因为有很多驴友来过都认为是个最美丽的地方。 海螺沟 有海洋冰川,有红石滩,还有最著名的一景—— 日照 金山。 贡嘎 山是大雪山的主峰,海拔7,556米,是横断山脉中的最高峰,也是 四川 境内的第一高峰。全长14.7公里的 海螺沟 冰川又称一号冰川,是 贡嘎 山71条冰川中最长的一条,面积达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仅2850米,是世界上仅存的低海拔冰川之一。说心里话真没想到它就在不远处,从岔路口只有35公里到 海螺沟 ,过去不远就可以到,好想去看看 海螺沟 冰川,但是这次旨在 西藏 ,时间有限,只有眼睁睁错过,就像之前错过的四姑娘山和后面在 理塘 擦肩而过的 稻城 亚丁。

发表于 2024-1-17 13:34 15 显示全部帖子
33公里的下坡后便来到了红色名城-- 泸定 。 泸定 是因为读小学时的一篇课文《飞夺沪定桥》而深深烙印在脑子的地名。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有一天会骑着自行车来到了这个红色神秘的地方。

进了 泸定 城,必然是先去 泸定 桥看看,也正是在 泸定 桥前,三人小队又壮大了,我们结识了来自 辽宁 的大卫兄弟二人,初次见面,我们就无限崇拜,两位大神竟然是从 辽宁 鞍山 一路骑过来的。趁着他们几人闲聊,我便一个人溜达到 泸定 桥边。
泸定 桥,如今都铺上了木板,望着大渡河滚滚的流水,实在难以想象当年红军长征时是如何拿下 泸定 桥的,真实的场景到底是怎么样的,也许只有大渡河上的铁索才能真正知道……

发表于 2024-1-17 13:34 16 显示全部帖子
泸定 桥又称铁索桥,三百年多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军队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 清康 熙四十五年(1705),相传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御批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铁索桥梁,大桥于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 泸水 ”(即大渡河旧称)、“ 平定 ”(平判 西藏 准 噶尔 之乱)之意,御笔亲书“ 泸定 桥”三个大字,从此 泸定 桥便成为连接藏区汉区交通的纽带, 泸定 置县时便以桥取县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 泸定 桥碑记”,“ 泸定 桥”是 中国 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泸定 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用熟铁由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铺有间隔的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桥的两岸有桥台,高20米,上为梯形,下为方形,用条石砌筑而成。为了加强桥台的坚固性,条石与条石之间打有榫头,关键部位还灌注铁水。两个桥台的后面各开有一口深6米的落井,每口井中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桥东7根桥西8根),与桥身平行地插在井底的井壁上。在地龙桩下面再横卧一根铁铸卧龙桩,每根重18000斤。 泸定 桥的铁索并以铁链锚固定在卧龙桩上,由桥台和桥桩的重力来共同承受桥的拉力,坚固无比。两岸的桥台上都建有桥亭,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既可防止雨水侵蚀落井,也是官府征收过桥税费的场所。
只是如今的 泸定 桥作为红色旅游景点还要收取门票实在不解,差钱吗?不过门票也不是很离谱,10元一位。本以为我会住在附近,可以洗个澡后悠闲自在的来到此一游,谁知后来随四位兄弟绕道住去了别处,想摸一摸铁索的愿望也落空了,这也成了此次川藏之行的一个小遗憾。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lhcyg
发表于 2024-1-17 13:34 17 显示全部帖子
泸定 是 甘孜 州东大门,是一个建在山坡上的城市,因为红军长征经过的 泸定 桥而成为了全国皆知的红色名城。因地处深山峡谷包围之中,对外交通联系几乎完全依靠318国道,而318国道也成了联系 泸定 内外经济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纽带。 泸定 人民最该感谢的应该是红军,由于 泸定 桥的红色背景,外加周围的 海螺沟 等景区,旅游成了 泸定 的支柱产业,也成就了 泸定 的繁华。

在 泸定 住下,晚上闲暇时翻看几乎每个骑行者都人手一份的 波尔 攻略,号称517318英雄帖,上面画着川藏线全线的海拔图,先感受一下这个变态的爬坡之旅吧。这是浓缩了 川藏南线 2000多公里的总图,其实,其中还有无数的坡没有标出来,而且每一个都足以累得要人命。

发表于 2024-1-17 13:34 18 显示全部帖子
第四天,看攻略, 泸定 (海拔1330米)--烹坝乡--瓦斯沟--小天都隧道-- 康定 (海拔2395米),水泥路,路程51km。根据攻略骑了3天车后,有一点知道如何看攻略了。首先,51公里,路程适中,跟昨天的路程几乎一样;其次,说是全程水泥路,那骑起来肯定轻松;第三,海拔上升1000多米,妈的,这有点坑爹了,比昨天多了200多米。第四,一直上坡,然后到达 康定 (海拔2395米),没有下坡,爽不到了。攻略最后说,川藏线的真正的挑战从今天开始。我一看,就知道不能怠慢了。
豆浆油条,这样的早餐是我一路上很奢侈的了。再往后,这些就成为了念想,所以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搭配我还是留个纪念吧。

九点出 泸定 ,一上坡就是两个隧道,红军桥隧道和泸桥隧道,比较昏暗,好在不算太长。需要注意的是,长1600多米的泸桥隧道,是上坡隧道,里面既闷又热,最好卯足劲快速通过。

发表于 2024-1-17 13:34 19 显示全部帖子
在建雅康高速高大的高架桥墩漂浮在一片云雾中,当雅康高速修好后就可以驾车行驶在云雾之中了,这真是自驾进藏者的福音。当看到上面在建的高桥,我就想到了国家意志集体力量的强大,和人类的伟大。

继续沿着大渡河逆流而上,坡度不是很大,还可以近距离多角度的感受着大渡河的豪迈。河谷宽大,但在庞大的山体面前就显得幽深很多,虽是晴天,但山顶还是聚集着白白的雾气,等挣脱山脊的那一刻就成了自由的白云,快乐的变换着各种造型,在蓝天背景下,这样的场景是极其迷人的。


发表于 2024-1-17 13:34 20 显示全部帖子

22公里后,来到了瓦斯沟三叉路口。左拐沿着瓦斯沟西行就是G318国道 康定 方向。右拐沿着大渡河逆流而上是省道S211线,前往 丹巴 “美人谷”, 丹巴 是嘉绒藏族的聚居区,是藏族分支 中非 常特别的一支,有着非常多的自己特别的风俗文化, 丹巴 被称之为“横断山脉里的世外 桃源 ”,比这里漂亮的风景更为著名的是这里的 丹巴 美人,居住在散落在美丽山间的藏寨里面,自古以来, 丹巴 就因美人辈出而闻名于整个嘉绒藏族地区。所以这里有着“美人谷”的美称。这里曾经是古时候东女国的所在地, 丹巴 地区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嘉莫”意为女王,“查瓦绒”是指河谷,合起来即表示女王的河谷农庄。著名的甲居藏寨也是让摄影人的爱不释手的“ 中国 最美丽的乡村”。虽有 丹巴 美女美景在前方,但我们骑行的目标在 西藏 ,只好忍痛割爱,左拐往 康定 的方向前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