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169

主题

女驴秀

有一种孤独的美丽,曾绽放在西藏33天行程中

[复制链接] 查看:20673 | 回复:95
发表于 2011-5-28 13:00 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26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二十五:思念,于朦朦烟雨中——

        今天已是8月8日了,离预计回到家的日子也就几天的时间。

        本来是要从青海的西宁到甘肃的兰州的,因时间尚早,决定继续南下,于是,在傍晚时分,来到了甘肃的临夏市,入住以后,便来到附近的“燃情网吧”,开始写日志,并看看周末了,是否还有朋友关注远行的人。

        网上在线的朋友果然出奇的少,大都回家团圆或与朋友聚会去了。孤寂地坐在网吧的一域,内心有了些许的淡然。

        由于赶路,遇雨,今天的行程中,可以下车观赏的景点甚少。只在离临夏较近的的临洮镇,看到了村民种的几亩向日葵,以及路旁硕果累累的苹果树和小青枣。下得车来拍了几张照片之后,便继续往南走。一路默不做声,想着许许多多的心事,不时看看手机,有否问候的话语。

        虽如此,一路上的烟雨,倒是自始自终,一直跟随着我们,使道路两旁的树木,一直掩映在朦胧之中,湿润着远行者一颗潮湿的心。

         从西宁到甘肃的兰州,到临夏,一路的烟雨迷朦,还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城市道路的两旁,不知名的路树青一色的正开满着碎小的花簇,以为是槐花,没有时间问当地人,权当是槐花好了。槐花开放的时节咱不得而知,但那种碎小的,团团簇簇的,黄色的花束,让人很容易便想到江南的梅雨时节——那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伤感的季节,许多种滋味,会在那样一个季节里繁衍。

        其实,思念是一种很幸福的滋味。在漫长的旅途中,不管这个人是家人,是朋友,是敌人,他占据着你的思想,让你在远行的途中,不至于让心荒芜。因为当心荒芜的时候,是一种空白,一种迷茫,一种不思不想的境域,一种令人窒息的死亡。

        如此,这犹如江南的烟雨,便成了一种幸福的源泉,有理由让一颗濒临死亡的心,重获生命之甘露,绽放希望之灵光——


仿佛神仙眷侣.jpg

发表于 2011-5-28 12:59 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24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二十四:又见江南春色——黑马河至西宁途中

        一觉醒来,已是8月7日上午9时。聆听雨在阳绷上滴嗒,感觉今天,又是一个让人郁闷的日子。

        吃过饭后,先到中国最大的咸湖——青海湖去看看。青海湖离黑马河乡只有七八公里远,在细雨朦胧中,居然发现沿途尽是草原的绿色!而且草原上开满了白色、黄色和紫色的小花——一颗沉寂的心顿时开始盈满了渴望。有朋友说,只要心中有绿洲,就不怕土地荒芜。其实内心早已荒芜,如果没有湿润的雨水,恐怕再能想象,也无法让绿意充盈心田。

        青海湖的水有淡淡的咸味,味道有如格尔木的“闹”茶,好喝。青海湖如海,宽大无边,行车几十公里,仍看到湖的面貌。青海湖的水是湛蓝色的,水天相接的地方,泛着浪花涌起的白光。

        沿着青海湖边一路往北走,沿途的风光让人陶醉——靠近青海湖的一面,是平坦的草原面貌,有鹿,在草原上跳跃,令同行的朋友以为是袋鼠——真以为到了澳大利亚了!——而路的右边,方圆几十公里,全是黄澄澄的油菜花。油菜花颜色深浅不一,令目之所及,有如油画一般的亮丽,真有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试想,在雨的湿润下,有平坦的草原,有如画卷一样的油菜花,再荒芜的心田,也变得异常的柔软。

      

        在靠近西宁的郊外,又一幅秋的图景跃入眼帘:一大片已成熟的青稞和油菜籽,金黄色和褐黄色相间,不时有些低矮的杨树立在田间,令收获的颜色增添了许多妩媚!

        

        这满目的油菜花,这金黄的青稞地,仍是江南的景象啊!思念的滋味如同雨后的青蒿,疯长——


青棵.jpg

发表于 2011-5-28 12:59 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27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二十三:心,在穿越沙漠中荒芜

        8月6日上午,吃过饭后决定离开格尔木,前往西宁。

        刚开始踏上行程,发现格尔木市周边的护城林居然就是杨树。这是第一次看到杨树,笔直的树干,细小的绿叶,密密挨挨地,站在路的两旁,使空旷的土地,有了让人畅想的湿润。

        出了格尔木市,景物立马来了180度的变化——目之所及,几乎都是沙漠和荒丘,有些地方甚至草木不生。这就是沙漠吗?大部份地方沙粒粗大,少量沙丘的一面,有着如缎面一样的细沙,让人有触摸的念头。有些山峦,阳面草木不生,背面有稀疏的野草,使整个山头看上去如山水画一样,凹凸有致,很有立体感。一些地方,只长着一丛一丛的野草,除了野草,什么都生长不了。想,中国的地大物博,这“地大”二字,在这里可以得到涵盖,而“物博”,绝非此处所能体现的。

        一整天的时间,在沙漠与荒丘中穿越,令人的心,逐渐沉寂下来,感觉荒芜无边——



        下午5点钟,在都兰附近,进加油站的时候,发生了车祸——一辆陕西的卡车,将我们的轿车撞了。当时我们正准备进加油站加油,而陕西那辆卡车已加了油正准备往外面开。就在会车的刹那,陕西卡车从侧面撞了过来,没有一点刹车的迹象。结果,陕西卡车撞上了我们车的尾部左侧后保险杠上,把保险杠撞得凹陷下去,差点脱落下来。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如果卡车开得再快些,我们的车开得再慢些,那撞上的就不是后保险杠的问题了,很有可能刚好撞到左后座车门上——

        车主很是心疼,他说,几千公里开过来都没事,今天居然在加油站出了车祸!心想,西藏行程几千公里,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出个小车祸,也许也在情理当中。



        当行至黑马河的时候,已快夜里十点钟了,而离西宁尚有200公里左右。旅途的沉寂加上车祸的发生,令大家都不想再赶夜路,便在黑马河乡住了下来,寂然而且落寞地过了一夜。




高原紫松果.jpg

发表于 2011-5-28 12:58 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23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二十二:在“闹”茶里品味盐湖城格尔木

          8月5日早晨,在疲惫中踏进格尔木的土地,还来不及认真看一眼她的容颜。今晚,在中山宾馆小张的带领下,得以仔细看看。

          盐湖城格尔木的街道是干净的,整洁的,沿街种植着许多花卉以及观赏植物。中山宾馆侧面,一幅藏羚羊的雕塑,把这个城市的特色表现无遗。

          先到盐湖城格尔木昆仑山广场。广场上有群众围在一起跳起民族的舞蹈,类似于香格里拉的跳锅庄舞。音乐声中,喷泉不断变化着形状,让围观的群众发出阵阵快乐的笑声。

          广场附近,不少玉石品商店里,陈列着青海产的昆仑山的玉石。店主说,昆仑山玉石的特色类似于和田玉,但比和田玉硬度要强。从外观上看,昆仑玉与其它玉种也没什么区别,只是因为产地,也许价格上略有优惠。在购买昆仑山玉石的过程中,认识格尔木的秦先生,交谈之后,用一樽昆仑山的玉佛,在他依依不舍的犹豫中,换了他脖子上挂了多年的一颗狼牙。

          格尔木的夜市在博爱街。在一个叫欣鑫水吧的店前,要了两款雪花酷爽啤酒,随性地喝。这里的啤酒普遍没有冰冻的,要求店主速冻了好一会,喝起来才有爽的感觉。隔壁老法烤羊肉摊前,一位回族老者正认真的翻烤着羊肉串以及羊排,香味弥漫在空中,令人唾涎。

          在小张的要求下,店主送来了几杯“闹”茶。小张说,这种茶又叫“转”茶,也叫“紧压”茶。格尔木的人叫“闹”(读音为第一声调)茶。“闹”茶其实茶叶很少,倒是有一丝淡淡的咸味,让人喝了生津解渴。

          离开夜市区的时候,已是午夜时分。酒的作用,脸上有发热的感觉。但走在干净的街道,聆听静夜里的声音,感觉格尔木的夜,如“闹”茶的味道,清淡,安神。


[attach]18893573[/attach]

老法烤肉.jpg

发表于 2011-5-28 12:57 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23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二十一:穿行在苍茫大地之间

          这是进藏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天零一夜,从8月4日上午10:00至8月5日清晨7:30。

          从安多到格尔木,一共600多公里。按正常的路段行走,一天内到达是没问题的。然后,从安多到格尔木之间的路段,正逢大修时期,因此,行走变得异常的艰难。

          离开安多,进入唐古拉山口以后,就是青海的地域了。

          从唐古拉山口开始,沿路上冰川不断,连绵不绝,每座冰川都是那么的洁白而且迷人,是在西藏地段所未见过的。而青海的土地,自唐古拉山口以后,开始发现呈沙缄化。一路上,褐红色的山丘,光秃秃的沙漠地带,泛着泥黄色土层的沼泽地,遍布着行程中的每一段。

         傍晚时分,遇阵雨。阵雨将临之时,天地之间苍茫一片。常常又会遇到左边路段是阳光普照,右边路段却是乌云密布的景象。短时间内,天气变化莫测,彩虹叠现,令人感叹不已。

         到达沱沱河前,车子经过了通天河。通天河不大,水浑浊,据说还是唐僧师徒取经途中曾掉进的河流,不由茫然。而沱沱河,则水势汹涌,自北向南,飞流而去,没有丝毫的眷恋之势。

         夜晚,由于堵路,而通往青海的又是这条唯一的国道,被堵的车子形成了长龙,灯光在夜的眼里不停闪烁。车外的气温从8度至零下1度不断变化着,让人觉得漫漫长夜,不知何时到头。

         有月亮早早挂在天边,一路陪伴着,行进在荒芜的原野。

        月光似水,思想如风,在夜的魅影里,穿行——



         经过一天零一夜的艰苦奋战,当曙光微露,太阳破云而出之时,到达美丽洁净的盐湖城——格尔木。


唐古拉山冰川.jpg

发表于 2011-5-28 12:57 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21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二十:在安多,触摸圣灵的雪山

          8月3日上午10:30,开始启程,从纳木措到安多。

          从纳木措到安多之间,要经过那曲,经过羊八井的温泉。羊八进的温泉自然温度达85度,一枚鸡蛋放进水中,用不了几分钟就能煮熟。

          但记忆深刻的当是无边无际的草原。车子沿着笔直的柏油路,驰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让人的思想,一如草原一样的空明,甚至安然。

         这里真可谓是草肥水美, 沿途中,到处是放牧的牛群或羊群。那颜色深浅不一的绵羊和牦牛,点缀得绿草如繁花点点,煞是好看。

          傍晚,当到达安多的时候,因为时间尚早,而雪山又近在咫尺,于是,决定先去爬雪山,再找地方住。

         雪山就在安多小镇的边缘。一路往上爬的时候,尽管坡度不高,却因速度加快,高原缺氧的症状立马表现出来:胸闷,气喘,呼吸困难——

          沿山而上,到处是被雪压着的草地、野花和蘑菇。而雪,就窝在一丛丛,一涡涡的草地之间,晶莹剔透,光芒四射。雪山的顶部,在夕阳的照射下,竟如金冠般,闪着绚丽的光芒。

          触摸雪山(冰川),一直是进藏的愿望,终于在安多,这样一个小小的城镇达成,不能不说是一种缘份。


安多金冠一样的雪山.jpg

雪地里怒放的野花.jpg

发表于 2011-5-28 12:56 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20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十九:在纳木措寻找遗落的记忆

       离开拉萨的时候,已是8月2日中午12点多钟。沿着109国道,打算从青海返回,途中经甘肃,转四川,再穿过贵州,回广西。

        返程的第一天,在离开拉萨不远的路上,即看到不少朝圣的藏民,在马路的一旁面对拉萨三叩九拜的情形,虔诚而且执着。不由地想:什么样的宗教崇拜和信仰,才让人有如此的坚韧和不舍?

         

          傍晚到达纳木措。纳木措是一个地名,有着能涤荡灵魂的湖,以及辽阔的大草原。

          纳木措的湖水,在远处辽望,是蔚蓝色的。湖面波光粼粼,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黄色的光晕。近处观看,水质清澈见底,湖底精致的石子,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取入囊中。

          纳木措的草原,是我们进藏以来从未见识过的。绿草如地毯一样整齐划一,平辅着延伸向远方。草原的边际就是天边,飘浮着的云朵,似乎触手可及。不时飞越头顶而过的,是西藏的神鸟乌鸦;时不时有老鹰俯冲而下,惊起地面一阵的繁忙。那些码得整整齐齐的,是藏民用来烧火的干牛粪,乌鸦和麻雀,时常在那里歇脚嬉戏。

          晚上,在藏民的藏包里度过。几个漂亮着让人着迷的藏包就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有接待游客的客房,有烧水煮饭的厨房,有存储粮食的仓库,还有堆放杂物的,办公的,以及其它用途的偏房。在我们的要求下,藏民把一只刚屠宰过的羊腿割了下来,并用藏刀架起来,放在牛粪火堆上,让我们自己烤着吃。一边吃着烤羊肉,一边品着藏民的青稞酒,善良的藏民姑娘又开始跳起了他们的民族舞蹈——

          也许是青稞酒的作用,也许是初次体验藏包的不适,也许是高原反应导致,在藏包的整个夜晚,在风雨交加的困扰下,难以成眠。



          然而,当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倾泻在碧绿的草原上的时候,昨晚的风雨声声,已换成春天一样的鸟语花香。踏着晏鼠的足迹,独自走在无边的草原上,我寻觅着已遗落记忆的,蘑菇的芬芳——


纳木措草原.jpg

纳木措草原上的鼹鼠.jpg

发表于 2011-5-28 12:55 20 只看该作者
西藏行程日志之十八:飘着柳絮的夜晚和良木缘咖啡厅

        在拉萨呆了两天,除了拾零,除了布达拉,除了藏族小伙扎西多吉,其余时间多呆在网吧,写日志,与朋友聊天。

        照朋友的话说,拉萨是弹丸之地,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走完。对拉萨市区的游逛没有兴趣,倒是布达拉的夜景,昨晚在拉萨新朋友的带领下,领略了它的庄严和壮阔。

        布达拉广场就在布达拉宫正门前,广场在夜色里比白天更为热闹。人们在音乐喷泉的指引下,或欣赏,或欢笑,或踏进水域里释放自己的激情,或扛着“长枪短炮”对着布达拉宫和快乐的人群按快门——



        漫步在布达拉广场,在绿树掩映的湖边,看人们忘情的释放,心情随之也活跃起来。行走过程中,不断有棉絮一样的东西飘浮脸上。问人,说是柳絮。柳絮?这南国木棉一样飘浮的东西是柳絮吗?

        记忆中,柳絮如花,嫩黄色,三四月开放,飘着淡香的味道。进藏线路上,虽随处可见柳树垂挂,却未知竟有柳絮飞扬。今晚,在夜色的照映下,柳树迷朦,柳絮恣意飞舞,竟如此的令人想念南国三月如花的日子。

        

          新朋友就近请到良木缘喝咖啡。良木缘咖啡据说在拉萨是生意最红火的咖啡厅。落坐以后,发现人果然的多。选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与新朋友开始随意聊天。

          新朋友并非拉萨人,三十出头,人看上去精明而有个性。在拉萨最大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职,属白领阶层,曾有许多经历,思维敏捷,思想成熟,个性鲜明。

          交流自然而流畅,没有任何的陌生感。这样的夜晚,让人觉得生活在书本里。在漫长的旅途过程中,这是一个让人轻松的插曲。

         

          今天,是告别拉萨的日子。

          拉萨飘着柳絮的夜晚,以及咖啡厅畅意的交流,使拉萨这个城市,有着些许的温情——
发表于 2011-5-28 12:55 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6-1 10:58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十七:神秘而遥远的布达拉宫

          八月的第一天,天气一扫前些日子的阴霾,阳光分外的刺眼,使行走在布达拉宫门前的每一个人,都经受着炙热的考验。这样的天气,并未影响远道而来,想揭开布达拉宫神秘面纱的每一个善男信女。

          或许,用善男信女来形容瞻仰布达拉宫的人们并不是很贴切。几乎每一个到达拉萨的游人,都想要进入它神秘的内心世界,想了解远古时代这里都发生了什么。

          “布达拉”,是梵语“Potalaka”的音译,意为“佛教圣地”。7世吐蕃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乃建此而居,且曾毁于灾害兵火,直到五世达赖喇嘛进行扩建,历时半个世纪始具规模。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白宫横贯两翼,为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地,红宫居中,供奉佛像数千尊,以及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黄金珍宝,藏经等等。



         整个参观过程,历时一个多小时。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多听导游解说,对历史不甚了解的我,云里雾里地走了一转之后,除了大致了解布达拉的概况之外,便是在行走过程中,去试图寻觅历代达赖喇嘛生活的原迹。然而,在它庞大而遥远的历史背景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知识的缺乏和个人的渺小和苍白,自然无法追踪到它历史的渊源和寻觅到故事的真迹。

          从视角上看,布达拉宫不管是白宫还是红宫,宫内的陈设极尽奢侈繁华,且布局讲究,等级严明;宫内蜡烛以酥油为照明原料,燃烧过程中,发出淡淡的香味;所供神像佛像都造形逼真,神态迥异;坛城和佛龛都雕龙画凤,透出它神秘的气息;工艺精致的羊毛地毯,牦牛毛制作的挂帘;历久弥新的壁画,泛着檀香味道的藏经......

         

          这便是我眼里的布达拉宫,神秘而且遥远——

朝圣的藏民.jpg

发表于 2011-5-28 12:54 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MM 于 2011-5-29 15:17 编辑

西藏行程日志之十六:拉萨扎西及客居拉萨的外乡人

          昨天,逛八角街的时候,在一个叫氆氇的宝石精品店里,认识了藏族小伙扎西多吉。

          多吉壮实憨厚的样子,以及他腼碘的笑容,让我们的攀谈显得轻松而且愉快。

          多吉说,他不会写汉字,但他的汉语水平较好,能看得懂文字,不会写。多吉在店里的身份不明,他似乎很熟悉业务,推销他的绿松石,藏银,以及天珠,藏刀,说得头头是道,且眼睛专注,目光柔和,很有亲近感。当提出与多吉合照了一张照片的时候,多吉说他从不与人照相,在我的执意之下,他扭着身子,靠在门边,勉强照了,让人忍不住地笑。然后多吉说,晚上他带我去看藏族舞蹈表演和跳舞。欣然答应,想,在陌生的拉萨,总是要了解点藏族的民族风情。留下电话和Q号以后,告别了他。

          晚上,在网吧写日志的时候,接到多吉的电话。他说,姐姐,现在能出来吗?正在写空间日志和与朋友聊天的我,同行的驴友又不在身边,竟有些害怕,结果拒绝了。多吉显得有些伤感和无奈,他说今晚他很想去喝酒,他请我。在陌生的城市,独自与陌生的藏民朋友喝酒,这不是我的习惯。结果,还是婉拒了这个直接的藏民小伙子。



          晚上23时许,一个新的朋友要求加他,随之聊了起来。

          这是一个客居拉萨的外乡人,刚到拉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到拉萨,是因为逃避某些东西,心里有着愁苦,思念家乡的亲人......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故事?为什么所有的故事都与逃避有关?

          交流变得有些顺畅起来,在键盘不断敲击的节奏声中,时间不知不觉地流走。

          坐在邻桌的男子不断地抽烟,喝水,敲打键盘的节奏与我极为协调合拍。而当节奏越来越合拍的时候,我终于有所察觉。同时,他也在网上主动与我说,他也许离我很近——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夜晚,坐在网吧里的两个相邻的人,互不相识,没有任何现实语言上的接触,却在网络里聊得如此投机而且默契,这是从未有过的经历。也许,他也是一个苦闷的人,需要找人渲泄,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地方;也许,看我一个女子,深夜独自上网,他想探秘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有,就是为了聊聊天.......

          交流是愉快的,内心彰显着起伏不静的心事,却欲语还休——直到结束,没有相互对视过一眼。



          憨厚直接的扎西多吉,以及客居拉萨的陌生朋友,让拉萨,显得有些神秘而且变得有意味起来——


八角街上工艺品.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