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南

每天更新中。第32集。阳朔文化古迹,古镇,古村。古桥之旅游篇》(200篇原创完整版)

[复制链接] 查看:7977 | 回复:41
发表于 2012-6-5 11:44 21 只看该作者
第15集

朝笏山





在阳朔公园东部,石灰岩山体,独立挺秀,形如朝笏,故名。山顶中平,酷似竹蔸,又叫“竹蔸山”,与西郎山、陈博山成鼎立之势。因山如立柱,壁若浮雕,气势磅礴,直指苍穹,故有“玉柱凌霄”之誉。山南麓有放鹤亭,传说曾有仙人在此放鹤,亭右下方有岩,名“挹秀岩”。山西麓的来仙洞,为阳朔名洞之一。
    因岩内有一巨石似一大棋盘,又名“棋盘岩”。洞前在宋时为夏氏私宅,又称“相公岩”。洞口刻“来仙洞”三大字和为明代阳朔县令李杜所书。石壁上有《来仙洞记》,叙述李杜发现该洞的始末。由李杜的学生桂林靖江王朱经龠(字云岳)书刻。
    洞内尚有明代吴文华来仙洞诗刻,洞口上方摩崖刻有明代万历年间(1577~1581年)任阳朔县令的梁肇修所题“最高台”三大字。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时任广东都督的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俞大猷所收的“云台啸卧”大字。
    由洞内往东南行走,可至“挹秀岩”,由岩出口登山可至“放鹤亭”,岩内石上刻有“挹秀岩”三字。
    放鹤亭建于独秀山东南面山崖上,于1935年(乙亥年)建成。上有邑人黎启勋所题“放鹤亭”匾额。上款为“乙亥季春,是亭落成,登临览胜,觉佳气时与后洞来仙接□□□。”下款为“群仙尽聚,跨鹤凌霄,筑是宜以放鹤名之,启勋。”另有木刻对联一副,上联为“乘黄鹤,时昔人去。跨白鹤,后洞仙来,想个中妙谛同参,始识一亭风景;”下联为“采红莲,湖畔闻歌,住碧莲,山居挹爽,傍空际孤峰独秀,将收半壁灵光”。均为黎氏所撰书
发表于 2012-6-5 11:45 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阳朔阿强 于 2012-6-5 11:45 编辑

第16集

西郎山









    西郎山在唐代已有名,晚唐阳朔诗人曹邺有咏西郎山诗 该山表似一架大屏风,屏障西边,又名“屏风山”。山上巨石酷似一古代书生人形向西作揖状,民间呼为“仙人山”、“西郎山”。

    拾级而上至一小岩,上有“曲致”二字,穿岩而上至一平台名 “望溪台”,原有“巩望溪台记”石碑,已毁无存 该台是欣赏阳朔八景之一“西山晚照”最佳处。 后壁上刻有“山河无恙”四字,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临桂人徐霭南所书,另有 “西山晚照”摩崖,为邑人陈宝书所书刻。

   原路返回再折上半山,有亭“会仙亭”,始建于1935年,原匾额为本县知名人士陶瑞良所题,文革时被毁。1975年改建为混凝土两层亭阁,新匾为桂林书法家伍纯道所书。亭旁一巨石似一老儿状,上刻“醉霞”二字,另一巨石上有天然石具,下刻“天池”二字。北边石壁上刻有曹邺咏西郎山诗,西郎石下刻有“西郎”二大字。

    从会仙亭往上攀登,可见“仰之弥高”石刻,再上则有40年代任阳朔县长的恭城人莫超人所书刻的“上穷碧落”四大字。

    至顶的凉亭旧时名“萃茧亭”,后改为“卧云亭”。1975年重新设施建造,旁边山石上刻有“云根”二字篆书。
    吟咏西郎山的诗篇众多,由于该山与福利镇附近东郎山巧相呼应,西郎山与福利镇的哥哥东郎山构成了一个美丽的山水爱情故事 相传兄弟俩救了两只天鹅,天鹅化身为两姐妹,姐姐名叫玉姑,妹妹是小姑,姐妹俩经常悄悄为兄弟俩洗衣做饭,兄弟债早对两姐妹有爱慕之心,见此情景,上前作揖道谢,玉姑和小姑被这突然之举羞得不知如何是好,撒腿就跑,兄弟俩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小姑为考验真心,用头上玉簪划地成江,西郎抢先一步,跃江追上小姑,东郎迟了一涉,被阻江东 于是便有了西郎作揖示爱,小姑侧身含羞 玉姑翘首东望,东郎隔江兴叹的山水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唐代诗人曹邺有诗云:“西郎何事面西方,欲会东郎隔大江,自古明良时一遇,东朗未念恨斜阳。”除曹邺诗作外,宋代阳朔县令陶弼有诗、明代阳朔县令万客有诗、清代县令陈洪畴等亦有诗,山南石壁上记得有宋哲元将军巨幅大字“特立独行
发表于 2012-6-6 23:45 23 只看该作者
第17集

东郎山








    东郎山位于福利镇北约2公里,田畴中平地拔起一山,山顶突出一巨石,酷似人像,因位于县东故称"东郎山"。从东南面看形似一含情脉脉的少女,从正南面看似一信步闲游的老叟,从东面看又似一戎装肃立的武士。山下有人仔山村、东山亭,宋代称"黄道街",繁盛一时,时有"头上无金钗,莫过黄道街"之说。晚唐诗人曹邺有诗赞道:“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一片丹心存万古,谁云坐处是遐荒
发表于 2012-6-6 23:46 24 只看该作者
第18集

天马山
  




    天马山位于县城西南。顶部形如骏马,昂首东向,嘴、鼻、眼、尾、四肢毕肖。每当天阴将雨,则岚气薰蒸,是“马”有如踏云驾雾,遨驰天际,气势雄伟,故又名“天马山”,或称“马山岚气”,为阳朔旧八景之一。北麓起一小山,南面相连一峰,形如屏风,色如苍玉,名“屏障山”。东有一峰,其巅尖圆,形若巨桃,称“蟠桃山”。上述诸峰与膏泽峰、小马山、碧莲峰构成县城南面奇峰群落
发表于 2012-6-6 23:46 25 只看该作者
第19集

阳朔龙头山
  


位于县城北部阳朔内事码头,东侧滨临漓江处为一悬壁,侧看似一张大的龙嘴,整座山头似一雄视前方的龙头,西与北鹿山、都荔山、天鹅山、螃蟹山、玉姑山、龙跃山等数十座山峰紧密相连,蜿蜒起伏,盘亘数里,犹如一巨龙自西而东腾飞而来,欲跃漓江,气势雄奇。    老人山,亦名“寿星峰”,形若一长髯飘拂,仰首微笑,悠闲信步的长者,与龙头山隔江对峙,构成城北水道雄关,称为“双峰锁江”,系阳朔名景之一
发表于 2012-6-6 23:47 26 只看该作者
第20集

阳朔寿星公公的传说





在阳朔龙头山对江,有一个寿星峰,活像一为寿星公公向着桂林点头微笑。为什么会这样?故事还得从乾隆皇帝建行宫说起。

    相传乾隆皇帝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清水绿洞奇,就下了道圣旨,派钦差到桂林选地建行宫。

    这一消息传出,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就议论开了。俗话说:近宫三尺如鞭刷,近皇三尺如刀刮。行宫一建老百姓就要遭殃了。所以全城的老百姓都发愁,可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个打渔鼓唱道情的白发老头,他一边拍板一边唱道:“莫要慌来莫要愁,大水涌来自有沟······”他走来走去,唱来唱去,米又不讨,钱又不收,把正在愁苦的老百姓弄得发起火来,围住他骂道:“打什么鬼渔鼓,唱什么臭道情!愁还愁不尽,哪还有闲心听!”

    白发老头听了,哈哈大笑,问大家愁什么?大家就把皇上要在这里建造行宫的事说了一遍。白发老头说道:“你们不愿皇上在这建行宫,我可以帮大家想法子。”大家听白发老头这么一讲,心里松了松,都想听听他有什么办法。

    过了几天,乾隆皇帝的钦差大人果然来了。府台下令要找一个年岁最大,对桂林风景最熟的老头陪钦差大人选地方。大家就把白发老头送去。府台和钦差大人见白发老头已有一百零八岁的年纪,鹤发童颜,健步如飞,很满意,便称他寿星公公。

    这天吃罢早饭,寿星公公就陪着钦差大人们出府门察看地势了。寿星公公一路上笑容满面,乐呵呵地把钦差大人带到风洞山顶。钦差大人站在山顶四处一看,只见万山环抱,一江清流,四壁回合,中间平坦,独秀峰像船台桅杆,伏坡山像挂缆住子。他开口赞道:“这里风水真好,活像一只大船破浪进行,真是乘风万里,预兆皇上江山万年长,就在这独秀峰下建行宫吧!”寿星公公见钦差大人选中独秀峰下建宫,急忙说道:“这里风水虽好,但地势不利。”钦差大人立即反问:“怎么?”寿星公公不慌不忙地说:“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处地势虽活像一只大船破浪向前,但四周环山,湾多滩险,暗流滚滚,顺水而下,一巨石将江水拦腰斩断,恐怕对这只大船不利。”钦差大人一听,脸色变青,急忙下山。钦差大人下了风洞山,向左一转,穿过石洞,来到江边。见洞高数丈,景色清幽,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寿星公公答道:“这是木龙洞。”钦差大人听了说:“好了,好了!木龙可以浮出水面,大船就不会沉没了。”寿星公公说:“木龙虽可浮出水面,但木最怕火,遇火则化为灰烬;这兆头,对大船不利啊!”

    钦差大人点点头,又同寿星公公走到伏坡山上,指着对河七峰立的大石山问:“那是什么地方?”寿星公公说:“是七星山。”钦差大人连说:“好,有这七星高照,大船就能看清航向了。”寿星公公说:“虽有七星高照,但星子经常被云雾遮掩,有光发不出来,所以还是凶多吉少。”

    二人又往前走,见一座石山半边伸入水里,半边立在岸上,一个石洞穿透大山。钦差大人问:“这是什么山?”寿星公公答道:“叫象鼻山。”钦差大人一听,笑道:“好了,好了!此大象乃万象更新之意,大船至此,自然是风平浪静,在这建行宫,江山安稳了。”寿星公公说:“象虽长寿,不过千年,怎能保住皇上万年江山呢?”

    钦差大人听他说得有理,于是二人又坐船顺江而下。过了白果滩,见斗鸡山立在漓江两岸,好像一把大锁锁住了漓江。钦差大人指着斗鸡山说:“这里一定是巨锁山,有这大琐锁江,大船定然会安全了,看来在这儿建行宫很好!”寿星公公说:“这是斗鸡山,不是大锁,两只雄鸡隔山相斗,大人请想,这条江哪里还会安宁!”钦差大人又顺江而下,经过鲤鱼湾、虾公滩、龙门滩,见一山横挡江中,忙大声叫道:“好了,好了!有这山拦住,大船可以永远停泊,万无一失。”寿星公公说:“它叫横山,它虽然可以安稳地停泊船只,但它横在江中阻断来往船只,皇上建了行宫,粮草怎么运进城来?城无粮草,怎么能供应行宫里的需用呢?”

    钦差大人听后,又顺江游到大圩,见对岸一座大山,气势雄伟,问道:“这是什么山?”寿星公公说:“这叫鉴山。它像一面明镜,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钦差大人听后,知道这里一定翻过船,就不敢再言语,催船继续向下游驶去。

    一路查看了许多好的兆头,都被寿星公公讲破了。就这样从桂林到阳朔,把山水最好的地方看完了,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建行宫的吉利地方。钦差大人没有办法,只好带一班人马回京缴旨去了。

    在说桂林城的黎民百姓听到寿星公公使得钦差大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查看了三天三夜,也没有选到可以建行宫的地方,都高兴得嘴巴裂到了腮边。于是,大家就推举了几个人沿江迎接寿星公公来桂林,哪晓得一直走到阳朔龙头山,连寿星公公的影子也没看到。人们正在发急,忽然听到金字山旁的高山上响起渔鼓的声音。大家跑上山头,只见一个和寿星公公一模一样的石头老人,站在山上好像向大家祝贺。这时人们才明白,原来那个打渔鼓唱道情的白发老人,是一位神仙。从此,人们就把金字山边的这座高峰叫做寿星峰了
发表于 2012-6-14 23:15 27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有人呀
发表于 2012-6-22 21:26 28 只看该作者
第21集熙平县城遗址
古城墙址   位于兴坪镇狮子嵅内,建予吴甘露元年(265年),废于南
朝梁代, 前后共200多年。古城遗址群峰环绕,如天然城墙。遗址中残存的古砖古瓦碎片和
墙基仍依稀可见。“老屋宅”、“跑马道”的名称也还在群众中流传。   〔归义县城遗址〕
位于白沙镇新寨村旁。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贞观元年(627年)废。遗址为正方形,有东、
南、 西3门。城墙为土筑,现存高约3米,厚约6米,周长约800米。城内现在除东北角有2户
人家和1个小果园外,其它开辟为农田,面积30余亩。   〔古乐州城遗址〕在福利双桥村南
漓江边数十亩稻田之处。置于唐武德四年(621年) 。城南为白面山,北为双桥树,西北临马
头江。 城墙土筑,除东西两段崩塌外,其余较完整,开东、西、北3门,城墙厚6米,高约5
米,周围长700米。古城北郊,现留存有有凿马槽10余个。传为当时的马棚。
    古城墙  元至正七年(1347年)始筑阳朔城垣,开四门。明、清两代继续增高完善东、西,
南、北城墙。民国拆城墙以筑碉堡,至懈放前夕,东城墙保全,南城墙基本完好,西城墙仅
存一小段。 当时县城东西约500米,南北约900米,居民不满300户。建国后,广西壮族自治
区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使城区扩大数倍,面貌焕然一新。东城墙予1979年拆除,辟为旅
游停车场和滨江大道, 现保存南薰门和一小段城墙,青阳门照原样东移8米,城门上用钢筋
水泥结构改建帜江楼
发表于 2012-6-22 21:27 29 只看该作者
第22集
古迹文物
    石锛    60年代在牛头蛉修路时, 出土1把小石锛,长约4厘米、口径3厘米。已送区博
物馆收藏。又于1973年,在鸡窝渡牛头岭路边大岩发掘石锛1把,口径宽6.2厘米,长11.2厘
米,厚0.8厘米。
    钱币    1970年在兴坪书家堡出土西汉五铢钱10枚。1985年,在沙子溪村边挖出一陶罐
钱币,4至5斤,据考证是东汉时代的五铢钱和货泉。陶罐模样与附近汉基出土的一样。另修
铅锌矿公路时,在响水[山厄]发掘唐代的通宝,分左挑开元、中平开元、右挑开元、双挑开
元、一型乾元、二型乾元重宝、唐国通宝、周元通宝。
    藏经冀铁座    阳朔公园有一铁铸的藏经藏底座,为唐代寺庙中用作收藏经书用的藏经
藏的遗物,藏经藏即有如现代的书橱。因其上部为木结构,中柱楔入铁座方眼中,“藏”可
推转动,敢又名转经藏。
    铁钟  福利夏村莫姓祠堂, 现存一口铁钟,高0.9米,口周长2.5米,重150公斤。清朝
乾隆二十三年铸造。外面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并有龙纹云彩图案。系“三
学寺”遗物。
    另,福利龙尾村龙尾庙、兴坪大源太太庙和白沙岩门树代销店也存有类似铁钟。
    铜牛  县文化馆存有铜牛一只。据国家历史文物研究所所长王冶秋1974年考证,系晚清
铸造。
    水壶  临阳联队队员用过的两个铜水壶,现藏于县文物管理所。
    委任状  1945年,临阳联队任命谭孝通为阳朔县大源乡乡长和大源乡自卫大队长委任状
各一份。藏于县档案馆。

    古迹
    新石器时代遗址    1960年,桂林市张益桂等在高田大坝岩、叫化岩发现新石器时代人
类活动遗物陶沙片、石器、螺壳化石等。1982年桂林市文物考察队和县文物管理所开展文物
普查,发现白沙镇扶龙村塘后山洞、葡萄乡下寨村英布山漏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片、打制
石器、动物骨骼化石、螺壳、蚌壳化石堆积层
发表于 2012-6-22 21:28 30 只看该作者
第23集

潘庄

  是潘宜之所建。潘为湖北广济人,1932年来广西,被任命为广西国民革命军第
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处长。1936年出巡阳朔,见青[山厄]渡一带山青水秀,风光绮丽,
遂在此建一别墅, 命名“潘庄”。潘庄建筑为二层楼新式“洋房”,面积约400平方米,有
会客室、卧室共20余间,室内陈设豪华富丽,金石、古董、字画琳琅满目。仅古瓷十八罗汉,
就耗资2000余元(银元)。还有停车房、荷花池、篮球场和各种果林。建国后,人民政府将潘
庄征收,改为阳朔县示范农场,今为县农科所。1984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