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169

主题

女驴秀

有一种孤独的美丽,曾绽放在西藏33天行程中

[复制链接] 查看:20676 | 回复:95
发表于 2011-5-28 16:36 37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打这么多字够累的
发表于 2011-5-28 16:15 36 只看该作者
细腻的文字如同看到楼主的个性,赞一个
发表于 2011-5-28 13:07 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51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三十三:完成心灵的考验——行藏归来

          16号上午离开四川的自贡,晚上即到达贵州的贵阳;而17号早上离开贵阳,晚上24时,已回到了为我亮着灯光的家中。

          西藏行程整整用了一个月时间。在外的日子,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带着不同的心情,感受不同的风景,体会不同的人文,了解不同的境域,接受不同的考验。

          用“考验”二字来形容行藏这一程,应该是最为符合心态的词语了。从出发时的初衷,到行藏过程中的困难和煎熬;从最初的脆弱,到最后的坚强;从最柔弱的地方开始,到最终完成心灵的洗礼——每一步,都历经艰难,历经考验。

          在行藏的每一个日子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的风景,观察不同的人文,观察周边的世界,观察不同的人心;学会用自己的视角,去诠释观察所带来的问题,去解决心灵上的困惑,去坚定自己的信念,去完善自己的人格。伴随脚步在西行路上的,是一颗颤动的心灵,在远行,在舞蹈——有无知无畏,亦有毁灭性的坚强。

         毁灭性的坚强,这样的表述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也不一定能代表坚强的本意。在很多年前,在名人名言录里,曾看到过一句话,叫“痛苦过后的坚强是最有韧性的”,如果是毁灭性的痛苦过后呢,那种坚强是不是更为坚韧呢!

          其实,说得可能有些严重了。西藏并不遥远,也没有想象的艰难,一辆东风标致1.6尚且可以跋山涉水,纵横八千多公里,何况人的心灵呢。每一个人,在成长的岁月里,都积淀了很多年轮所带来的困惑,乃至痛苦,乃至绝望;每个人都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改善环境,不断修复错误,不断洗礼心灵,不断追求上善,来完成人生的历程。而西藏之旅,个人以为,是最为适合心灵远行的途径。

          西藏归来,似乎经历和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整个人,由里到外,感到了某种平静和沉静。平静的是心态,沉静的是心灵,这样的状态,是否可以入世——


我在纳木错的公路上.jpg

我在蓝月湾山谷.jpg

发表于 2011-5-28 13:06 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33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三十二:印象四川

踏入四川境域的时候,最先迎接我们的是若尔盖湿地国家公园,在湿地国家公园绵延几十公里的草原上,盛开的鲜花,地毯一样平整的草地,以及草地上一朵朵诱人的蘑菇,将一颗远行的心,变得异常的柔软。

        而茂县、汶川、映秀的伤痛,深深地刺痛了远游人的心,听村民讲她们亲身经历的故事,仿佛那一刻天灾,再次重现眼前,泪水多次盈满眼眶——看那满目疮痍,以及正在施工重建的工地,心里满是震惊不安,以及期待。

       成都的小吃出了名的。在春熙路找到了夫妻肺片,钟饺子,赖汤圆,以及担担面和抄手。问服务员,什么叫钟饺子?回:就是饺子!不甘心,每样都点了一份,这才发现,钟饺子和赖汤圆跟我们平常吃的饺子汤圆没有任何区别,而夫妻肺片就不容易理解了,之前以为是动物的肺之类的东西,端上来一看,却是牛百叶和牛肚,凉拌的,挺脆。而担担面和抄手,也就是手工面和馄饨。所有四川菜系,都清一色的麻和辣,且油。每次点菜,都得专门吩咐服务员不要辣子,结果,服务员端上来的菜仍然逃不了两个字:麻辣。

        四川的景点非常之多,这里的名山与神水,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的眼球。九寨沟的旖旎,峨眉山的苍翠,乐山的神韵,岷江的汹涌,各有千秋。

       四川人本土观念很强,与人交流不喜欢用普通话,习惯使用四川话,听得让人似懂非懂,云里雾里,即便这样,他们仍然固执地使用本地话,并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你不甚明白的语言。但四川人比较直爽,说话干脆,做事也干脆。峨眉山上唯一一家卖仙山含玉茶的老板姓苟,他的茶叶几乎都是经过他的手工制作的,泡进水里,根根直立,茶水碧如玉汁,清澈透亮,茶香扑鼻。他卖的仙山含玉茶每两68元,而每杯茶要价25元,在攀谈之后,却愿意请我免费喝了两杯——


这一域很宁静.jpg

清音阁.jpg

发表于 2011-5-28 13:05 33 只看该作者
西藏行程日志之三十一:在三江汇流之处看乐山大佛

到乐山看大佛,原本预计用时半天,计划下午可穿过四川进入贵州。结果,看完大佛下山,已近傍晚六时,匆忙上车,往南而去,在夜色里到达自贡市。

        乐山大佛门票90元,沿着门票上的示意图,沿石级缓缓而上,朝着乐山大佛走去。沿途所见,觉着乐山大佛景区,几乎都是人文景观,如果没有人来讲解,游客恐怕只会云里雾里,不知西东。但对人文景观不甚了解,也不甚喜欢的我,对那些龙、虎、神的石像以及一些名人的石刻碑刻,没有任何兴趣。上得山来,又到处是烟雾弥漫的寺庙,更是让人却步。

        想直接奔大佛而去,却意外发现并没有想象的容易,山上,那排着长队的大军便是期待看大佛的队伍。人群分里外多层进行排队,密密匝匝的,全是人头。犹豫再三,于12:35开始,排进了队伍。从人群蠕动的情况分析,要想看到大佛的全貌,最少得用三个小时。一直坚持了近三个小时之后,果然在下午3:20左右,才下到了山底,看到大佛的全貌。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的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历时90年方修建而成。大佛的佛像是由红沙岩雕刻而成的,容易受到侵蚀和风化,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大佛曾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但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仰望大佛,看他千年如一日,目光慈祥,稳坐山涧,面向滔滔江水,仍能气定神闲,不觉肃然起敬。千百年来,在他目光的注视下,多少世间凡事都逃脱不了他智慧的双眼,但在大佛看来,一切过往,都只不过是人世间的一粒尘埃,终须回归大地,沉入大地,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如此看来,凡尘间所有世事,无一不是过往尘埃,飘浮过后,终有尘埃落定之时。
发表于 2011-5-28 13:04 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31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三十:期待中的失望——峨眉山略见

在峨眉山住,主要是期待能在次日观看日出,并期待峨眉山云海的壮观场面。

        早上5:00,在闹铃中醒来的时候,即决定尽快出发,到山顶看日出。出门时间是6:00,车程近一个小时,才到达雷洞坪的停车场。车刚停下,发现天边的云已呈现粉红色,绕过停车场,往上走了几步,便发现太阳早已悬挂天边——在峨眉山金顶看日出的愿望至止破灭。

         乘索道上得金顶,已是上午9:35,按常规,金顶的云海观看时间为上午9—10时,急忙朝最佳观景台奔去,在转弯处,临时决定随几个游人拐道走右边一条小路(因为最佳观景台上的人们也正四处张望,观看的热情好象并不很高,断定云海尚未出现)。小路尽头,果然是一个山凹处,只见一团云朵正飘飘而上,逐渐升上天空,有了一点云海即将到来的迹象。而这些景象在西藏行程中已看到很多,没什么奇观。仍期待着云海的出现。

          由于云海迟迟未现,只得转向金顶,去朝见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佛像。佛像很高,立在海拔3079米的高山上,佛像分三层,有九个佛头,底座为四樽金象,分别面向东南西北。佛像面容造型逼真,神态各有不同。最为上层其中一樽佛像的神态,仿佛能洞穿世事——在这样的眼神面前,所有心里的晦黯,都将随风而去——

          10:00,再次走到云海观景台,仍未见云海出现,只见山谷中的云雾不断地往上涌,越飘越多,慢慢地竟飘上了观景台,天地之间,云雾茫茫,已没有了层次感。时间越来越晚的时候,估计云海出现的可能性没有了,只好顺着山道,找到下行的索道口。

          而在索道口,竟然再次发现高原上的紫松果——哦,导游说,这不是松树的果实,其实是冷杉,是冷杉的果实,只有高原上才能见到。恍然大悟。



          下午,到清音阁听来自山间不同凡响的声音。清音阁的四周,到处是诵读诗书的壁画,到处是孝、道、福的启示,还有孙思邈的采药图。细看清音阁的四周,果然清泉绕台,小桥流水,古树昏鸦,亭台楼榭;蝉鸣声声,松涛阵阵,水声潺潺,风声猎猎——真是一个让人神清目爽,令人遐思的地方。

          经过一线天之后,便到了猴山。猴山的猴子不怕人,这在峨眉山是一大景观。吊桥附近,猴子早已立在路旁等待行人的喂食,且从人们的胯下钻来钻去,吓得大人不敢出气,小孩不敢动弹。站在路旁的大多是公猴,且都清一色的肥硕;小猴则躲在山上,目光追随着公猴和人群,跃跃欲试;宝宝猴单纯着一双眼睛,偶尔离开妈妈的怀抱,跑到路边可怜巴巴的看着游人,当游人递矿泉水瓶过去的时候,又因体力不支,接不住而让它掉到桥下去了。在这里,猴与人的接触是零距离的,友善的,毫无介备的。

         

          西行归来,觉得峨眉山的特色也就寺庙众多,山路崎岖,景色平常,没有人说的“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山上游人特别的多,走在路上没有任何清静的时候,这与西藏之行沿路上的清与净以及静,是绝对无法相比的。因此,看山的欲望不强烈,倒是觉得寺庙里的僧人,在这样喧嚣的地方诵经,是不是也感六根未尽,难以成佛?

          也许西藏行程一路走来,看过大半个中国的景色之后,已感觉审美有些疲劳,再看哪里,都不再有激情与惊喜。如此而来,也许不是峨眉不悦人,倒是身心疲惫的游客,因了归家心切,动了离去的念头。


峨眉山上猴.jpg

世界上最高的佛像.jpg

发表于 2011-5-28 13:04 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29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二十九:汶川的伤痛和映秀的泪痕

从茂县到汶川,行程四十多公里,却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因为泥石流,隔断了国道。

        进入汶川地界,便看到沿路的山体,到处是伤过的痕迹,每一道泥石流划过的山道,都透着灰白,透着沉重。沿路两旁以及县城里,到处都在大兴土木,重建房舍。还在耸立的楼房,上面布满了裂缝。街上的人们大都默不做声,低头走路或干活。街道里,商辅虽然林立,却少了许多生气。

        而映秀的情况,远比汶川更为惨不忍睹。岷江右侧原来的213国道,已被山体滑下的石头全部掩没,到处都是断了的桥梁,到处都是残破的房子,岷江愤怒奔腾的水,是映秀悲愤地哭泣!

        映秀中学那倾斜的楼房,和已经沉陷倒塌的校舍,被作为5.12地震遗址,永远留在了映秀这块曾经美丽的地方。而映秀小学新校址就建在映秀中学对面,工地上繁忙的景象,让人对未来的映秀寄予了厚望。

        万人坑在映秀镇渔子溪嘹望台的祭坛那里。一个斜长的山坡上,层层埋葬着不知多少万人的遗体。墓碑不多,象征性地立了几十座。有为父母的,为兄妹的;有为亲朋的,为好友的;而为儿女和为爱夫爱妻立的墓碑,那滴滴泪,字字血的祭奠,更是让人动容 ——

        暮霭时分,来到牛眠沟震源,就在映秀的已经断了的百花桥的右侧。牛眠沟原来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沟里原有着三百亩的梯田,而今,因为震源于此,经地壳运动,两山之间已将梯田挤得无影无踪,代而为之的是倾泻而下的岩石,将所有的房子都掩埋在地下,沟里原有一百来号人,现如今,只余下三四十个人了。

         守住山口,为游人出售一些纪念磁带和小食品的蔡姓中年妇女,整个家族,走了十三个,包括她的母亲和她年仅十一岁的大女儿。如今,说起去年的往事,似乎在说着别人的故事,脸上已看不到悲泣。她说,去年的天灾里,看得太多生离死别的场景,经过大难而活过来的人,已把很多东西看淡,包括金钱,包括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东西——



        健康平安地活着,比什么都好!

这里是他们永远的痛.jpg

发表于 2011-5-28 13:03 30 只看该作者
西藏行程日志之二十八:茂县的心事

        进入茂县,是在8月11号的晚上。

        从九寨沟到茂县,用了九个小时。九个小时的时间里,因为沿途都在修路,一直在滚滚烟尘里穿过。太阳耀眼地照在四川的大地上,让这里曾经的一切,都暴露在人们的视线里。

        一直在山里穿行,心里直想,四川的山怎么如此的多?许多村民,将房子建在山沟里,车在盘山路上行驶的时候,往往得俯着往下看,才能看到那些低矮的村寨。一路上都在观察,山上是否有石头滚落——

        茂县的夜,没有想象的那么安静。这里,如同所有的城镇一样,有着热闹的街道,人们在夜的灯幕里,或吃夜霄,或在音乐里跳舞,或在街头随意地逛,车子也特别的多,在街的两侧不断往来——仿佛,这里不曾发生过什么。

        尽管如此,还是看到一整栋一整栋的楼房,没有一丝灯光,仿佛沉寂许久,或许在等待故人的归来,还是等待新主的修缮。路边,还有断垣碎砖,记录着这里曾经的那一瞬间——

        带着某种凝重,探究街上人们的心理,不敢高声说话。在默然里,不知身在何处。

        或许,不该回顾的早已忘记;或许,生活让人们不善记忆——

        或许,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现在的生活!
发表于 2011-5-28 13:02 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28 编辑

西藏行程之二十七:九寨沟的五花海,珍珠滩瀑布,以及芦苇飞絮

九寨沟,是人们传说的梦的天堂。到九寨沟,就是想感受梦的天堂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再现。

          8月10日,临近中午时分,才进的九寨沟大门。九寨沟之所以得此名,是因沟里有九个藏民村寨。九寨沟有三条沟,呈英文字母Y的形状,分布在各村寨之间。

          九寨沟的景,可写的东西实在很多,随意选择几处,信手涂鸦,以志到过此处。

         从Y的右顶端即原始森林开始,顺沟往下游玩。原始森林其实林木并不是很老,在山谷间向两边分布。在原始森林的停车场,无意中发现了紫色的松果。松果呈紫色,这不是哪个地方都能看到的。除了那一年在马来西亚的云顶看到过,就是这次西藏之行在香格里拉的蓝月山谷和西藏的米堆冰川见过。松果不大,却透出美丽的紫色,实在是少见。

          九寨沟最为令人罕见的,是五花海。所谓海,在这里其实也就是湖,水域不大,深藏在山涧,积水而成。五花海因春季这里的湖岸繁花似锦而得名。但吸引人的,不是这里的花,而是这里的水!九寨沟的水,普遍呈兰色,孔雀兰的颜色。水能呈孔雀兰的颜色,说明这里的水特别清,特别净,还因为这里的矿物质品种繁多,水自山涧自上而下流淌,带来很多丰富的微量元素,形成了九寨沟非常特殊的水质。

          五花海还因为湖里有很多倒塌的枯树沉积在水中,枯树的树干和枝条使水的颜色深浅不一,远观,似孔雀开屏一样,非常漂亮!这是我从未见到过的水,颜色似孔雀兰,仿佛神水,如梦里的天堂,让人变得洁净而且精灵。

         九寨沟的水是流动的,流动着的水,在这里,飞流而下,形成珍珠一样的瀑布,美丽而且眩目。据说,《西游记》中的水帘洞,就是在这里取的景。 珍珠瀑布的水由多条水线汇集而来,那些溪水,绕过林木,石头,曲里拐弯地,沿着山道顺流而下,飞溅的浪花晶莹如珠,冰清似玉,把沟里的林木浇得水润润的,湿漉漉的,青苔遍布沟谷。

          九寨沟的景,还有熊猫海,镜海,五彩池等等,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精彩。

          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在这里可见一斑。

            要重点提的是九寨沟的芦苇。九寨沟有芦苇,这是未曾想到过的,网上也未见有人把它作为一个景点来推荐。关于芦苇,北方的雁荡湖,是众所周知的。九寨沟的芦苇是“小”芦苇,这是导游说的,在我,芦苇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九寨沟能看到芦苇。还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新闻专业所致,老师布置摄影作业,要求拍些特别的景物,于是和同学一起,走出校门,在效外的田野寻找特别的东西拍下来。找了许久,在田野的沟边,找到了几株芦苇。把芦苇拉近放远前实后虚前虚后实地猛拍了一通,回去洗出来一看,竟如出水的芙蓉,清新秀丽,特别飘逸。自此,对芦苇,有着梦一样的怀念。

          芦苇成片,这在南方是很少见到的。九寨沟,让芦苇在这里飘扬,真的如梦如幻,仿佛把人编进一张网里,网的四周,是孔雀兰颜色的水。水绕山转,芦苇飞絮,在九寨沟的世界里,这是梦的天堂!


珍珠滩瀑布.jpg

九寨沟孔雀兰颜色的水.jpg

发表于 2011-5-28 13:01 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26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二十六:美丽,在野花遍布的湿地国家公园

       8月9日,从甘肃的临夏,进入了四川的境域。

        天气一如既往的下着一点小雨,使路途变得有些遥远。今天的行程打算走到四川的九寨沟。下午2:47,便踏进了四川的土地。进入四川境域的时候,正迷糊着要不要打个盹,车子突然停了下来。

        这是一个山坡的项部,左边是延伸向上的山头,右边是纵深向下的深沟。坡顶上,有“四川人民欢迎你”的字眼,还有一块“213国道”的碑石。跳下车来,在界碑前拍了照,顺道遛到路边采了很多野花,不知名的,长着很奇异的颜色,是深紫色,紫得有点黑的那种。

        进入四川地界不久,即是若尔盖湿地国家公园了。其实一进入四川的土地,景色便开始有所变化。沿途中,再也看不到青稞,再也看不到成熟了的油菜籽,再也看不到蒙古包,再也看不到裹在层层布衣里的藏民,以及包得严严实实的回民——

        满眼望去,青翠的草原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野花,好象谁将花籽,故意撒落在这里,一大片一大片的,姹紫嫣红。也许女人天生对颜色情有独钟,对美丽的花,总有着独特的偏爱,一路上大呼小叫地,真的想赖在这里,哪都不去。

       而路上随处可见的,还有圆润的山坡,绿地毯一样的草皮,光滑得让人想在上面顺坡滚下。山坡上青翠的松木,以及星星点点的蘑菇,在细雨的浇灌下,显得异常的温润。这种情境下的人,变得娇憨可人,变得俏皮好动,变得美丽动人——

        晚上10:00,到达目的地九寨沟,住草根人家。洗完头和澡,把衣服晒了以后,居然毫无睡意,在宾馆三楼,开始写日志。此时,已快临晨三点。



         (后记:在临近目的地的路上,四只在路上嬉戏的喜鹊,腾空而起,其中一只,撞上我们的前挡风坡璃,不幸遇难——)


我在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采摘的野花.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