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南

利剑出鞘。记录安溪第一条好汉《零度火》第六次拉飘,精彩瞬间。

[复制链接] 查看:35593 | 回复:265
发表于 2012-7-7 16:57 151 只看该作者
利剑出鞘。记录安溪第一条好汉《零度火》第六次拉飘,精彩瞬间。 利剑出鞘。记录安溪第一条好汉《零度火》第六次拉飘,精彩瞬间。 利剑出鞘。记录安溪第一条好汉《零度火》第六次拉飘,精彩瞬间。
发表于 2012-7-7 17:08 152 只看该作者

骑行滇藏线游记(5)
――第28个大环线系列博文
文/零度火




今天对初次高原骑行的人来说,是十分崩溃的一天。早上从书松出发的近30个车友,有一半的人搭车。所以说,高原骑行绝对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今天的骑行任务,要翻越白马雪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早上六点,就有车友陆陆续续起床整理装备了。

今天住在一起的车友不下20人,我们聚在大厅里吃早餐,可供选择的就两样:鸡蛋面和蛋炒饭,每份八元。我要了份蛋炒饭,虽然十分难吃,我还是把整碗吃个底朝天。七点半左右,我们开始新一天的骑行。


骑行滇藏线第5天:德钦县书松村-白马雪山垭口(海拔4300米)—药王山垭口—148垭口—德钦(海拔3250米)公里数:81公里。总里程:384公里。


别以为今天的公里数只有81,其实是相当艰苦的一天,尤其对初次骑车进藏的人来说,烂路爬坡、高海拔和雨天骑行等因素都是一个考验,身心的考验。

从书松出来,就开始一路爬坡,前面的5公里是超级烂路,有三个车友已经做好搭车准备,直接站在路边拦车;另有一个女车友一出发就开始推车,果不其然,推了六公里后,就直接搭车走了,她也是我们这20多人中第一个到达德钦县城的。

白马雪山有3个垭口,书松距第一个垭口约33公里,到达第三个垭口是48公里,也就是说从书松出发,前面就是48公里的烂路上坡,海拔上升到4298米。

今天这些车友的速度都相对较慢,我基本上都能全部超越。在路口等小龙和小龙妈后,再被一个个追上;然后再继续超越。如此反复。


中午十二点左右,开始下雨,这使得爬坡难度加大。很多车友扛不住了,直接搭车走了。也有以蜗牛速度骑行的车友……

今天我依旧保持良好状态,感觉还是较轻松的。如果不是在路上等人共花了3个半小时,就可以早早到达德钦了。

到达第三个垭口后,接着是22km的长下坡,海拔陡降800米。这里给车友一个小小的提醒,到达德钦隧道,请不走隧道,走左边老路,4公里上坡至迎宾台。迎宾台上有13个白塔,代表梅里13峰,运气好的话可以在这看到梅里13峰。

今天我们的运气相当好,梅里十三峰尽收眼底。有六个车友坐在路边,足足望着梅里雪山一个多小时,为的是等待它的出现。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真的看到了,那云层随着我们的到来逐渐散开,雪山全露出脸来了!这或许是我们今天最大的收获吧。据当地人说,有缘看到梅里十三峰的人都是良民,小小吹嘘一下。

当然了,有一个小小的遗憾,我的卡片机没能拍出效果,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就让这美丽的画面深深的留在记忆中吧。

看完梅里十三峰后,我们又接着8公里下坡至德钦。从山顶上往下看德钦县城的全景,十分漂亮,它四面环山,县城呈椭圆形,小巧玲珑,十分秀气。由于行程较紧,我们也没有闲情逸致去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偶尔抽时间百度一下,全面细致的了解这座县城,我想也就够了。

我们进城后就在路口一家饭店吃了晚饭,三菜一汤,这算是比较奢侈了,三人AA,A费30元。
晚上下榻在武警招待所,每人30元,环境一般。

下一站:盐井。明天就可以望见云南和西藏交界界碑了。加油!

发表于 2012-7-7 17:13 153 只看该作者

骑行滇藏线游记(6)
――第28个大环线系列博文
文/零度火



第六天骑行的任务有近120公里,不过难度不是很大,因此我们出发的比较晚。九点才离开德钦。今天有好多意外的经历。


骑行滇藏线第6天:德钦-飞来寺(海拔3390米)-阿东河村(海拔2140米)-佛山(海拔2250米)-潜藏分界云南界碑-潜藏分界西藏界碑-盐井(海拔2650米),柏油路,116km,总里程:500km



从德钦出发,11km的缓起伏路到飞来寺。可以这么说,我们的运气相当好,继昨天下午看到梅里雪山美景后,今天到飞来寺又一次见到它清晰的面容。实在让人格外兴奋。据说不是每个人都有缘见到它的。


见过梅里雪山后,我们便离开飞来寺,然后开始一路下坡,前面有较陡的16公里大下坡,继续沿澜沧江下坡15公里,全程为上好柏油路。我们刚下坡8公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前面的路因为有碎石掉落而被堵住了。我们在路边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才通行。因此今天的行程显得更赶了。


一个小时过后到达阿东河,然后开始平坡,27公里后到云南境内最后一个镇——佛山镇。过佛山再走约38公里到滇藏分界,界碑上有很多驴友的签名,基本上把整个界碑都写满了。

这里介绍一个小插曲。在离滇藏界碑约30公里的地方,我意外的发现在丽江认识的车友小莫。小莫这会儿和我面对面相碰,我很纳闷,他不是顺骑吗?怎么变成反骑了?

小莫告诉我,他在路上和小杰失去联络了,电话打不通,以为他出事了,所以小莫打了110,没过多久,当地的交警过来处理这件事。到后来,警车沿路寻找小杰,最终在滇藏线的界碑处找到了他……

小杰继续在路口等小莫,我们先撤离。最后的9公里后开始一段上坡,一路都在沿澜沧江边上骑行。下午七点,我们顺利到达盐井。

我终于第六次走进西藏,虽然我已经对这片土地有足够的认识,可是依然禁不住激动一番。我知道我和它有缘,我也相信这不是我的最后一次进藏。

我会珍惜每一次跟它的亲密接触。

到达盐井后,我意外的看到老朋友阿初。他和另外两个哥们从丽江边徒步边搭车,计划去拉萨。阿初曾是一名电影演员,半年前在丽江认识。他在丽江开了家酒吧,我在他酒吧看过几个他拍的DV和一部他参演过的电影。阿初是个热心肠。

我们约好住在卡瓦格博酒店,加上我的几个车友,今天在一起吃饭的人有十来个。阿初在酒店时点了八道菜,大家也都沾了光。后来阿初亲自去买单,我说他破坏了江湖规矩,他却说:“没关系,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我也因此又欠他一个人情。阿初说明天他们会住在芒康。我相信我们还会在拉萨见到面。

下一站:芒康。

发表于 2012-7-7 17:14 154 只看该作者
骑行滇藏线游记(7)
---第28个大环线系列博文
文/零度火

    都说今天比翻白马雪山那天更难,我不能苟同。从盐井到芒康这段路的公里数较多,除了45公里的连续爬坡外,其余的60多公里也有几段上坡。因此,我们这一拨车友基本都把今天的任务分成一天半来完成,顺便在红拉山脚下一个村庄露营。第二天早上再赶两三个小时到达芒康,正好休整。
    骑行滇藏线第7-8天:盐井(K1876 海拔2650米)—红拉山垭口(海拔4115米)—芒康(K1776 海拔3875米),柏油路,111km,总里程:611公里。
    今天全程好路,但任务艰巨。我们之前过于低估了,大家都认为翻红拉雪山比翻白马雪山简单,所以出发的较晚。我们在一家小餐馆吃了碗蛋炒饭后,又瞎忙乎了一个多小时,于早上十点才出发。
    出盐井后开始4公里的上坡,基本是一边山壁一边悬崖。翻过一座无名小山后下坡约7公里,到海拔2520米后,开始翻红拉雪山,坡度比白马雪山稍缓,一直在澜沧江河谷蜿蜒而上,至山口距离是45公里。
    今天一起骑行的有五个人,我和小龙一直冲在最前面,每爬坡10公里就要在路边等后面的车友,每次至少要等半个小时。就这样一路等,一路骑行,我们到垭口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我和小龙由于等的时间太长,也越来越疲惫。此时离天黑只有一个半小时。
    我突然对后面的骑行有些担心。再这样下去,每天都无法完成任务,经常要在半路上露营,风餐露宿的骑行生活本来就不应该发生在滇藏线上。该怎么办呢?走一步算一步吧,我想。
    言归正传。在垭口又等了半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来了。我们简单的拍了张合影,就直接下坡。此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儿。我在想,如果是我一个人在骑行,这会儿应该快到芒康了吧。
    ……
    下坡五公里后,开始下雨。我这才恍然大悟,这会儿是西藏的雨季,有几天不下雨的!在路边穿上雨衣,继续下坡。快到坡底的时候,又冷又饿,我见路边有一藏民,就说:“我们今天赶不到芒康,想在你家借宿一晚,行不行?”我还特意交代,我们自己有帐篷,只要提供个空地就行。藏民很热情,立马答应。
    那天晚上,那藏民带我到厨房,拿出三袋挂面、一盆清菜和一大块腊肉,指着已经沸腾的开水,说:“你们自己做点面吃吧。”我知道他是担心我们不习惯他们的口味,才叫我们自个儿做。
我忙说:“我们不大会做面,你们怎么做,我们都吃得惯。”后来那小伙就叫他阿妈亲自给我们煮面。
    我们边吃边在火炉边烤火。吃完后,我们几个人商量,每人出20块钱作为饭钱。
    那天晚上我们就在他家一楼的牛棚扎营,一个不怕风吹雨淋的温暖空间带给我们一个难忘的夜晚和又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
    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收拾完行李,告别了那一家人,继续往芒康方向骑行。从海拔3470米的小村庄,沿着一条小河进入平坦的河谷地带,两旁村庄不断,一派藏族农区景色让我陶醉其中。
最后一直缓上坡46公里到芒康,芒康海拔3875米。进入芒康县城前有一个检查站,须出示身份证。
我们下榻在“骑友之家”,芒康县邮政的正对面。一个床位20元。
    我们终于结束了214国道,开始318的骑行旅程。318---那是三年前就让我刻骨铭心的国道。如今我第二次骑行这段路,心中难免感慨系之。我又一次想起三年前的那些车友,那熟悉的声音,熟悉的画面,熟悉的背影,以及那一段段难忘的经历……
    下一站:如美。
发表于 2012-7-7 17:16 155 只看该作者
骑行滇藏线游记(8)
---第28个大环线系列博文
文/零度火

    时隔两年多,再走318,往事历历在目。当时一起走川藏南线的那些车友过的还好吗?是否知道我又一次踏上这条路,重温旧梦?是否记得一起走过的那段旅程?
    我没有在芒康县城拍照,或许这些记忆一直都在脑海中浮现,没必要再来一次吧。昨天晚上,我禁不住给以前的车友发出一条短信:“还记得那年那月那日的318路上的那些事吗?我今儿又到芒康了……”我收到的是若干个表情。大雁说:“往后就都住在我们曾经住过的旅馆吧。”
    骑行滇藏线第9天:芒康(K3430 海拔3875米)-拉乌山(K3442 海拔4338米)-竹卡大桥(即如美,在澜沧江边,K3479 海拔2640米),近40公里的烂路。公里数:55km,总里程:666km。
    7月4日早上八点半,我们开始新一天的骑行。
    从芒康出来缓上坡3公里,路过一个检查站,须出示身份证。然后开始长达9公里的烂路上坡。当然了,这一小段上坡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和小龙不到两个小时就到达拉乌山垭口,然后在垭口一边等小龙妈,一边拍照。在路碑上还找到安溪车友大强给我们的留言。小龙感到很兴奋,拿起笔也在上面涂鸦。
    今天天气特别好。这一路上都艳阳高照,据说后面出发的车友都遭遇冰雹袭击。
    在垭口等了近半个小时,小龙妈推着车终于上来了。我们在垭口拍了张合影后,准备下山。从垭口出来还有近两公里的缓上坡,然后才是35km的大下坡,海拔陡降1700米。
    下坡不久,悲剧发生了。小龙给我打电话说,小龙妈的货架断了,叫我往回赶。我掉转车头,一路爬坡……
    那货架断的有点离谱,两边的铝合金都断了。这是很难修复的一个故障。就当我们决定让她搭车到如美的时候,后面赶来的一个广西车友出了个主意。我们几个分担一些装备,让小龙妈骑空车到如美,再想办法。
    我突然想起去年骑新藏线的时候,那一辆辆断了货架的单车和那一张张沮丧的脸……我开始很小心的骑,减速下坡,一路到达竹卡(又名如美)。沿途可见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澜沧江峡谷。下到坡底一条汹涌的大河出现在眼前---澜沧江。沿江走了不远就到了澜沧江大桥。过桥后,左手可见两块纪念碑。一块是纪念巴邦线(巴塘—邦达)建设中牺牲的50多位建设者的,可见当年筑路的艰难!另一块是建路建桥纪念碑,由于桥建于1968年,碑文充满了文革的烙印。碑文曾被人用水泥封去,但后来又被揭开。
    如今竹卡村已经变了样。整个村庄变大了,旅馆和商店也多了。听说这里也通了网络了。两年前正在修建的拉乌山到竹卡村的这条烂路也有大半修成柏油路了。我们下榻的湘怀饭店老板还说,这条柏油路早就修到了东达山,一路通向拉萨。我不禁对在这条线上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的修路工人肃然起敬。没有他们的付出,这条美丽的进藏路线估计仍是一条让人畏惧的探险之路……
    我们在饭店点了份回锅肉、西红柿炒蛋和一紫菜蛋花汤,解决了午餐问题。此时刚过正午,下午的半天时间只能在这里发呆了。
    下一站:翻觉巴山过登巴奔荣许兵站。


发表于 2012-7-7 17:29 156 只看该作者
再次帮顶!
发表于 2012-7-7 17:37 157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发表于 2012-7-7 17:47 158 只看该作者
顶.................
发表于 2012-7-7 19:05 159 只看该作者
关注支持!
发表于 2012-7-7 20:33 160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支持!!!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