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南

每天更新中。第32集。阳朔文化古迹,古镇,古村。古桥之旅游篇》(200篇原创完整版)

[复制链接] 查看:7917 | 回复:41
发表于 2012-5-23 23:5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阳朔阿强 于 2012-6-22 21:36 编辑

前言: 阳朔每一个古村古镇风景和故事都尘封一段故事,只有你去慢慢挖掘,你一定被这些远古离奇的历史所沉迷.


在阳朔做旅游行业已经几年了,也是资深的驴友我是从外地来阳朔的人 可是比本地人还熟悉阳朔。在阳朔几年的时间里,几乎踏遍了阳朔的每一寸土地,成了十足的“阳朔通介绍阳朔美丽的风景和传说故事吧!

阳朔山水传说之--故事旅游篇
1阳朔县城.古迹.30集
2古镇,古村,30集
3漓江景点30集


第1集

阳朔的由来




  
  
  风景如画的阳朔,是怎样得名的.相传隋朝设县治时,以“阳朔”作县名,是取羊角山“羊角”二字的谐音。后人又把羊角山叫阳朔山,究竟是县因山得名?或山因县得名?这个问题须得从头说起。
  
    三国吴甘露元年(256年)设熙平县干兴坪狮子威,是阳朔县的前身。隋开皇十年(590年),迁到现在的县城,县令想改县名,一时未定。
  
    县衙后面的廖家岂外,有对山峰直插青山。当时有个孤苦的孩子,给财主放羊,人们叫他羊娃。每天赶着羊群到这对山峰下放牧,眼看双峰并峙,很像羊角,就起名叫羊角山。羊娃长得很聪明,他的羊栏搭在财主家的私塾旁边,财主年年请塾师教自己的儿女。借此机会,羊娃暗中学到不少知识,往往随口成歌,应声作对,因此牧童们很爱和他玩。他给羊角山编了一首歌:“羊角尖,羊角尖,羊角尖上九重天”,牧童们把它当作口头禅,每日早出晚归,经过县衙后面,总是歌声琅琅。
  
    县令为了改县名,绞尽脑汁,总想不出一个恰当的。有一天傍晚,他到后花园散步,听到墙外牧童们的歌声,越听越出神。不过他把“羊角尖,羊角尖,羊角尖上九重天”,误会为“阳朔迁,阳朔迁,阳朔迁上九重天”。他为何引起误会呢?因为他是农历十月初一日迁县的,十月为阳月,初一为朔日,所以他自认为“阳朔迁”是指他迁县的时间,至于“迁上九重天”,那当然是预兆将来官运亨通,扶摇直上了。于是决定呈报上司,用“阳朔”为县名。还出布告示众,说明“阳朔”为县名,是根据童谣改的。
  
    村民看了布告,纷纷议论,有的说:“什么童谣,分明是羊娃编的羊角山歌”;有的说:“羊角”与“阳朔”音同字不同,那能以声取义?县令听了这些老百姓的议论,心里有些不安。
  
    一天,县令改换便装,骑着小马,只带一名衙勇,直奔羊角山下。这时羊娃和牧童们正在山边的树荫下休息)谈笑风生。县令突然问道:“谁是羊娃?”羊娃应声答道:“是我”。县令下得马来,慢漫他说:“羊角山歌是你编的吗?”羊娃满口承认。县令将信将疑,想考他一下,接着说:“有人说阳朔是取羊角的谐音,有那么凑巧?你能编歌,定能作对,现在我出两个字给你对,既要取阳朔的谐音,又要对仗工整。”羊娃点点头。县令挥动手上的鞭子说:“马鞭”,羊娃对道:“羊索”。绚羊的索对赶马的鞭,对仗可算工整,况且“羊索”与“阳朔”字音完全相谐。县令想了一下,摇摇头说:“不行”,你不该重用羊角的羊字,美中不足,我再出两个字给你对来。县令指着衙勇的腰刀说:“佩刀”,羊娃对道:“扬架”。扬槊对佩刀对得更加工整,同时“扬槊”与“阳朔”字音一点不差。县令再找不出漏洞了,内心暗暗佩服。
  
    从此,县名与山名就分不开了,传为千古美谈

发表于 2012-5-24 09:10 2 只看该作者
第2集
阳朔历始


阳朔历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阳朔属桂林郡管辖,无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阳朔为始安县地,属荆州零陵郡管辖。东汉,属荆州零陵郡,为始安侯国地。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在今阳朔县地置尚安、熙平两县,属荆洲始安郡,为阳朔县建制之始。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年),撤销尚安县,其地并入熙平县,属始安郡辖地。熙平县治在今兴坪镇狮子嵅村。南朝宋泰始年间(466-471年),改始安郡为始建国,熙平县属其辖地。南朝梁代(502-556年),撤销熙平县,其地并入始安县,阳朔为始安县地,属桂州所辖。隋开皇十年(590年),县治由熙平迁至今阳朔镇,县衙建于羊角山下,以“羊角”谐音“阳朔”为县名。阳朔县因此得名,历经各朝,流传至今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分阳朔县增置归义县,县治在今白沙镇旧县村北侧,与阳朔县同属桂州辖地。贞观元年(627年),撤销归义县并入阳朔县,为岭南西道桂州辖地。五代十国,阳朔地为楚、南汉治地,属桂州所辖。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改桂州为静江府。阳朔属静江府所辖。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静江府为静江路,阳朔属静江路。明朝洪武初年,改静江路为桂林府,阳朔县属桂林府。清朝,阳朔仍属广西桂林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阳朔属漓江道,次年六月改桂林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桂林道废,阳朔属桂林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改属桂林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四月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三月直隶省政府。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五月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七月改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阳朔县,属桂林专区,公元1968年4月改称桂林地区。公元1981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阳朔划归桂林市管辖,成为市辖县,县治至今不变。

阳朔是一个汉族、壮族、瑶族聚居的地方,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阳朔的文化弥漫着千年古镇所特有的乡土文化,和西方人迅速涌入带来的浓郁西风,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混和在一起而散发出的扑朔迷离的味道。正是这种融合,让西方人对它的迷恋不已,而东方人也为它深深陶醉

发表于 2012-5-24 09:12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阳朔阿强 于 2012-6-22 21:32 编辑

第3集

  山水传说 西街故事





  在中国旅游名县阳朔,有一条世界闻名的西街。
  西街是一条小街,是县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一条青色的石板路,两排低矮的砖木房,小青瓦、白粉墙、坡屋面、吊脚楼,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过去,西街除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还是农民,处于“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阳朔对外开放,西方游客发现了西街,那些被大都市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同时,他们对当地古朴典雅的民居和传统文化、民风民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把对西街的独特感受写进旅游指南书上。近些年,每年到西街观光、休闲的境外旅游者超过数十万人次。他们有住几天、十天半月的,也有住一年几年的,有的干脆在西街成婚、开店。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成了超越地域的“地球村”,成了规模庞大的“外语角”。
  西街是阳朔的缩影,“西街文化”是对阳朔乡土文化的扬弃。秦臻先生研究阳朔文化多年,成果颇丰,写下大量文章在国内外媒体发表。此次将部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实属地方文化之幸事。《西街故事》以平凡人的故事形式介绍西街人物群像、市井风情、小镇魅力,使读者感悟西街以至阳朔风情文化。“阳朔石刻”部分以解读分布全县各地有代表性的碑刻为切入点,记叙阳朔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不乏为了解阳朔历史的一份珍贵资料。
  西街是阳朔县城最古老的街道。两排低矮的砖瓦房,一条暗红色的石板路,是土得不能再土的典型的桂北传统小街。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设置阳朔县时,县城就只有这条长约二百米、宽约五米的街道,街上除了几家经营日用品的店铺外,大部分居民是农民。千多年来,这条小街一直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这种历史状态使西街保持了典型的南方小镇的传统风貌,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的豁达和乡里人的淳朴的双重性格。这种性格和风貌成为了今天西街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
  过去,西街和阳朔风景一样,一直处于“躲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七十年代初,桂林阳朔正式对外开放,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阳朔漓江风光以后,来到阳朔县城,无意中走进西街,才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甲,把对西街的新奇和美好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八十年代,自助旅游进入我国,西方的自助旅游者涌进了西街。这些被闹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
  阳朔县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年产量为13万吨。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为阳朔四大特产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闻名海内外,1997年总产量达1.6万吨,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同类产品最高奖--银奖;1998年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沙田柚之乡”。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矿种。阳朔人心灵手巧,近几年来,开发制作出大量的旅游工艺品,如书画、画扇、大理石、滑石工艺品,还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装、仿古陶器、绣球等工艺精品,畅销国内外旅游市场。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大景观特色,造就了阳朔这方人间仙境,上帝的特殊恩赐,给予了阳朔富甲天下的灵山秀水。全县拥有奇特山峰2万多座,大小河流17条,8大景区,250多个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迄今,已有世界上150多个国家,300多位总统、总理、首相、部长等到阳朔观光考察。其实,老外比大多数国人更先了解阳朔,一本Lonely Planet把他们从地球的另一面带到了阳朔,到阳朔的外国游客都是人手一本,他们只把桂林作为一个交通的中转站,下飞机了,下火车了,直接从桂林赶到阳朔,一刻也不停留。

  --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在阳朔;

  --美丽的漓江,山水风光的精华地段在阳朔境内;

  --中国驻联合国总部大使馆悬挂的唯一代表中国自然景观的图画,是阳朔风光的“黄布倒影”;

  --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发行的贰拾圆人民币背景图案,是阳朔的兴坪风光;

  --1960年,轰动东南亚的电影《刘三姐》在风光如画的阳朔拍摄成功;

  --2001年,荣获首批广西优秀旅游县;

  --2003年,由张艺谋导演的,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又在阳朔获得成功,该项目荣获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第三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

  --2004年,世界旅游组织定位:阳朔--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被誉为“中国地球村”的阳朔西街,中西文化水乳交融,既充满了乡土气息,又洋溢着浓郁的异国情调。西街的独特魅力,已成为阳朔旅游鲜明的符号,成为中国旅游的著名商标
发表于 2012-5-24 09:12 4 只看该作者
第4集

阳朔西街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沈彬便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而今,不光是中国人,外国人也蜂拥而来,只为彻底放松疲惫的身心。
    阳朔西街又被戏称洋人街,长1180米,宽仅8米,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不逛洋人街,等于没到阳朔来。”“不住地球村,游人兴趣减三分。”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镇建筑规模,但却显现着国际情调的人文景观。这里的酒吧、饭店、网吧、工艺品书画店等装修风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语招牌,工艺品书画店、饭店、酒吧的服务员、普通居民以至于街上卖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就给西街染上了一笔异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个角落,您会经常看到三五成群不同肤色的旅游者临街围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戏聊天,还有那不受当地计划生育限制的中国母亲和西欧国家的父亲,领着混血儿在街上玩耍。
  其实,游览西街完全是一种体验,她浓浓的乡村氛围中流淌着纯正的小资情调,朴素的民风里包容着令人惊讶的国际元素,阳朔人爱吃的糍粑与米粉、正宗的意大利咖啡与西餐、古老的中国画、最前卫的休闲风尚、国语、英文、法语、意大利语乃至西班牙语……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全部柔合在长度不足1000米的岭南小街里
发表于 2012-5-24 19:35 5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有人呀
发表于 2012-5-24 20:41 6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估计是个长篇
发表于 2012-5-24 23:00 7 只看该作者
第5集阳朔纪事碑
,

白面山下有块刻于明朝嘉靖三十年(公元1552年)的纪事摩崖,高2.3米,宽3.8米,全文502字,是百里漓江惟一整块大型纪事碑。碑文记述的是当年的广西当局征讨阳朔农民起义的一次重大战役情况,是珍贵历史资料。旁边有块“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摩崖石刻,也出自于那个时代
发表于 2012-5-25 11:23 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花褂子 的帖子

有100多篇呀
发表于 2012-5-25 21:24 9 只看该作者
第6集

阳朔公园

  



位于阳朔镇西部,东起独秀山东麓,南临桂(林)阳(朔)公路,西至龙跃山,北靠螃蟹山,总面积340亩。该园始建于1915年,因附近有寿阳山(碧莲峰),故曾取名“寿阳公园”。1934年第一次扩建后,以其位于阳朔县城而改名“阳朔公园”。现有大小二园门。大门上方刻有当代著名书法家刘海粟手书“阳朔公园”四字。小门在碧莲洞口西南方,建于1980年,刻有著名画家陆俨少手书园名。

园内桂树成荫,竹木繁茂,花果满园,四时飘香,双月溪从园内萦回而过。四周奇峰环绕,园内有独秀峰、西郎山、碧莲洞、来仙洞等名景。园内的“春蕾苑”,以陈列当地特产的吸水石假山、花卉盆景为主,衬以梅亭水榭、小溪曲桥、彩壁回栏、怪石名花,集阳朔名山秀水于一苑。公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人文景观。
发表于 2012-5-26 21:16 10 只看该作者
第7集

阳朔山水园








由原滨江公园改建而成,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西依碧莲峰、东傍漓江、北起阳朔码头、南至阳朔渡口,景色绮丽,是阳朔风光的代表和文化溯源的象征。

  园内景观主要包括:迎江阁、画窗八景、鉴山楼、鉴真纪念馆、古道碑林、风景栈道、瀑布溪流、奇石馆等。

  公园景观以一条刻满著名历史文人碑文的风景道而杨名,共有大小石刻贰拾多件,已于1981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碑文上不但有民国爱国人士吴迈所书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著名诗句,而且还有清代阳朔县令王元仁所书的特大草书“带”字,此字笔画如行云流水,又有龙腾虎跃之势,且字中藏字,字里藏诗,一个字中藏有一首四言诗: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让来自中外的游客赞叹不已!

  “迎江阁”旁有一楼,名“鉴山楼”,始建年于唐开元初年,当时寺内僧人每日敲钟礼佛,钟声悠远,有“鉴寺僧钟”之景,是阳朔的旧八大景之一。直到1916年,寺废无僧,改为鉴山楼。据记载,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辗转水路到桂林时曾到此处停留,并在此鉴山楼礼佛,为缅怀鉴真大师,又在鉴山楼后面建鉴真纪念馆,塑鉴真雕像。

  奇石馆集各地奇石、雅石之精华,造型独特,全为天然而成,内陈列有书法、字画等,让您留连忘返。奇石馆旁还有一瀑布溪流,高山流水、幽静高雅,可谓是“人间仙境”......

  风景道稍往南,有一重檐八角亭,名“迎江阁”。红柱白脊,琉璃黄瓦,鳜鱼镇角,碧莲饰顶,颇具民族风格特色;迎江阁的上层八面开窗,八窗八景,美称“画 窗”。

  古往今来,这里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唐代阳朔县令。沈彬、宋代宰相李纲、近代的孙中山、郭沫若、徐悲鸿等;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毅、邓颖超、邓小平、叶剑英等都到此游览,为斯园增光添彩。如今山水园景区不仅成为阳朔文化的窗口,而且还成为阳朔旅游的闪光点。于2001年11月首批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